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輔導老師以人為本的教師觀

輔導老師以人為本的教師觀

發布時間: 2020-12-12 17:51:57

Ⅰ 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來評價該教師的行為

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中,「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是重點,要以單選題、材料分析題進行備考,因此不僅要理解內涵,還要重點識記。「以人為本」學生觀就是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句話在部分材料分析題中會用到。其內涵可以概括為「二獨一發」。
第一,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這部分內容在教育知識與能力中也是重點,這里只要知道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進行教學即可。
2.學生具有巨大發展潛能。要求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倡導形成性評價,做到對每個學生不拋棄、不放棄。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因此要求老師要正視學生身上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不斷促進學生成長。各位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具有發展潛能和學生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在案例分析題中要作為作答論點進行備考。
第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他們的經歷、情感和體驗都是完整的。但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部分老師重智育輕德育、重做事輕做人、重理論輕實踐,以這種觀念和方式培養出來的人無疑會有很大缺陷。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應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另外,學生的年齡、成長經歷、思維水平、認知水平等都與成人之間還存在著巨大差異。
第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學生是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因勢利導。
2.學生的學習的主體。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要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學生是責權的主體。這一點主要是從法律層面強調學生是責任、權利的主體。

Ⅱ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那麼教育觀、教師觀前面怎麼說

學生觀(以人為本)。
教育觀(既教書,又育人)。
教師觀(無私奉獻,甘為人梯)。

Ⅲ 從「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分析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好老師

答: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成績有效期為兩年。您可以通過在系統中登錄來檢查每個主題的特定過期日期。在有效期內無須重復測試。

Ⅳ 教師如何根據教師職業的特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1.樹立現代的教師觀

改變教師形象,更新教師觀念。幾年來嚴師出高徒,不怒而威一直是教師們希望的目標,回想自己,也是如此。但是往往是這樣一種態度,一種威嚴劃清了師生之間的界限,缺乏了師生間的交流,更談不上師生互動,所以教師不僅僅是平等者,而應該是平等中的首席。

2.樹立現代的教學觀

教學的最佳境界充滿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動的課堂,是以知識傳播為載體實現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思想與思想的交流、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師要改革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把教師為主導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即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是教學生的方法。老師只是一個指導者、組織者,甚至合作者。

3.樹立現代的知識觀

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進了學習化社會,只有學習,不斷的學習,才能生存,才能發展。教師為了自身的發展也好,為了學生全面發展也好,都要有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樹立現代的育人觀

我們應該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呢?今天我們被稱為人師,就是注重的以人為本。是的,現代的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的本質是要把人培養成完美的人性的人,即:樂觀向上、自主自信、誠信負責、寬容禮貌、合作利他、團隊精神、成熟智慧、學有所長等等。

5.樹立良好的師德育觀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是專業的精深、學識的淵博,更主要的是他高尚的素養,育人的方法,教師還要善於自評和他評,從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而不是人為地分為三、六、九等。

Ⅳ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

河北省鹿泉市寺家莊鎮東營學校 段瑞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應體現出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我們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確定了我們教育教學的定位: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個觀點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要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我們教師就必須牢牢佔領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這一理論。一、 教師角色轉變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以前我們教師站在講台上嚴肅認真地講解,學生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專心聽講。而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精深的學問、濃厚的教學興趣、高尚的人格、友好的態度以及合理言行,都將成為學生觀察、注意和模仿的對象。二、 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新的教學理念呼喚教學要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怎樣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以平等、尊重、相互配合的融洽關系相處,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准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後延伸教育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成為受教育的主體,增強主人翁意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主動參與的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一步步得到提高。三、改進教學模式,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人本主義教育家坎姆勃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規定、傳統、模板、發號施令、欺哄,它也是管理存在的過程。這個角色要求教師是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而教師要當好教學的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就必須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空間,以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讓每一個學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比如在課上,一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了一點偏差,教師立刻打斷學生的話想予以糾正,但又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完全可以誠懇地對那個學生說:「我打斷了你的話,對不起!請你繼續說下去!」所以,我們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不妨蹲下身來或坐在學生中與他們談話,不妨耐心聽完他們那不夠流暢甚至答非所問的話,不要讓他們仰視我們……這樣,學生會加倍地向我們教師學習,學會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並且使師生的心融為一體,產生共鳴。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力和精神自由,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倡學生展開思維碰撞,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創造性的解題觀點或看法,從而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教師要尊重這些差異,在教育教學中要創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都得以發揮,個性得到發展。五、正確評價學生教師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要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顯性的、靜止的評價轉變為多元的、隱性的、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切實以「人性化」為原則,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教師評價學生要注意把過程和結果結合起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態度的投入程度,看其獲得的知識程度和能力發展是否與態度的投入相符合。學生的頭腦是一個待點燃的火種,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把這火種點燃。「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我們教育者,務必端正教育教學思想,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技能,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切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培養建設祖國的棟梁,貢獻自己畢生的力量!

Ⅵ 教師觀是什麼

教師觀即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職責所專必須具備的屬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本節旨在通過對現代教師觀的論述,使教師了解現代教師職責和特點,明確現代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師的現代意識,是教師樹立正確的現代教師觀,實現教師角色的准確定位。提高教師的素質,以便全面的履行教師的職責,作一位符合新世紀素質要求的教師。

(6)輔導老師以人為本的教師觀擴展閱讀: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Ⅶ 請從教育理念方面談談什麼樣的老師是好教師(教育觀 教師觀 學生觀 教學觀 質量觀)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行為規范要符合教師職業道德:
愛崗敬回業。忠誠於人民教育答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Ⅷ 「以人為本」體現在教學中,要求教師

正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 質和核心。教育教學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所以,在課堂內教學中應該容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一切以學生為 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的一切環節都是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教學 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後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Ⅸ 教師資格證教師觀內容

教育觀 —— 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教育觀 —— 新課改下的教育觀

1.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從「教會學生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

3.由「重結論輕過程」轉為「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學生觀 —— 「以人為本」學生觀的內涵

1.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是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獨特的人。

4.教師應做到教育公正,面向全體

教師觀 —— 教師觀的要點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發的教師。

5.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教師觀 —— 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