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學生化學的措施和方法
『壹』 怎樣在高考前一個月有效的輔導一個高三學生化學
我覺得最後一個月,最好的復習方法是把你以前考過的卷子拿出來從新,系統地看一遍!回
特別是那答些你曾經錯了的題目!從新再做一遍!看完後,把書本看一遍,注意要系統!看基礎!
把一些平時很模糊的知識再溫習一遍!祝你高考順利!
『貳』 怎樣進行化學學習方法指導
指導學生掌握化學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要學」,而且「會學」,是化學教師的重要任務。為此,化學教師要注意:
1.使學生了解講究方法的重要性,注意學習方法問題
教師不但向學生介紹化學科學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科學方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善於利用學生中由於採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使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顯著提高的生動事例來教育學生,使學生做講究學習方法的有心人。
2.引導學生了解化學學習方法的特點
不但要讓學生知道,不同學科應該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還要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和做法。例如,常常有學生認為「化學就是靠記」,因而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化學。這種認識危害很大,教師一定要注意通過說理和事實來糾正。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語言學習跟外語學習的區別、化學計算學習跟數學計算的區別以及學習化學概念、物質知識等內容時的特殊規律等等。
化學學習方法的特點決定於化學學科的特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化學學科的特點,並且注意讓學生了解本學期、本單元化學學習內容的特點。
3.使學生了解、掌握學好化學的一般原則
學習原則是指導化學學習活動的基本准則,它反映和體現著學好化學的規律,規定和指導著化學學習方法。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化學學習方法,就必須使他們了解和掌握化學學習原則。例如,「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主動和自覺地學習」;「注重手腦並用,注重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注重知識前後聯系,形成系統結構」;「及時復習、及時鞏固」;「知、能、意、行全面發展」以及「講究方法、優化方法」等。
化學學習目標有著不同的水平。要達到「知道」水平,或者「領會、體會」水平,「掌握、學會」水平以及「綜合運用」水平和「創新」水平的學習目標,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師應該注意指導學生分別了解、掌握有關方法,使學生學會科學巧妙地記憶、系統地整理知識,學會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等等。
掌握學習方法離不開實踐,自覺的實踐是迅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必由之路。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懂得這個道理,並且積極地進行學習方法的實踐。
5.讓學生知道「學無定法,貴在優選」,並且引導學生經常總結、交流、反思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元認知水平
為了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自覺程度,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經常地總結、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在此基礎上組織交流活動,讓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學生介紹經驗,或者為學習方法不良者進行「會診」,幫助他們改進和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和元認知水平。
所謂元認知,又稱為反思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以及有關事項的認知。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元認知知識,即個體關於自身認知活動的知識,包括認知任務、認知方法、認知過程、認知規律以及自身特點和其他學習變數的知識;二是元認知體驗,即伴隨著元認知技能活動(例如自我評價)而產生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控,即個體在認知活動過程中積極進行自我監控,並且根據監控情況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調整,以達到預定的目標。
元認知過程實際上就是個體運用有關知識經驗指導、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和方法的控制執行過程,其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元認知水平不但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決定著學習效果。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提高元認知水平。關於化學學習方法、化學學習規律的知識,以及自覺的化學學習方法實踐和經驗總結,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6.重視指導「學習差生」改進學習方法「學習差生」除了可能有知識技能基礎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外,學習方法不當也常常是學習落後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要滿懷熱情,注意指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改變學習落後狀態。
緒言課、每節課的定向階段和小結階段以及作業講評、課後輔導等等,都是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時機,教師要注意有效地利用並在事先作好准備。
『叄』 我馬上要去輔導班代課了,我要教初三化學,學生的分數大概是10多分,我想先和學生談談心,該怎麼談呢
你好,學生的分數大概是十多分,那你就得去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學生是學不會,版還是不想學,因為權化學很多知識都是死記硬背的,不太難。
所以你可以和學生談談,他想不想把化學成績提高,是都有哪些方面不會,然後你就一一輔導吧。
『肆』 如何給學生單獨輔導,讓學生化學成績快速提高
請專門化學老師
『伍』 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化學
一、 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與提煉。
由於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記下老師講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思路和疑難點,便於今後復習。
二、 及時復習。
復習並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而是在自己的大腦中考慮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並進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後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出現越學越亂的現象。比如學習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三、 學會巧記
由於要記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如果靠死記硬背是難以記牢的,所以應學會巧記。化學上常用的記憶方法有:比較法(常用於容易混淆、相互干擾的知識。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個相似的概念,可以通過比較,使理解加深,記憶牢固。)、歸納法、歌訣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和實驗記憶法。
四、 勤練
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練習要有針對性,不能搞題海戰術,應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題規律為目標。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如化學計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恆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估演算法、差量法等。
五、 備好「錯題本」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平時出現的錯題,應做好修正並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錯誤。
