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生輔導記錄表
Ⅰ 歷史記錄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專科。屬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Ⅱ 幾年級歷史記錄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
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史記》的寫作
《史記》是一部縱橫古今數千年的巨著。它的出現一方面是時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史學家艱苦勞動的產物。
對司馬遷而言,首先是秉承遺命,繼續先祖的太史事業。他的父親司馬談早就打算編寫一部史書,但是,這個願望未能實現。臨終司馬談囑咐兒子:「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後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鱗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
修纂史記,這是延續祖先文化生命的名山事業,作為太史令,不能履行使命,罪莫大焉。此後,父親的遺命總是在司馬遷的耳際迴旋著:「先人有言,自周公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時代也提出了構建新的歷史文化文本的內在要求——?「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瑞符,封建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臣下百官,力誦聖德,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為了寫作,司馬遷可以說耗盡了畢生精力。撰寫史書,需要大量收集材料。?
《史記》的取材極其廣泛,一是文獻材料,其中有《夏小正》、《世本》、《秦紀》、《春秋》、《國策》、《楚漢春秋》等數十種。二是交遊所得。司馬遷一生交遊很廣,彼此過從往來,也獲得了許多極珍貴的史料。三是實地采訪。司馬遷二十歲即四處游歷,行程幾乎達到西漢王朝的全境,看了好些古代遺跡,聽到了好些古代的軼聞,這也極大地豐富了他的歷史材料寶庫。在游歷的過程中,司馬遷還特別注意金石碑刻的記錄,開創了運用金石材料的先例,如《秦始皇本紀》等。
如果僅僅是歷史材料的堆積,當然也完成不了一部偉大的著作。司馬遷之所以蒙受奇恥大辱卻「就極刑而無慍色」,是因為具有偉大的抱負。他說:「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衰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只有如此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支撐著艱苦卓絕的編寫工作,給中國歷史學留下一部光輝不朽的著作。
《史記》的體例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紀」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記,因為帝王是統理國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腦,為他們作紀傳而名之曰「本紀「,正所以顯示天下本統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綱紀的緣故。
同時,也是全書的總綱,是用編年體的方法記事的。在「本紀」的寫作中,司馬遷採取了詳今略遠的辦法,時代愈遠愈略,愈近愈詳。「本紀」托始黃帝,是因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師。將項羽列入「本紀」,一是秦漢間幾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表」,所以列記事件,使之綱舉而目張,以簡御繁,一目瞭然,便於觀覽、檢索。
「書」,是記載歷代朝章國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專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無法撰寫成書的。班固《漢書》改稱「志」,成為通例。「書」的修撰,為研究各種專門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世家」是記載諸侯王國之事的。這因諸侯開國承家,子孫世襲,也就給了他們的傳記叫做世家。從西周的大封建開始,發展到春秋、戰國,各諸侯國先後稱霸稱雄,盛極一時,用「世家」體裁記述這一情況,是非常妥當的。司馬遷把孔子和陳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種例外。孔子雖非王侯,但卻是傳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況漢武帝時儒學獨尊,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將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領域的現實情況。至於陳涉,不但是首先起義亡秦的領導者,且是三代以來以平民起兵而反殘暴統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馬遷將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業和湯放桀,武王伐紂,孔子作《春秋》相比,將他寫成為震撼暴秦帝國統治、叱吒風雲的偉大歷史英雄,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
「列傳」是記載帝王、諸侯以外的各種歷史人物的。有單傳,有合傳,有類傳。單傳是一人一傳,如《商君列傳》、《李斯列傳》等。合傳是記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傳》、《老莊申韓列傳》等。類傳是以類相從,把同一類人物的活動,歸到一個傳內,如《儒林列傳》、《循吏列傳》、《刺客列傳》等。司馬遷把當時我國四周少數民族的歷史情況,也用類傳的形式記載下來,如《匈奴列傳》、《朝鮮列傳》、《大宛列傳》等,這就為研究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來源。
七十篇列傳的最後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擺在全書的最後,這是古代學者著書的慣例。
總之,司馬遷寫作《史記》以「本紀」敘帝王,以「世家」載諸侯,以「列傳」記人物,以「書」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網羅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為起迄如《春秋》的編年史、以地域劃分如《國語》的國別史的局限,創立了貫穿古今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通史先例,成為正史的典範。
《史記》的評價
《史記》的誕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魯迅先生在他的《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為知言。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
第一,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無論說它是古代中國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還是說它是世界古代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都毫不為過。這一點,只要將之與希羅多德的《歷史》相比較,就會非常明白。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第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我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朝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第三,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不自知其所以然」。(《容齋隨筆·史記簡妙處》)
《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傳文學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對於魏晉小說、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戲曲,都有很大影響,成為中國文學重要的源頭活水。
當然,司馬遷修撰《史記》的最高理想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要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歷史哲學體系。更深入的理解,要留待我們對《史記》的具體學習中去體會了!
