教師對學生課後輔導的問題
❶ 為什麼在校的老師願意給多個學生課後補習而不願意單獨給學生課後補習
對於怎麼樣選擇高中一對一的補課老師,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那麼應該怎麼樣進行選擇呢?下面就來看看吧.
對於選擇高中一對一的補課老師,最好是不要看廣告介紹的補習教師,因為很多的廣告打的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廣告上說的那麼好,說白了就是騙錢的活.而且盡量不要找二本畢業或者是二本以下畢業的人,最好是哪些好學校,例如是985、211的老師,原因嘛,我相信大家也是知道的.還有最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不能預付費.因為萬一他拿著錢跑了,不給你孩子上課,你又有什麼辦法呢,所以千萬不要預付費.
輔導老師講題
參加補課,孩子們應該做什麼?
有的學生們就只跟著老師走,而不是自己戲考每一個問題,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這樣下去的話,補沒補課的效果都是一樣,該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
所以同學在聽課的時候是需要自己動腦思考的,而且需要跟上老師的思路,不能想別的事情.
好了,到這里關於如何選擇高中一對一補課老師的內容就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大家一定在找家教老師的時候注意以上的問題,以防止補課沒補課的效果是一樣的.
❷ 教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時應注意什麼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看看學生哪些地方好哪些專地方不好,根據屬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輔導,另外,教師在課外輔導的時候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讓學生能夠及時理解所學知識,不會留下缺漏。而且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要充滿熱情和耐心,輔導效果和一些問題也要及時反饋給家長,和家長溝通,輔導學生要因材施教,要結合本學科教材,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延伸輔導,做到盯得緊、盤得活、補得齊。
❸ 課後有老師對學生免費輔導,如何看待
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況了,我是睿凡的老師,睿凡主要做的是一對一,一對一在讀期間附帶贈送陪讀,主要抓學習習慣
❹ 教師進行課外輔導應注意哪些問題
(1)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2)輔導要明確,採用啟發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要注意態度,師生平等相處,共同探討,使學生有問題可問。(4)加強思想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輔導效果。
❺ 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
傳統教育比較強調老師傳授知識,
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使教與輔有機地結合起來,
發揮教育的最大作用,
一、讓學生做「老師」
《禮記·學記》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許多教育工作者也深有體會:教一遍勝過讀十遍。一個人將自己理解、熟悉和擅長的知識與技能教給別人時,無形中使原有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因為教是把過去所學的知識技能,及自己的認識、理解重組加工然後以自己的方式傳授給別人。如果自己所學的知識半生半熟或一知半解,就難以教給別人。
所以,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功課,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某些方面不妨讓學生當「老師」,進行換位教學。我在教學古詩《遊子吟》時,首先介紹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一、朗讀,二、理解詩意,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讓學生作好充分准備,接著讓幾個學生上台表演,每人給十五分鍾。在學生充當「老師」時,我以「學生」的身份請教他們,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發現不足,鞏固知識。最後,我作總結,把重要的及學生沒有講到的或講得不清楚不透徹的內容強調點撥。「要給別人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
學生在教之前得准備豐富材料,把知識內化。在教的過程中既能滿足學生的「虛榮心」,
體驗「教」的樂趣,得到成功的滿足和失敗的經驗,又能鍛煉他們的整理表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最終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充分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輔導作用。
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的靈性、智慧和潛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使學生習慣於接受而不善於發現、創新。面對新課改下的現代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教與輔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多提幾個不懂的問題,包括哪些字不認識?哪些詞語不理解?哪些語句不清楚?課文大體講了什麼?作者為什麼樣要這樣寫?……當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時,教師應不急於解答,可引導學生用查工具書,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及查閱資料等方式試著自己解決。如果問題太難,學生無力解決,教師再進行點撥、誘導。學生經過一番實踐後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印象就更深刻。
