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輔導一年級學生數學的方法
❶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怎麼輔導
現在都在家裡學,可以自己先學習老師發的視頻,理解裡面的做題思路與方法,或者搜索一些教學視頻,再有,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❷ 怎麼教一年級孩子學數學
教小孩學數學,不是教他算數啊、加減乘除啊,而是要教他邏輯思維,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小孩子學東西都很快,不要刻意的教條主義形式會好很多的
❸ 教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有那些方法
第一要讓她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也就是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第二,要訓練它對於10以內的數的拆分,比如,5可以分成哪幾個數相加,第三,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訓練她數數。
❹ 一年級數學如何進行家庭輔導
一、讀題三遍,認真理解題目要求。
1、第一遍:看清每一個字。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家長領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太長的句子可以斷開分兩三次讀。這個過程是孩子們看清每一個字的過程,所以可以較慢或者斷開讀。孩子們經常看著字讀,就會慢慢認識這些字,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教一下。
2、第二遍:完整地讀一遍題目要求,說說題意,勾出關鍵字詞。讀完以後家長不要忙著給孩子解釋題意,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要求是什麼意思。如果發現孩子沒有理解正確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讓孩子讀一遍,盡量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題目給出的要求。如果孩子經過幾遍讀題還是不能理解正確,家長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常用的提問方式有:①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畫圈、連線、塗色、填空、計算);②要求怎麼做?(把誰圈起來?把什麼樣的連起來?把什麼塗上顏色?)。例如: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提問:做什麼?(塗色);把誰塗上顏色?(同樣高的);塗什麼顏色?(相同的顏色)。孩子正確理解題意後讓他選出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上面這道題就可以這樣勾畫: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
3、第三遍:正確理解之後再讀一遍,加深記憶和理解。然後動筆做題。
二、獨立解決,自己檢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理解了題意以後,讓孩子自己答題。
2、答完題後,自己對照題目要求進行檢查。檢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題檢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題目要求,對照題目要求檢查過程、最後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題,最基本的訣竅是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計算題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長可以根據題目的類型指導孩子相應的檢查方法。
三、三種改錯的方法。
孩子自己檢查以後再邀請家長檢查,如果發現錯誤,家長根據錯誤情況教給他改錯的方法。
1、A類:粗心的錯誤。家長發現錯誤後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題目要求、圖或者文字,然後對過程、答案進行思考。孩子如果自己發現並改正了,就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A,表示這類錯誤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類:方法、知識錯誤。孩子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錯,家長可以給他提示。例如:某題:下面哪一行不一樣,在它後面的括弧里畫√。(1)1、2、3、4、5(2)2、4、6、8、10(3)5、6、7、8、9孩子能夠理解題目要求是選擇不一樣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樣。家長可以這樣提示:第一行的數字在發生什麼變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據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總之,能讓孩子去思考的,家長決不代替。孩子根據提示作出來以後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B,表示這類問題自己還有一些困難,是自己的薄弱點,需要以後多思考、多練習。
3、C類:無法理解的問題。有些錯誤家長提示方法以後都不能解決,必須家長講解方法、過程,幫著孩子做出來的,這類問題請在序號下面寫一個C,表示這是孩子的難點,提醒孩子在老師講解類似問題的時候注意聽。
4、這些A、B、C符號的標注,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找到發生錯誤的根源,同時也幫助孩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例如:對於A類錯誤,需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對於錯誤,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方法,多思考,多練習。家長可以針對B、C類錯誤,再設計類似的題讓孩子練一練,力爭能夠在下一次不再成為薄弱點、難點。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孩子在高段的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內容多,時間緊,復習時有針對性,把書、作業拿出來,重點針對B、C類進行復習鞏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識的查漏補缺,重點突破,這樣節約時間,輕松愉快。
