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雙肩挑輔導員
1. 大學留校的程序是怎樣的 留校就一定能當老師嗎
向學院申請留校當輔導員,學院會幫你申報的,達到他規定的標准一般都可以的,這樣可以進入後勤系統。行政工作,一般都是比較出色的教師擔任,有些直接是教育局派來的。
如果想要留校,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做一名普通的「老師」,其中包括學校辦公室的文職人員。
這種「老師」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也可稱之為「在學校工作的非授課人員」。如在學院辦公室做做學生工作、黨建工作等等。
這種「老師」好處在於,在大學校園內工作,享有除學科專業外的所有資源;但比之於授課的教師和教授來說,首先收入一般,其次幾乎沒有學科專業的優勢資源,最多算個文職人員。
想做這種老師,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行政保研。
行政保研,簡單說來就是一種保研方式,對學習成績要求不高,但每年名額有限,全校競爭。報名申請並錄取後,要在讀研的同時協助處理學校的行政工作,畢業後要在學校工作三年才能選擇離開學校另謀他職。
2、做一名學科專業的授課人員,將來成為「教授」。
這種就是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老師。想留校做一名授課教師,將來走上做科研、做工程、發文章、評職稱、當教授、沖院士的路,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言歸正傳,想走這條路,首先,你要成為一名研究生。無論是考還是保,無論學碩還是專碩,只要成為研究生,你就相當於看到了成為教授的門坎。
(1)博士畢業雙肩挑輔導員擴展閱讀:
一、大學老師職業要求
1、教育培訓: 一般要求博士(音體美專業可放寬至碩士)學歷,並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
2、工作經驗: 熱愛教育事業,教學經驗豐富;具有較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業務水平,既精通自己擔任的課程,還要懂得其他學科知識;語言規范、准確、發音標准,吐字清晰,說話生動、有邏輯性;有良好的師德。
二:職業發展路徑
一般來說, 大學講師是由助教晉升而來的,是大學教師中的中級職稱。講師如果在學術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成績,則會晉升為副教授,進而晉升為教授。但有些陪同翻譯員如果有志向從事教師職業,且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也可投身到大學講師的行列,從事英文教學。
在美國大學里,新來的教師有一段6-7年的考察期,以考察教師的學術水平和職業道德,然後學校根據學術資質,決定是否授予教授職稱。而在中國,大學中的老師一般按照講師——副教授——教授的路徑向上發展。
在大學講師的晉升過程中,學術成果占據了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教學年數、專業功底、教學質量、所研究領域在本校本院的不可替代性也都是在晉升中的參考因素。在學術組織中獲得晉升,既是對大學講師學術能力的肯定,也是大學講師自我實現的需要。
另外,優秀教師、優秀論文、學者獎金等榮譽也是大學講師需要極力爭取的。
晉升的流程一般是先由本人提出滿足相關條件的申請材料,經學院內全體教授對申請人是否達到所申請職務水平進行廣泛討論,即所謂的「同行評議」,採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通過,再由校學術委員會和校長批准執行。
此外,大學講師還可向研究員的方向發展,就職於各大研究所,從事更加精專的學術或課題研究。
參考資料:網路-大學講師
2. 大學專職輔導員的工作環境怎麼樣待遇如何
大學輔導員的整體的工作環境還是不錯的,但是待遇並不好。與本校老師相版比,工資和其他方面的福利都權差很遠。
一般來說,現在應聘大學輔導員基本都是合同制,很少有在編人員。所以待遇比較差的,跟當地企業的普通行政人員的待遇差不多。各地區可能有所不同,但區別應該不會太大。
以開封為例,剛入職的時候也就2000—3000的樣子。
3. (專職)輔導員制度的由來及發展歷史如何
