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業輔導記載
① 怎樣輔導學生學習歷史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積極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歷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青少年學生都喜歡聽生動的故事,這是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徵之一。教學中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方法,或者在講課中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2.指導閱讀
現在學生大多不善於讀書,分析、概括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讀書,選擇典型內容說明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思維活動。例如,在講授世界史,當講到原始社會解體時,考慮到它對以後講授亞非奴隸制國家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必須讓學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會解體時經歷的變化,從而形成明確的概念。教師先讓學生閱讀這一部分教材,要求學生結合閱讀的內容分析:由於生產力提高的影響,氏族公社末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經過哪幾項大的變化最後走向解體的?學生在啟發誘導下,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認識了經歷過的四次大變化,由此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3.巧設疑難
「思源於疑」,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竇時,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如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拘捕蔣介石以後,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這樣的提問可以有效的激發初中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最終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4.縱橫聯系
為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打開思路,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抓住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教學中需注意縱橫聯系。這有兩種辦法,一是以一國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綱的縱向聯系,如講抗日戰爭時期「八·一三」事變時,可聯系「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把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的四次事變構成一個整體來講述。二是以問題為線索,將同類問題或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間相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的橫向聯系。如世界史講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改革時,可聯系同年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又如將中外歷史上使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聯系起來比較分析,說明進步的政治改革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與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兩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沙俄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使兩國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類似的縱橫聯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其思維的廣度。
② 怎樣輔導學生學習呢
有效輔導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是對課內教學的有益輔助及補充,有利於教師了解學生情況、溝通師生情感,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基於此,現就如何做好有效輔導進行一些探討。
有效輔導應有的放矢在進行輔導前,要事先要確定輔導的對象和內容。輔導的內容主要有①解答疑難;②堵漏補差;③拓展提高;④端正態度、指導方法等。輔導的對象應該既有學習困難者、存在學習障礙者,又包括學有餘力者和因故缺課者。
由於學生之間在知識技能基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著個別差異,他們對課內教學的適應性不同,有著不同的輔導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制訂輔導方案。因此,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大多採用個別輔導或者集體輔導形式。
有效輔導應把握重點一般說來,「補差」和「提高」是對學生學習輔導的工作重點。首先要認真分析學生情況,准確找出差的原因:是知識、技能基礎薄弱,還是方法、能力缺陷?是智力因素引起,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是學生方面的問題,還是教師方面的問題,或者是在家庭、社會環境方面出現了問題?……然後針對問題原因尋找有效措施。
補「差」先要補「心」,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消除自卑感,增強學習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多給予實事求是的鼓勵和激勵。除了知識技能存在缺陷外,學習落後者常常存在不善於積累、不善於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死記硬背、學習方法不良或者不求甚解、不重視閱讀課本、不重視練習作業、不夠嚴謹踏實、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不良等問題。教師要積極進行探索,重視學習方法指導,針對具體問題靈活機動地設法解決。
對優秀學生的輔導,可以適當增加學習內容和知識難度,滿足他們的學習慾望,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指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吸引他們參加語文課外活動。除了重點抓好「補差」和「提高」外,對於那些問題不多或者學習一般、尚未形成強烈的語文學習興趣,但是具有學習潛力的學生,教師也應適當兼顧,注意引導和指導,不能不聞不問。
有效輔導應科學合理科學合理的輔導方法是有效輔導的關鍵所在,通過教學實踐,結合一批教師的經驗,歸納幾點幾種輔導方法如下:
1、明確輔導內容,定時定量。
2、有布置、有檢查、有點評。
3、作業布置適量,難易適度。
4、溫故與知新比例適中。
5、點與面相結合。
6、難與易相結合。
7、談心工作貫穿其中。
8、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9、集體備課時,提前確定好輔導內容。
10、填寫輔導記載表,便於對重點生進行跟蹤。
此外對學生的輔導跟同為教學環節的作業批改和講評互相關聯,除了在課內獲得有關信息或者學生提出要求外,在通過作業批改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後也常常要進行學習輔導。但是,學習輔導的內容更廣泛,不一定圍繞作業問題;作業講評要經常進行並且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輔導則主要面向一部分學生。對學生的輔導必須把握好度和量,否則有可能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總之,要使輔導工作深入有效,教師一定要懷著滿腔熱情和對學生負責的精神積極地投入,要注意跟學生坦誠交流,溝通心靈,用積極情感點燃智慧火花,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輔導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重要一環,只要我們思想上重視,行動中落實,方法上得當,我們學校的有效輔導工作一定會有力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並結出豐碩的教學成果。
③ 學困生輔導記錄
學困生輔導記錄:該生屬於學困生,我於某年某月某日對其進行輔導,通過幾小時講解,他明白了什麼知識點,獲得該生家長的認可。
④ 怎樣輔導學生學習!!!!!!!!!!!!
具體如下:
一、指導學生閱讀。
1、閱讀是獲取知識、理解知識的重要手段。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指導學生閱讀要抓好三點:
(1)是課前預習閱讀,了解某節內容的全貌;
(2)是在教師講解基礎上再閱讀,理解有關知識及觀點;
(3)是學完某課後閱讀,歸納要點,形成知識網路。
3、在閱讀中要圈點批劃,抓課本中的黑體字,抓關鍵詞,如基礎、標志、總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開頭或結尾的結論性語言,標明自己在閱讀時所理解到的要點、重點、難點和疑點,這樣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基本內容。
二、指導學生聽課。
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聽課
1、首先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用生動而富於鼓勵性的語言,用典型而又貼近學生實際的事例,用漫畫或錄音、錄象等手段,在課堂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專心聽講。
2、其次在指導學生聽講時要抓好五點:
(1)是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
(2)是聽教師對知識的剖析與聯系;
(3)是聽教師在觀點應用時的提示和處理方法
(4)是聽教師對每節課的總結;
(5)是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在聽取新的知識的同時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對知識的理解更系統、全面。
三、指導學生發言。
在課堂教學中,應拿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發言,檢驗學生理解的情況,給學生自由發揮或創造的機會
指導學生發言要抓好四點:一是教師要多組織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活動,鼓勵學生發言;二是補充其他學生不足時讓學生發言;三是糾正其他學生理解偏差時讓學生發言;四是解答其他學生遇到疑難時 讓學生發言。總之,讓 學生動口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提高認知能力。
四、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許多學生都有做筆記的習慣,但不少學生把課堂筆記變成課堂記錄,凡是老師講的,黑板上寫的、畫的,都詳細記錄下來,結果弄得課堂上很緊張,也影響聽課。教師應讓學生抓好五點:一是記提綱;二是記不同於課本的內容;三是記課堂上沒有弄懂的知識點;四是對老師課堂上所講的產生疑問的內容;五是記解題的方法與思路。
五、指導學生思考與提問。
1、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必須思考,思考從問題開始。會提出問題是獨立思考的表現,
2、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在任何一個學習環節都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讓學生思考問題的疑難處,並鼓勵學生提問,創設愛提問的氛圍,再 逐步訓練提出問題
2、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奇中生疑,疑中生問,追求對問題的透徹理解,這是思考問題的動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討論法激勵學生提問,使學生在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火花,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或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新的疑點。在思考提問時可採用層層遞進法,發散法等。層層遞進法即對所學知識採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思考方法.這樣有助於培養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總之,學法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指導時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葯,讓學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從而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真正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