六、 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還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平時做實驗,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如何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從而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學學好,還要多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生活問題,善於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
總之,只要學習方法正確,相信同學們會輕松地把化學學好的
一. 理解雙基,掌握化學用語
所謂「雙基」即指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它們一般都是用簡明精煉的詞句表達出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嚴密性和邏輯性。學習時不要只局限於熟記,要善於抓住其中的關鍵「字」、「詞」,准確無誤地去理解。如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為「能改變」、「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質量守恆定律重點理解「參加反應」、「質量總和」、「相等」,抓住「三個守恆」(元素、原子、質量)。對雙基不僅要正確理解,更重要的是應用。所謂「化學用語」是指化學科學在交流、描述及表達物質變化過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學術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二. 立足結構,了解物質性質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而物質的性質又制約了物質的存在方式、製法和用途。因此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時,應抓住其結構來了解物質性質。如學習氧氣時,須思考:氧氣是由許多氧分子組成的,而一個氧分子又是由二個氧原子構成的,氧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易得電子,所以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許多物質在常溫、點燃或加熱時均能與氧氣發生化學變化且放出大量的熱。在學習了許多物質後,要善於將相關物質構建成知識網路,使知識條理化,以便於牢固掌握。
三. 重視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關化學性質,進行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鑒別與鑒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時,一般都要以實驗為手段加以驗證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結論,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重視實驗。從簡單的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訓練到復雜實驗的設計都要認真操作、大膽試驗。在設計實驗時要做到科學合理,即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現象明顯。對老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要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掌握實驗的原理、步驟、現象和要領,課本中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家庭實驗是培養動手能力的最好機會,要積極參與認真去做。
四. 注重學法,提高學習效果
初三化學是啟蒙化學,基礎知識點多而雜,隨著知識的積累,有些學生會因學習方法不當而導致化學成績下滑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學好化學必須注重學法,提高學習效果。常見的有效學法有:
(1)對偶知識對比記。如化合與分解、氧化與還原等。
(2)物質性質網路記。如對含碳元素的相關物質可構建碳鏈知識網路系統記憶。
(3)類似知識歸類記。如H2和CO的性質,H2和CO2的制備裝置等。
(4)化學用語分散記。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價、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等按知識階梯分散到各章節記憶。
(5)交叉知識切點記。如物化知識切入點為密度、壓強、浮力、重力、杠桿原理、電學等;生化知識切入點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赤潮現象等。
五. 及時反饋,精練習題
學完每一章節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適當選做一些經典習題,但必須克服盲目做題而陷入題海。在做題時不要只就題論題,要盡量拓展思維。如在做計算題時,注意精選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好題。在解法上盡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或尋求一解多題規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六. 拓展知識,閱讀課外讀物
為了拓展知識視野、歸納知識內容、提高解題技巧和掌握解題方法,訂一份質量高、導向性准、實用性強的同步輔導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學生理化報》設有學法指導、知識歸納、概念辨析、解題技巧、章節訓練、競賽輔導、趣味化學、生 活化學及科技動態等欄目,是教與學的良師益友,值得一讀
『陸』 怎麼給初中生補習化學
做實驗!
沒有實踐,是不可能靠課本學習自行車的,一定要實踐哦,那樣記得牢。
組件一個小小的實驗室
陶行知講『行是知之始』嘛!
實驗室器材就比較難搞一點,
但是淘寶網有賣的
哦搜『化學便攜實驗室』
『柒』 怎麼輔導初三化學
機械能 分子動理論 內能
1. 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用能. 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動能跟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 勢能分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物體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3.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能、功、熱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知識:①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極其微小. 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③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5. 物體內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一切物體都有內能. 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 溫度越高,物體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激烈,物體的內能越大. 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6. 物體內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熱運動,內能也叫熱量. 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熱傳遞. 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物體吸收熱量,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放熱,物體的內能減小.
7.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水的比熱是4.2×103焦/(千克·℃). 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熱最大. 所以沿海地方的氣溫變化沒有內陸那樣顯著.
8. Q吸=cm(t - t0);Q放=cm(t0 - t);或合寫成Q=cmΔt. 熱平衡時有Q吸=Q放即c1m1(t - t01)=c2m2(t02 - t).
9. 能量既不會消失,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成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上物體,而在轉化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這個規律叫能量守恆定律. 內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內能來加熱,利用內能來做功.
10. 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熱值的單位是:焦/千克. 氫的熱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氫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4 ×108焦.
