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輔導員辦公室

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輔導員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2-17 10:50:18

㈠ 今天到輔導員辦公室找輔導員,結果我們輔導有員不在,我就問旁邊的男

敬愛的員老師: ts{/
您好! "
我是*級*專業*班的**,我不是班幹部,也不是學生會幹部,平時也不怎麼去您辦公室,所以您可能不認識我。今天我去辦公室找您,您不在,只好給您留下這封信。 |?kdIx
我找您是想說,你給班長的權力是不是有點太大,班長一人掌握生殺予奪的大權。比如,上學期的綜合測評,分述都是由班長一個人算出來的。所謂班為集體執行,只不過是一個形勢。當我看到公示出來的成績後,我又一次感到非常生氣,對,是又一次,不是第一次。我的學習成績這一次在國班裡是第三名,但是總可測評成績卻又一次排到了十名以後。上一年的兩次也差一多,如果不是有同學掛科,我連三等獎學金也拿不到,而這一次,我可能兩三等也拿不到了,雖然我本來有希望那兒等的。 8Za0
當然,我也不是為了獎學金,那幾百塊錢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我只是要一個公平。為什麼,為什麼有人分數加的多,有人加的少?班長,不管成績有多差,綜合測評成績肯定是最好的,一等獎學金肯定也是它的,我知道,班長位同學,為老師任勞任怨,付出了很多,應該在某方面上得到回報,所以,我從來沒有幻想過一等獎學金,因為一等獎學金是給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而我只是無德無能的無名小卒。 '
*老師,我直接給您說實話吧,我和班長的關系很不好,自從我們進入*院的大門,他就一直看我不順眼,處處和我作對,我真不知道我怎麼得罪他了。說實話,我們已經紅了好幾次臉了,甚至好幾天不說話。但我們在一個宿舍,我一直都著,讓著。宿舍的純凈水喝完了,沒人願意去換,因為我們住六樓,扛一桶水上六樓真的很累,沒人去的時候我就去,有時候我們沒有,我就去別的,但班長卻質問我:「你換那麼多干嗎?不怕臭了嗎?」我無言以對。我並不是記恨他,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不同。 HR 87Z
上大學之前,我曾以為大學校園是一個多麼純潔的天堂。可是進來了才知道,很多人拚命的參加各種活動,當各種幹部,都是為了學分,夾在綜合測評成績里。到我明白時,一切都晚了,因為中學當班長的我放棄了那可貴的機會,因為我想好好學習准備考研。可是現在,我真的有些後悔,當班長多好,學習不好,照樣可以拿一等獎學金,助學金也可以先算自己一個名額,雖然自己有筆記本電腦。大三的我,現在才發現,我真的損失了很多。 S,
我說班長掌握生殺大權並非言過其實,同樣逃課,為什麼有些人被通報批評,面臨被開除的危險,而有些人卻安然無恙呢〉?為什麼有的人逃課卻在員眼中是好學生,而平時好好上課的學生又上了往逃課的黑名單呢? t&
*老師,雖然我和班長關系不好,我說這些並不是誣陷他誹謗他,我不是告狀發牢騷,我也並不是要討什麼說法,要一個什麼結果,畢竟脊?チ耍?抑皇竅胍?環莨?健N蟻朐謖飧魴T襖錚?艿玫揭環菪⌒〉墓?講⒉還?鄭?燦腥嘶岣?耄?缺弦擋渭庸ぷ鰨?乙膊換嵯袼??裁垂?攪恕?nbsp; <5
還有一件事,就是今天我向您說的這些話,千萬不能讓班長知道,要不我們真的會打起來的。 NOLiXD
謝謝*老師! t"HE
學生:*** 7]4\:

給員的一封信

鄭老師:
您好!
年9月1日,17歲的我踏入了江西教育學院的大門,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大學生。懷揣著我美麗的大學夢,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
高中時候,我們的老師就為我們講述了大學是如何的好,使我們大家都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為了踏入大學校門,大家都在努力地拼搏著,都在奔跑著。在大學之路上互相的扶持,互相的鼓勵,就是為了能夠讓大家都踏入大學門檻。早就聽我姐講過大學,說大學是如何的好,校園是如何的大。但當我踏入江西教育學院的大門時,我的心涼了一大半,與我想像中的大學不一樣,我感到了一絲絲的失望和失落。它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大,那樣繁華,盡管我知道我不是來這個學院玩的。我慢慢的沉下心來,所謂既來之則安之。在軍訓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選擇是對的。在這所學校里,同學之間是那麼的和諧,那麼的和睦的相處著。在軍訓的這段時間里,我們互相鼓勵著,一起在炎炎烈日下堅持訓練,誰也沒有退縮。老師是那樣的負責任,不顧烈日的曝曬,時常來看一下同學們,給予大家關懷,為軍訓送來一絲涼意。
秋風瑟瑟的吹著,大學之門為我們敞開著,當我們踏入大學之門的那一刻起,我們也向社會的大門踏入了半隻腳。學校是個小小的社會,我們將要在這里生活三年。在這三年中,我們要比以前更堅強,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將來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學會了堅強,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好,我們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腳踏實地。
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我覺得這個學校雖小,但是小也有它好的一面,它樹木蔥瓏,玲瓏有致,老師負責,同學認真,正所謂濃縮就是精華。所以學院雖小,我要在這三年中從學校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堅信,只要有信念我們的未來就會更美好。
「今天你以學院為榮,明天學院以你為榮。」讓我們一起為明天而努力。

甘水芳
年9月23日

㈡ 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

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前身為計劃統計系,是山東財經大學最早設置的教學系回(部)之一,1980年開始答招生。
統計學院現有經濟統計學、統計學兩個本科專業,統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國民經濟學、應用統計專業四個碩士點;設有經濟統計教研室、計量經濟教研室、金融統計與證券投資教研室、數理統計教研室四個教研室;設有統計科學研究所,數據挖掘研究中心、統計模擬實驗室和一個專業資料室。
統計學院現有教職工44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碩士生導師12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30人,校「231」人才工程入選11人。

㈢ 山東財經大學有收發室嗎地址怎麼寫···

你需要問抄哪個校區的情襲況,現在財大有四個校區。章丘校區校內有一個郵政所,掛號和包裹,EMS會寫一張紙貼名單,平信去各院小櫃子裡面找,可以直接收。燕山校區的直接填二級學院說的地址,到時候會送到辦公室,就能收到可。舜耕和聖井校區的情況不大了解。快遞直接寫校區和電話號碼,送的人到學校之後會和你聯系。

㈣ 山東財經大學各校區的對應專業都是什麼各校區環境如何

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

1、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名稱: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管理科學、電子商務

2、會計學院,專業名稱:審計學、財務管理、資產評估、會計學

3、工商管理學院,專業名稱: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市場營銷、會展經濟與管理

4、公共管理學院,專業名稱: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5、法學院,專業名稱:法學、社會工作

6、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專業名稱:數字媒體藝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方向)

7、藝術學院,專業名稱:視覺傳達設計、美術學

8、國際交流學院,專業名稱:經濟學(中加合作辦學)

9、統計學院,專業名稱:統計學、經濟統計學

山東財經大學聖井校區:

1、經濟學院,專業名稱: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村區域發展

2、財政稅務學院,專業名稱:財政學、稅收學

3、金融學院,專業名稱:金融學、信用管理、金融工程、投資學

4、保險學院,專業名稱:保險學、精算學國際經貿學院,專業名稱: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國際商務

5、數學與數量經濟學院,專業名稱:金融數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山東財經大學舜耕校區:

1、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專業名稱:新聞學、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管理

2、外國語學院,專業名稱:商務英語、英語、法語、德語、日語

3、國際教育學院,專業名稱:漢語國際教育、會計學(中新合作辦學)

4、體育學院,專業名稱: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

燕山校區有6棟教學樓,建築面積15萬余平方米。其中4棟公共教學樓,2棟電教樓,1棟報告廳。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計算中心基礎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及輔助設施。有體育館、田徑場、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室內百米塑膠跑道等,佔地面積達200餘畝。

聖井校區有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實驗樓、圖書館、會議禮堂、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學生食堂、大學生創業中心、標准400米塑膠田徑場、現代化體育館及配套服務設施,教育教學、網路實驗、科研實踐、生活體育等場館和服務配套設施齊全,條件優越。

舜耕校區有教學樓9棟、學生宿舍9棟、學生食堂3個和校醫院等教學服務設施設施,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建有體育場、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網球場及乒乓球台等。校區設有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網路系統、校園安全監控系統。

(4)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輔導員辦公室擴展閱讀:

燕山校區後勤服務設施有11棟學生公寓,總面積68326平方米,以及食堂、校醫院、大學生綜合服務中心等。校區內水、電、暖、通訊、網路、安全監控設施等配套齊全。

聖井校區學生住宿標准間為四人間,有特殊需求可以申請三人間或雙人間。宿舍設施齊全,上床下桌另有櫥櫃,獨立衛生間獨立陽台,冬天免費供應暖氣。宿舍樓內配有小型隔間淋浴室、自動洗衣機、熱水間等生活設施。

㈤ 請問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怎麼樣

別來當師弟或是師妹了,不怎麼樣。

㈥ 在高校當輔導員好還是辦公室科員好哪個工作更忙呢

兄弟,你得看是在哪裡?那座城市?哪所大學的學校的輔導員?辦公室科員是什麼單位?要版具體事權情具體分析,這樣綜合比較才行!取捨的時候就好辦多了,你說是不是呢?
如果是國家重點大學和普通三四級地市的縣城辦公室科員,我就選前者,如果說是普通的三四級地市的縣城職高職業中專和縣級別以下的公務員還要看我們是希望有寒暑假的長假還是直接管理鄉鎮職權公務員,這些都得看我們自己的選擇,關鍵在咱自己啊!@加油兄弟!

㈦ 網上在哪可以找到1952院系調整的相關資料啊

標題: 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全宗

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全宗

★原文轉載自華東師范大學版adminecnu的《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全宗》★
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全宗
一、中國共產黨建政初期對高等院校的接管
二、按照「蘇聯模式」實施院系調整
三、院系調整及「蘇聯模式」的長期後果
【注釋】

1952年6月至9月[1],中國政府大規模調整了高等學校的院系設置,把民國時代的現代
高等院校系統改造成了服務於集權體制的「蘇聯模式」高等教育體系。這些措施雖然能緩
解當時的技術人才短缺,但也對20世紀後半期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社會進步產生了不利影響
,使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過程走了很長的彎路。目前,中國雖然正試圖通過增設院系
與合並院校來重新改造這種「蘇聯式」高等教育系統,但並未反思50年前高校院系調整政
策的深刻教訓。本文試圖分析1952年院系調整的緣起、過程與後果,以為當前高等教育改
革之鏡鑒。

一、中國共產黨建政初期對高等院校的接管

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新解放區的不斷開辟,1948年7月3日中
共中央發出了「關於爭取和改造知識分子及新區學校教育的指示」。該文件提出:「對於
原有學校要維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與可能的改良」,「所謂要維持其存在,就是
每到一處,要保護學校及各種文化設備,不要損壞」,「所謂逐步地加以必要的與可能的
改良,就是在開始時只做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取消反動的政治課程、公民讀本及國民黨的
訓導制度。其餘則一概仍舊。教員中只去掉極少數分子,其餘一概爭取繼續工作」。[2]

解放軍佔領大中城市後,立即由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軍管會」)接管當地的高等
院校。1948年12月15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市海淀地區,次年1月10日中共北平市「軍管會」
派出「軍代表」正式接管了清華大學。「軍代表」先召開學校負責人及教員、學生、工警
代表會,宣布接管方針和政策,征詢他們的意見,接著召開師生員工全體大會,宣布正式
接管。接管後,學校的業務和員工的生活即由「軍代表」管理,「軍管會」提供師生員工
的生活維持費和維持校務的必要經費;同時也變更了部份課程設置,廢除了「國民黨黨義
」、「六法全書」等課程,增添了馬列主義課程。1949年6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公布了「
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組織規程」,規定了「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的職權,從此北平市所
有被接管的高等學校都移交給「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管理。[3]上海解放前夕,中共的接
管人員集中於江蘇省丹陽地區,為准備接管高等學校,專門成立了「高等教育處」,專司
調查高校情況並制定方案。接管人員進城後先號召復校上課,同時召開各種座談會,宣傳
中共的方針政策。他們於1949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學,6月24日接管復旦大學,6月25日接
管同濟大學,至6月底完成了交接工作。從7月到12月接管人員在各高校組織了校務委員會
,絕大多數學校添設了政治課,還把發給學生的「臨時救濟金」改名為「人民助學金」。1950年
3月1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正式成立,從此上海高校均移歸該部管理。[4]全國各地高
校的接管程序與滬京兩地基本相同。