望採納!
Ⅲ 歷史記錄
你好,刪除的話點ie菜單欄的工具選項,有個刪除文件,清除cookie 清除歷史記錄,你都清理一下就沒了!
Ⅳ 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見習記錄表
一、活動目的:\r\n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並提高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r\n \r\n二、活動主題:\r\n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盡情展示\\「遼油一高」的風采。\r\n走進社區,開展社區服務活動,自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r\n \r\n三、活動時間:\r\n寒假。\r\n四、活動內容:\r\n1、參與社區管理,協助社區出牆報、普法宣傳,進行清潔樓道、拾撿垃圾等活動,清理綠化帶內隨意丟棄的垃圾;\r\n2.清理社區內牆面上張貼的廣告;\r\n3.為社區居民分發報紙;\r\n4.服務孤老,為社區孤寡老人做家務事;\r\n5.收集社區廢品賣掉處理,將掙的錢用於社區公共建設.,為社區買幾盆花。\r\n6.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區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r\n7.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幫助和指導社區內的小學生開展讀書學習。\r\n五、活動心得:\r\n通過服務社區的活動,使我熟悉社區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愛惜、保護它們;留意社區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並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區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區、國家乃至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並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r\n望採納,O(∩_∩)O謝謝!~
Ⅳ 求中國歷史年份記錄表!
夏【公元前-公元前1600】-夏啟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湯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武王姬昌
東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周平王(宜臼)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秦始皇嬴政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漢高祖劉邦
新【9-23】-王莽
東漢【25-220】-劉秀
魏【220-265】-曹丕
蜀【221-263】-劉備
吳【229-280】-孫權
西晉【265-316】-司馬炎
東晉【317-420】-司馬睿
十六國【304-439】
宋【420-479】-劉裕
齊【479-502】-蕭道成
梁【502-557】-蕭衍
陳【557-589】-陳霸先
北魏【386-534】-拓跋珪
東魏【534-550】-元善見
西魏【535-557】-元寶炬
北齊【550-577】-高洋
北周【557-581】-宇文覺
隋【581-618】-隋文帝楊堅
唐【618-907】-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902-979】-方鎮
契丹 遼【916-1125】-耶律阿保機
北宋【960-1127】-宋太祖趙匡胤
西夏【1038-1227】-元昊
南宋【1127-1276】-宋高宗趙構
金【1115-1234】-完顏阿骨打
元【1271-1368】-元世祖忽必烈
明【1368-1644】-明太祖朱元璋
清【1636-1911】-皇太極
中華民國【1912-1949】-孫中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毛澤東主席
這樣可以嗎?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Ⅵ 怎麼找百度文庫的歷史記錄
你是說你上傳的文件嗎?登陸網路後,點擊「知道」,再點「文庫」,進入後點擊「我的文庫」,或許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點「更多」就可以了
Ⅶ 七年級歷史上冊優秀生輔導記錄
輔導對象
石菊 向宇
時 間
2012年11月7日
輔導形式
個別輔導
地 點
教 室
輔
導
內
容
1. 閱讀練習。
2. 通過同步語文基礎訓練百花園的閱讀練習題進行練習。
3. 學生先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 教師當面輔導,指正。
5 學生鞏固。
效
果
通過輔導,學生能正確完成本內型的題目。
目標達成情況
目標達成!
Ⅷ 關於歷史記錄
可以。但我不建議你們這么「陰險」「偷偷摸摸」。
這是個教育問題,不應該是個電內腦技術問題。容所以,建議和孩子溝通。禁止是不可能的和霸權的。雙方的變通、妥協才是正確方式。
和孩子商量,你可以上網,但不允許瀏覽黃色暴力內容的網站。(同時,你們在IE瀏覽器上進行簡單設置:工具-Internet選項-內容-內容審查程序)
同時讓孩子明白:原則就是原則,不容改變!
Ⅸ 急求高中歷史課堂觀察記錄10篇
老弟,是哪個學校的作業啊?
Ⅹ 一個關於資料庫的問題,如何把到一定日期的學生記錄轉到學生歷史表存儲。然後刪除學生記錄表的內容。
select year(getdate()) --------取現在的年份。
insert into 歷史表
select * from 學生記錄表 where left(SID,4)-year(getdate())>=4--------------------假設版4年畢業權、
delete from 學生記錄表 where left(SID,4)-year(getda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