四、有錯必改,錯誤不過夜。
每次做作業之前,先將前面沒改的錯題改正後才能開始做新的作業。有些在學校里做的課堂作業如果孩子沒來得及在學校里改,那麼回家後也應該拿出來當天改正。孩子往往只注意改家庭作業上的錯,忽略了其它的作業。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每天把各項作業拿出來看看是否有錯沒改。我們的作業包括三種:課本、《一課一練》、《補充習題》,有時候還有試卷。錯題就是背在孩子身上的包袱,只有將它拿掉,才能為第二天的學習掃清障礙,幫助孩子輕松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這將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否則,這些沒解決的錯誤又會導致第二天新課學起來困難,壓在他身上的包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重,最後導致孩子學習吃力,厭學,自卑,痛苦。
五、記錄作業所用的時間。
時間寫作每次作業的後面,初期家長可以幫著看時間,建議現在就買一個時鍾,讓孩子慢慢學著認鍾表,自己記錄時間。鍾表的認識本身就是一年級的難點,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鍾表知識。專注、高效的作業習慣在孩子們上了初中,高中以後會有很大的作用。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作業輔導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相信孩子會在寫作業中收獲很多。(海安縣家長學校)
❺ 怎樣輔導小學一年級數學
1、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孩子剛上一年級,有許多事情得慢慢學會自己處理,比如整理書包,准備第二天上課用的學具,(家長要為孩子准備的文具:筆、尺、練習本、橡皮)孩子忘帶數學書、忘帶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難免的。有時還真得浪費各位家長花點時間送一下,但作為一個好家長,是不會讓這樣的事反復出現的。他們會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培養起孩子細心認真准備全學慣用品的習慣。 有的孩子生性大大咧咧,不是忘帶這樣,就是忘帶那樣,於是出門前,母親就反復叮囑,別忘帶作業本,別忘帶鑰匙„„而孩子可能一面不耐煩的答應著一面又把該帶的東西丟在了家中,一位有心的母親是這樣做的,她在孩子的書包上貼了張醒目的紙條:查一查,你的東西帶全了嗎?要是都全了,就和媽媽說聲再見。此方法未必大家都實用,但多少可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要利用數學練習本讓學生練習寫數和寫算式。 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業的按時完成,一年級書面作業較少,但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作業和讀一讀,說一說,算一算的口頭作業還是有的。要注意提醒孩子認真完成好。特別在開學的最初兩個月,我們家長最好每天抽些時間聽孩子說一說,看孩子做做實踐操作。以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2、重視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
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孩子必須學好,並能夠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鍾8道一步計算式題(指直接填得數),正確率達90—95%。【上鏵認識:我女兒就是上學期的時候,這部分內容不扎實,口算很不熟練,造成了現在一百以內的加減法的方法學會了,做題卻速度很慢、常常出錯。找到問題所在,就成功了一半,今後,需要強化20以內加減法的訓練,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由於孩子的基礎不同,不同孩子的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異,要縮小這一差異,僅靠每天一節數學課練習是不客觀的,因此還需要各位家長做有心之人,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計算的練習方式多樣,可以製作卡片,供孩子獨立練習,也可在做家務、和孩子上街等時間來個對口令。或者可以採用書中的形式:你能鑽過山洞嗎?你能跳過每個樹樁嗎?„„同時要留心孩子計算錯誤的原因,是粗心還是計算方法存在問題。但要防止枯燥的題海練習,每天幾十道,錯了還要罰的做法會扼殺了孩子學數學的興趣的 其中幾加幾得十幾和相應的減法,要多讓孩子藉助小棒等學具擺一擺、說一說計算思路。
3、依據生活理解數學,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有些數學知識較抽象,容易混淆,我們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造生活情境,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理解知識。如「左右」的認識,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學期學習的一個難點,有些孩子正確掌握左右需要較長時間和過程,家長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強化孩子對左右手的認識,引導孩子藉此來分辨物體間的左右關系。同時還要注意一個參照物的問題,如兩人面對面時,如何判別對面之人的左右邊。 在時間許可時,我們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數學游戲,通過那些具有訓練目的的游戲促進孩子在數學、認知、空間理解、想像力等方面的發展,因為在游戲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無壓力的宣洩內在的情感,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且當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滲透到游戲中時,他們不願輸的努力就會從游戲本身擴展到學習中去。如書中的「猜數游戲」一人心裡想好一數,另一人猜並根據提示不斷調整答案,直到猜對為止。這個游戲可以發展孩子的推理能力,家長可分階段和孩子玩,目前可猜20以內的數。下學期可發展猜到100以內數。 又如用小正方體拼拼搭搭,觀察小正方體的分布,數數一共多少塊,對培養孩子的空間觀念大有益處。 再如用一布口袋,內放各種形體,讓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說說摸出來的是什麼,可以不斷加深孩子對形體特徵的認識。雖然這游戲具有挑戰性,但孩子往往樂此不疲。
