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支撑座工艺课程设计

支撑座工艺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11 12:31:01

㈠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问题解答

1. 本组课程设计各部分名称? 1)分型面的选择和确定 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3)浇注系统的设计 4)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5)推出机构的选择 6)排气结构设计 7)冷却系统的设计 8)标准模架的选择 2. 本组设计模架如何选择? 通过对成型零件的的相关计算,根据设计手册选择250×250规格中的A2型。模架规格如下:①定模座板厚25mm,定模板A取50mm,动模板厚度B取25mm,支承板厚度取30mm,垫块厚度取70mm;②顶件杆顶出出制件。③动模座板厚25mm。模具厚度M=25+50+25+30+70+25=225mm。 3. 分型面选择、分型面的位置和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按塑件结构,有两种分型面方案: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 方案2:型芯设在定模 方案1与方案2相比,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塑件包在型芯上留在动模,符合分型面设计原则,简化了模具结构,且缩短了流道,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故采用方案1设计。 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1)分型面应便于塑件的脱模 2)应有利于侧向分型与抽芯 3)应保证塑件的质量 4)应有利于防止溢料 5)应有利于排气 6)应尽量使成型零件便于加工 7)应尽量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端尺寸差异 4. 各部分零件的作用?定位圈的作用?浇口套的作用?拉极钉、复位杆的作用?等高块的作用? 1)导向装置作用: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得侧向压力(导柱、导套) 2)支撑零件:包括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动模板、定模板、支撑板、垫块(等高块) 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它是动模和定模的基座,也是固定式塑料膜与成型设备连接的模板。 动模板、定模板:它的作用是固定凸模或型芯、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所以又称固定板。 支撑板:是垫在固定板背面的模板,他的作用是防止型芯或凸模、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脱出,增强这些零件的稳固性并承受型芯与凹模等传递而来的成型压力。 垫块(等高块):作用是使动模支撑板与动模座板之间形成用于推出机构运动的空间、或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的要求。 复位杆:复位作用,有一定得导向作用,支撑作用 5. 浇注系统的四个部分位置?浇口的作用?浇口的类型?1)一般浇注系统由1.主流道、2.分流道、3.进料口(也称浇口)、4.冷料穴四个部分组成。2)浇口的作用:熔料经狭小的浇口增速、增温,利于填充型腔。注射保压补缩后浇口处首先凝固封闭型腔,减小塑件的变形和破裂,狭小浇口便于浇道凝料下塑件分离,修整方便。3)浇口类型:
直接浇口 直接浇口广泛应用于单型腔模具
侧浇口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适合于一模多腔,浇口去除方便,但压力损失大、壳形件排气不便、易产生熔接痕。(本设计用侧浇口)
圆盘浇口 此类型浇口适用同心。且尺寸的要求严格。及不容许有熔接痕生成的塑料制品。
轮辐式浇口轮辐浇口双称为四点浇口或是十字浇口。此种浇口适用于管状塑料制品,且浇口容易去除和节省材料。
薄膜浇口 薄膜浇口适用于既平坦又大面积、且翘曲要保持最小的设计。
护耳浇口 通常应用于平板状且薄的成型品,以降低型腔内的剪应力
点浇口 适合于多型腔模。塑件外观要求较高时采用
环形浇口 用于型芯装在两侧的管状塑件
扇形浇口 应用于多型腔模,进料边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件
针点浇口 应用于成型中小型塑件的一模多腔模具中,也可用于单型腔模 6. 浇注系统的类型?平衡式分布和非平衡式分布有何区别?在应用上有什么不同?7. 推出机构的类型?本组设计属于那一类推出机构?本组用推杆推出机构 8. 本组模具的开合模步骤动作和分析?

嘉文~~~我有啊~~~

㈡ 急求皮带输送机的课程设计!

参考:

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与普通胶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一样,是以胶带作为牵引承载机的连续运输设备,它与普通胶带输送机相比增加了储带装置和收放胶带装置等,当游动小车向机尾一端移动时,胶带进入储带装置内,机尾回缩;反之则机尾延伸,因而使输送机具有可伸缩的性能。

结构概述

伸缩胶带输送机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两大部分。固定部分由机头传动装置、储带装置、收放胶带装置等组成;非固定部分由无螺栓连接的快速可拆支架、机尾等组成。

