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游戲輔導方案
❶ 你認為小學生是否適合用游戲輔導進行心理輔導,談談你的看法。
我覺得游戲輔導效果很好,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❷ 小學生課堂游戲
1,讓課程更精彩而短小,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好是一堂課分成三個課時專,課時之間講個笑話什麼的讓學生屬輕松一下。
2,在不需要板書的時候,盡量不要只站在講台上,應該在教室四處走動,讓喜歡做小動作的學生有所畏懼和收斂。
3,合理分配課堂提問,一堂課最少有一個可以給學生討論的話題,但要把握時間和節奏。
4,任用班幹部和小組長監察紀律,對重點紀律差的學生不妨施用贊賞教育,也讓他們來做幾次課堂紀律監察。
5,每堂課多表揚遵守紀律的學生,對紀律差的同學絕對不能當著同學面批評,小學生的自尊心可怕的強,小心物極必反,絕對不能對學生動粗。
6,設立競賽和獎懲制度,每天、每周、每月評選一些優秀生,讓差生承擔更多班級義務。
7,積極和學生溝通,及時掌握影響他們情緒的事件並提出化解方法,避免學生把情緒帶到課堂上。
總之,要讓學生遵守紀律,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粗暴簡單。只要培養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的人格,哪怕是輕微的批評也足以讓學生三思而後行,尊重學生的人格是關鍵,只要他們得到了尊重和自信,課堂紀律的好轉是立桿見影,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❸ 有沒有適合小學生玩的集體游戲,能夠培養他們動手能力的,盡快,我要帶一個班的小學生開展活動
有,比如說手工。還可以手工導入課文。
❹ 求助幾個解決小學生自私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
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結合我市幾年來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有效地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據小學教學內在機制和小學生自身發展特點來構築和優化育人環境。
一、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班主任,同時又是中隊輔導員,每日每時把握著學生的思想脈搏,也同樣經常關注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為一種「三合一」的教育、從而構建成為一種結合課程教學的滲透,結合斑級日常工作和活動,結合全面和個別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操作系統。
這種操作系統所體現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引導全體學生,以形成班集體共同奮斗目標來發展學生個性心理:這種共同的奮斗目標,旨在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凝聚,提升優良的道德情操,倡導良好的班級風氣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良好的班集體建設,能美化集體生活,能振奮全體學生,能使集體像熔爐一樣,對全班每個學生起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
2.豐富班級活動
有活動,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有發展。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班級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質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活動之中,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悅舒心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心理踐行和發展,而且這是一種比較自然、比較完美的踐行和發展。
3.發展班級文化
班級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積極營造和發展健康的班級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發揮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發展要充分張揚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和力量。
4.優化班級管理
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著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班級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就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盡可能少地約束人、限制人和壓抑人。優化班級管理要在實施民主管理中發展民主意識;要在自我管理中發展學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發展學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發展無形管理。
5.構建班級教育合力
班級不是封閉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質都是在班內班外、校內校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內外校內外,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都來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構建整合一致的班級教育合力進行心理輔導,有賴於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園文化的陣地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物化工程。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礎性工程。這種基礎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原有的一些設施,也可以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活動陣地,如:
1.讓校園內的牆壁、櫥窗、黑板、園落成為「不說話的心理輔導老師」。
2.隨著學校的園林化發展步伐,不斷創建出「開心園」、「舒心廊」、「交心亭」、「談心室」等等。
3.在校園內形成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的「一條龍」服務: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網站);—心語導播(紅領巾廣播、紅領巾小電視台、校園網)——心語小屋(心理輔導室、心理測量室)。
在這些陣地的建設中,「開心園」、「心語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樂小屋」的功能,讓希望獲得心理幫助的學生從中感悟愉悅,體驗愉悅,釋放煩惱,消除煩惱;從中獲得歡樂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熱線」要不斷延伸、暢通,成為「寬頻網」,它由師生雙方或班主任――學生――家長三方建起連心的紐帶,通過「心理聯系卡」、家庭走訪、家長來校、師生通信、電話、上網聯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雙方或三方、個別或集體相結合的局部性和個別性心理教育與溝通。「心理熱線」較偏重於保守秘密、尊重隱私、尊重人格。也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種「主體性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新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讓學生暢心地生活在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實踐中,許多學校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活動。
