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㈠ 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以前的不同在哪
(一)增加的内容
1、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2、知道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3、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5、会用待定系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6、*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7、*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8、*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二)删除的内容
1、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
2、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4、求绝对值时关于“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的限制。
㈡ 2011年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由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是
标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内容:
请就课程学习的内容,找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修订版的内容变化的例子(至少找出三处),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内容: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能让我认识到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重新提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里从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二、“课程目标”的修改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前后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都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总目标由原来的四条变为现在的三条,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不是前几年的教学实验“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的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在代数中强调代数建模;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两能”转化成“四能”。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借用弗莱登塔尔的话:与其说学数学,不如说实在学习数学化。就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用数学思想寻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联。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的阶段。就是让学生会质疑,敢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模型,既符合数学模型的结构、规律,又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既要寻找数学问题的数学解,也要检验教学解与现实问题的吻合程度。三、“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为了更加突出课程内容的本质,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个核心概念虽然与四个部分内容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但与内容之间是有侧重的。《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删除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1)删除的内容①对有效数字的要求——没有了有效数字的内容②关于梯形的相关要求③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⑤极差等内容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⑨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程组
㈣ 初中数学,最新的新课程标准是哪个版本
重庆那边是人教版。。成都这边是北师大版,,两版教材内容学的顺序不一样而已。。反正都要学。。最新的应该也是这两版吧。。个人认为人教版的编排要好一些。河南那边啊。。差不多。。只要你搜了这两版的目录。。就算版本不一样,也都会学,不吃亏、、
满意请采纳,谢谢
㈤ 2011版初中数学课标的教学目标有哪些内容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 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 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 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 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 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