三、培養學生傾聽、交流的能力
學生能認真地聽取別人講話並能從中獲取重要信息,對教學頗有好處。為了教導學生細心聽別人說話,我在實際教學中有一個規定:每隔一天抽出一小時,讓學生在一起談論對他們印象最深的個人或有意義的事情。同時特別強調:每個人在發表意見之前,必須重述前一位發言人的話,直到對方滿意為止。
這條規定看似簡單,但卻行之不易,它是適當溝通的核心原則,必須每個發言人全神貫注於別人的話語和情感里,進入他的心境,了解他的觀點。訓練一段時間後,學生的傾聽和交流能力明顯提高了。如果條件許可,可經常組織學生觀看有意義的節目片斷,然後交流討論。這些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和交流能力大有禆益。
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下,學生的負擔重,作業量大。許多學生一天要完成兩科以上的作業,費時兩至三小時甚至更多。學生天性好玩,自覺性不高,加上許多家長忽視督促子女完成作業,常常出現學生遲交、不交作業的現象。因此,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刻不容緩。我認為以下方法值得嘗試:一是經常開展做作業比賽活動,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既講質量又講速度,評比結果要公布,以表揚為主,讓他們爭做「交作業第一名」的學生。二是找遲交、不交作業的學生談心。談心要講究技巧,分析學生遲交、不交作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學生遲交、少交作業有他們的理由,教師應深入了解,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因貪玩、懶惰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可嚴厲批評,指出學生的態度問題,再督促完成;因基礎較差無力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應多花時間輔導這些後進生,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三是布置作業要講究方法,題型靈活多樣,緊扣教學目的,重難點突出,分量適中。
五、合理處理學習和游戲的關系
一群孩子在操場上盡情地踢足球,一位老師走過來,緊皺眉頭:「太貪玩了,都六年級的學生了,一點自覺性都沒有,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其實,這並不是學生的錯,只是他們沒有處理好學習和游戲的關系。學生做功課必須有自發自學的精神,但他們活潑好動,玩心特重,要讓他們自發自學地讀書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尤其當學生精疲力竭時,適當的游戲顯得很重要。如何處理學習和游戲的關系?我認為在你要求學生讀書時,最好先不要提到讀書的事情。而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自發自覺讀書的願望。比如,當你給學生擬定學習計劃時,把游戲計劃考慮進去,游戲時間必須適可而止,你事先告訴學生,游戲時間後,就應該是讀書學習的時間了。學生當然不會拒絕游戲,同時對讀書也產生了興趣。魯迅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讀書興趣,就不怕學生學不好。前面這位老師不該用「孺子不可教也」的眼光去看待這群生性活潑的學生,可先讓其盡情的玩一會兒,然後適時提醒他們別忘了還有許多學習任務在等著他們。如果老師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起游戲,這樣,學生對老師會更加信任,就更樂意的接受老師的安排。
六、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記憶
人要九歲以前偏向於「聽覺記憶」,九歲以後偏向於「視覺記憶」,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學生的視覺記憶占顯著地位,它包括讀和看兩種形式,其中看比讀理解得更深透,看的內容可分為文字的和圖解的,事實證明圖解比文字更能讓人識記。如,當你第一次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拜訪朋友,憑借「文字」註明的乘幾路車,到哪站下,走哪條街,找哪個門……去找,就不如按簡明的路線圖找方便。
同理,在學習一篇課文、進行小結、復習時,如果使用畫圖的形式表達出來,或者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具輔助教學,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能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記憶課上聽講的內容,提高記憶效果。
七、組建學習互助小組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讓學生們互相提問、解答,共同學習,會使學生更努力地學習。
英國的幼兒學校,目前正採取一種名為「垂直團體」(簡稱VC摘自《教育孩子的談話藝術》)的班級組織,效果不錯。VC的特點是:把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混編在同一個班內。目的是讓大小同學之間互相教學、互相幫助。這種教育方式讓學生從受教育者(受者)的立場轉變為指導者的(施者)的立場,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因為在教別人時,自己必須先「吃透」教材內容,掌握要點。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更熟練地掌握學習要領,使學習逐漸進步。
在教學中,可讓學生組建學習互助小組,充分利用學生互教,來提高教學質量。組建學習互組小組形式多樣,如:按居住情況組合,把住得較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優秀生與後進生組合,實行「一幫一」的計劃,即一個優秀生輔導一個後進生,共同進步;學生自由組合等。
八、指導學生進行小結