4、重視數學語言發展,為聰明插上翅膀。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能力的增強可以極大的改善孩子的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充分認識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防給孩子的智力發展插上「語言的翅膀」,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在生活中要多為孩子創設說數學的機會,讓孩子說說自己的觀點、看法與思路。和孩子交談的形式不必過於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時,和孩子去公園時等等,這樣交流的氣氛要自然親切得多。 對話時要有意識的激發幫助孩子形成規范的語言表達習慣。如「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因為„„所以„„」。要求孩子說完整的話。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家長要能耐住性子,多聽少說,只要我們的話語能引發交談話題,進行適當的點評反饋就夠了。
5、把孩子推上講台,和孩子分享功課
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經常向孩子「請教」,把孩子推上講台, 做孩子的「學生」。 【上鏵認識:這一招,可以拿來用用。】這雖有明知故問的嫌疑,但並不妨礙孩子的為師熱情。他們會很興奮,很熱情的扮演老師的角色。介紹自己今天的學習收獲。對一年級小朋友而言,這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式
6、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數子千過,莫如誇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師和家長肯定和贊賞。預其說「你不要這樣做」還不如「你那樣能夠做更好」;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纏與做過的錯事,還不如讓適時的表揚給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
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別害怕出錯,家長更應盡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有進步!繼續努力!沒關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嗇真心的表揚。
7、注重孩子學習過程,正視孩子考試成績
有些孩子入學前就已能認一些字,做一些簡單的運算,這樣在上學後老師講這部分內容時,孩子看上去豪不費力就懂了,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並非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方法,並非真正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當他們面對新內容,特別是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時,孩子就會感到困難,因此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在家看孩子的計算很熟練,就以為孩子的數學學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往往有些不適應。或者說不盡如家長之意。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關注孩子的學習內容,數學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 作為家長,我們要能將孩子的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的縱向比較,就是將孩子現在同過去不同進期所取得的成績相比較,是進步,還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著。進步是因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後要加以鼓勵,讓其發揚光大,開始表揚的頻率要高,漸弱之,至形成了習慣。踏步著,退步了是因為他不認真,還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後對症下葯,拉起來後再扶上走一程,稍有進步,作為家長可以藉助於老師的口吻,誇張一點表揚,樹立起自信,讓他自強不息。 【上鏵認識:這兩個方面的策略,具體,可用】所謂橫向比較,就是能將自己的小孩與同年級、同班級的其他孩子比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成績一般都很優秀,而這一切,一方面歸功於學校教育,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視,家庭氛圍的熏陶,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我們不妨去討教一番,我想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實踐,定有收獲。 另一方面,我們要能「不唯分數是問」。分數只能作為評介孩子的一個參照,90分與100分的孩子的數學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僅分數就能說明的,我們得具體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誤,是純粹的粗心,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
❻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如何在家輔導數學
慢慢來,我原來也是這樣~那是我媽媽就給我說『只要你進步了一次,我就給你加1分,等你在我這兒有5分積分了,我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東西~』然後我就有了動力,成績就上來了~現在我還在讀初中的小班勒~
❼ 作為家長,一年級的數學怎麼輔導
在剛剛上學的階段,主要是引導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例如出一些比較有趣的比較簡單的應用題,讓孩子產生興趣的時候也能解答出來就好!
