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相互尊重
『壹』 如何看待室友打擾人休息的行為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分三步解決問題,首先看自己能否包容他那些聲音,或者買個耳塞之類的,其次如果無法忍受,那就跟她交流一下希望他們改善,最後如果交流不成,她也沒有改的意思,那就去向輔導員或者宿管部門反映,調宿舍,如果家裡條件允許,也可以嘗試在外租房住,那樣會舒服很多。
向輔導員反映一下這件事從短期來看可能讓自己心裏面多少有點不舒服,畢竟我們從小就被認為告老師是被人不齒的事情,但是現在來看,告老師是最有效和直接打方法。因為通過輔導員解決這類問題通常不會發生沖突,而且總會拿出方案讓倆人和解,如果輔導員經驗豐富,兩個差點鬧僵的舍友甚至會成為朋友。所以只要破除了「告老師」的心理,事情就好解決啦。
『貳』 對班長職務的看法和認識
一、班長--作為班級管理者,必須樹立威信
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品質和較高的自我約束力,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都要嚴格要求自己。
其次,要少說話干實事,讓同學們真正感覺到你誠心誠意時時刻刻都在為他們服務,只有自己付出了實際行動,工作才能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和配合。
再次,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任何學校及班級政策的執行都要積極響應,切實按照要求來,以最嚴格的標准規范自己。 最後,言行一致,講原則,在班級內出現不一致或不和諧的意見或要求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充分滿足絕大多數同學的要求。
二、管理要講究方法--學會尊重他人
班級管理還是與現在社會上的管理有著很大差別的,它沒有權利的強制性,就是大家相信我尊重我讓我來維護這個班級的整體利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都已成年,並且處於高度自尊時期,我認為班級管理是建立在我和同學們們之間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只有相互尊重了。
才能互相體諒對方的難處,支持對方的工作。引用我國政府經常說的一句話叫「照顧彼此互相關切」也就是照顧彼此核心利益,所以我認為缺乏相互尊重的班級管理是行不通的。
三、工作--分清主次,目標明確
開展工作要懂得分清主次,先主後次先重後輕,給班委分配任務要具體詳細,要將任務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提高工作效率;通知事情前要做好充足准備,簡明扼要,讓每位同學都能夠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幹些什麼;在聯系同學與老師、輔導員之間工作時要懂得話語的取捨,明確什麼應該給同學講什麼不應當講。比如一些自身工作的要求不應當隨意的說,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四、處理好同學關系--善於傾聽
首先,我認為處理好與同學們關系的關鍵在於把班級利益放在首位。一個班級就是一個整體,只有在維護整體利益的基礎上才能使得個人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也只有這樣同學們才會信任你尊重你。
其次,要善於傾聽和交流。私下多與同學交流,傾聽各位同學關於班級管理的好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自己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
五、班級--增強整體意識和團結意識
對班級的管理必須有全局意識,從班級點滴做起,盡量多的組織集體活動,增強同學們之間的了解,提高每位同學的集體意識。只有這樣班級才能團結,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學習才能進步。
『叄』 學習法律知識
入門,不是閱讀幾本中外皆知的大作就入門了,就像學漢語言文學的不是讀了孔老孟庄就入門了,學外國語言文學的不是讀了莎士比亞就入門了,都得字、詞、譯、文一步步來,然後隨著專業知識的反復積累和閱歷的漸增反復的閱讀經典著作,同理,法學也一樣。剛進大一時或剛學法學時,很多人法理學教材就整不明白,何況中外皆知的法學專著。
既然是入門,我也贊同首先是興趣,我相信大多法學新生or外專業想學法學的,看這種枯燥的書籍想摔書,就像法學生去看經濟學原理一樣,那種想撕書的痛苦是很煎熬的。但,我們經常八卦的說,A從少女時期就跟著B渣男,B渣男婚後出軌了,財產若干,孩子一個,A現在該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怎麼要撫養權,程序上該怎麼走,是不是一下子就覺得,咦,有意思了,或者那個經典案例,女的熟睡被誤認為是自己老公事實上不是自己老公的人強奸,這樣就可以各種分析了。。。用案例切入是不是有意思的多呢?
