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A.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 旅游规划与开发 饭店管理 旅游心理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市场营销学 旅游法律法规 旅游信息系统管理 旅游英语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B. 旅游心理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来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自育旅游大类专业规划教材,从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融合旅游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旅游行业的最新实践经验,总结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以旅游者的旅游行程为主线,跟随旅游者的足迹来学习和体会旅游者的需要和旅游企业员工相应的服务技巧。依据旅游从业者必备的相应服务技能设置了8个单元,分别是预订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接团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旅游沿途交通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住店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游览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游客投诉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与调适技巧。各个部分互相衔接,以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6个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和构成环节,即住、行、游、购、娱进行具体的应用分析,探讨旅游者的饮食心理、住宿心理、交通心理、娱乐与审美心理和购物心理以及服务心理。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成人高校、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还可作为旅游服务工作人士的参考书。
C. 《旅游心理学》的内容有哪些至少有十项。
旅游心理主要包括旅行社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旅游酒店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其他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等内容。
旅游活动所涉及的人主要包括现实的旅游者、潜在的旅游者及旅游业中各个领域中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在旅游活动中各自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与“旅游产品”之间,旅游服务人员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旅游服务人员与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之间时时刻刻有着接触和联系,这些相互之间的接触和人际关系的发生取决于各自的心理活动。
旅游心理学既研究在旅游活动中这些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又研究在旅游活动中这些人的行为规律。心理活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支配行为,而行为又反映心理。
旅游者的心理
旅游者心理活动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旅游刺激物的反映活动,是人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它处于内在的隐蔽状态,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形态,因而无法从外部直接了解。但是心理活动可以支配人的行为,决定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换言之,人的行为尽管形形色色,千变万化,但无一不受人的心理支配。因而,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即可间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状态。同样,人作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也无一不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例如选择哪个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采取何种方式旅游,逗留多长时间,确定什么样的旅游内容,选购何种旅游商品等等,其中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旅游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判断。所以,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 旅游心理是其根据自身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它支配着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并通过旅游行为加以外现。相应地,旅游者心理与行为则是指旅游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为实现预定旅游活动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这些反应活动包括: 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学习、 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者人格、旅游审美心理等。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这些心理活动与行为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旅游知觉、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者的学习、旅游者个性、旅游审美、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等组成。作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必须关注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和需求,谁把握了旅游者心理,谁就可以把握旅游市场的变化,谁就可以抢占市场先机,甚至还可以开发新的市场。 旅游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满足某些需求的高级享受性活动。情绪情感影响着旅游行为,旅游行为又制约着旅游者的情绪,两者有着互动的相联关系。研究人们需求满足的情绪情感变化,分析旅游行为与情绪情感的互动关系。旅游心理学能为旅游体验提供理论依据。旅游体验项目可以从旅游者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者人格、旅游学习、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知识中获得理论上的指导和启迪。
旅游工作者的心理
在了解旅游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旅游心理学要在酒店服务、导游服务、旅游商品服务和交通服务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即在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几个方面,总结出迎合旅游者心理的服务规律,帮助旅游工作者有效地开展工作,争取最佳的服务效果。这就需要对以下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旅游服务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体力脑力负荷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压力大、工作要求高、与旅游者处于互动关系中等特点,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技术和技巧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的心理感受、旅游产品创新等问题,因此,旅游心理学必须研究酒店包括前厅、客房、餐厅、商场的旅游工作者,导游人员等在内的从事具体工作的旅游工作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以及怎样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何维护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如何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探究旅游工作者疲劳心理的种类及原因,心理疲劳的表现,了解心理疲劳的生理学研究与心理学因素,心理疲劳的预防和消除,工作疲劳的测定方法等都是旅游心理学关注的问题。因此,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状态,也是旅游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需求更加复杂,生活也更加紧张。旅游企业是一个精神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企业,旅游工作者面临着很多压力,很多冲突,如何让员工高效率地工作;如何让员工愉快地工作;如何让员工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这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他们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克服工作中的挑战、困难、挫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
旅游服务的心理
旅游心理学将从旅游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旅游业服务对象的特点及其心理需求,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对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旅游工作者要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困难,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遵循“顾客至上”等一系列旅游服务心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客源,提高旅游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服务心理要研究的是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旅游业的主要工作范围内,如何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出发,提供符合旅游者心愿的最佳服务。研究旅游工作或服务对象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旅游业的宗旨是“顾客至上,宾至如归”。旅游旅游工作者首先要对服务对象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和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去迎合和满足旅游者的心理,才能保证应有的服务质量。旅游企业对旅游者的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导游、前厅、客房、餐厅、交通、商场等具体环节实现的。提供优质服务是旅游业的宗旨。因此,必须研究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在前厅、客房、餐厅、商场等场所的心理特点以及我们所应采取的相应的心理服务措施。旅游服务心理通过分析存在于旅游业服务过程中旅游者的心理因素,旨在揭示并遵循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服务措施,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旅游心理学为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
D. 简述一下学习旅游心理学的职业价值
旅游心理主要来包括旅行社服务心理、自导游服务心理、旅游酒店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其他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等内容。
旅游心理学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旅 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二、旅游心理学的性质1、应用性2、交叉性3、普遍适应性4、发展性.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初识心理学、旅游行为中的心理分析、旅游组织中的心理分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大量采用心理学测试及实际工作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能按“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来学习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E. 请问高职学校《旅游心理学》用哪本教材好啊急!!!
