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裡輔導案例故事
Ⅰ 有沒有青少年心理問題自殺引發社會深思的案例
中學生心裡問題大都是在青春期時期發生的,從同學關系,到家庭壓力,學習緊張,得不到放鬆,上網成癮,夜不歸宿,打架,罵人,酗酒,也就是這些吧 !這些你都可以去網上查都是可以查的到的,以下都是:中學生嚴重心理問題案例的跟蹤輔導
一、問題概述與背景資料
吳倩(假名),女,17歲,高中二年級,獨生女。有7年與父母不同住了,性格從小怪僻,與人交往不好,常說假話,情緒消沉,很少有笑臉,逆反心理強,騙父母,與父母見面又受到批評教育。在學校常請假,騙班主任,經常與任課教師唱反調。
她的父母都在外地,個體戶,幾年來很少在一起生活,托其叔伯幫助照管。
吳倩本人常獨來獨往,在高中只與同座和另一位同學在一起,而且有時也會鬧別扭。
二、案例
(一)出黑板報引來的風波
高二了,分了文、理科班,吳倩分到了我班。開學不多久,出黑板報的任務落到我們高二年級,由於出板報的原班人馬都分到了別的班,吳倩高一時也參加過出板報,現在由她負責組織委員的工作,所以這次任務由團支部書記和她負責組織完成。星期六,各班都迅速行動起來,我去指導時發現吳倩居然不在,剛分班幾天,有些情況還不熟悉,但有幾位了解吳倩情況的又不好對老師說,這看得出來,不久,我發現吳倩偷偷的避開我的視線,在(03—1)班處幫她的那位同學。「奇怪」,我想:怎麼會是這樣,班與班之間競爭,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友愛,何況還叫她負責呢?一位同學告訴我「算了吧,她不會與我們合作的」。「為什麼?」「她的性格你不只道,久了你就清楚了 」。「那你們主動去找她呀」.「她本來就不想與我們合作,還是算了吧,老師,我們完成就是了」。
怎麼會是這樣,高一時,我班學習紀律等各項工作都是最好的,分班了,分去的不想去,要求來我班的甚多,而且學生都喜歡我們班。於是我決定找她談一談,我剛一走過去,她就往左藏,溜去衛生間,一連三次都是這樣。我只好把這事先放下來。
(二)捉迷藏
黑板報出好了,過了一個周末,開始了新的一周,我還有一件事掛在心頭,就是找吳倩談話,剛開學,各項工作都要展開,注冊,收費,結帳,工作計劃,聽課,課題研究等真是應接不暇,找學生只有上課前和下課後的時間,但是她非常警覺,打了預備鈴她才進教室,一下課她就去衛生間,或者就溜去其他班躲藏,讓你找不到她的影子,真像捉迷藏,而這一周捉迷藏又是以失敗而告終。
(三)遺留風波
這件事還沒有弄清原因,她高一的班主任李老師又告訴我,吳倩在高一開學不久借她的40元錢還沒還,李老師不是缺這點錢,而是在於學生品德教育的問題,是呀,才開學12天,她又向我借了30元。李老師說:「你放心,她不會主動還的,現在她只要遠遠的看見我,就立即走開去了一些學生老師知道了議論紛紛,我說:; 「別急,那現在就讓我看一看她的表現再說吧」。段考結束了,果然她隻字不提。
(四)課堂上的對立情緒
科任老師反映,吳倩是怎樣的人,從來看不到她的笑臉,有時布置作業、交作業,滿口怨言,是呀,我班主任落實學校要收的體檢費,校卡費,會考費時,她首先有一句話要嘮叨:「搶錢」。老師講課稍快一些,她就罵人;要照顧基礎差的同學,講慢了一點,她也罵人;同學提一些有利於班集體的建議,她也罵人;好不容易有一點機會想跟她談一談,她第一句話堵住你:別人從來不說,就是要說我,就看得起別人。
三、分析與診斷
吳倩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家庭缺少關愛,溫暖,雖是獨生女,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由於很少在一起,發現問題,教育不得當,要麼沒法管,一旦有了不好的思想,性格就會養成習慣。第二、由於她冷漠,孤獨,在許多方面產生了與群體對立的情緒,得不到朋友的幫助。一旦有困難,除了兩位同學外,感受不到更多的同學的關心。第三、缺乏自信,愛猜忌,嚴重的逆反心理造成了與所有科任老師的關系不好,不相信任何教師,學習上缺乏情感,自然就缺乏學習興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判斷這是一例嚴重的心理不健康造成情感缺乏的個案。
