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均衡小学课程设计语文数学
A. 设计一张小学课程表
实验小学:1.上午:语文
数学
音乐
英语
下午:
音乐
文学
班会
2.上午:数学
语文
体育
科学
下午:社会
语文
微机
3.上午:语文
数学
英语
数学
下午:语文
数思
写字
4.上午:数学
数学
美术
科学
下午:英语
阅读
科学
5.上午:作文
作文
体育
数学
下午:阅读
写字
微机
B. 求一份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和数学的作业设计!谢谢。。。
一、读拼音,写词语。比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16分)
fù jìn cǎi hónɡ tǎo yàn chuán rǎn
zhēn zhū ní nìnɡ hū huàn kuā jiǎnɡ
二、我是背书小高手。我还能默写,每个字都能写正确。(18分)
1.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4分)
2.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葡萄沟》)(10分)
3.诚心能叫 落泪,实意能叫 发芽。(“读读背背”)(4分)
三、我是积累小行家。我积累了好多好词,快来试试身手吧!(6分)
树木( 茂 )( 盛 ) 群山( )( )
( )( )舞动 ( )( )扑鼻
四、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音节填在括号里。(8分)
jiān jiàn
1.绒线团中间( )是一只黑白相间( )的花猫。
shènɡ chénɡ
2.傣族人民盛( )上美酒,举行盛( )大的仪式欢迎周总理。
五、我是超级魔法师。我会照样子变化。( 12分)
1.例:照相——照相机(6分)
洒水 —— ( )
( ) —— ( )
2.例:奶牛——牛奶(6分)
山上 —— ( )
( ) —— ( )
六、照样子,写句子。(10分)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 ,一会儿 。
七、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地球清洁工
这一天,地球公公在一棵榆树上挂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地球清洁工报名处”。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来了许多报名的。
海鸥说:“我是海面的清洁工,我能把海面上漂(piāo )着的死鱼,人们倒在海里的剩饭、剩菜什么的都吃掉,使海面上干干净净。”
河里的鲫(jì)鱼从水中伸出头来说:“我每天在河里吃水虫呀、水草呀,还吃河里的垃圾,河水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
穿着一身黑的乌鸦说话了:“别看我样子长得丑,我专吃地面上的蝇蛆
( yínɡ qū)呀,地蚕呀,我把地面上的脏虫子吃掉,地面就会干净多了。”
蚯蚓(qiū yǐn)从泥土里钻出头来,说:“我在地下吃的是垃圾,经过我的消化后,就变成了肥料。”
地球公公听了大家讲的,哈哈地笑起来:“你们能为我做那么多的清洁工作,我真要谢谢你们啊!”
1.文中说到的地球清洁工有 、
、 。(8分)
2.为什么说他们是地球清洁工呢?把你的理由写在横线上。(5分)
3.你还积累过下面这样的词语吗?照样子写两个。(4分)
干干净净
4.你还知道谁是地球清洁工吗?(3分)
附加题(20分)
一、仔细读读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想想还可以怎样说?学着把第2句换一种说法吧。(5分)
1.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动手做做看》)
换一种说法:你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
2.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邮票齿孔的故事》)
换一种说法:
二、2008年是奥运年,你知道哪些奥运知识?你想对奥运健儿说点什么或为奥运做点什么呢?快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15分)
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语文、数学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分析及反思 摘 要: 围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门问题,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展开研究与探索,通过当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进行了反思与探索。主要采取的策略:一是 “加强研究,明确活动的意图与目标;二是配合安排,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三是因地制宜,适当增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四是明确目标,加强活动过程的控制与指导;五是重视评价,监测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现状反思 引言:“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认识及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堪忧:【现状1】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说到小学数学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多数教师们都想到要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而大部分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相关材料或者光盘。老师甲:没有动手操作的材料,这课没法上。老师乙: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尚未形成,小学吗,上不上没关系。老师丙:没有可借鉴的案例和比较切合的教学资源,我们不会上。其实上不上都不影响质量的。这些“没有”成了大部分教师不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托词。影响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力度。【现状2】不是主要考试内容部分教师认为,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教学的核心。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一种表述的形式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即使上吧,自然就成了平时教学的阅读素材或者只当一个信息窗口一带而过。【现状3】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无从选择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现状4】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差距从1—6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自于现实生活,是其他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并通过活动进行拓展。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如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农村孩子对储蓄存款不熟悉,更别提国债利息等。对于四下的《小小营养师》,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只能成为看图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到底该怎样上呢?笔者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标准设立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其内容是现实的、综合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重视并认真开展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对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材安排的每个内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一般性的纸笔测验即所谓的考试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而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都是给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不能因为不考试就不上了,而且还应该上得很好。1.加强研究,明确活动的意图与目标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和活动目的;弄清活动中要应用哪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体验。策划好课内活动和延伸到课外的活动,安排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内容等。通过以上的思考,周密地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比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5册56~57页的《制作年历》,它是安排在第五单元《年、月、日》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受到尊敬长辈、热爱家庭的教育,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活动前让学生弄清相应年份中每月的天数,每月1日在星期几;课前指导学生调查重要的节日,每月1号是星期几;课内完成月历的制作:课后再制作完整的年历。这样才能统筹安排教学流程和选择教学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开展活动。2.配合安排,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对教材中所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调整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在《制作年历》这个活动中,教材要求制作年历,活动过程包括制作经费预算、买材料、网上查资料等。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制作经费预算、买材料、网上查资料安排在课前和课后自己独立去完成,课上也改为制作月历。学生学会制作月历的方法后,年历的制作就可以放到课余时间去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看谁制作的年历最美” 的活动进行评比,使年历做得更精美。