電 學
1. 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說物體帶了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2. 自然界存在著兩種電荷,正電和負電.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 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荷的符號是「Q」,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
4.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發生轉移. 電子帶負電. 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5.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能夠提供持續供電的裝制叫電源. 干電池、鉛蓄電池都是電源. 直流電源的作用是在電源內部不斷地使正極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 干電池、蓄電池對外供電時,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6.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鹼、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絕緣體.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導電 .
7. 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 接通的電路電通路;斷開的電路電開路;不經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連在電源兩端叫短路. 用符號表示電路的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叫串聯電路. 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並聯電路.
8. 電流強度等於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 . "I"表示電流, "Q"表示電量, "t"表示時間,則 I= . 1安=1庫/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測量電流的儀表叫電流表. 實驗室用的電流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時每大格為0.2安,每小格為0.02安;接0~3安時每大格為1安,每小格為0.1安.
10. 電流表使用時: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接法要正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1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電壓用符號「 U」表示,單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節干電池的電壓為1.5伏 ,電子手錶用氧化銀電池每個也是1.5伏,鉛蓄電池每個2伏 ,家庭電路電壓為220伏 ,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為不超過 36伏.
12. 測量電壓的儀表叫電壓表. 實驗室用的電壓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時每大格為1伏,每小格為0.1伏;接0~15伏時每大格為5伏,每小格為0.5伏.
13. 電壓表使用時:①電流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接法要正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14.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 電阻的符號是「R」,單位是「歐姆」,單位符號是「Ω」. 1兆歐(MΩ)=1000千歐(kΩ);1千歐(kΩ)=1000歐(Ω).
15. 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就可以逐漸改變電阻,從而逐漸改變電流. 達到控制電路的目的.
歐姆定律
16.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這個結論叫歐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U/R
電功和電功率
17. 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於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公式是W=UIt. 電功的單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時=3.6×106焦, 「度」也是電功的單位.
18. 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電功率. 公式是P=UI. 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額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額定電壓為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
19. 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結論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熱量的單位是「焦」. 電熱器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設備. 如電爐、電烙鐵、電熨斗等.
20. 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一根叫火線,一根叫零線. 火線和零線之間有220伏的電壓,零線是接地的. 測量家庭電路中一定時間內消耗多少電能的儀表叫電能表. 它的單位是「度」.
21. 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 它的作用是:在電路中的電流達到危險程度以前,自動切斷電路. 更換保險絲時,應選用額定電流等於或稍大於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的保險絲. 絕不能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22. 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是:①發生短路;②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插座分兩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測電筆的使用是:用手接觸筆尾的金屬體,筆尖接觸電線,氖管發光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
24.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特別要警惕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應該絕緣的物體導了電.
電 磁
1. 永磁體包括人造磁體和天然磁體. 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的條形磁體或磁針,靜止後總是一端指南(叫南極),一端指北(叫北極). 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原來沒有磁性的物質得到磁性的過程叫磁化. 鐵棒磁化後的磁性易消失,叫軟磁鐵;鋼棒磁化後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鐵.
2. 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針鑒別某空間是否存在磁場.