四、輔導策略與過程
(一)輔導策略
我認為:吳倩的問題需要採用綜合性的輔導對策.採用調整認知,調控情緒,強化情感,指導行為等策略。 調整認知:就是通過改善吳倩周圍的環境關系,滿足愛的需求,消除戒備心理,提高交往自信.。調控情緒:就是幫助吳倩及時覺察,妥善處理,消除其負面情緒,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強化情感:就是幫助吳倩產生人情味,多些感情,多些信賴,建立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指導行為:就是以明示和暗示兩種形式對吳倩的交往、學習、行為、言語等進行指導。
(二)輔導過程
1、提高認知能力.首先忘記吳倩過去的一切,重新開始,等待時機進入話題,利用吳倩在班上唯一一位能相處的同學芳芳著手進入。
芳芳是吳倩班上唯一一位能相處的同學,而我是深受學生喜愛的班主任,我跟芳芳經常交流,芳芳要求認我乾爸,這樣我就自然對她要求關愛多一些,有了班主任的厚愛,她更加倍的努力。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的關愛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主要力量,在愛的基礎上建立師生之間的理解、尊重、信賴、和諧、民主的關系,這樣的效果非同一般,在這樣的基礎上又通過芳芳去撬開吳倩的嘴。
事實上我與芳芳的「父女」關系確實觸動了吳倩,她有時很羨慕芳芳,我多次利用這些關系,找到吳倩的一點優點就進行表揚。這樣,她在芳芳前受到了我的表揚感到非常高興 ,於是在語文科學習上有了學習的情感,成績進步很大。
2、引導她處理好為人處事的關系,吳倩是組織委員,一次周會課時教唱歌曲,有的不服她教,就不唱,有的就出難題,她感到很惱怒,很委屈,這時我就因勢利導進行教育,我們只有平時對別人尊重,才能有別人尊重自己,平時說話做事要替別人考慮,這樣別人才會有配合你的工作。
3、逆水推舟,進行反向心理誘導。心理學家詹姆斯.魯濱遜說過:「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對她的慾望禁止得越嚴厲,她實現的慾望和信念就越強」。在交團費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跟她說:「交那麼多團費干什麼?團領導也有腐敗吧」。然而她在收團費時不但沒有了怨言,而且主動協助收取,因為她知道了這些道理,後來在學校政教處組織觀看愛國電影時,她更是積極交費了,還主動配合班幹部去完成。
逆水行舟的教育方法,就是這樣巧妙地利用學生客觀存在的逆反心理,進行反向的心理誘導,從相反的角度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4、從活動中培養情感。藝術節了,各班要准備節目,經過篩選出優秀節目再參加正式表演,同學們有的想准備舞蹈,小品的,有的想准備獨唱,獨舞的。我想還不如准備一個大型的節目,讓更多的同學參與,班級凝聚力有了,感情就近了。於是創造了一個詩歌朗誦,我親自和他們一起演出,吳倩也表演了一個角色。因為內容新穎,創意獨特,結果評上了一等獎,大家心裡樂滋滋的,這樣的集體活動,在排練中的接觸,共同創造,集體協作,平等相處中增進了友情、信賴和凝聚力,通過這次活動使吳倩的性格開朗多了。
5、全面出擊,因勢利導。經過以上了解、接觸,在活動完成之後,舉行一個多層次的談心活動。當我找了許多學生談話後,又找了芳芳,這時她也急了,便主動對我說:「現在找我了吧」。「是呀,正准備找你呢」。
這一次她把所有的知心話幾乎都說了,還主動地向我詢問為人處事之法,我因勢利導,教育非常成功。
這一談就能成功,這是根據談話的時機成熟不成熟,一般來說下列四種情況不能談:(1)處理問題不明,無從下手時。(2)對對方了解不夠,對矛盾分析不透,暫無對策時。(3)對對方關系緊張,容易一觸即發時。(4)情緒不佳,心神不定,談話容易走火跑題時。
那麼在什麼時候才能談呢?