3.因地制宜,适当增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教材中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只是为教学提供了线索。笔者认为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时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要结合当地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自己设计内容,选择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活动。3.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活动内容例如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由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等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开展购物活动。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 “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如一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可以绘制“我的作业真棒”实践活动反馈表:二年级确定位置后可以绘制上学路线图,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开展“你的房间有多大”的活动。这些内容有的虽然教材中没有单独安排,但配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设计并开展活动,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实践和运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2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2.1 方案小设计 方案小设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某一项活动方案,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体策划、表达设计、回答质疑等过程的学习活动。方案小设计可以包括统筹安排、优化设计、旅游设计等。 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3.2.2 数学小游戏数学活动可以以数学小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的数量观念、空间观念与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活动之间需要有适宜的中介桥梁将它们联系起来,游戏活动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已经包含了大量游戏的成份。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小游戏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式,随时都可以进行。 例如:位置游戏: 2人一组,每人准备一个棋子,放在20×20格的方格纸左下角(0,0)处,轮流掷骰子,每次掷出两枚骰子,一枚上的点数是向右方横走的步数,另一枚上的点数是向上方竖走的步数,谁先到达右上角的终点(20,20)谁就赢。每走到一个新的位置,用一个数对把它记录下来。3.2.3 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认识和解决某一数学问题为目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的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包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实验研究等。例如:组织学生跟踪调查连续两周的家庭用水量的情况,研究用水费用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节约用水的策略,并向全班家长发出“节约用水倡议书”。具体如下: 1.调查你家里两周的用水量情况(查看水表),统计你家里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2)从你家的用水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3)调查水对地球(包括对人类)的益处。 (4)在家里,如何节约用水? (5)设计一两句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6)围绕以上调查和统计,请写成一篇以“水”为题材的数学小论文。有些小课题由于问题的难度和知识的综合应用程度大,学生独立研究有困难,可以有若干同学相互合作完成,或教师参与并帮助解决。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用“数学眼光”去“考察”、去“探究”、去“设计”、去“创作”、去“想象”、去“体验”,不仅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3.3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活动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事实上,即使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如,二下的《剪一剪》、三下的《掷一掷》等,主题明确,线索清晰,所需的材料也不复杂,课堂实施就比较容易;而二上的《看一看,摆一摆》,四下的《小小营养师》虽主题明确,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够明朗,课堂实施就比较困难。因此,对于那些主题笼统、脉络不清、素材缺乏内在联系的专题,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要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加以利用和再开发。4.明确目标,加强活动过程的控制与指导数学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更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指导。4.1 教学中要注意可控性虽然每次活动是以解决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实践或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可它涉及许多学科知识,是综合性学习。因此在活动方式上既要个体探究性学习又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4册110~111页安排了《做一做试一试》,第一部分借助工具感知时间变化,第二部分借助经验体会1分和10秒时间的长短,第三部分借助统计图表探索多种计算方法。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感知了时间的回忆和想象,忽略了“一天当中”的要求,学生在讨论中扯到了几天几年的事,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真切地体会到1分钟、10秒钟的长短,偏离了教学目标。第三部分的“试一试”,老师事先布置学生收集了大量数据,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逐一汇报,再根据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教师辅导学生制图,尚未做完下课铃响了,这样既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又未突出“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中多种算法的探索。4.2 加强综合设计的适时指导,帮助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解决问题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如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围墙》:(1) 学校或者社区要征集粉刷围墙的工程方案,你们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 如果要粉刷我们校园东面的围墙,怎样计算面积了?学生在进行这一活动时,虽然也可以找到粉刷的方案及面积计算方法,但这一方法的获得学生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在粉刷墙壁时要考虑多重因素,由于学生处于小学阶段见识有限,对于了解粉刷的面积、预算材料费和粉刷围墙人工费这三方面考虑不周密。这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同时提醒学生要根据要粉刷的面来具体施工,有的面被挡住了,不需要粉刷,这些面在计算费用的时候是不需要算在内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这样,在过程的实施中,学生不仅能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会凭借本次活动经验,寻求最佳的策略和方法。5.重视评价,监测活动的过程与结果5.1 首先应加强实践活动过程的监测。包括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与表现以及活动中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可以采取交流或写成数学的形式进行评估。5.2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活动方法、策略等进行等级加描述性的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和实现目标的达成。5.3 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 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冲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缚,而且给数学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同时,“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充满着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一类学习活动,它为学生学会独立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同时也向教育工作者原有的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提出了挑战。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非常重要。愿我们的老师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舞台上创出佳绩,为课改抒写新的一页!