人的記憶有「系統效果」,對於一系列式的學習,最初與最後的部分總是容易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最後部分的學習,在記憶中比最初學習的部分,時間上靠後一些,記憶較其它部分的深刻、清晰。鑒於這種情況,指導學生進行小結時一般把重要的內容放在一堂課的前或後來上,尤其是在最後小結時重復說明一下重點,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記憶。
總之,教育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師生間必須要平等、相互理解、經常溝通。教師只要多關注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多觀察、多留心,就一定能尋找到大量行之有效的學習輔導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之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❻ 教師怎樣做好課後輔導
課後輔助學習的基本策略:
啟迪學生的心靈,調節內部因素:
1.誘發動機。教師的任務就是將學生的直覺興趣上升到對理論研究、對規律探索的興趣;就是將興趣變成一種持久的動機,變成強烈的求知慾望。
2.控制意志。偉大的毅力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幫助後進生用堅強的意志管住自已,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與自己的惰性作斗爭。
3.培養習慣。習慣是一種近似自動化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反復糾正後進生的壞習慣,使他們認識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成績,進而自覺地按照規范化的要求去實踐,久而久之便能有較大的飛躍。
❼ 怎樣進行課後輔導
課後輔導是教學系統運行的環節之一,是課內教學的輔助、補充形式,有利於教師了解學生情況、溝通師生情感、實行因材施教。課後輔導跟同為課後工作的作業批改和講評互相關聯:除了在課內獲得有關信息或者學生提出要求外,在通過作業批改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後也常常要進行課後輔導。但是,課後輔導的內容更廣泛,不一定圍繞作業問題;作業講評要經常進行並且面向全體學生,課後輔導則主要面向一部分學生。集體輔助必須控制次數,防止變相增加課時,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課後輔導要有的放矢,事先要確定輔導的對象和內容。
課後輔導的內容主要是①解答疑難;②堵漏補差;③擴展提高;④端正態度、指導方法等。課後輔導的對象應該既有學習困難者、存在學習障礙者,又包括學有餘力者和因故缺課者。
由於學生之間在知識技能基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著個別差異,他們對課內教學的適應性不同,有著不同的輔導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制訂輔導方案。因此,課後輔導大多採用個別輔導或者小組輔導形式。
一般說來,「補差」和「提高」是課後輔導的工作重點。
要做好補差工作,首先要認真分析學生情況,准確找出差的原因:是知識、技能基礎薄弱,還是方法、能力缺陷?是智力因素引起,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是學生方面的問題,還是教師方面的問題,或者在家庭、社會環境方面出現問題?……然後針對問題原因尋找有效措施。
學習落後常常跟非智力因素有關。補「差」先要補「心」,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消除自卑感,增強學習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多給予實事求是的鼓勵和激勵。
除了知識技能存在缺陷外,化學學習落後者常常存在不善於總結規律、不善於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死記硬背、學習方法不良或者不求甚解、不重視閱讀課本、不重視練習作業、不夠嚴謹踏實、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不良等問題。教師要積極進行探索,重視學習方法指導,針對具體問題靈活機動地設法解決。
對於有濃厚的化學學習興趣、成績優秀、有志於化學事業的學生,要注意引導他們進一步了解化學科學,了解化學與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密切關系,了解化學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材料、環境保護等重要社會問題的關系,認識到化學既是一門實用性很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又很有前途的科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嚴謹求實的科學;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剖析自己、准確「定位」、立志奉獻並且作好艱苦努力的准備。
除了重點抓好「補差」和「提高」外,對於那些問題不多或者學習一般、尚未形成強烈的化學學習興趣,但是具有學習潛力的學生,教師也應適當兼顧,注意引導和指導,不能不聞不問。
要搞好課後輔導工作,教師一定要懷著滿腔熱情和對學生負責的精神積極地投入,要注意跟學生坦誠交流,溝通心靈,用積極情感點燃智慧火花,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課後輔導工作中也應該做好記錄,記錄在輔導中了解到的學生學習情況,記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並且適時地總結,為今後進一步搞好化學教學和開展化學教學研究積累資料。
❽ 課外輔導是上課的延續和必要補充
的時候是可以延續他的時間的
❾ 老師給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違規不學校會查不
如果只是舉薦是不會查的,除非是要求學生一定要訂
而且還是需要通過老師或者學校來訂才會是違規的,如果
是學生自願的就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❿ 一對一補習,課後老師還需要解答學生問題嗎
無論是不是一對一補習,只要學生有問題,作為老師都應該給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