3. 人們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引入了磁感線(實際並不存在)。(採用了模型法)磁感線的疏密表示該處磁場的強弱,磁感線的方向(即切線方向)表示該處磁場方向。在磁體外部磁感線從北極出發回到南極,在磁體內部磁感線從南極指向北極。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
4.可以用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右手握住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那麼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場方向)來判定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對於通電螺線管,用右手四個手指的環繞方向表示螺線管上的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指向即為通電螺線管的N極。
5.電磁鐵與永磁體相比有很多優點,它可以通過調整電流的有無、強弱、方向,達到控制磁場的有無、強弱、方向。利用電磁鐵做成的電磁繼電器(電鈴)在自動控制和遠距離操縱上常有應用。
6.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7.直流電動機就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到力的作用發生轉動而製作的。在這一過程里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在直流電動機里利用換向器改變線圈中電流方向,使線圈在磁場力作用下持續沿同一方向轉動。
8.閉合迴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一是電路閉合;二是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即導體運動方向不能與磁感線平行。
9.發電機是利用閉合線圈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轉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製成的,它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10.電池分化學電池(正極是銅帽碳棒)、水果電池、伏打電池(有里程碑意義,是真正意義上的電池)、蓄電池(有鉛和硫酸,污染大)、太陽能電池(無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電池
發電廠發電有以下幾種方式:火力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潮汐發電等。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捌』 高中化學家教,提分有妙招,擁有多年的課外輔導經驗
1 要注重實驗課的導入並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化學實驗課的導入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對化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興趣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最好老師,所以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時變得積極主動,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課堂開始時就給學生適當的導入。比如,再講離子反應時,就可以給同學們講訴三國時期的一個故事,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時候,蜀國的士兵一不小心就喝了啞泉水,導致士兵們個個不能開口說話,而且還有生命危險。在這危急時刻,諸葛亮遇見了一個老人,老人便要諸葛亮去飲用萬安溪安樂泉水。使得蜀國士兵轉危為安,度過了這一個難關。那就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麼啞泉水能讓人致啞呢?而萬安溪安樂泉水卻又可以使人恢復呢?就這樣課堂的開始就給同學們拋下疑問,然後再做實驗演示並告訴同學們這個故事的化學原理。其實即使萬安溪安樂泉水呈鹼性,而啞泉水卻又富含硫酸銅,蜀國士兵就是攝入了太多的銅離子而導致的中毒,萬安溪安樂泉水和啞泉水相遇時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就會發生離子反應產生沉澱進而解了毒。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就能激起同學們好奇心從而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再進行實驗的演示讓同學們仔細觀察現象,並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還有學習過氧化鈉的性質時,就可以用脫脂棉把過氧化鈉包在其中,然後讓學生往上面滴一滴水,脫脂棉就突然燃燒起來,就能讓同學們非常驚訝。也就是多給同學們做一些化學實驗,讓同學們領略到化學的魅力。
2 做好演示實驗就是化學學習的關鍵
每堂課上盡力的去多做實驗,在做演示實驗要提醒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的現象以及實驗的目的。要告訴同學們如何去觀察,怎麼樣去觀察觀察什麼以及從哪個角度去觀察。因為實驗現象有的稍縱即逝的,一不留心就什麼都沒看到,所以應該提醒同學們對待實驗一定的得認真。還要提出一些疑問,引起同學們的思考。就比如做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就先讓同學們觀察打磨後鎂的顏色性質,然後觀察鎂燃燒過程中的現象,最後總結出這個實驗的目的與作用。再比如在講金屬活動性時先給學生提出疑問「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前面金屬是否就一定能把後面金屬置換出?」同學基本都不知道,那老師可以來用實驗證明,就可以用鈉與氯化銅的實驗來證明,並在實驗前咨詢學生的覺得的實驗現象。大多數學生就會說:「鈉的表面覆蓋一層銅」,接著老師就可以進行演示實驗了,在試驗中大家會發現溶液開始發生變化,鈉浮在氯化銅溶液的表面一直快速的旋轉變成一個小球後然後消失,溶液里也產生了藍色的沉澱。這么精彩的一瞬間,讓學生驚訝不已,此時就可以給同學們進行講解這個反應的原理。這樣一個個的演示實驗就能激發同學們自主思考能力,在經過老師的講解和點撥就能使得同學對知識就能基本掌握。演示實驗的重要性就是為了增強同學們的求知慾。
3 學生進行實驗得有著充分的准備還要完成實驗報告
除了老師進行演示實驗,還有同學們自己動手來進行實驗。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好自己的實驗。學生進行實驗的目的主要就是使學生對化學原理充分掌握,以及使自己的技能和動手能力提高。但學生在進行實驗室一定要充分的准備,充分的准備不是單指一些化學儀器和化學材料的准備,主要是自己對准備進行的實驗的掌握還有對該實驗發生意外事故如何處理的了解,當然還有對化學儀器的操作的按照實驗操作規范標准來。我記得我讀高中時,一次做實驗因為用到硫酸,因為一個同學的操作不當,硫酸飛濺到我手上,然後我趕緊用大量清水處理,才沒有產生較大的傷痕。所以操作是一定得認真規范。所以在上課時要仔細講解,注意事項要多次提醒,去實驗室要提醒學生帶上該用的物品不要落下。這樣同學們到了實驗室才能夠保證實驗的完成。當試驗完成後,學生要回顧整個實驗過程並把實驗報告寫好,老師再進行點評和指導。實驗報告主要是讓學生對實驗的總結,並把實驗出現的問題寫出來以及試驗中意外的現象也要表述清楚。每個人的實驗報告都根據自己實際的實驗情況來寫,這樣既能使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又能能避免同學們的相互抄襲。這樣同學們就會積極的去進行實驗,讓同學們更加喜歡上化學實驗課。因此,實驗結束後的一份認真具有自己見解和看法的實驗報告是必不可少的。
4 結語
在新課改下高中的化學實驗課被注入了活力,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高中的化學的教學也得轉變的以實驗為主,實驗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的實驗能力在實際動手操作得到煅煉提高。在實驗教學中,化學實驗課的開展對綜合實驗能力的完善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