D. 求教学设计方案或者好的网址【小学语文或者数学】在线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
唐晓勇
授课班级
四·5
时间
2001/6/18
课节名称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九册课文。文章以其
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容,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
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反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由于
文章所述的内容已不复存在,所以表达的思想具有凝重的历史感,今天的学生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特征分析
1、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四结合”实验班的学生。
2、 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很好,每位同学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3、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
4、 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编号
知识点
学习目标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知识
①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通过对比理解课文内容。
②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③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
√
√
情感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
√
能力
① 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
√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词语
行为动词
知识
理解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的状况,火烧圆明园是怎样的情形。
浏览、制作、讨论
能力
理解
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浏览、写作
情感
理解
“毋忘国耻 振新中华”
朗读、浏览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解决措施:讨论、朗读、网络浏览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解决措施:自主协作学习、网络浏览、讨论交流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
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
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
理解
网络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
15'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浏览观察
理解
多媒体
示范朗读
5'
提供资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
网络
圆明园的历史、现状
10'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查看、制作
情感
应用理解分析综合
网络
多媒体
英法联军的可恶。(学后感)
我们的责任。
15'
提供资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读
写作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精华、瑰宝
历史文物——艺术馆、博物馆(喜爱)
园林毁灭——掠、抢、夺(痛恨)
六、课堂定量分析: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结果
占总时间或
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
30分钟
75%
学生参与的广度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
15分钟
37.5%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
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80人次
20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
开放性问题
6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
40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
0
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
3个
学生得出结论
20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
1
学生回答有创意
10人次
学生主动提问
12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
上网考察、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写作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
回答问题正确率
98%
纪律问题
0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使用时间
20分钟
50%
E. 我小学有数学英语语文
是的。
目前小学开设的课程,除音体美等辅助课程,
主要课程是语文、数学、外语。
F.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数学学科体系
一、内容富有时代特色
小学数学课程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内容地不断更新和升级。教材的编排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中相应学科的变化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版块。
首先,在编排体系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更新。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于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把那些学习过的知识及时地联系起来,教师应该结合现在学习的内容来安排习题,并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发生关联。教材在内容的编排要以不让学生感到难度的梯度为编排前提,这样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能以一种螺旋式的进步上升。这种编排还有个好的地方,那就是知识的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点的分散出现化解了学科的难度,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外还能够不断地获取各种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其次,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当今科技领域内的进展和变化都会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例如,作为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两项基本内容,认数和计算在教材中的变化最大,它往往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有细微的调整。例如,在传统的教材中,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分数小数的计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计数算数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口算也从表内的四则运算逐步扩大到了表外的四则运算。
再次,信息化时代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地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传统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以爆炸的方式拥挤而来。如何收集有用信息,怎样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及怎样从中得出结论,则成为一个现代人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数学教材逐渐渗透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还要学会利用数据进行推理和分析。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模糊数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如许多题目就要求学生对重量或者路程作出估计。
二、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一起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例题和习题,学生也不再是为了证明已有的数学公式而做题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成为了参与定理论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采用“设置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对数学问题进行研讨。
从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以建立起必要的、有效的、基础的和现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要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设计出大量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借此指导学生从日常概念出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学习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告诉学生问题和定理的过程,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切有利条件,方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能够让他们发生兴趣并能主动展开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要鼓励小学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勇于探究敢于交流并能够有根据地进行质疑。
三、总结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注意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G. 小学最好的语文和数学的教辅资料是什么急!急!!急!!!
恭喜你遇见了。我可以不求回报的告诉你什么教辅书好,但希望你能够采纳。目前,市面专上教辅资料五花八门,但属我认为较好的教辅有点拨和典中点两本书。这两本书是荣德基公司出品的,据说名气很大。反正我上学的时候一直用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比较注重方法,给到最适的解题思路。对我的成绩有很大帮助。
H. 小学语文教案和数学教案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案的主要功能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小学数学教案,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折扣的意义,并能够解决关于折扣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折扣问题的解决,体会折扣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折扣的一些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折扣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在不同的商场看到同一件商品,原价都是300元,但是甲商场原价出售,乙商场打九折出售,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
提问:哪个商场买这件裙子才能够更便宜一些呢?
预设:一定不去商场甲买裙子。
追问:一定不去甲商场,为什么呢?乙、丙商场老师又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学习内容《百分数(二)-折扣》。
(二)探索新知
解释折扣的概念及意义: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打八折销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学生独立思考并总结:解释一下什么是九折,什么是八五折呢?
追问:这件裙子在乙、丙商场分别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老师应该去那个商场买裙子呢?学生讨论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追问:丙商场的促销方式,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呢?
(三)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篮球、书包的图片,并展示出原价分别为80元、105元,促销活动分别打六五折和七折。问打折后出售的价钱。找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思考,在之后在生活中,要如何帮助父母选择更加合适的商家去购买商品呢?
四、板书设计
百分数(二)-折扣
概念 :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