吳倩正是在自慚形穢,試圖改變,需要幫助時。在取得成績滿心歡喜,需要認同時最適宜。選擇了她需要得到指點,而且情緒緩解,心情較穩這樣的火候之時,說服教育才有效果.否則關系會越弄越僵,好事變成壞事,吃力不討好。
五、輔導效果與思考啟發
(一)輔導效果
1、通過跟蹤輔導,吳倩開始與眾多的同學交往,在父母及親屬那裡能主動學習以前不學的知識,對老師的信賴感加強,主動配合老師,並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成績由38名進步到18名,
2、吳倩欠別人的錢主動還了,從此沒有發現講假話,騙老師的現象了。
3、情緒調控改變很大,以前那種發脾氣,出怨氣,翹嘴皮的現象幾乎沒有了,有不同的意見可以交流了,能接受勸阻了。
4、在學生情感測查統計中獨生子女總分第一
(二)思考啟發
反思對吳倩的跟蹤指導,感觸頗深。
1、情感是最好的教育。羅傑斯說的:「真誠是人民交流的基礎,也是人民友好的前提」。我們在進行心理輔導和人格教育時,前提就是情感,要讓真情去打開學生的心扉。
2、注意方式方法,選擇有利時機。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注重情感激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注重知識講授,枯燥無味的說教難以激發情感,那隻能讓學生感覺味同嚼蠟。然而,學生需要陶冶,在曉之以理的基礎上,進行動之以情的教育,那樣我們的情感教育才會打動那些不過來的「山」。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360353&Key=0&PostID=22477031&idWriter=0
Ⅱ 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一、理論依據
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也是心理健康的促進劑。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一些人之所以人際關系不良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他不懂得感恩、付出,不體諒別人;有的人總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自己又不願付出。
二、設計目的
1、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2、讓學生學會體諒他人,學會「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三、活動對象
一年級新生
四、活動方式
1、游戲活動
2、講述與討論
五、活動准備
1、錄音機(一盒舒緩的音樂磁帶)
2、大致了解班上同學人際關系的現狀
3、把桌、椅搬到教室後邊,讓教室有一個空曠的場所
六、活動步驟
1、讓一半的同學先圍成一個圓圈,另一半的同學分別站在圍成圓圈的同學的身後,形成一個稍大的圓圈。
2、播放音樂。叫圈裡的同學轉過身來與外圈的同學相對而站。介紹活動規則:「當我說『手勢』時大家來做:如果你與對方都伸一個手指,表明你們互為陌生,不願認識,聽到我喊『動作』時請把臉轉向左邊;如果你們伸兩個手指,表明你們願意相識,聽到我喊『動作』時互相握一下手;如果你們伸出三個手指,表明喜歡對方,聽到我喊『動作』時雙手握一下;如果你們伸出四個手指,就表明你們願意分享對方的快樂、承擔對方的痛苦,能為對方真心誠意的付出,聽到『動作』時請擁抱對方。如果你與對面的同學伸的手指不一樣,就不需要做動作。」
3、開始活動:老師說「手勢」完成一個動作。
4、叫圈裡的同學向左跨一步,再次進行活動......重復活動,直到向左走了半圈。
5、教師小結:總伸一個手指的同學應該明白了吧:為什麼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一個一個離開了我們?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懂得付出。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我們又付出了多少呢?大家回頭看一看,有多少人就因為你的捨不得付出而與你檫肩而過,也許等到你願意付出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6、叫里圈的同學再向左跨一步,再次做剛才的活動一次。
7、請同學自由討論(希望出現的結果是:懂得體諒別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並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8、請同學自願到講台談談自己的感受。(鼓勵活動開始時總是伸出一個手指,而最後一次卻伸出了四個手指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9、教師總結:我今天之所以帶領大家做這個活動,是想讓大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當你對生活充滿了感激時,你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很多,你會覺得自己時可愛的,因為很多人都在為你默默的付出著。縱然生活中有風有雨,你也不會害怕,因為有那麼多愛你的人會支持你......學會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Ⅲ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案例小故事
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既是身體發育的高峰期、性與生殖能力的成熟期、自我意識和智慧知識的增長期,又是確立人生理想、訓練人格品性、培養道德責任感和促進身心健康與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最佳時期。青春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又是將來成家立業的預備期。
一、青春期學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矛盾
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發育,因人而異,既是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又是種族遺傳和文化背景的痕跡。一般來說,在現代開放的社會環境中,青少年在經歷身體發育的突變時,顯得熱情奔放、豪氣大增,一反依賴膽怯的兒童天性,變得喜歡自作主張。他們似乎發現了過去不曾發現的許多機會,獨立意識與權力意識同時滋長起來,以自我為中心和追求快樂成為獨立感和心理躁動的反映。但此時他們畢竟還未真正成熟,不過是處於孩童與成人的過渡期,表現出種種心理上的矛盾。例如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之間的矛盾,即他們想擺脫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對他們的約束而獨立行事,但又發現自己並無獨立的資源和能力;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即覺得自己長大了,無所不能,為顯示自己是「成人」而去做些冒險的事,然而對做事的方式和後果卻很少考慮,往往惹出一些麻煩而後悔莫及;自我封閉與融入社會的矛盾,即有意保守自己的內心和行動的秘密,不願向父母、老師甚至同齡朋友吐露心事,但又渴望周圍的人能夠理解和接納自己,這種矛盾常常導致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孤獨感和疏離親人的行為;沖動性與自製力的矛盾,即青少年情緒起伏較大,容易輕率魯莽、義氣用事,但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和維持自尊,或擔心受父母和老師的指責,又不得不考慮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二者總是處於矛盾沖突之中,使青春期少男少女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彷徨、壓抑等情緒。
二、青春期學生掌握一定心理知識的重要性
青春期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從未成熟兒童期向逐漸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轉換過程中,會產生種種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幫助他們順利安全渡過青春發育期,並把這一時期轉化為學習的「最佳期」,人生的「黃金時代」。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青春期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松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青春期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煉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所幫助。因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了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
4、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三、如何讓青春期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
