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26:29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有:
1、面對全體學生原則;
2、學生主體性原則;
3、參與體驗性原則;
4、民主性原則;
5、差異性原則;
6、多樣性原則。 保密性原則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有責任對學生的個人情況以及談話內容等予以保密,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護。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通常人們把青春期與兒童期加以明顯區分,區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對於男性來說,性成熟的標志是遺精,(通常在夜間睡眠時遺精);女性是月經,即第一次來月經。以性成熟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發展,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明顯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徵。
青春期學生因心理障礙引發的事故屢見不鮮,比如,學生中的搶竊、戀愛、打群架、自殺、刎身、未評上先進而毆打老師等等。家長普遍感到學生難管,教師感到學生難教,他們有各自不同的煩惱和憂傷。走進學生的生活,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問題正是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比較突出的問題。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衛生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癒合心理憂傷,防治生理和心理疾病,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如何對青春期學習進行心理干預與心理輔導
第一,教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心理變化的特徵。
中小學生心理活動從簡單、具體不斷向復雜、概括發展;從無意向有意發展;從籠統向分化發展;從零亂、易變向系統、穩定發展。中小學生心理正處在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發育」過程中,這種發展性,是我們增強中小學學生教育可塑性信念的一個最堅實的基點。對學生而言,聰明與「笨拙」,都是暫時的;好與「壞」,也是相對的。
學生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於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身體迅速生長,新陳代謝旺盛,愛動不愛靜,易感情用事,易沖動,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強烈的自尊心促使他們不願服輸,總想展示自己;另一方面是開始對性知識發生興趣,對兩性關系已有朦朧意識,但又不十分清楚,對異性產生好感,出現性意識的萌動。由於青少年身體的成熟早於思想的成熟,往往會在一些問題上出現困惑或不健康的想法。若得不到正確引導,他們可能通過不正當途徑來探討有關兩性知識,而受到毒害。
第二,開展必要的性知識教育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主要內容的生理成長,對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會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形成這一時期的幾個重要特徵。所以開展性知識教育對於青春期的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培養學生愛的情感,正確認識和區別友誼與戀愛。
青春期學生早戀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問題,如何正確的引導青春期學生早戀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第四,培養學生心理承受抗挫能力。
青春期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是很成離,對於挫折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引導青春期學生如何自我調整挫折也是心理健康健康的一個最要課題。
青春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許多變化,如情緒容易波動,愛慕異性,興趣易轉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相同性
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似。當聽到月亮時,聯想到太陽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應。但聯想到死亡,就讓人難以理解。這種情況出現多了,就應注意他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語舉止、嗜好、服飾等,與別人相差太大,則他的心理可能不夠健康。
2.活躍性
人的行為是隨著身心的發育而變化的。各種年齡的人,在想法、興趣、行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應是精力充沛,活躍好動。而少年老成的學生,從心理衛生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不大健康的。
3.社交性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圍擴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助合作精神,豐富群體生活經驗,鍛煉適應他人的能力。
4.樂觀性
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於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憂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反應性
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與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別不會太大。如反應偏於極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學生因考試失敗而一時不悅,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他為此而幾天不吃飯,甚至有輕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當然,對考試失敗無動於衷的學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現實性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勇於承認現實,找出問題所在,設法解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於不能適應環境,往往採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達到自我欺騙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發展成病態。
7.邏輯性
心理健康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專心致志,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頭無尾。他們的思維合乎邏輯,說話條理分明,而不是東拉西扯,隨說隨忘。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
八十年代以來,一些省、市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最近召開的全教會精神和《決定》精神,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和學校校長、教師、家長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這項教育工作。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應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把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學輔導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參與有機結合起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和實施途徑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2、除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及青春期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對小學生也可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5、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方式和所需時間,各地可從實際出發,自行安排。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和條件保障
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要積極開展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要把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當地和學校師資培訓計劃。通過培訓,使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通過培訓取得證書的教師,還要有從事專職心理咨詢(輔導)教師資格認證。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未配備合格心理咨詢教師的學校,暫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專職共青團、少先隊)幹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學校對每個教師都應提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要創設和構建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大中城市具備條件的中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同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科學管理。特別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與人的全面發展和與各類學科教育的關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計劃,研究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辦法和途徑,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的德育處或基(普)教處負責。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應有專人負責或分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級教研部門要積極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已經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學校,要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和深入;
教育部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設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委託部分地區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全面研究與實驗,以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
六、當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盡管在一些地區己進行了10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但發展很不平衡。目前就全國而言,這項工作還是剛剛起步,相當多的學校從思想認識、師資水平到必要的條件還難以適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因此,各地既要積極創造條件,又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開展這項教育。可在先行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不能一哄而起。
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來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除了教師輔導參考用書外,不要編印學生用教材,更不能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教材。