二、按照「蘇聯模式」實施院系調整

1949年10月以後,中央政府頒布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
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5]按中央政府的解釋,當時的
大學課程在相當程度上還不算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也不能適應國家建設對專
業人才的迫切需要,政府「應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和教學法」[6
]。

同年12月,中央政府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確定
了「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的高校改造方針,並且認為,
由於老解放區高等幹部教育是農村環境與戰爭環境的產物,因此「特別要藉助蘇聯教育建
設的先進經驗」[7],「應該特別著重於政治教育和技術教育」[8]。當時,中國政府缺少
辦學經驗,非常倚重蘇聯專家的幫助,在1950年代中國的高等院校共聘請了861名蘇聯教育
專家,直接參與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造和建設,而中國派往蘇聯的留學生和進修教師亦高達
9,106人。

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政府在1950年樹立了兩個按照蘇聯經驗實行「教學改革」的「
樣板」:其一是文科的中國人民大學,另一個是理工科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
學仿效蘇聯工業大學的模式管理。政府為中國人民大學確定的辦學方針是,「教學與實際
聯系,蘇聯經驗與與中國情況結合」,並且在該校投入重金,為全國高校培養馬列主義政
治理論課的師資,同時大批培訓「調干生」,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一所學校的經費就占教
育部全部預算的20%[9]。

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長馬敘倫在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我
們要在統一的方針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調整全國公私立高等學校或其某些院系,以
便更好地配合國家建設的需要」[10]。同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有
步驟地謹慎地進行舊有學校教育事業和舊有社會文化事業的改革工作」,「在這個問題上
,拖延時間不願改革的思想是不對的」。[11]此後,中央政府教育部針對各地、各校有關
合並、調整院校的請示報告,逐步提出了院系調整的一些具體原則,如「各系科之分設,
主要應視其設備及師資等項條件是否足夠而定」,「今後開設新學系,必須日趨專門化」
,「學校中原有系組向專門化方面發展,是符合建設需要的」。[12]

中共建國之初就已在小范圍內零星組織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1949年底,北京大學和
南開大學的教育系並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
院合並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1950年下半年,南京大學法學院的邊政系被取消,該校社會
學系並入政治系;安徽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和藝術系並入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生物系海洋
組並入山東大學;南京大學醫學院改屬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領導,後改稱「第五軍醫大
學」。

在「以蘇聯為師」和「向蘇聯一邊倒」政策的影響下,1951年中國政府提出,要系統
地移植蘇聯的教育模式,按照蘇聯的高等教育集權管理、高等教育國有體制和高度分工的
專門教育體系來建構中國的高教制度。從此,中國政府開始對高等學校實行集中統一的計
劃管理,將各校的招生人數、專業設置、人事任命、學籍管理以及課程設置等全部納入政
府的計劃管理范圍。各高等院校試行政治輔導員制度,由專人擔任各級政治輔導員,主持
大學生的政治學習及思想改造工作。與此同時,政府還逐步取消教會大學,並改造和限制
私立大學。華東教育部以上海的私立大夏大學、私立光華大學為基礎,籌建了公立的華東
師范大學。1951年底全國20所教會大學全部改組完畢,其中11所被收歸國有、改為公立大
學(即輔仁大學、燕京大學、津沽大學、協和醫學院、銘賢學院、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
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華中大學、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華西協
和大學),其他9所則維持私立,由中國人自辦,政府予以補助(即東吳大學、齊魯大學、
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嶺南大學、求精商學
院)。

1951年11月,中央政府教育部召開了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擬訂了全國工學院院系調
整方案,而後教育部和中央政府重工業部、燃料工業部及其他有關部門多次磋商,最後擬
訂了「關於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13],由政務院批准。該調整方案以華北、華東、中南
地區的工學院為重點。在北京市,清華大學改為多科性工業高等學校,北京大學工學院、
燕京大學工科各系並入清華大學;保留北京大學為綜合性大學,撤銷燕京大學,清華大學
文、理、法三個學院及燕京大學的文、理、法各系並入北京大學。在天津市,南開大學工
學院、津沽大學工學院、河北工學院合並到天津大學。此外,浙江大學改為多科性工業高
等院校,之江大學的土木、機械兩系並入浙大,浙江大學文學院並入之江大學;以南京大
學工學院、金陵大學電機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及杭州的之江大學建築系合並組成獨立的南
京工學院;又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兩個航空工程系並入上海交通大學,成立航空工程學
院;武漢大學水利系、南昌大學水利系和廣西大學土木系水利組則合並成立武漢大學水科
學院;武漢大學礦冶工程系、湖南大學礦冶系、廣西大學礦冶系、南昌大學采礦系則合並
為設在長沙的新建學校中南礦冶學院,在該校專設採煤系和鋼鐵冶煉系;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工學院、嶺南大學工程方面的系科及廣東工業專科學校也合並為新-成立的華南工學院;西南工業專科學校航空工程專科則並入北京工業學院(即原華北大學工學院)。

