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師生比影響一批學生
① 內外職業分析。 輔導員外職業的外觀因素有什麼
校長既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實施者,又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指揮者;校長既是各項工作的領頭人和決策者,又是實現辦學主要目標的體現者和責任者。
1.在分院統一領導下,統籌做好本系分階段發展與建設規劃;
2.在認真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做好本系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及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具體工作;
3.組織本系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加強專業理論與實踐研究;
4.組織監督內設教研室的日常教研與教學工作;
5.組織系秘書和各教研室主任做好本部門的文檔材料,教學基本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
6.主持並協同各教研室做好本系教學規范化建設,包括教學計劃與大綱的修訂,教學質量的跟蹤與考評等;
7.加強同校內外聯系,積極聯系開展校企聯合;
8.組織做好與本系專業有關的教材與圖書資料征訂和其它教學材料的審購工作;
9.教務辦、實驗管理科、實習就業辦做好相關的教學與實驗管理、信息溝通;
10.主持經常性的系例會,傳達與溝通上級精神及反映教師意見與心聲;
11.重視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做好具體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師資引進及培訓等的工作;
12.做好分院領導布置的其它教學管理工作。
關於什麼是輔導員職業的專業化?他一言以蔽之:你做的事讓人無法代替,就是專業化了。如果你做的事人人能做,你就是萬金油,隨時可以被更替。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在現代化的今天,必須要在工作中形成專業化的學科背景,有專業化的標准,有專業化的評價體系。但目前,可能更需要專業化的精神,自己要主動在工作中找到研究與前進的方向,而不能妄自菲薄,主動失去自己的陣地,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
鄭老以美國思政工作為例,其中,有兩點讓我深思:
其一,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義廣泛,鄭老稱之為政治社會化教育,其核心是通識教育(對應於我們的德育)。其教育目的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人才的高層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他們通過美國歷史、政治等進行人文傳統、人文知識、人文精神教育。一句話,對學生進行非職業化、非專業化教育,都涵蓋在他們的思政工作之中,最終讓學生在心中形成具有「美國夢」的心理認同感。所以,那種說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像我國那樣搞意識形態的德育,完全說不通。只能說,中國與美國之間有不同形式的德育罷了。
其二,美國做學生工作的人年齡越大越有優勢,其中大多具有博士學位。他們的師生比是1:100,而且分工很細,比如,他們有宿舍輔導員。
聯繫到我們的輔導員工作專業化。鄭老提出他個人的觀點,覺得輔導員工作在一下8個方面要全面深入:
1、政治生活:主要是黨團生活(大學生黨員培養理論和方法)
2、學習生活:主要是學習、實踐研究(大學生學習理論與方法、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理論與方法、大學生自主創新理論與方法)
3、社會生活:主要是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研究(大學生人際關系理論與方法、大學生環境適應優化理論與方法)
4、職業生活:主要是職業選擇與創業(大學生就業擇業理論與方法)
5、日常生活:主要是經濟生活與日常活動(大學生管理理論與方法)
6、精神生活:主要是心理健康與調試(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調適)
7、虛擬生活:網路生活研究(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
8、綜合研究:(大學生成才理論與方法、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
括弧里的內容都是以鄭老為主編的書籍,2010年1月出版,現已脫銷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輔導員工作不是沒有研究的點,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我們在哪兒去深入,去堅持!正如鄭老說,學工處召集輔導員不是開會就是救急,專業性呢?可持續嗎?
那麼,如何打造專業性隊伍呢?
1、專業化建設方式——隱形課程建設(區別於專業教師第一課堂課程建設)、教材講稿建設、專業隊伍建設;
2、專業化工作方式——
專題培訓(學生幹部、黨員培訓、學生社團培訓)
專題教育(心理健康、擇業創業、學習研究、人際關系等)
專題討論(形勢政策、熱點難點、利益關系)
專業咨詢(根據學生實際需要進行個別咨詢)
3、專業化研究方式——確立以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學生學習、生活為研究場域,以認識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意識與習慣。
正是在這種思維方式下,鄭永廷在個人以化學專業背景下,硬是在全國走出了一條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之路,成為奠基人之一的大家!
我深深覺得:既然身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路就在腳下,在目前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道路上,應該能走出一條服務學生成長的道路。
在課堂結束前,有一位學員問出了我想問的問題: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能把專業化道路落到實處?
鄭老回答:一靠體制。高校領導給政策,學工部要作為,從輔導員入口、使用、培養、出路方面做好規劃;二靠輔導員自身,要在理論與實踐上努力。輔導員只要在以上12個方面找到一點深入下去,做到別人不能代替,就到了專業化的程度了!
② 高校應按什麼師生比設置專職輔導員
日前,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修訂出台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自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規定》指出,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
根據《規定》,各地各高校要把輔導員培訓納入師資隊伍和幹部隊伍培訓整體規劃。要建立國家、省級和高等學校三級輔導員培訓體系,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年參加不少於16個學時的校級培訓,每5年參加1次國家級或省級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