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Ⅰ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三人行物理网:
http://www.srxe.net/
这里应该有你想要的东西
Ⅱ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体育新课程技术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教学设计要符合各地区与学校实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在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在体现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具体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目标确立为: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给每位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体能。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设计要注意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变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且内容及其丰富,而且隐性课程的接收机制是无意识的,具有持久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而这种转化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教学设计要使隐性课程向显性课程转化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效应,避免消极效应。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新的隐性课程的产生所导致的各种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五) 教学设计要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突出学校和民族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课程自主权,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新特点,并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统一的课程内容,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力求让每一个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 教学设计要重视体育课的教育功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年代。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关系到培养什麽样人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问题。教育是各类各级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学校各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的任务。教师应将树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贯穿于体育教学设计和一切教学活动中。
Ⅲ 校本课程 在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不同场合需根据不同条件,采取快速有效的避震方法,避免伤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学习、课外演练,学会在不同场合尽量避免地震伤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避震知识,提高积极应对危险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场合的避免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场合的防震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防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防震资料
各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防震的资料。
二、避震之街道、开阔地
1、指导阅读有关避震的资料。
2、小组间讨论高楼和操场中避震的有效方法,并加以归纳整理。
(1)、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2)、 在开阔地要躲开密集人群,就地卧倒或蹲下。
(3)、在室外要注意以下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玻璃幕墙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三、小结不同场合要根据实际,听从指挥,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和地点。板书设计:街道:选择开阔地蹲趴,不乱跑,不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开阔地:就地蹲趴,躲开密集人群
Ⅳ 急求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 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 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 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 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 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