隨著中國工業化建設的推進,亟需「大量的合格的各種專門人才,尤其是工業建設的
專門人才」[14]。上述「工學院調整方案」旨在集中相同學科的師資於一地,但工科院校
的數量所增有限,至1952年初,全國206所高校中工科院校僅為36所,約佔17%,工科學生
在大學在校生中的比重也大致是這個水平[15],而且工科院校的水平不高,規模小,不能
培養配套齊全的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校,整
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16]的方針,提出了「及時培養供應各種建設事業(首先是工業)
所必需的高、中級幹部和技術人才」的任務,為此決定增加高等學校95所,其中高等工學
院50所,師范學院25所[17]。教育部擬定發布了「關於全國高等學校1952年的調整設置方
案」,仿照蘇聯高校模式,以華北、華東和東北三區為重點實施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這次
調整的特點是:除保留少數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外,按行業歸口建立單科性高校;大力發展
獨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繼新設鋼鐵、地質、航空、礦業、水利等專門學院和專業。

1952年6月,京津地區開始了又一輪高校院系調整,華東、西南、東北等地隨即跟進。
至1952年底,全國已有四分之三的院校實施了院系調整,形成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高等教
育系統的基本格局。當時,教育部規定,以綜合性大學培養科學研究人才及師資,全國各大行政區最少有1所,但最多不超過4所;「少辦或不辦多科性的工學院,多辦專-業性的工學院」;每個大行政區必須開辦1至3所師范學院,以培養高中師資,各省可辦師范專科學
校,培養初中師資,師范學院設系應嚴格按照中學教育所需。[18]

根據這次的調整方案,僅保留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東北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校為文理綜合性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工學院-、重慶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校則被定位為多科性高等工業院校。同時新設立以下院校: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科組-合成立北京地質學院;由北京工業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工學院、西北工學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業學院采礦、鋼鐵機械、天津大學采礦系金屬組合並成立北京-鋼鐵學院;由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清華大學航空學院、四川大學航空系合並成立北京航空學院;由北京農業大學、河北農學院、平原農學院森林系合並成立北京林學院;-由北京農業大學機械繫、北京機耕學校及農業專科學校合並成立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由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經濟系財經部份與中央財政學院各-系科合並成立中央財經學院;由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政治、法律系與輔仁大學社會系合並成立北京政法學院;由原津沽大學師范學院、天津市教師學院合並-成立天津師范學院;由原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震旦大學、上海學院、東吳法學院的法律系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的政治系合並成立華-東政法學院;由原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等校合並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由原齊魯大學葯學系、東吳大學葯學專修科合並成立華東葯學院;由原交通大學、大-同大學、震旦大學、東吳大學、江南大學的化工系合並成立華東化工學院;由原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的水利系及華東水利專科學校合並成立華東水利-學院;由原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系合並成立華東航空工業學院;由原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大學三校體育系科合並成立華東體育學院;由齊魯大-學經濟系與山東會計專科學校合並成立山東財經學院;由江南大學農藝系與南通學院農科等校合並成立蘇北農學院;由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的礦冶系合並成立中-南礦冶學院;由原重慶大學、貴州大學、川北大學的土木系合並成立重慶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由原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川北大學的化工系等系科合並組成四川化工工業學-院;由東北人民大學財政信貸、會計統計兩系與東北財政專門學校、東北銀行專門學校、東北計劃統計學院合並成立東北財經學院;由原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東北工學院地-質系與山東大學地礦系合並成立東北地質學院;由東北農學院森林系與黑龍江省農業專科學校森林科合並成立東北林學院;由原復旦大學農學院移設沈陽農學院,並將東北-水利專修科並入;由河北農學院、平原農學院兩校畜牧獸醫系合並成立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