2. 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輔導員應遵循什麼基本原則

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危險行為及時做出防範。高校輔導員,首要的職責即是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目前,各高校中偶有學生因心理問題發生跳樓、割腕等極端行為,或因精神狀態異常而被家長帶回家中休養,或到專業機構接受心理治療。輔導員應從三方面著手,及時發現和處理大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首先,輔導員要及時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針對不同的年齡及年級層次,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工作重點。

3. 個別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 具備及表達同理心
教師在接受學生當事人咨詢時應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心理輔導不同於一般的教導,一般的談話。心理輔導是個性化、個人化,是有特殊內涵的過程。如果我們教師把心理輔導的關系與一般教導的關系混為一談,就容易陷入誤區,達不到效果。比如,曾有學生到心理咨詢室說:「我沒有朋友,很苦惱」教師說:「沒有朋友當然苦惱,你應多參加集體活動。」該老師說的也沒錯,但同例一樣,用理性思考代替不了學生的苦惱感受。
所以我們老師的同理心應從「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驗他的感受」開始,從表達學生的感受、行為經驗做起,使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正了解我、理解我、關心我的。這就會自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雙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探討問題。
(二) 關注心理咨詢正向的發展
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對心理輔導工作的信心,這種感受很自然地會傳給當事人,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不在此列向關懷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輔導的思路來說,應重在引導當事人思考:我的優點是什麼,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沒有努力支做。
(三) 咨詢時對當事人的尊重與溫情
心理輔導教師應該知道尊重與溫情,心理輔導教師對當事人的尊重與溫情是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心理輔導教師對當事人的溫情反應是非常重要的,溫情是通過非語言方式所表現的一種情緒性態度。比如:目光、聲調、姿勢、手勢、面部表情及適當身體接觸都是當事人表達溫情與支持的方式。溫情也可以是一種個人生活方式,心理輔導教師應該是最有溫情的人,並善於表達溫情。
(四) 咨詢時要重視事件的具體性
在學校心理輔導中,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前來咨詢的當事人,難以清楚或直接地自我表達,難以把當前困擾的來龍去脈說清楚,當事人往往以含混模糊的方式抱怨,如「我很悲衰」「我很苦惱」。其中有效的心理輔導是把當事人的含混的敘述變成高度討論,幫助當事人條理出他們生活中到底發生哪些事件。
具體要求是:輔導教師緊接著當事人簡短的敘述之後,再問更多的問題,直到雙方對他的事件更清楚為止,比如「我學習壓力很大」輔導老師:「你能不能說出一兩件具體的事。」
由於青少年學生社會閱歷少,思想不成熟,常常把一些無聯系的事情聯系起來,進行因果推證,比如「我成績差,就是因為笨,老師不管我。」並堅信這些結果就是正確的,因而產生更深刻的負面體驗。所以具體性要求就是以特殊詳細的內容來認清事實和情感,這是有效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學生能把自己的問題和情感產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問題目也解決了一半了。
(五) 咨詢要注意即刻性
即刻性指面對現在。最有效的心理咨詢應重在現在式,即即刻性。特別是個別咨詢時老師應較多用現在式語詞引導當事人作更多現在式的反應。
(六) 個別咨詢時應真誠與可靠
在學校中有效的心理輔導教師是真誠、真實、可靠的,老師的語言非語言行為都是統整的。因為心理輔導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誠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建立在建設性的交談基礎上的平等互助的關系。

