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小學生情感輔導措施

小學生情感輔導措施

發布時間: 2020-12-30 22:48:47

① 在教育中如何培養小學兒童的情感

小學兒童情感的發展與培養 兒童情感的發展與其需要、興趣以及個性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兒童入學後,由於教育、環境的改變,以及生理的不斷發展,他們情感的傾向性、深度、穩定性及效能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呈現出下列新的特點: (1)情感不斷豐富。兒童入學以後,首先,由於學習成為主導活動,兒童把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看成自己最實際的需要,因而,學習的成敗會使他們產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其次,兒童入學後處於一定的集體之中,小組、班級、少先隊、學校都是小學生的集體,集體對個人的要求和評價,以及同學之間所處的各種相互關系,都能引起各種復雜情感,例如,個體對集體的責任感、義務感以及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的友誼感都相應地發展起來。再次,兒童入學後,還參加一些勞動和社會活動,他們在這些活動中也體驗著各種復雜情感。因此,小學兒童比學前兒童情感內容更豐富,並且日益具有社會化的性質。 (2)情感不斷深刻。這表現在下述方面:由對個別具體事物產生的情感轉化為對社會集體所產生的情感;由體驗與事物外表相聯系,轉化為體驗與事物本質相聯系,例如學前兒童常常根據一個人的表面特點來評價其好壞,從而產生好惡感情,而小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已能根據一定的道德品質來評價好壞,從而產生相應的情緒。 (3)情感的穩定性不斷增強。學前兒童的情感一般是不穩定的、易變的、最明顯的是表現在和同伴們的交往中。這種不穩定的情感也表現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身上,但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情感就較穩定了,這與較大兒童已開始形成自我意識有關。 (4)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斷增強。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的沖動性不斷減少,對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斷增強,這突出表現在他們能夠更好地自覺克服各種外部誘惑、堅持完成學習任務。 (5)高級的社會性情感逐步發展。小學兒童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教學的影響下,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步得到發展。 針對小學兒童的上述情感特點和他們的年齡特徵,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時,需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發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 培養小學生優良的積極情感,應注意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提高兒童的認識能力,使其情感向正確方向發展。要通過各種活動,注意調動各種因素的積極作用,引導兒童全面分析問題,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情感。 (2)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榜樣。首先,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注意自身的情感在兒童情感發展中的榜樣作用;其次,具體的材料,實際的範例比單純的口頭講述效果更大。 (3)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行動結合起來,使情感體驗具有實際效果。 (4)培養學生控制和調節情感的能力。首先,教師應教會學生善於調節情緒的強度,使他們學會用語詞或理智防止或緩和自己不適當情緒的發生;其次,要鼓勵和發揮兒童的自覺性,養成自我檢查與調節的習慣;再次,需要豐富兒童的情感經驗。 (5)升華學生的社會情感,培養他們的同情心、羞恥心和自尊心。培養同情心,要教育學生同情弱者、尊老愛幼,幫助苦難者,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愛護小動物,防止捉弄殘疾人,虐殺小動物。培養學生的羞恥心,主要是讓他們懂得什麼行為卑鄙,什麼行為可恥,要啟發學生對錯誤的內疚、後悔的情緒體驗,要堅持正面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諷刺、羞辱和體罰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尊心的途徑是及時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長處,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要表場,但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成績,表揚過份,以防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情緒的產生;同時也要向學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們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兒童克服消極情感。小學生的消極情感主要有害怕、焦慮、妒忌感、自滿和自卑等。 在學生的生活中,對某些東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例如怕黑暗、怕老師等,甚至有損於身心健康的,這往往與成人不正當的教育有關。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害怕的情緒,可採用下列策略: (1)說明情由,消除不正確的認識。 (2)幫助學生獲得應付他所害怕的對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 (3)系統脫敏法。這個技術的基本前提是害怕的心理狀態不能與不緊張的身體狀態(如肌肉放鬆)同時並存,而且認為這種不緊張的身體狀態能夠阻止與害怕相聯系的反應。根據這個原理,教師先要訓練學生學會放鬆身體的技術,同時將害怕刺激分成幾個等級,然後,用圖片、幻燈或言語指示向兒童呈現害怕的對象和事件,並要求學生想像害怕的對象或事件,每次想像時,都要求學生放鬆肌肉,當害怕刺激呈現後學生不再害怕時,就說明他對這級刺激的害怕消除了,於是,再逐級上升害怕刺激,直到過去最使學生害怕的刺激呈現也變為中性為止。 (4)預防害怕的發生。小學生的焦慮主要是怕失去老師的愛、怕學習失敗、自己的願望與社會規范沖突、怕自己不為同伴所接受、體驗到太多的羞恥或懷疑感、關心自己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安全等原因引起。 教師針對引起焦慮的原因,可以採用以下一些方法幫助學生克服焦慮: ①提供愛和支持,幫助學生處理矛盾; ②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造性,迴避可能導致懷疑、羞恥或內疚的反應。 妒忌是由於自己和別人比較,感到自己不如別人好,而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教師要教育學生,在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時,不要覺得別人比自己好,就產生妒忌,而應該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力爭趕上和超過對方。 另外,教師對班上成績優異、表現好的學生,要適當表揚、提高要求,以防他們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成績差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教師要注意發現他們的進步和長處,給以適當的鼓勵,提高他們在班級中的地位,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 關注學生情感的措施