經過1952年的院系調整,工科、農林、師范、醫葯院校的數量從此前的108所大幅度增
加到149所,而綜合性院校則明顯減少,由調整前的51所減為21所[19];與1949年以前工科
、農林、師范、醫葯院校的在校生歷史最高年份人數相比,1952年這4個科類的學生人數從
7.04萬人上升到13.84萬人,幾乎翻了一番,但政法類在校生卻從37,682人下降到3,830人
[20]。

此次院系調整除了合並重組高校系科,還根據計劃經濟和工業建設的需要設置新專業
,「新的專業的面則常比西方大學生主修的專業窄」[21];同時把民國時期大學內部的「
校—→院—→系—→組」結構改變為蘇聯模式的「校—→系—→教研室(組)」。此外,
私立大學和原教會大學全部改為公立,撤銷了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
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嶺南大學、華南聯合大學等校的校名,其系科並入
當地其他院校(如輔仁大學並入北京師范大學,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各系並入南京大學相關
系科)。

三、院系調整及「蘇聯模式」的長期後果

1952年的院系調整固然解決了中國高等教育中工科過於薄弱的痼疾,但其缺失不容輕
忽。當時,中國政府對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及實況缺乏了解,將蘇聯的教育經驗作泛
政治化理解,甚至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混同起來,進而全面否定歐美國家以及民國
時期高等教育的理念與有益的學術傳統,摒棄了本科的通識教育(Generalecation),
辦學主體也從過去的多元化改變成一元化。這種「蘇聯模式」的教育體制有以下明顯缺失


第一,用技能訓練替代現代教育模式。1952年的院系調整確立了高度一統化的教育模
式,抹煞了學校之間以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而分科過細的專門教育體系又使高校的專
業變得相當狹窄,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影響了學科之間的滲透、交融與發展,也阻斷了
培養大師級人才的可能性。現代教育與技能訓練的最大不同就在於,現代教育不僅傳授知
識,更孕育著一種源源不斷的人文資源。學生如果單有狹隘的專業知識和興趣,也許可以
被訓練成「工匠」,但絕對出不了大師。人文主義熏陶與科學技術教育,和而不同;兩者
對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與邏輯和抽象思維皆功不可沒。1949年以後中國雖然培養出
不少技術專家,但幾乎未產生在世界科技與社會科學領域內堪稱頂尖級的人才。這與1952
年院系調整造成「高等教育長期文理、理工分家,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割裂,給培養的
學生帶來了思維方式的缺陷和知識面的偏頗」[22]是高度關聯的。即便是在那21所號稱綜
合性大學的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里,其實也僅僅剩下了文、理科,其他系科已被撤
銷。解放初期的南京大學有文、理、工、農、醫、師范等7類42個系科,院系調整後僅保留
了文、理方面的13個系[23],這有限的系科又各自按照文、理科傳統的學科分類組成系科
和專業,不僅文理科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就連文科各系科之間以及理科各專業之間也缺乏
相互的滲透和交融。因此,院系調整後形成的所謂「綜合大學(文理學科型)—多科型工
科大學—單科型專門學校」的高校設置模式,因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科學與應用科
學的相互脫節和分離,影響了學科的更新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還妨礙了以後高
等學校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開發研究之結合。[24]

第二,偏重工科,忽視理科,嚴重削弱政法、財經等人文社會學科。1947年中國高等
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佔大學在校學生總數的24%,到了1952年這一比例下降到2%,而到
1962年則僅佔0.46%。以政治學(PoliticalScience)為例,清朝末期京師大學堂開辦不久
,其所設的8個科目中就有「政治學科」,辛亥革命後相繼建立的各高等院校也大都建立了
政治學系;1948年全國約200所大學中有近50所大學設立了政治學系,以培養政治學人才,
這些系的課程設置中不僅有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國際政治、中國政治等政治學課程,
也有行政學和操作性比較強的行政管理。那時中國的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的教學與研究曾取
得相當成績,涌現出一批著名學者,出版了不少有價值的政治學與行政管理著作。1949年
後中國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建設一個穩定的、高效能的、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
治體制,按理說政治學逢此良機本應大有用武之地,然而1952年中國政府卻模仿蘇聯模式
,在院系調整過程中取消了大學中的政治學系科,也不允許政治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
存在。在政治學被取消、法學日漸式微之後,就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大悲劇,這
不能不令人深思。[25]至今中國仍然只將法律當作統治者手中的工具,憲政理念尚處於萌
芽狀態、遠未進入治國理念,也與這次院系調整後政法教育的闕失有直接關系。