❽ 家長應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的數學
要了解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第一學期: (1)1到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到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到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到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的認識(會看整點鍾)。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包括: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4)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認識。 第二學期 (1)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00以內的數,認識個位、十位,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元、角、分的認識和簡單的計算。 (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 (4)認識圖形。長方體、王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 2.幫助孩子掌握數的概念。 孩子在入學前,可能會數會認20以內的數,但不等於了解這些數的實際意義。家長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1)認識一個數的數值,建立基數的概念。如「5」是一個抽象的數值,要求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說明「5」所表示的實際數量。如「國旗上面有五個五角星,每個五角星又有五個角」,「一隻手有5個指頭,家裡有5口人,5個蘋果……。」還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連續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長5尺的麻繩,時鍾敲了五下……。從而使孩子知道一個抽象的數可能表示的實際數量是很豐富的。 (2)認識一個數的序數,建立序數的概念。就是要認識一個數或一個物體在一個自然數列或一組物體中的位置和次序。如:應知道「7」在「6」和「8」中間;7大於6,但7小於8,訓練孩子用多種方式練習計數。首先,按自然數數列逐個出現以數軸上的點表示數,有利於對數序的理解。 同時還可以利用兒童生活實際中的數字材料讓兒童順數、倒數或嵌數。教孩子知道用來表示數量多少的數叫做基數。如1個、2個、3求書、4輛車、5個茶杯……用來表示次序的數叫做序數。如第 一、第 二、第三本、第四輛、第五個座位……。 (3)認識數位,掌握十進制的概念。知道10以內的數是以「個」為計數單位的。認識20以內的數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進一的情況,要求孩子認識滿了十就要有一個大的新計數單位出現,即,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就是1個「百」……掌握數位的順序和進率,這是讀數和寫數的基礎。 (4)正確的讀數和寫數。孩子第一次學習讀數和寫數,可將數字形象化,並編成兒歌:1象小棒,2象小鴨,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稱鉤。6象電燈泡。7象鐮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導孩子寫數要求嚴格掌握每個數字筆順和結構,寫得正確、勻稱、規范、迅速,不能亂畫或倒筆,區別易混的6和9、9和7,著重練習難寫的數字8和0。 (5)正確認識「0」的意義。家長如果問孩子「0」表示什麼?孩子會說。「0」表示一個也沒有。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全面的。「0」還可以表示溫度,攝氏0度時,水就結冰了,能說沒有溫度嗎?「0」還可以表示起點,如:數軸和米尺的起點就用0來表示。0在1的前面。「0」還可以佔住數位,少了0或多了0,數就會發生變化。
❾ 怎樣輔導孩子學好一年級數學
學習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
1、口訣記憶錯誤。最容易出錯的口訣是三六十八背成三六十二,四五二十背成四五三十。
2、乘除法應用題方法容易混淆。
3、一年級加減法口算淡忘。
鑒於以上幾點,我建議如果您想在家度自己的孩子進行輔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進行口算練習,達到熟能生巧。
2、可以利用一年級的口算卡片讀一讀。因為這些卡片是20以內的加減法,是計算的基礎。
3、給孩子表述分析解決題目思考過程的機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審題,字跡工整,及時檢查等。
另外還建議:
1、為孩子提供多讀書的機會。數學和語文是相通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對分析數學應用題會有很大幫助。
2、不提倡讓孩子在家額外做許多練習題,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適得其反。如有需要,把握好量。
3、多給孩子講一些有關數學歷史和數學家的故事,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