想要關來注學生的情感,具自體的措施就是一定要選一個啊,學生能夠信任能夠跟學生聊得來的人來做這件事情,最好的是一個年齡,呃,並不是特別大,也不是特別年輕的女性,親和力要高,然後定期的呃安排他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開展一些啊心理咨詢類的課程。

③ 如何進行小學生心理輔導關愛學生

1、家庭的因素:父母對小濤的期望值很高,教育嚴格。但每天忙於生意,平時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游戲、娛樂,當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常為其學習成績差而責罵他。這些都使他感到孤獨、壓抑。
2、同學的排斥:小濤學習成績差,愛沖動,愛哭,易與同學發生沖突,因此,同學們都把他當成「另類」,不願與其交往。
心理疏導:
(一)家長給予關心
勸父母降低要求,增加與孩子的溝通,給予家庭的溫暖與關愛。通過給家長發電子郵件,電話聯系等方式,我勸說小濤的父母為孩子減壓,還給孩子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我把他這小學兩年來的學習情況、人際交往狀況以及他的智力發展水平分析給家長聽,建議他們綜合考慮小濤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夠達到的目標,並幫助他實現這一目標。克服望子成龍的急切思想,要注意觀察他實現目標後的表現,及時調整,循序漸進。此外,還建議家長對他多鼓勵少批評,多關心不責罵,為他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環境。這樣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有利於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緊張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同時也能幫他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尊心,這是促使他自信地與人交往,努力學習,擺脫自卑心理、孤獨心理的起點。
(二)同學學會幫助
小濤喜歡繪畫,我鼓勵他參加全國、省內、全市的各類繪畫比賽,給他增強自信心。通過半個學習的努力,他成功的評為「繪畫小能手」。
(三)自己嘗試進步
給予愛和寬容,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課間,我會有意無意地走到他的座位旁邊,跟他閑談,詢問他在家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適時的給予他精神上的鼓勵和生活上的幫助。有時,他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不做作業。這時,我不是批評和斥責他,而是給他講一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訴他,只要肯努力,學習成績一定能提上去。這種充滿愛心的引導教育,如春風化雨,滋潤了他的心田,開啟了他的心靈之窗。

④ 簡述中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注意力訓練

很多學生學習效果不好都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即對精氣神的控制不力),提升注意力,能夠有效地提高記憶效果和學習效率。

● 定力訓練

根據NLP(神經語言程式) 「身心是相互影響的,一個變了,另一個也變了」 的前提原則,通過調整學生身體狀態,改變學生心理狀態。

● 認識自己的潛能,提高自信心。

● 冥想呼吸想像訓練(含自我催眠)

通過訓練,可以輕易地進行自我調整,使大腦處於學習最佳狀態(就是腦波處於α波段);

隨時進入右腦思維狀態,達到訓練想像能力、創造能力、靈感和直覺(第六感)的效果;

能夠減輕學習壓力,排除煩惱,三分鍾就能夠達到身心放鬆,精力充沛,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輔導、行為糾正、親子教育。

● 右腦記憶訓練

對於將參加中高考的學生,關鍵不在於理解、判斷和分析的能力,關鍵在於大量的記憶,只有掌握足夠多的知識素材,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經過培訓,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行大量的記憶,能夠背誦圓周率500位以上,背誦三十六計等。掌握記憶各種文字信息,詩詞、文言文、各種問答題以及英語單詞的右腦記憶方法。

⑤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平等的談話式的輔導方法

談話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好這門技巧,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與學生談話,發現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每次找學生談話前,先把握好學生當時的實際心理,是揣測的、防禦的、恐懼的、沮喪的、或對立的,針對學生的實際心理活動,採用相應的對策,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①放鬆學生的情緒。熱情地對待談話的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可以從學生特長、愛好,拉家常引出主題,慢慢地引入正題,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使談話自然、和諧進來。

②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以適應學生心理的伸縮變化,隨機應變,恰當處理,使學生從不平衡到平衡,從不協調到協調。

③巧妙啟發學生開口談話,表述自己的見解。教師不能單純地講理、訓誡、批評,從而剝奪學生的說話機會,使學生反感,失掉輔導作用。
④向學生提供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模仿認同。

⑤善於選擇場合。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場合,能產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衛生講座式的輔導方法

運用班會進行集體教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開展適當的講座。
3.聯合式心理輔導方法
家庭是學生的又一重要課堂,家庭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只有家庭、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聲音,才會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開家長會,應該向家長滲透有關心理的調節、轉化的措施,讓他們弄清相關的心理學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辦法,並邀請那些觀察細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顯著的家長走上講台現身說法,激勵其他家長一齊配合班級,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教育。
4.學生心理自我調節式的輔導方法