第三,「蘇聯模式」的高等教育體制導致中國整整幾代人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這給
現今國人道德精神的劣變埋下了根子。當時中國政府只從經濟建設的短期需要出發,滋生
了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著重培養大批工科專業技術人員,而與實用技能訓練無關的重要
系科則被連根拔掉,由此造成了人文精神(Humanism)的流失。學生在一種高度威權主義
的教育體制和教育哲學的引導下被作為工具加以訓練。例如,清華大學原是一所有著濃厚
人文底蘊和文理工結合的一流綜合性大學,上個世紀初在人文與科學方面曾經璀璨一時,
群英薈萃,一大批光輝不朽的名字如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朱自清、胡適、王國維、
顧毓秀、聞一多、金岳霖、張奚若、梁思成、馮友蘭、潘光旦、曹禺、錢鍾書、熊慶來、
華羅庚等,為中國的學術研究和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做出了輝煌貢獻。但1950年代初政府只
考慮到國家建設對培養工業人才的迫切需要,取消了清華大學的人文社會學科和理科,大
大影響了清華大學此後的發展。工科的發展與理科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沒有理科知識作
為知識基礎,工科不可能單科獨進。北大的情況亦復如此。由於1952年院系調整造成的內
傷,中國的清華與北大如今只能成為出國留學生的搖籃。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育體制下成
長起來的幾代人都缺乏人文精神。中國的有識之士曾經呼籲關注這種闕失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但「蘇聯模式」高等教育體制的不良影響還將延續相當長一段時期。

【注釋】
[1] 陳文斌、林蘊暉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五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版,
第56頁。
[2]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編,《政策匯編》,1949年5月5日。
[3] 教育部檔案,《1948——1949年長期卷》,卷12。
[4] 教育部檔案,《1950年長期卷》,卷11。
[5] 翟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第17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頁。

[6] 出處同上。
[7] 《中國教育年鑒(1949—1981)》,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4年版,第684頁。

[8] 出處同注[5],第5頁。
[9] 成仿吾,《戰火中的大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頁。
[10] 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第6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73頁。
[11]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第394頁。
[12] 教育部檔案,《1950年院系調整卷》。
[13] 蘇渭昌等主編,《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
94、95頁。
[14] 「做好院系調整工作,有效地培養國家建設幹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
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345頁。
[15] 出處同注[7],第967頁。
[16] 出處同注[14],第346頁。
[17] 「中央教育部黨組六、七月份的綜合報告」,《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3冊)
,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355、356頁。
[18] 教育部檔案,《1952年院系調整卷》。
[19] 《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99年,第1864頁。
[20] 《中國教育年鑒》,1981年,第966頁。
[21] R.麥克法誇兒、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頁。
[22] 周遠清,「挑戰重理輕文,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中國高教研究》,
2002年1期。
[23] 王德滋等主編,《南京大學百年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頁。
[24] 出處同上。
[25] 趙寶煦,「中國政治學百年歷程」,《新華文摘》,2000年第7期。

㈧ 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校企合作的問題。

200多分上本來科,這本身就是源很大的一個誤導,山東區域的校企合作專業挺多,但是分數能比普通專業少個十幾分是有的,錄取率也高,但是分數低那麼多,肯定不是正規的統招校企合作專業,而且一般的這種統招校企合作專業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所有費用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流程來走的。這樣的情況,拿著這個專業直接打學校的招生熱線去咨詢,是否有這個專業統招的招生計劃。
山東省統招校企合作專業本科層次的有:
棗庄學院:財務管理(主辦會計方向)
濟寧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醫院財務管理方向)
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主辦會計)
根據分數,建議走專科校企合作。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會計(互聯網財稅運營)。

㈨ 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的校企合作招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

凡是提到什麼學校某某學院的,都是騙人的,山東財經大學官網上有明確規定,只有山東財經大學自學與社會考試服務中心擁有招生權力,你問我統計學院是什麼模式,詐騙模式

㈩ 【舜耕校區】山東財經大學數理與統計學院在哪趙雲霞老師的聯系方式有知道的嗎

在歷下區二環東路與燕山立交南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