從1949年共和國成立到1952年,全國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進行了繁重的社會改革。在這一時期,學校也相應地進行社會改革。1953年,全國「一五」計劃開始執行,中心任務轉入經濟建設。為了適應這樣的形勢,學校要求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業務學習中。1952年底,蔣南翔校長提出建立學生政治輔導員制度,選拔優秀學生骨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擔負一些職責,使大多數學生幹部減輕工作負擔。這些輔導員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使之在緊密結合業務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1953年4月3日,學校向高教部、人事部請示報告中寫到:「我們擬根據1952年政務院批準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決議設立政治輔導員制度。辦法是:擬選學習成績優良,覺悟較高的黨團員擔任輔導員,其學習年限延長一年,學科則相應減少,每周進行24小時工作,這樣,並可培養輔導員成為比一般學生具有更高政治質量及業務水平的幹部。由於今後政治工作必須密切結合學習進行,輔導員由於具有一定業務水平,及其在學習上的模範作用,對展開工作會是有很大便利的。」經中央批准,我校於1953年建立政治輔導員處,並在各系三年級學生中挑選了25名學習優秀、政治覺悟高、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黨員,擔任了第一批學生政治輔導員。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加強了黨團和班級的工作,創造了「先進集體」的經驗,減輕了其他學生黨團骨乾的負擔,取得了較好效果。 輔導員制度建立50年來,培養和鍛煉了大批「雙肩挑」的人才。他們畢業後有的走向社會,有的留校工作,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黨政管理工作的骨幹,也為清華大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4. 什麼叫「雙肩挑的辦法」
一個人 兩個職位
5.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某些輔導員強制他班上的大一本科生
清華大學」雙肩挑「輔導員制度給研究生們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是對高校實行專職輔導制度的創新。
輔導員已經成為清華校內各部門和本科生之間上傳下達的主要介面,除思想工作之外,還負責各式各樣的事務性工作。
1953年,由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提出並建立了「雙肩挑」政治輔導員制度。清華的「雙肩挑」輔導員制度,是從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取一部分專業素養高、政治思想可靠的學生,擔任本科生的帶班輔導員或者團委等部門的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隨後,輔導員制度逐漸推廣到全國范圍內的高校。在60餘年中,高校輔導員的人員構成出現了兩個類型。第一種是由研究生擔任的「雙肩挑」輔導員,即學生身份的輔導員;另一種是專職輔導員,設置專門的輔導員崗位,由高校教職工擔任。目前,國內的大部分高校實行專職輔導員制度,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少數高校實行「雙肩挑」輔導員制度。
清華學生中有一些人擔任「雙肩挑」輔導員。要求每周保證15小時的工作量,每月有1k左右的補助。實際上,輔導員已經成為清華校內各部門和本科生之間上傳下達的主要介面,除思想工作之外,還負責各式各樣的事務性工作。與此同時,這些輔導員也是普通研究生,需要完成課程學習和科研任務。身邊這些輔導員中,有一些表示時間比較緊張,科研進展或多或少受到輔導員事務影響。當然,也有其他輔導員能夠順利實現科研和學生工作的「雙肩挑」。
6. 大學里的輔導員是真正的老師嗎不叫我們科目的 就是管理學業的
輔導員不是老師,但大多都是研究生畢業,擔任的任務相當於教秘,不教書的
7. 女孩去高校當輔導員好嗎
女孩子去高校當輔導員當然好了,首先輔導員是大家上大學4年裡接觸得最多的人,嚴格來說,大學輔導員不上課,也不是教師崗位,而是一個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崗位。
在大學里,同學們會發現輔導員的年齡不會比自己大很多,一般都是富有青春朝氣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
他們的年齡雖不大,卻有著高學歷,能考上大學輔導員崗位的至少都要求具備研究生學歷。
近幾年,研究生畢業的人都熱衷於往高校里發展,選擇考上某某大學的輔導員成為首選。
為什麼有這么高的學歷,不去考公務員,不去當老師,而對大學輔導員這份工作情有獨鍾呢?