所以,關於入門,我的推薦是:
一、閱讀案例。推薦網站,中國法院網 中國法院網,裁判文書-中國法院網,齊全而又專業的網站。
二、關注大案。推薦平台,微博,比如平西王的案子濟南中院官微全程直播(鏈接Sina Visitor System),當社會都在關注時有意無意也會引發我們的關注和思考,另,關注大案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多方學者的觀點,有時候觀點的碰撞更能開闊眼界。
三、電視節目。推薦庭審現場,播過很多經典案例,比如吳英案,或者名人案例,比如李代沫涉毒案有木有。此外,今日說法,法律講堂,一線也都不錯。以上可在CCTV12網站找到,CCTV12-社會與法頻道官網,中央電視台CCTV12法制頻道在線直播及節目表預告
當然,興趣不是一切,靠幾個網站和案例也入不了門,所以:
四、教材和法條。系統的學習,教材和法條始終是基礎和根本,神馬,你看不起教材,你覺得教材不過just so so ,哪有孟德斯鳩伯納德施瓦茨哈耶克高大上,中國法律哪有《美國法律史》《社會契約論》夠裝逼,你門都沒入就開始鄙視最最基礎的法條和教材,就是還沒走路就去跑了,還沒入前戲就直接X了。不管是網站、電視節目或專著,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不成系統的,教材和法條,能讓你由淺入深的入門和系統的學習,以前一般牛的一個學者在講座上說,他的包里隨身帶的是他那個研究方向的法條,掂量一下,這句話說明法條的分量有多重。在此基礎上,課外看看案例和電視節目,在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閱歷的基礎上,閱讀專著和學術論文,專著隨便一網路就一堆書目了,不作推薦,論文中國知網加核心期刊。
『肆』 重點大學的學生會和大專生談戀愛嗎
會啊,談戀愛和學歷沒啥大關系啊,只在於能不能走到最後。
我是個985的學渣,擦邊進了華科,讀了不喜歡的專業,掛了幾門課,本科本專業找不到好工作,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大三。我很喜歡他,分分合合兩三次,他是個很溫暖的男孩子,有一顆柔軟善良帶點幼稚的心。
我從來沒有怪過他,反而更怨自己為什麼總是喜歡追求那些物質和虛名。最後,我還是,拒絕了他。即使要一個人面對未知,即使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過好以後的生活,夜晚的天空看不到什麼星光。
所以,實質上不是學校的檔次的問題,而是三觀和人生軌跡的問題,但很多時候學校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三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而且,人也不小了,該現實的時候還是要現實,畢竟愛情和生活也離不開物質基礎,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以真愛為基礎,沒有真愛的感情不論堅持多久都不會真正的幸福。
『伍』 男友自身條件好,但家庭實在不堪,該結婚嗎
現在的婚姻,家庭條件是雙方都非常看重的一點,因為門當戶對,這個觀念從古至今都回是沒有改變的,答如果你遇到了一個男朋友自身的條件非常好,但是家庭情況實在不開,我覺得你還是應該結婚的,
所以說如果你的男朋友自身條件也特別好,那麼你也要想辦法把自己塑造的比較完美。這樣兩個人在一起的話就會組成一個完美的家庭,家庭的生活也是十分順利的,男朋友的家庭條件,如果不是太好的話,也不必去過多在意,因為畢竟結婚後你們會有自己的新的家庭。
『陸』 如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你好,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參考如下:一、高度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由於青少年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叛逆及依賴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等,使得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並且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脆弱,生活閱歷的膚淺,抗挫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進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以致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精神疾病。所以青少年時期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非常時期,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二、改善家長及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者,與教師一道結成施教的主幹力量。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全面和諧的人才,家長及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家長和教師應當全面深入地學習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咨詢心理學等相關學科,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理論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情感,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指導、解決青少年存在的各種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三、中小學應有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實行心理干預。
1、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幫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學知識,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調節技術。2、寓心理健康教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滲透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3、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等,進行個別與團體咨詢、電話咨詢、信件咨詢、專欄咨詢,採用科學、專業的方法對症下葯,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矯治。4、兼顧對家長及社會其他人員進行心理健康宣傳,營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1、協調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不理解、不信任會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教師的認知偏差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壓抑,出現攻擊行為。青少年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榜樣之一,是公正的代表,遭遇問題時,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與愛。如果教師缺乏包容心和耐心,不能以平和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易叛逆。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會使學生的心理遭受嚴重的創傷。2、協調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即家庭中以自然的血緣和人倫為主的關系,如父母與子女、弟兄姊妹。民主的、寬松的家庭給青少年一個溫馨的港灣,專制的、嚴苛的家庭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易養成孩子孤僻、專橫的性格。因此,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維護必須以家庭為起始點,以全體家庭成員的優良品質及和睦的關系為依託,同心協力為每一個生命營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3、協調同學、朋友間的關系。青少年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被同學、朋友接納,渴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若同學、朋友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就會呈現孤獨、苦悶、鬱郁寡歡的情緒狀態。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各種形式,倡導青少年廣泛接觸社會、結交朋友,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關心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取得進步,克服緊張、恐懼、自卑、孤獨、偏見、敵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
五、如果發現青少年有明顯的適應不良、學習不專心或學習成績下降、古怪異常行為、焦慮抑鬱情緒等,就應該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