心理障礙的克服,是一個漸進、轉化的過程,不是立竿見影的。通過教師、班主任採用以上諸多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心理進行自我調節,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學生學會運用心理自我調節策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當然這一環節離不開教師的各項輔導。

①避開、轉移:把一些不愉快的念頭、感情和沖動置於一邊,或把消極情緒轉移到有意義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保持心境的寧靜。

②合理解釋:搜集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減輕心中的煩惱和困擾。這種心理又稱為「酸葡萄」心理。

③克制情緒,理智處理:在感情沖動不能冷靜時,要及時反思,理智地處事,避免過激的舉動或做後悔的事。如在進入初中以後,對異性初戀的處理。

④宣洩、鬆弛:將心中積壓的消極情緒進行適當的釋放,以鬆弛緊張的肌肉,緩和焦慮情緒。過度傷心時,不妨大笑一場;郁悶時,不妨找個親人或摯友傾訴。

⑤模仿學習,加入集體行列之中:選擇適當的學習榜樣,並加入集體活動之中,彌補自己的不足,使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學生,可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中積極發展自己,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輔導是整個生命的流露」,是人格的力量的體現,而不僅是用技巧、語言、耳朵、眼睛在輔導。因此,班主任的人格力量與自身素質占居著首要地位。班主任的人生經驗、社會閱歷、豐富的知識、生活態度、個性品質等都是影響輔導的重要因素。

⑥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最好的心理輔導就是和小學生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可以輔導

⑦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而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交流,個性發展的過程。學生的認知活動,離不開情感因素的參與和推動,而情感的發展本身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情感交融」著力以理性和情感交流統一的高度來駕馭和實施教學活動,體現了民主、平等、互愛、互信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熱烈和諧、促進、愉悅的教學活動氛圍中學習,從而解除他們心理上的壓力。它通過創設「開放」的人事情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境,映發出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促進學生在知、情、意、行諸方面得到發展。
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而且還能引起學生不同的情感體會,對學生的認知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從而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合理運用情感,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激勵學生堅定的意志,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催化劑,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心理效應,能對師生雙方的行為發揮巨大的調節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採取「情感交融」的教學策略,有利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的知、情、意、行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1.重視「情感交融」體現師生平等
師生、生生互愛、愛是師生、生生關系的核心,被愛是學生基本的心理要求,互愛是師生、生生之間心靈溝通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應把自己的愛和熱情傾注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傾注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師生之間的情境、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圍;教師的態度要親切、和藹、平易近人,不要吝牆自己的愛和贊美之詞,從細微的動作和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贊語入手,以此來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人格平等和尊嚴,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都需要尊重、理解和寬容。因此,教師對學生應做到「三尊重」,即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體地位,不包辦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行為;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其個性的健康、興趣和愛好的培養創造條件。此外,教師還可以用「角色轉換」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並注意與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進行交往溝通。
2.重視「情感交融」做到情感體驗與語言訓練相結合
學生學語文要進行認知活動,認識形象時思維的對象是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情感體驗時,體育的對象也是課文的語言文字,因而情與知的和諧是通過情感體驗與語言訓練相結合來實現。決非空穴來風、決非憑空外附一張皮,必須體現語言文字的個性。語言文字無論是記人的,還是敘事的、寫景、還是壯物的,也無論是一個詞語,還是一個句子,是一個片斷,還是一篇文章,我們都可以去研究情感體驗與語言訓練相結合,實踐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發展。
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寫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讓人心脾,其寫景也必害各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嬌導妝來之態。」顯然作者把情、景、語言三位一體構成了境界,語言表達使情景結合起來。例如《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不同的理解標題,強調的情感不同,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不一樣,這樣使「情感交融」與語言訓練充分結合,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3.重視情感交融,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
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作字和詩人總要有對於語言的敏感,這東西加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語感的心理構成應包括「知、情、意」三個方面。那麼,注意語感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得到領悟和理解,對學生語言材料的感受和濃厚的興趣的培養。
3.1在自讀中感受。自讀是增強語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因為增強語感不是靠講解、傳授、分析能實現,而是靠靜心的自讀、入境體驗,用心感悟。
3.2交流中感受,在自己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是增強語感的又一途徑,適時的交流是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溝通,有助於濃厚興趣,敏銳語感的培養。
3.3在誦讀中感受,這是增強語感最經常的練習方式,誦讀即能提高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又是對語言文字領悟,感受的表達,因此,誦讀中感受很有意義。
師生平等,語言訓練相結合,語感的培養是「情感交融」,促進發展的切實途徑。

⑧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這個問題不要太急了`
你們還小呢~?
恨這個東西很難說的`
過一些日子會好的
在氣頭上不要惹她會事得其反。
過一些時間你在試著提起這個問題看看她有什麼反應,
再做其他的
在這里你最好能讓她看看有關於同學之間友誼的書,或是
電視劇,等等
!!
就這些
有什麼地方不好的你自己在想想辦法吧
你們的想法都單純
好辦哦`!
再去問問你家人吧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