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
⑴ 胡浩的科研及教研项目
1.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犹太教改革研究”,主持人。2.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现代犹太社会转型研究——以德国为中心的考察”,主持人。3.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53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犹太教世俗化研究”,主持人。4. 2013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犹太-中东史团队,骨干成员。5.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犹太以色列史专题研究”,主要参与人。6.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开封犹太社团史研究”,子课题主持人。7. 201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犹太启蒙思想研究”,主要参与人。8. 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犹太教改革研究”,主持人。9. 2011年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重点项目“犹太教改革运动研究”,主持人。10. 2009年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近现代犹太教改革运动研究”,主持人。11. 2012年河南大学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研究项目“犹太教在以色列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主持人12. 2011年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一级学科背景下河南省世界史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参与人。13. 2011年河南省世界历史优秀教学团队成员,第5名。14. 2011年河南省“世界历史文献选读”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成员,第5名。
⑵ 潘爱华的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潘爱华,男,1969年5月生。医学博士、博士后,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书记,中南大学医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解剖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国际眼科与视觉科学学会会员,湖南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被确定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形态学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是国家首批精品课程(2003年)与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系统解剖学,2007)建设负责人之一,教育部“985”II期“马王堆研究”平台建设负责人之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之一。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本14本(部),参编包括国家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教材及参考书22本,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2003年获中南大学第二届“十佳课件”。主要研究重点为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在感觉与疼痛的作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课题4项,发表科研论文48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32篇,SCI收录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培养在读硕士生5人(毕业5人),协助指导博士生2人。
⑶ 李玲的研究项目
2012-2014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规划重大公关项目主持人
项目名称:城乡一体化教育体制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ZGXM03
2011- 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主持人
项目名称:教育质性研究:理论与方法
2010-2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项目名称: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41
2010-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主持人
项目名称: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
2009-2012 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主持人
项目名称:全球教师专业发展与我国教师素质标准研究;项目批准号:09XJA880012
2009-20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人
项目名称:国际视野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研究;项目批准号:GJA094002
2009-2011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985”平台)建设资助项目主持人
项目名称:国际视野下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2009-201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
项目名称:全球“城市化”视阈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统筹发展研究;
项目批准号:2009JY06
2008-2012西南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金主持人
项目名称: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2003-2008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主持人
项目名称: Stories in Context: Construc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China and Canada;项目批准号:992098591
2006-2007 DKG World Fellowship
项目名称: Wome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heYangtze' Three
Gorges;
项目资助单位: DKG国际妇女联合会(Sponsored by DKG Women'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2003-2007 加拿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主研和研究助理
项目名称:Ethos of Encounters: Students' experiencesofmedia narrative and
theempirical powerof the imagination;
项目资助单位:加拿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SSHRC);项目批准号:410-2003-567
2001-200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主研
项目名称: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项目批准号:DHB010661
2002-2003教育部留学基金主持人
项目名称:双语教育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21837147
⑷ 人民大学的英语
Renmin University。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人民大学在以前的称呼就是"China People's University",简称CPU,后来改成了"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即现在的RUC。究其原因,是因为People和“人民”在内涵上并不完全对应,在翻译过去的时候别人也不太能够理解,因为外语里面并没有“人民”这个意识形态浓重的词,因此为了避免误读,后来改成了Renmin university。
(4)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扩展阅读:
人民大学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5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41个。
人民大学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本科课程2993门,其中全校共同课74门,学科 基础课605门,专业必修课763门,专业选修课964门,全校通选课571门。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9门,原典选读类课程14门,暑期学校课程136门,人文艺术类课程235门,法政类课程53门,经济类课程54门,管理类课程51门,理工类课程19门。
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释义:“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毛泽东曾在《改造该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⑸ 马颖的项目
1. 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1万)(1993年);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论发展经济学的再复兴”(5万)(1995-1998年);3. 武汉大学青年基金“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1万)(1994年);4. 武汉大学教务部项目“武汉大学商学院《西方经济学》双语制教学研究项目”(1万)5. 武汉大学教务部项目“《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项目”(3万)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20万)(2005-2010年)7.参与谭崇台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1万)8.主持湖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重点研究项目“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湖北工业市场竞争力”(1万)9.“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2万)10.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获批教育部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经费(20万)(2008年);11.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建设经费(10万)(2008年)。12.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与德国Oldenburg大学合作编写英文版硕士研究生教材《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供该校就读中国经济专业方向的硕士生、MBA班学员使用)(1.24万欧元)(2007-2010年)。13.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45万)(2011年4月-)
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有与德国的交换生项目吗机会多不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有与德国的交换生项目,但成绩一般要在前五名才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年由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是现在全国六大医学院之一。
医学院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有博士点63个、硕士点7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现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一批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在2013年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临床医学、药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⑺ 2020年双语类本科二批大学有那些
1、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原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大学、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有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教学团队、家畜遗传繁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草业科学创新教学团队、数理化基础课蒙汉双语授课教学团队等2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2、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民族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省康定市。学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是省级“园林式校园”。
截至2020年4月,学校着力四川藏学研究,倾心康巴文化传承。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5000余人,其中近20000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
3、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三方共建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还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专业总和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4、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自治区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拥有经济学专业主干课蒙汉双语教学团队、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现代蒙古语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团队等区级教学团队。
5、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系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拥有教育学(蒙汉双语)教学团队、蒙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蒙古文学教学团队、病理学教学团队、分析化学教学团队等多个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
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有没有和德国的交换生项目
上一位回答者提到的是“中德医学实验班”,六年制,德语教学,毕业时有少数会公派版到德国读权研,其他的毕业生要去德国留学需要自己申请。八年制临床医学第五年暑假有到德国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交换学习的机会。 其他交换项目虽然有,但大多是名义上的,真正受益者寥寥。
⑼ 刘惠好的讲授课程
国际金融(本科生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
金融专题(本科生课程)
银行管理(研究生课程)
国际金融管理(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