4. 青少年沉迷手機,現在還厭學怎麼辦

青少年沉迷手機還厭學家長一定要幫助好孩子:

1、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談一次

找好切入點,不要啰嗦,不要教條主義,以朋友談心似的談話為最好。讓孩子真實的意思到學習的重要性,要讓他知道「玩一年會辛苦一輩子,而辛苦一年會前程似錦一生無憂」的道理。和孩子一起協商一個擺脫手機沉迷的辦法,制定一系列玩手機的規定和計劃,引導學生自發地去加強自己的自控力以及提高學習效率。

2、和孩子約定每天游戲的時間

不要一次性的切斷孩子的手機,事情需循序漸進,但孩子的自製力較差,所以和孩子約定每天游戲的時間。玩時盡情的玩,學習時拋開雜念、全心全意的學。如果條件達成、規矩立下,剩下的就靠家長的監督了,一定要堅持原則,如表現很好,可適當給些物質獎勵。

3、多帶孩子出門遊玩

多想辦法,讓孩子能夠轉移注意力,不要總沉迷手機。這時帶孩子出門遊玩便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因為在外出的情境下,不適合孩子長時間玩手機,慢慢的孩子便可擺脫手機的束縛了,而且可以讓孩子感受真正的世界,加深親子間的感情,讓孩子多享受和父母一同玩耍的樂趣。當然家長帶孩子運動也是很好的方法,讓孩子鍛煉了體質的同時再不沉湎於虛擬的手機屏幕中。

4、盡量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

身教重於言傳,嘴上說一萬句也不如自己實際去做到來得有效。盡管有些艱難,但以身作則,自己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才是讓孩子少玩手機最有力的做法。

家長在意識到孩子有厭學問題之後,一定要及時採取行動幫忙孩子解決厭學問題,鄭州心之語致力於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屬導師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咨詢服務,幫助家長解決孩子厭學等問題。

5. 心理咨詢師能給自己家人做心理咨詢嗎

我覺得不能,因為身份可能會導致對方不配合

6. 如何克服心理問題,有百元酬謝

您好,從您所說的資料來看,您有強迫症的傾向,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心病得心醫,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心理咨詢與治療,葯物治標不治本,有副作用與依賴性,我們建議您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以免影響您的生活

強迫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強迫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強迫症的基本症狀是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患者可僅有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或既有強迫觀念又有強迫動作。患者能充分地認識到這種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是不必要的,但卻不能以主觀意志加以控制。由於強迫症狀的出現,患者可伴有明顯不安和煩惱,但有強烈的求治慾望、自知力保持完整。臨床上根據其表現,大體可將強迫症劃分為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兩類。
(1)強迫觀念 表現為反復而持久的觀念、思想、印象或沖動念頭。力圖擺脫,但為擺脫不了而緊張煩惱、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和出現一些軀體症狀。強迫觀念可有下面幾種表現形式。
①強迫思想:強迫性懷疑,患者對已完成的事情總是放心不下,要反復多次檢查確實無誤後才能放下心來。如懷疑是否關好門窗,准備投寄的信是否已寫好地址,煤氣是否已關好等等,在懷疑的同時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強迫性回憶,患者對過去的經歷、往事等反復回憶,雖知毫無實際意義,但總是反復回縈於腦中,無法擺脫,因而感到厭煩之極。如回憶已講過的話用詞、語氣是否恰當等;強迫聯想,當患者聽到、見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時,就不由自主地聯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見到有人抽煙就想到火災;強迫性窮思竭慮,患者對一些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總是無休止地思考下去,盡管患者的邏輯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沒有必要深究,但無法克制。如天為什麼要下雨?人為什麼要吃飯?地球為什麼是圓的?等等。
②強迫意向:患者在出現某種正常心理時常出現相反的違背自己的內心意願,雖然這種相反的意願十分強烈,但從不會付諸行動。如過馬路時,想到沖向正在駛過的汽車等等。
③強迫情緒:患者對某些事物感到厭惡或擔心,明知根本無必要卻不能剋制。例如,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擔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細菌的侵襲等。

