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工作不被學生理解
A. 做為輔導員 面對對學生厭學,迷戀上網,夜不歸宿等現象,該怎麼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你不定時也去,他們看到你自然就不會再去了。
同時給他們極限任務,見到也不要怪他們上網,只問任務完成情況就行了。
畢竟學生對老師還是有恐懼心理的。
當然這是暫時的招。
B. 為什麼輔導員不用教課
因為在大學中大家都各司其職,輔導員不教課,是因為輔導員需要管理整個班級,以及整個系的學生活動,包括學生內務等等,所以說輔導員是沒有教課的時間的,教課,有大學裡面專門的講師以及教授來教課,所以說輔導員只。需要去管理學生就行了。
C. 輔導員工作中 學生出現狀況怎麼處理
1、處理好通復宵學生的制教育工作:a、首先單獨談話,個別教育——調查原委,強調通宵的害處,,口頭承認錯誤,寫出書面保證帶頭通宵的學生要當面聯系家長。b、多個違紀學生再教育,集體訓話,各個檢討;c、班上檢討,d、若學生不服教育,上報學生處,請學生處領導批評教育。
2、利用班會申明紀律,營造遵紀守規的氛圍。
D. 大學輔導員不回學生消息是正常的,還是沒禮貌
大學由於師資力量不夠,一個老師往往身兼數職。輔導員老師可能同時代有幾個班級一兩百個學生,除了一些正常的課程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需要他們去完成,所以輔導員教師的工作量很大,沒有能夠即使回復學生消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大學輔導員是經過高素質的教育和專門的培訓的,應該不存在是故意的問題。那麼我們也從一下幾點來分析一下輔導員老師不回復學生的可能性:
一、一般情況下,輔導員都會建有一個班級的專屬群,輔導員或者其他的老師和班委有什麼通知和任務都會在群里告知全班同學,所以同學平時一定要注意這個群里的各種消息,特別是輔導員老師或者班委和其他老師發出的,如果是自己不留意,然後在事後也沒有搞清楚該問誰就直接去問輔導員的話,輔導員可能因為工作太忙不會回復你。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不是不禮貌。
四、輔導員的的工作是管理學生,幫助學生,培養學生,保護學生,但不包括陪學生聊天啊這些,如果你給輔導員發一些與學習或與班級建設無關的話語,輔導員大概率是不會回復你,除非是什麼緊急情況。這種情況下,輔導員不回復你消息也是正常的,不是沒有禮貌。
五、有可能輔導員的工作號有很多學生在請教問題,沒能及時回復你的消息就被掩蓋了,後續沒有看到或者已經過了時效,所以沒有回復學生,這個確實是輔導員的一些問題,但我們要理解輔導員,理解他工作上的不容易。我相信我們的老師都是有著很強的職業素養的,如果看到了需要回復的消息不會故意不回復學生消息。
E. 輔導員工作「怎麼辦」之三:遇到學生的「刁難」
輔導員工作是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玩鷹的怎麼能讓鷹啄了眼呢
說來聽聽,我給你提供些解決方案
F. 我為什麼當輔導員——對應聘我校輔導員崗位的思考
我做輔導員評委已有三屆了,感慨很多,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在高校新進人員招聘中,輔導員招聘有許多特有的問題亟待思考與解決。 昨天來面試的有16位成員。他們都來自重點大學,有武大的、華師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華農的、華科的、武科大的,還有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其實報名時學校收到50多份簡歷,有相當一部分因英語沒有6級證或計算機2級證而失去面試資格。面試者中的專業門類很多,有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經濟學、政治學、農學、廣告學、聲樂與合唱指揮等。這恐怕是高校人員招聘中輔導員崗位應聘的特有現象。我常想:我校某學院招聘教師,一定對應聘者的專業有明確規定的。比如金融學院招投資學方面的教師,不可能讓歷史學專業背景的博士來面試吧?看來,輔導員專業化首先要有相關的學科做支撐,打破輔導員工作無學的歷史,這種現象才可能消失。 從應聘者現場表現來看,總體上依然不大讓人滿意!就拿選手們必答題來看(談談大一新生入校後失落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選手們基本上停留在現象描述上,那種層層分析的邏輯思維沒有,更別說找到合理有效地對症辦法。其實,新生入學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有許多方面值得一說。比如專業介紹,樹立正確的大學觀,訂立個人奮斗目標等等。但是昨天我沒有聽到比較上檔次的回答。 在專家提問環節,面對評委的提問,選手們基本上只有招架之功,就事論事。