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21-02-05 18:00:55

① 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抄上、下两篇,共74个实验。袭上篇为基本技能部分,编写了39个典型的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内容包括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技术、细菌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灭菌除菌技术、接种与分离培养技术、生长繁殖测定技术、微生物形态特征观察和描述、噬菌体检测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和分类鉴定技术;下篇为专业技能部分,根据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工业、医药、环保和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编写了工业微生物、制药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方向共35个应用微生物学实验,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选择专业实验的需要。与目前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而言,《微生物学实验》具有实验内容安排组织系统、科学,选编的实验更加实用、可操作性强、指导性更强的特点。另外为了增加直观性,改变了以往教材的手绘图片,书中基本上采用拍摄的真实图片,以增加直观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适合于作为各类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等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用作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参考书以及从事与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的科技人员或研究生的参考书。

② 微生物学实验的图书目录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1
上篇 基本技能部分
第1章 微生物实验介绍4
实验1 微生物实验介绍4
第2章 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技术8
实验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与维护8
实验3 相差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2
实验4 微生物测微技术15
实验5 数码显微摄影技术17
第3章 细菌染色技术20
实验6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菌体形态的观察20
实验7 细菌的革兰染色22
实验8 细菌的芽孢染色24
实验9 细菌的荚膜染色25
实验10 细菌的鞭毛染色27
第4章 培养基的制备30
实验11 通用培养基的配制30
实验12 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配制和应用33
第5章 灭菌和除菌技术38
实验13 高压蒸汽灭菌和灭菌验证38
实验14 干热灭菌42
实验15 过滤除菌技术44
第6章 微生物接种技术46
实验16 微生物斜面接种技术46
实验17 微生物平板接种技术49
实验18 微生物液体接种技术和穿刺接种技术52
第7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56
实验19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56
实验20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59
第8章 微生物生长繁殖测定技术63
实验21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63
实验22 微生物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65
实验23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比浊法67
实验24 霉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干重法69
第9章 微生物形态特征观察和描述72
实验25 细菌的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72
实验26 放线菌的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77
实验27 酵母菌的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79
实验28 霉菌的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83
实验29 藻类形态的观察86
实验30 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87
第10章 噬菌体检测技术89
实验31 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89
实验32 大肠埃希菌T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91
第11章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94
实验33 斜面传代低温保藏法94
实验34 液体石蜡保藏法96
实验35 冷冻干燥保藏法98
实验3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100
第12章 微生物分类鉴定技术103
下篇 专业技能部分
第13章 工业微生物实验122
第14章 制药微生物实验147
第15章 环境微生物实验177
第16章 食品微生物实验191
附录
参考文献218
……

③ 寻求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这是薛泉宏微生物学课的精品课堂网站:里面有课件等资料,但没有教材,遗憾
http://netc.nwsuaf.e.cn/jingpin/2003/wsw/index.htm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有关本科程的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农、植、园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微生物研究操作技术和生产工程技能。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故应该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据现代微生物学学科发展速度,本课程至少要保证60学时,考核方式除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考试考查外,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技能进行实际考查。
2、本大纲的使用专业和学时数
讲授内容及要求(授课学时56、各专业可适当选择,实验课学时24、总学时80)