(2)強迫動作 又稱強迫行為。
①強迫洗滌:常見有強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醫院掛號員,她認為接觸一些腫瘤病人的門診卡可以「傳染」到腫瘤,如她的手再接觸到家門把手,則認為會間接傳染給自己家人。於是每次下班回家總是喊家人開門,她則高舉雙手進入,然後反復洗手,內、外衣服全部換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點夜餐就寢。
②強迫檢查:是患者為減輕強迫懷疑引起的焦慮不安而採取的措施,如出門時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寄信時反復檢查信中的內容,看是否寫錯了字等等。
③強迫性儀式動作:患者總是做一些具有象徵性福禍凶吉的固定動作,試圖以此來減輕或防止強迫觀念所引起的焦慮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強迫計數:患者見到某些具體對象
(如電桿、台階、汽車、牌照等)時,不可克制地計數,如不計數,患者就會感到焦慮不安。
強迫症狀有時嚴重,有時減輕。當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勞或體弱多病時較為嚴重。女性患者在月經期間,強迫症狀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學習緊張時,強迫症狀可減輕。

7. 青少年逆反心理怎樣疏導

現在很多的青春期孩子喜歡玩游戲,因為游戲是虛擬的,同學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釋放壓力,放飛自我。比如游戲有王者榮耀、大吉大利吃雞游戲、三國等各種。適度的游戲可以釋放壓力,但是游戲成癮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學生來說,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網路游戲可以讓很多孩子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和存在感,時間久了,就會不由自主去玩游戲,尤其是遇到挫折之後。剛開始的游戲會讓青春期的孩子出現情緒上的暴躁、情緒上的焦慮、容易生氣發火,隨後會出現軀體障礙,身體乏力,白天沒精神,想睡覺;最後會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不想上學。
在青春期的孩子中,還有一種現象是容易自殺。由於家長和學校老師的督促與施壓,孩子又很難達到他們的目標要求,這時候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容易跳樓、自縊、服用安眠葯等方式結束自己的美好年華。
作為家長,要每周都要關心他們,和他們聊聊天,緩解他們的焦慮和厭煩,把他們當成朋友。家長可以找豚海心理咨詢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服務,可以幫助學生改善沉迷游戲、厭學、叛逆等不良情緒。

我是看到廣告到店後可以領取免費心理測評,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去體驗一下,沒想到老師和藹可親、也非常專業,首先了解了孩子與家庭情況,還簽了保密協定,這個非常贊,確實效果不錯,老師引導我去探尋親子教育的重要性,然後給予意見和建議