我在想,輔導員工作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打雜的,就是滅火隊員,時刻准備著處理突發事件。當然,其中有個別學習思政專業的現場背誦教育部24號令中對輔導員工作的定義,但是,對於具體怎麼實施這個環節,就無法深入。比如如何打造一支精乾的學生會隊伍,選手們停留在開會、層層下放權力、寫計劃、策劃等這些表面環節,團隊意識培養、幹部遴選、培訓、活動評估、活動中專業體現等方面他們無一提及。還比如面對學生資助問題,如何評定學生貧困等級,選手回答就是建檔案庫、家庭調查等,實際上,我覺得,如果有學生把資助工作與良好學風營造、樹立艱苦奮斗的班風、校風、自立自強的精神結合起來的話,我一定給他高分。可惜沒有看到這樣選手的出現。 我在讀研時,專家組議論現在的碩士生們無論在寫文章或口頭表述問題時,不知所雲,他不停在說,聽者總抓不住他說的要點。這種現象在昨天依然廣泛存在。看來我們的碩士培養的確有問題。讀書中一定要有批判式思維,在面試時一定要有個人的觀點,要有創新的東西。對輔導員來說,這一點更是重要。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有那麼一些選手我覺得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來求職輔導員崗位的!其中問到一位選手:如果當選,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他回答:我先做兩年,如果能被行政部門看中就轉崗做行政,如果沒有被看中就盡快讀博士,再看後面發展,如果也不行,就繼續好好做輔導員工作。我的天!或許這是他們中許多人真實的想法,只不過被這位老兄說出來了。但他選擇錯了地點與時機!這就是典型的工作不安心份子,對這樣思想的人我們能指望建設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其實,這個問題倒反映出當前輔導員隊伍中的一大問題:大家對職業的理解!我在做08年、09年課題(關於我省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時走訪了很多高校,並發放了調查問卷,輔導員職業歸屬感很低,沒有什麼穩定感,許多輔導員對未來發展很茫然。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我要奮斗,可是我連拚命地方向都沒有!所以,在近幾年輔導員招聘中,就出現了我們相中的,他卻不想來。很顯然目前在雙向是選擇的時代,許多人是多處求職的。這就把一個根本性問題提出來了:我的職業規劃到底在哪裡?我為什麼當輔導員?多麼希望下一次招聘時,有選手大聲說:「我要做全國一流的輔導員!」
G. 大學輔導員既然不上課,那到底輔導大學生哪些內容
網友一:
1、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比如:請假之類的。
2、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大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組織好大學生勤工助學,積極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3、全面掌握各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發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教育引導,化解矛盾沖突,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定。

網友六:
開展入學教育、畢業生教育及相關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學生軍事訓練。組織評選各類獎學金、助學金。指導學生辦理助學貸款。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做好學生困難幫扶。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導,促進學生和諧相處、互幫互助。
學生思想引領,說白了這個才是輔導員應該乾的,輔導員的全稱是「政治輔導員」50年代清華首創,然後全國高校推廣到現在,基本任何一個大專院校必備輔導員最初的輔導員設置就是為了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對應的日常工作:主題團日、團校、黨校、年級會。
H. 在工作中,如果輔導員誤解了你,當著全院的學生批評你,你會怎麼做
當眾批評來你,那就先接受吧,源等完了後鋪導員消了氣就跟他把真實情況反映一下。人都是要面子的,你只要給足了他面子,他就會給你面子的。但是你如果當眾跟他辯論,可能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你更加誤解。類似古代的戰爭,很少有實力相當的時候願意去硬碰硬,都會避開鋒芒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