1.心理教育活動課
心理教育活動課是在班主任組織下,全班師生共同參與,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活動。活動課可以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科技文體活動課等活動課時進行,也可以利用周會、晨會進行,有條件的可以納入校本課程建設。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內外、校內外進行。活動課體現主體性、實踐性、系統性、組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通過游戲、討論、辨析、觀察、演講、表演、小品、訓練、檢測等方式方法,旨在發展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活動課有明確的目標,有精心的准備,有確定的內容,有具體的步驟,有恰當的技巧。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根據小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發展趨向、防範要求等作認真細致的處理。
2.心語沙龍
心語沙龍類似於少心理活動課,相比較它參加人數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動形式更顯簡約、寬松和靈活,活動時間一般利用課外、晚間或雙休日進行。場地選擇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師生家中。活動的主題也較為集中,參與的對象則較為專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級、團隊幹部,或單親家庭學生,或貧困生,或存有某向類心理困擾的學生,針對一個目標組織一次沙龍活動。心語沙龍更重於心靈溝通,情感體驗,更重於加深理解,求取共識。
3.心育小報
心育小報可以是小學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牆報、黑板報中開辟出專欄。心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內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班級心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台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內容。作為「心育小報」的「雙胞胎」,還可辦出「心理畫報」和「心理漫畫」,藉助美術表現、欣賞的功能,提高心育效應。
4.心育雛鷹行動
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
5.心理小劇
心理小劇包括心理兒童劇、心理小品、心理故事會、心理訓練操等等。心理小劇的素材來自學生,心理小劇的寫、編、演、看、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幫助、輔導、組織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或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或由教師演學生看。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於樂的作用。
6.「心語日記」
結合小學生寫日記、周記,鼓勵學生記「心語日記」(周記)。「心語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洩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願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
7.「心語贈言」
「心語贈言」是班主任主動向學生作心理沖擊。班主任的「心語贈言」可出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本的改評批語中;可出現在「學生素質報告單」的操行評語里;可出現在「家校聯系卡」內;也可以是老師專門設置的「心語贈言」卡(由老師自製成的卡更佳)。「心語贈言」要抓住時機,如學生表揚獲獎時、困難受挫折時、心煩苦惱時、學生生日、畢業升學時等等。要選准火候,把握溫度;要擊中要害,引發震動。「心語贈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詩歌、名言,可以是書法、繪畫.可以是工藝小製作,總之,是能以「美」和「愛」來激活學生,在心靈深處迸發出璀璨的火花,成為學生渴望獲取的「珍藏品」。
「校園文化」建設,無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建設都是無止境的,尤其是「軟體開發」凝聚著教師的創新和智慧,同樣,蘊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開發者、建設者和創造者。
❺ 適合小學生的素質拓展游戲有哪些
警察抓小偷
一個學生扮警察,一個學生扮小偷,小偷犯事了,警察要去抓他們,抓回住了小偷就獲得了勝利。這答個游戲是很適合小學生的,而這個小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分辨出了什麼是正義的,什麼是錯誤的。
丟手絹
丟手絹這個游戲的意義在於玩樂,在於讓學生體會到跟大傢伙在一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感受到集體游戲帶給個人的歡樂,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孤單,集體游戲不至於讓學生將自己孤立起來。
❻ 適合小學生玩的課堂游戲,在5-10分鍾左右
例如:反義詞游戲、擊鼓傳花游戲、孫悟空定游戲、成語接龍游戲、嘴巴手指不一樣游戲等。
❼ 適合小學生室內玩的游戲策劃案
一、貼鼻子
在紙上畫一個人頭,游戲者蒙上雙眼,原地轉五圈,而後讓游戲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鼻子」貼到人頭上,貼中者得獎。
二、夾珠
在一個大桶內裝滿水,再往桶中放入較多得玻璃珠。游戲者手拿一雙筷子向桶中夾珠。在指定時間內(一分鍾),夾起指定個數(十五個)得獎。
三、妙接對聯或歇後語
主持人要准備好較多的對聯或歇後語。主持人說出上聯或下聯,讓參賽者來接,對的就得獎。參賽者在接對聯或接歇後語的過程中,其他同學不得提示。
四、聯想ABC
主持人事先把一些單詞或字母做成簽,由參賽者抽簽選擇,並對所抽內容進行聯想,如果能正確並連續地做出三個就得獎。如:主持人在說出run 這個單詞後,參賽者就要做跑的動作來與run這個單詞聯系起來。
五、看誰是投籃高手
主持人事先准備好一個籃球和一個比籃球稍大一點的紙箱(或其它的,能讓投進即可)。參賽者每兩人為一組,分別投籃。一分鍾內,投中最多者為勝。
六、「水手」大比拼
比賽分三組。每組四人。主持人要准備好一個塑料杯,杯里要裝滿水。第一人杯中裝滿水後,主持人喊開始並計時。參賽者不準用手(或其它部位),把杯中的水按順序一個地一個傳替,到最後一個時,計時結束。時間最短的就得獎。
七、猜成語
在黑板上寫一個成語,讓一個人背著黑板,另一個人在前面比劃並讓他(她)猜。比劃者不能說出任何一個字。誰猜中就得獎。
八、終級密碼(猜數字)
先准備好幾個一百以內得數字,寫在幾張紙上。一張紙上寫一個數字。然後,把紙折起來,像「擊鼓傳花」那樣傳紙條。誰拿到這張紙就是幸運的「終極大師」讓別人猜她(他)手中是什麼數。在猜數時,「終級大師」要給一個范圍。猜中者得獎
九、比比誰的眼力好
主持人准備好若干支筷子,若干個空啤酒瓶。參賽者站在啤酒瓶的一側,筷子離瓶口約一米的距離,瞄準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進瓶里,便是優勝者。每人有三次機會。
十、搶椅子
主持人准備好七把椅子。椅子要圍成一圈。每次參賽的人數是八。參賽者圍著椅子跑。主持人以鼓聲(或音樂)為信號。聲音一停,參賽者去搶椅子坐下。一局比賽後,沒搶到椅子的一個人被淘汰出局,椅子也要搬掉一把。每局下來,人數椅子數遞減。堅持到最後的人為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