8. 心理輔導的原則是什麼

(一)、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預防是通過積極主動的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和輔導,防止學生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政黨秩序與工作效率。
發展是指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潛力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過健康、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應注意到:
1、 從早抓起。其實心理輔導應越早越好,特別是小學、中學。在大學也要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
2、 採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健全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到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
3、 對於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生了重大事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征侯,重點實行早期干預。這要求我們有極大的愛心、極大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二)、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新生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新生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性,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
1、 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強制性 的了解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元條件的關懷和接納。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情緒感受是如何的消極、不正常、不合 教師的口味、不合時宜,我們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
2、 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要承認每個學生是自立的,具體決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 的自由。我們不應強迫學生選擇什麼,他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為學生作出選擇提供認知前提,並供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 運用同感瓣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同感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幫助引導對方領悟到。"透過眼睛看世界"。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輔導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是因為①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主動過程。②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爭取,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輔導不以傳授系統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總是來進行。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 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比如結合實際和熱點問題,組織班級同學展開討論。
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我們教師同學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揮想像力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可吸引較多學生參加,看有關心理教育的影片後大家做一個影評。也可以供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 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我們心理輔導的精髓。實際上我們總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個別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校教育和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學生個人身上這種獨特性以及學生之中的差異性,而是要供 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獨創性在積極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
當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
1、 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在了解全班同學的其性基礎上,更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要了解至完 性的資料,更要了解價值性資料。比如他們的性格特徵、交往的基本規律、現在最需要什麼,渴望得到的什麼或解決什麼。
2、 對不同學生衽區別對待。這不是平時我們所說在班級"一視同仁"在班級的政策和策略來說,可以一視同仁,比如評獎學金,大家公平對待,不偏不移,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綜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應將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可重復性 的獨特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適合牲,性別特徵、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基本的原理,拒出適合一個個學生的處置方法。
比如,在學生個人的障礙當中,我們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而在恐懼症的治療和咨詢當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繞脫敏法。
3、 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各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研究的對象 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深入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五)、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做好以下3點:
1、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所持的態度,它制約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對於大學生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對社會對人生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就有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科學地分析相關事物,冷靜地、妥善地對待多種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工作等,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
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 積極開展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 不飲酒,不吸煙等。特別是學生任務重,心理壓力較大,因此,在平時我們要教育學生講究科學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時間,適時合理用腦。
在注重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抗體,是有"免疫"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能力,評價能力,特別是在挫折面前不驚慌,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
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現身說法"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到其中。
4、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藝對那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有一定 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和指導。

--------------
http://jyscjzx.jyjy.net.cn/deyu/xjzx.htm#33
http://www.nylxx.cn/jyke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
http://www.blogcn.com/user18/zhangjx12/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真誠、熱情、共情和保密 你可以先自己想像下是什麼意思呢?

9. 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保密的原則:

保密原則也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如有明顯自殺意圖的來訪者,作為咨詢者在必要時應有沖破保密約定的勇氣,與值得信賴的或有關人士商量,避免自殺狀態的實現。

2、時間限定的原則:

咨詢時間一般規定為每次50分鍾左右(初次受理時咨詢可以適當延長),原則上不能隨意延長咨詢時間或間隔。

3、「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則:

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適,為此而煩惱並願意找咨詢人員訴說煩惱以尋求咨詢者的心理援助,才能夠獲得問題的解決。

4、重大決定延期的原則:

心理咨詢期間,由於來訪者情緒過於不穩和動搖,原則上應規勸其不要輕易作出諸如退休、調換工作、退學、轉學、離婚等重大決定。

5、理解支持原則:

咨詢者要帶著對來訪者的理解、支持和關切去講話,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如「後來呢」、「嗯」、「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也會這樣做的」等來表達咨詢者正認真聽取來訪者的訴說,並希望他繼續講下去,也表示對來訪者的理解。理解支持有語言的,也有非語言。

(9)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為了適應現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認識和關注,而發展性心理咨詢,可以幫助人們挖掘心理潛力,提高自我認識的能力。當自我認識出現偏差或障礙時,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得以解決。

隨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漸漸關注如何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比如提高學習和工作能力、保持最佳工作狀態、維護安寧的生活環境、協調家庭成員和社會成員的人際關系。心理咨詢作為一種專業技能,可以幫助人們調整內心世界,提高生活質量。

發展性心理咨詢常涉及以下內容:孕婦的心理狀態、行為活動和生活環境對胎兒的影響;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兒童發展中的心理問題;青春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社會適應問題;性心理知識咨詢;男女社交與早戀等;

青年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友誼與戀愛;成就動機與自我實現性問題;擇偶與新婚;人際關系;擇業、失業與再就業;中年及更年期人際沖突、情緒失調、工作及家庭負荷的適應;

家庭結構調整;更年期綜合征等;老年社會角色再適應;夫妻、兩代、祖孫等家庭關系;身體衰老與心理衰老;老年性生活等。

10. 100、簡述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3)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