吉林教育出版社 于淑莉主编 2009年出版的《旅游心理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高职高专专用教材。
F. “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心理学”教案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版教学目标是设权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G. 旅游心理学的简介
书名:旅游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刘纯著
页数:655
出版日期专:2004-5-1
版次: 1
开本属:16开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全书分四编,共计22章。第一编概论,主要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以及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第二编旅游者心理,着重从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角度解释旅游行为,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旅游者行为的关系;第三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详细阐述了各种经典和现代流派的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各层次的行为特征及所蕴涵的心理规律;第四编旅游企业服务心理,概要介绍被称为旅游业三大支柱的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服务的心理因素。全书体系严整、论述详尽,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渐成果和前沿动态,具有极强的实务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以及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H. 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I. 论述旅游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旅游心理学的任务
1.研究旅游者的心理
2.研究如何利用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规律
3.研究旅游服务心理
4.研究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
5.研究旅游管理心理
J. 旅游心理学 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周毅(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一. 课程名称:
《旅游心理学》, Tourism Psychology
二. 课程号(代码): 10603820
三.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四. 学时, 学分: 34学时, 2学分
五.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预测游客和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对于搞好旅游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不可少的核心课。 为加强像四川大学这样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 非常有必要开设和系统讲授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开设和系统讲授这门课程, 提高学生们在理解和预测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能力, 以增强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 教学内容: (见另附文件1)
七. 教材:
《旅游心理学》, 刘纯著, 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八. 主要参考书目: (见另附文件2)
九. 成绩评定: (见另附文件3)
另附文件2 《旅游心理学》主要参考书目
周毅(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参考书目:
1. 《西方心理学史大纲》, 唐钺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2. 《旅游心理学》, 甘朝友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现代饭店服务心理学》, 孙喜林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消费心理学》, 杜金柱、 陶克涛主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
5. 《餐饮消费心理与经营策略》, 王婉飞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另附文件1 《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
周毅(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纲目和学时分配:
全书分三篇, 共十八章。 主要纲目和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讲: 旅游管理心理学引论 (2学时)
1. 休闲与旅游
2. 旅游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3. 旅游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第二讲: 旅游动机 (2学时)
1. 动机与需要
2. 游客的动机、 需要与行为
第三讲: 旅游者的知觉与行为环境 (2学时)
1. 游客的知觉与旅游
2. 游客的行为环境与旅游
第四讲: 旅游者的学习 (2学时)
1. 游客的态度学习
2. 游客的动机学习
3. 游客的学习过程
第五讲: 旅游者的个性与旅游行为 (2学时)
1. 简介弗洛伊德的结构动力论
2. 个性与旅游行为
3. 自我概念与旅游行为
4. 柏恩的三种自我状态与旅游行为
5. 游客的类型分析
第六讲: 旅游者的态度与旅游行为 (2学时)
1. 影响旅游态度与偏爱的因素
2. 旅游态度与偏爱的关系
3. 旅游态度与偏爱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第七讲: 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2学时)
1. 关于群体的概念
2. 各类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3. 文化与亚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八讲: 管理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2学时)
1. 个体差异的心理学概念
2. 能力、 气质、 性格上的差异与管理的关系
第九讲: 挫折与管理 (2学时)
1. 挫折的概念、 产生的原因
2. 挫折的行为反应
3. 员工挫折与管理
第十讲: 劳动心理与管理 (2学时)
1. 员工疲劳的心理研究(产生、 状态与消除)
2. 饭店员工工作环境研究(照明、 噪音、 色彩、 温度)
第十一讲: 群体心理与管理 (2学时)
1. 群体活动的内在机制
2. 群体的规范和压力
3. 群体的分类和关系
4.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十二讲: 群体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2学时)
1. 社会知觉偏差
2. 影响人际关系的几大因素
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第十三讲: 群体管理中的信息沟通 (2学时)
1. 信息沟通的功能
2. 信息沟通的形式
3. 信息沟通的障碍
4. 建立良好信息沟通的途径
第十四讲: 群体管理中的冲突、 合作与竞争 (2学时)
1. 群体的冲突(类型、 原因、 处理、 预防)
2. 群体的合作
3. 群体的竞争
第十五讲: 领导心理与管理 (2学时)
1. 领导的概念
2. 西方的领导理论 (特质论、 风格论、 行为论、 应变论)
3. 旅游企业领导的素质
4. 旅游企业领导班子的结构
第十六讲: 激励与管理 (2学时)
1. 激励的概念
2. 激励的功能
3. 激励理论(内容型和过程型理论)
4. 激励的心理原则
5. 激励理论在旅游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十七讲: 组织心理与管理 (2学时)
1. 现代组织的概念
2. 组织的分类
3. 现代组织理论
4. 组织形式与组织管理的心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