原因主要有4點。
1.看中的是大學的環境
同為學校,大學和中小學卻是天差地別的。大學里的人文環境好,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群體朝氣蓬勃,能時時刻刻面對一群大學生工作,不但能讓自己保持年輕的心態,也給工作增添不少樂趣。
尤其是很多輔導員到崗工作了幾年之後一般都會選擇再次考博繼續深造。
而大學里的學習環境獨一無二,圖書館、自習室、餐廳、校內咖啡廳等都是絕佳的學習之地。
所以,即便持有研究生學歷可以到沿海大城市好的中學當老師,賺更多的工資,也比不上在大學里工作,享受的是大學里絕佳的生存環境。
2.工作簡單,人際關系單純
很多人不善於交際或者不願意去揣摩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
而校園里要麼是同為老師的同事關系,要麼是師生關系。這樣的關系構成非常簡單,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和時間去應付形形色色的人,更不用為了復雜的關系而煩惱。
而公務員隊伍就大不一樣了,工作環境復雜多變,面向的人群廣泛而復雜,工作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更是讓人難以應付。
並且大學輔導員崗位待遇並不低,與其在公務員隊伍里勾心鬥角,不如安心待在象牙塔里安安穩穩潛心育人。
3.有機會當大學老師,實現身份轉變
很多大學輔導員工作了幾年之後,工作表現優秀的,都可以轉任為大學老師,去搞教學。
輔導員屬於政工崗位,需要坐班,工作比較繁瑣,崗位離不開人,與專任老師相比,更辛苦,而且待遇不如教師那樣高。
能轉聘為教師崗,相當於熬到了頭,從此可以不用坐班,還能評教師系列的職稱,單純又多金。
應聘大學教師必須要求具備博士學位才夠資格報名,顯然以研究生學歷獲得一個輔導員崗位,而後轉聘為教師,把輔導員作為一個過渡的跳板再合適不過了。
4.受學生尊崇,存在感爆棚
大學輔導員經常與學生骨幹打成一片,再加上與學生的年齡差
8. 高聯張宇只是礦大的一個輔導員,根本不是學數學的,為什麼高聯騙人
暈倒,這么溫和歡喜的張老師也被人罵?哎。。。
我是張老師05級的學生,也是跟著張老師考研的,關系鐵的很,現在讀研。我不知道張老師得罪誰啦,嘿嘿,我了解的告訴你們。別污衊我們的宇哥。
1、張老師是名副其實全國重點大學數力系(現在叫理學院)畢業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今天很多教數學的老師都是數力系畢業。李永樂,李正元,范培華,全是數學力學系畢業的。樓主不懂吧,數力系,也就是數學力學系,現在由於擴招才不斷細分,成為理學院。今天都改成了理學院,是因為人越來越多,分的越來越細,名字叫的越來越好了聽了而已。
今天的理學院,不管你什麼方向,所有學生都按照數學專業課要求來培養的。知道為什麼嗎?告訴你答案:同樣是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武際可教授在他的文章《最著名的數學家一般也是最著名的力學家》一文中告訴大家:「數學和力學這兩個學科,有點像親姐妹一樣。」看看這篇文章:高等數學也就是微積分的發明人牛頓和萊布尼茲都是數學力學家。
再者說,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考研數學是公共基礎數學,沒有任何人的研究方向是考研數學,有點常識好不好,你讀研了就知道了,任何學術方向和背景,和考研數學八竿子打不著。今天輔導考研的老教師們,絕大多數都是本科生(不過那時候的本科生好值錢哈哈),可是他們雖然沒有做過科研,但是他們一樣輔導的很好啊。做考研老師,關鍵看你研究不研究考研數學,這是個應試教育的問題,關鍵看教學水平!與你的學術方向無關。
你非要說學術哦,張老師的論文被07年歐洲國際可持續發展會議收錄,並請他去歐洲發表15分鍾演講呢,他後來專門給我們看過,教我們怎麼寫英文論文。看看第一作者是誰,看看第一作者的第一單位是誰,一目瞭然。
我倒要說說張老師的學習,有一位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是他的同學,說張老師讀書時成績非常好,曾經有一門很難的數學,整個數力系只有他一個人考了滿分。他是一個十分努力上進的人,他的努力可以影響你,帶給你強大的動力。我親身體會到這一點。
張老師最大的問題就是性情中人,愛激動,只要他自己覺得該說的話,就一定要說,很少考慮環境和別人。有人煩這一點。
2、張老師帶03級教學的時候沒有當輔導員和班主任,後來做了04級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那時候叫雙肩挑吧,就是管理和教學一起上,他特別喜歡和學生聊天,後來由於教學任務繁重,我們05級他就沒當輔導員和班主任,改回專任教師了。張老師一年的教學任務趕上兩個人的,教過復變函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工程力學、考研數學公選課,講課比賽拿過第一名啊,現在估計考研數學公選課還是很難選上,選的人太多。你去問問,張老師是所有老師和學生都公認的教學能手。
這才是事實啊。樓主你了解什麼?你是誰啊?怎麼這么說我們張老師啊。
看看這個帖子的問答就明白了,呵呵,宇哥得罪人了,少出去啦,把你的項目弄好,把博士弄好吧,講課別這么厲害,你講的越厲害,越有人想罵你。這就是今天的現實。
宇哥,我夠挺你的了吧,我也記得你的意志力和喜感,記得有機會來請我吃飯。哈哈。洗洗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