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课程设计
① 什么是筏板基础
筏型基础又叫筏板型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筏板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应洒水养护的时间为(底板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养护周期不少于14天)
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拓展资料:
满堂基础用板梁墙柱组合浇筑而成的基础,称为满堂基础。一般有板式(也叫无梁式)满堂基础、梁板式(也叫片筏式)满堂基础和箱形基础三种形式。板式满堂基础的板,梁板式满堂基础的梁和板等,才能套用满堂基础定额。
筏板基础的受力点: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顶面和底面处的钢筋都处于受压状态,随着上部结构施工的进展,结构整体的刚度不断增大,钢筋内的预压力逐渐减少,并转变为拉应力,直到几乎全部钢筋都处于受拉状态,这时筏板的整体弯曲逐渐变大,其中性轴在不断的上移。最终移到筏板顶面以上,筏板整体处于受拉状态。
② 筏板基础构造要求有哪些
筏板厚度一般不小于柱网最大跨度的1/20,并不小于200mm,且应按抗冲切验算。
设置肋梁时内宜取200-400mm。筏基容可适当加设悬臂部分以扩大基底面积和调整基底形心与上部荷载重心尽可能一致。悬臂部分宜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当梁肋不外伸时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2m。砼不低于c20,垫层100mm厚。钢筋保护层不小于35mm。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底板应考虑抗渗,并进行抗裂度验算。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0%为宜。当板厚小于300mm时单层配置,大于300mm时双层布置。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mm,一般不小于12mm,间距100-200mm;分布钢筋8-10mm,间距200-300mm。
筏板配筋除符合计算配筋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尚应有0.15%、0.10%(全部受拉钢筋的1/2-1/3)的配筋率连通;跨中则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贯通。双向悬臂挑出但肋梁不外伸时宜在板底放射状布附加钢筋。
平板式筏板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全部拉通,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按实际全部拉通。当板厚小于250mm时分布筋为圆8间距250,板厚大于250mm时分不筋圆10间距200。
③ 土木专业人员回答一下,我在做毕业设计,对筏板基础不太了解,
长宽方向肯定不能随便布置啊。除非是正多边形或圆形的……设计的时候,肯定是综合考虑到各个方向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才得出的设计尺寸,所以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如果放不下,就考虑采用偏心受力,或者筏板基础。
④ pkpm中基础设计怎么布置筏板
一层的墙体荷抄载在计算袭基础时在基础上加上地梁(上部构件里),给地梁上加线荷载(地梁上的墙体重量),就是那个附加荷载里的 打开后有恒和活载的,在恒载里输入你要加的墙体总量(算出线荷载),然后布置在刚加的地梁上,这是一层墙体的荷载,算基础再读取其他的(接上部的比如PK或比如SATA)荷载,读取完加上去了,看下组合值选哪个(要求不同),选好后直接计算 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