表1 讲述内容及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讲述内容 学时数 备注
一 绪论 2
二 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分类 16
三 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及生态系 14
四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4
五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6
六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4
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6
八 应用微生物 4
九 微生物实验(内容附后) 24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该课程是微生物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发酵微生物》、《微生物遗传》、《酶工程》、《发酵工程》、《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微生物学》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同时结合电化手段如多媒体显微动画演示、幻灯片、教学挂图等进行辅助教学。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对直观理解课堂教授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5、主要参考书目
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程丽娟、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等。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说明(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目的 启迪学生为国争光,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2、内容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微生物学分科;本课程的任务;微生物学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3、方法 放录相(微生物学发展史)。重点讲授;我国祖先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和现代微生物学发展趋势。
4、学时 2学时。
二、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类群
1、目的 掌握原核、真核,与非细胞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各类微生物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分类原则、系统。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原核微生物
a、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b、细菌形态大小;细胞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内含物;原生质;细菌运动;繁殖;个体与群体形态等。
c、放线菌 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属种。
d、兰细菌和其它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枝原体和类菌质体(可自学)。
e、细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2)真核微生物-真菌
a、真菌的细胞结构
b、霉菌 形态特征;菌丝变态、菌丝组织体;繁殖(无性和有性繁殖、无性与有性孢子)农业上常见霉菌。
c、酵母 形态特征;繁殖;常见酵母属种。
d、大型食用与药用真菌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常见食用与药用真菌简介。
e、真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3)非细胞生物-病毒
a、病毒 形态、大小与结构;类别与分类(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分类与命名原则)
b、噬菌体 形态结构;烈性和温和噬菌体的侵染过程;溶原现象。
c、一步生长曲线。
d、类病毒(自学)。
3、方法 重点讲授,辅课堂讨论(着重各类微生物的区别)。
4、学时 16学时。
三、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和生态系
1、目的 学习微生物生理基础知识,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微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原则和方法等,从而掌握微生物工作的基本原理。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
a、细胞的化学组成
b、营养源及其生理作用
c、营养物质的吸收
d、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e、培养基(制备原则与方法原理、类型)
(2)呼吸与生长
a、能量代谢 (ATP的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ATP的利用效率)
b、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发酵)
c、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好气性微生物、嫌气性微生物和兼性厌气性微生物)
d、生长 (群体生长,生物量,生长曲线,世代时间和连续培养)
e、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生态系
土壤-微生物生态系;植物-微生物生态系;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关系;空气和水域微生物生态系;
3、方法 重点讲授:营养类型、呼吸与能量代谢;辅以课堂讨论 (培养基制备与环境条件,灭菌与消毒方法)
4、学时 14学时。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1、目的 简略了解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2、内容
a、 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
b、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
c、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3、学时 4学时。
五、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1、目的 简略介绍微生物遗传变异及有关遗传学概念以使学生深入学习及提高打基础。掌握基因突变现象和原因,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2、内容
a、突变和诱变育种;b、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c、菌种退化、复化和保藏
3、学时 6学时。
六、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1、目的 介绍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以及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介绍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并辅助介绍血清学反应有关内容。
2、内容
a、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
b、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c、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
e、传染与免疫及血清学反应特征
3、学时 4学时。
七、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1、目的 着重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植物残体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了解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中的重要性。
2、内容
(1)植物残体的约略分析
(2)自然界碳素的生物循环
a、不含氮有机物的有氧降解
b、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甲烷发酵及其主要微生物
c、纤维素与果胶物质分解
(3)自然界的氮素生物循环
a、含氮有机物的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硝酸还原与脱氮作用d、生物固氮作用
3、方法:自学为主,重点讲授:辅以答疑。
4、学时 6学时(讲授4学时,讨论与答疑2学时)。
八、应用微生物
1、目的 学习食用菌与微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微生物工作操作技术与能力。
2、内容
(1)食用菌生产
(2)微生物农药生产使用
(3)沼气发酵
3、方法 自学为主,辅以讨论答疑,配合放录相(凤尾菇栽培等)
4、学时 4学时

九、实验安排
本课程的实验,包括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后者为重点。因而在实验安排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要以培养微生物工作的基本修养,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熟悉显微镜使用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微生物工作和生产技能为主要目的。
实验一 3学时
1、显微镜使用 (放录相)
2、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3、环境中微生物检测 (由结果中分辨真,细,放,各类微生物菌落)
实验报告:要求绘出细菌形态图
实验二 3学时
1、细菌运动性观察(电视)
2、无菌操作演示(试管斜面接种)
3、细菌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报告;绘出细菌形态图并注明染色结果
实验三 3学时
1、荚膜与鞭毛观察(电视)
2、芽孢与伴孢晶体染色(要求无菌操作)
实验报告:绘出芽孢与伴孢晶体显微镜视野图
实验四 3学时
1、昆虫病毒多角体观察(电视)
2、放线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3、真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实验报告:绘出显微镜观察视野图
实验五 3学时
1、显微镜直接测数
2、细菌大小测定
实验报告:列出实验测定结果
实验六 3学时
1、培养基制备
2、灭菌与消毒
为分离培养准备条件
实验七 3学时
1、细菌培养技术(录相)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含测数)
3、拮抗试验或抗生素抑菌测验
实验报告:写出试验结果并辨认各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实验八 3学时
1、酒精发酵
2、乳酸发酵
实验报告:写出发酵原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注:以上实验据各专业可以调整。

④ 微生物学实验方案

没有什么时间,我简单解释一下,语言你可以自己组织,意思对了丰富一下以下内容就可以了哈:
1、取材。指材料选择,微生物分离一般来源是自然界的土壤及其他生物体内。你最好选择在常年高温的环境中采样。譬如火山口,热泉口,常年高温的戈壁沙漠土壤等。
2、分离。指分离野生菌株。在实验室,分离微生物的传统途径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性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个题目的要求说明实验中需要在高温条件培养,最好选用多种培养基,以便于分离到种类较多的各类微生物。相关实验技术请自行查阅书籍。
3、纯化。微生物分离过程中重要一步,目的是需要得到菌株的纯培养,即多次纯化过程中需挑取单菌落接种扩培,同时可以起到活化菌株生命力的作用。当然此过程中合适的培养基相当重要。否则菌株可能反而退化失活。
4、筛选。获得适合高温生长的菌株库之后,依据要求筛选菌株。即指提供单因子培养条件筛选,譬如选择能产高温蛋白酶的,需要在培养基中单一添加高级蛋白(即未降解过的或未胨化过的)作为氮源,以葡萄糖或其他易利用糖类作单一碳源。又如选择产高温淀粉酶的,以淀粉作为单一碳源,补充其他无碳利用的氮源。能在选择条件下生长的为目的菌株。
5、确证。得到目的菌株后即可通过相应的酶提取方法确证。提取总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外蛋白消化或者淀粉消化实验来确证。

⑤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的介绍

本教材重点介绍了显微镜检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及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等基本技能,同时也适当补充了部分先进的实验技术。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