對青春期學生進行開展心理衛生教育,就是以人的心理健康為目標通過科學的方法,維護和發展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預防心理失衡,消除心理污染,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在心理衛生教育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使一切緊張、焦慮、憂郁、脆弱以及情緒不穩定,有孤獨感等不良情緒有所減輕或消除。教師應盡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幫助學生消除因家庭、社會等因素所造成的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環境下學習、生活。
②重視發展個性的教育。這里所指的個性,是在共同理想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揮他們各具特色的聰明才智。中學教育應引導學生的個性向著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群體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性教育的核心內容。
③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學校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學生參加各種學習、文娛、體育、科技、旅遊、參觀訪問等活動,讓他們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振奮精神,從而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④加強心理訓練。加強心理訓練的目的在於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常在一些重大的、具有關鍵意義的場合明顯地表現出來。例如在重大的比賽、升學考試時,有些心理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會出現怯場現象。心理訓練首先要確定教育與訓練的總目標和實施計劃。心理教育與訓練的成功關鍵在於內容和方法要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要激發學生的自我要求,使他們自覺地針對自己的心理缺陷進行有效的心理訓練。
⑤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其他素質教育之中。素質教育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決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整體。在實施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將學生的素質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將心理素質和和其他各素質聯系起來,並滲入其中。在進行其他方面素質教育的同時,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學校其他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切實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⑥積極疏導,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
心理疏導是一個教育過程,幫助學生疏解各種情緒,消除內心矛盾,恢復心理平衡,形成積極的心態,使之逐步地主動適應所處的環境,同時也應預防和控制各種異常心態的產生與發展。由於各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心理壓力等因素的不同,各個學生的心理素質亦不盡相同。我們在面向全體學生普遍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同時,更應密切關注個別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不僅要給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經常找這些學生談話,疏通他們心中的疙瘩,使他們的心理素質能得到逐步提高;同時更應隨時多渠道地注意他們的心理思想動態,一旦發現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時,應及時了解產生問題或障礙的原因,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使學生的心態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學習生活中去。
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人和成材的心理基礎,在中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熱情,對其他素質的培養也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Ⅳ 關於心理健康的小故事
愛地巴跑圈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理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說明。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他的房地已經很廣大,他生氣,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3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你已經年紀大,這附近地區的人也沒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3圈?」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若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3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里,氣就消,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孫子問到:「阿公,你年紀老,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3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大,土地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啟示:勸君遇事莫生氣,生氣是用別人的過失來懲罰自己!
釘子
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顆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除一顆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握得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得洞,這些圍欄永遠不能回復到從前得樣子。你生氣時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刀子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啟示: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給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我該讓誰來決定我的行動
著名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朋友禮貌地攤販說了聲「謝謝」,但攤販冷臉相對,一言不發。
哈理斯問到「這傢伙態度很差,是不是?」。「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哈理又問到「那你為什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朋友答到「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呢?」。
啟示:別人做錯事或說話態度差,或許是他一貫的習慣,或許是他現在心情不好,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他而弄壞自己的心情。
斗雞的心理戰術
周宣王很喜歡觀看斗雞,他的門下有位專門馴養斗雞的紀浪子。有一天,有人從外地送來一隻很強壯的斗雞給國王,周宣王很高興地將它交給紀浪子。過了幾天,周宣王便問道:「幾天前交給你的斗雞,你將訓練得怎麼樣了?可以上場比鬥了嗎」紀浪子說:「 還可以,因為這只雞血氣方剛,鬥志昂揚,還不宜上場。」再過幾天,急性的周宣王又問同樣的問題,紀浪子回答說:「還不能上場。因為這只雞看到其它雞的影子,就會沖動,所以還不能上場。」又過了幾天,周宣王再問。這回,紀浪子便說:「可以了!因為當它看到其它斗雞,聽到它們的聲音時,一動不動,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動,就象木雞一樣,現在可以上場了!」
於是,周宣王便用這只雞去參加斗雞,它一上場就穩穩站立,毫無擺動,即使其它斗雞在它身邊百般挑釁,它仍然無動於衷,以眼睛注視對方,對方被嚇得自然後退,沒有一隻雞敢向它挑戰。
啟示:我們要以寬容的心去對待每個人,不要動不動就心浮氣燥,以為別人都在與我們作對。例如,當別人對我們的建議或言論提出以異議時,不要輕易動怒,應心平氣和地聆聽,有時則應大智若愚,發揮斗雞的心理戰術,以靜制動,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87閱讀
搜索
深度哲理短文100篇
女性47歲控制不住情緒
關於心理健康詩句
心理咨詢一對一免費
去戾氣三字口訣
情緒效應的簡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