1、 机头传动装置由传动卷筒、减速器、液力联轴器、机架、卸载滚筒、清扫器组成。

n 机头传动装置是整个输送机的驱动部分,两台电机通过液力联轴器、减速器分别传递转距给两个传动滚筒(也可以用两个齿轮串联起来传动)。用齿轮传动时,应卸下一组电机、液力联轴器和减速器。

n 液力联轴器为YL-400型,它由泵轮、透平轮、外壳、从动轴等构成,其特点是泵轮侧有一辅助室,电机启动后,液流透过小孔进入工作室,因而能使负载比较平衡地启动而电机则按近于坚载启动,工作时壳体内加20号机械油,充油量为14m3,减速器采用上级齿轮减速,第一级为圆弧锥齿轮,第二、第三级为斜齿和直齿圆柱齿轮,总传动比为25.564,与SGW-620/40T型刮板输送机可通用互换,减速器用螺栓直接与机架连接。

n 传动卷筒为焊接结构,外径为Φ500毫米,卷筒表面有特制的硫化胶层,因此对提高胶带与滚筒的eua值,防止打滑、减少初张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n 卸载端和头部清扫器,带式逆止器,便于卸载,机头最前部有外伸的卸载臂,由卸载滚筒和伸出架组成,滚筒安装在伸出架上,其轴线位置可通过轴承两侧的螺栓进行调节,以调整胶带在机头部的跑偏,在卸载滚筒的下部装有两道清扫器,由于清扫器刮板紧压在胶带上,故可除去粘附着的碎煤,带式逆止器以防止停车时胶带倒转。

n 机架为焊接结构,用螺栓组装,机头传动装置所有的零部件均安装在机架上。电动机和减速器可根据具体情况安装在机架的左侧或右侧。

2、 储带装置包括储带转向架、储带仓架、换向滚筒、托辊小车、游动小车、张紧装置、张紧绞车等。

n 储带装置的骨架由框架和支架用螺栓连接而成,在机头传动装置两具转框架上装有三个固定换向滚筒与游动小车上的两个换向滚筒一起供胶带在储带装置中往复导向,架子上面安装固定槽形托辊和平托辊,以支撑胶带,架子内侧有轨道,供托辊不画和游动小车行走。

n 固定换向滚筒为定轴式,用于储带装置进行储带时,用以主承胶带,使其悬垂度不致过大,托辊小车随游动小车位置的变动,需要用人力拉出或退回。

n 游动小车由车架、换向滚筒、滑轮组、车轮等组成,滑轮组装在车身后都与另一滑轮组相适应,其位置可保证受力时车身不被抬起,这样,对保持车身稳定,防止换向滚筒上的胶带跑偏效果较好,车身下部还装着止爬钩,用以防止车轮脱轨掉道。

n 游动小车向左侧移动时,胶带放出,机身伸长,游动小车向右侧移动时,胶带储存,机身缩短,通过钢丝绳拉紧游动小车可使胶带得到适当的张紧度。

n 在储带装置的后部,设有张紧绞车,胶带张力指示器和张力缓冲器,张力缓冲器的作用是使输送机(在起动时让胶带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以减少空载胶带的不适度和胶带层间的拍打)。

3、 收放胶带装置位于张紧绞车的后部,它由机架、调心托辊、减速器、电动机、旋杆等组成,其作用是将胶带增补到输送机机身上或从输送机机身取下,机架的两端和后端,各装一旋杆,当增加或减少胶带时用以夹紧主胶带,调心托辊组供卷筒收放胶带时导向,工作时将卷筒推进机架的一端用尾架顶起,另一端顶在减速器出轴的顶尖上,开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出轴的拨盘带动卷筒,收卷胶带,放出胶带,放出胶带时不开电机由外拖动卷筒反转,在不工作时活动轨可用插销挂在机架上,以缩小宽度,在活动轨上方应设置起重装置悬吊卷筒,巷道宽度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拓宽,以利胶带收入时操作。

4、 中间架由无螺栓连接的快速可拆支架,由H型支架、钢管、平托辊和挂钩式槽形托辊、“V”型托辊等组成,是机器的非固定部分,钢管可作为拆卸的机身,用柱销固装在钢管上,用小锤可以打动,挂钩式槽形托辊胶接式,槽形角30°,用挂钩挂在钢管的柱销上,挂钩上制动的圆弧齿槽,托辊就是通过齿槽挂在柱销上的,可向前向后移动,以调节托辊位置控制胶带跑偏。

5、 上料装置、下料装置;上料装置安装在收放装置后边,由转向转导向接上料段,运送的物料从此段装上运至下料段,下料装置由下料段一组斜托辊将物料卸下,下料段直接极为,机尾由导轨(Ⅰ、Ⅱ、Ⅲ)和机尾滚筒座组成,导轨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中支座上,并与另一导轨的前端用柱销胶接,藉以适应底板的不平,机尾滚筒与储带装置中的滚筒结构相同,能互换,其轴线位置可用螺栓调节,以调整胶带中在机尾的跑偏,机尾滚筒前端设有刮煤板,可使滚筒表面的碎煤或粉煤刮下,并收集泥槽中,用特制的拉泥板取出,机尾加上装有缓冲托辊组,受料时,可降低块煤对胶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胶带寿命
参考资料:祝梦想成真 学业有成!

㈢ 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胶带输送机卷筒传动装置

OPQ汇总的1000份机械课设毕设,都是别人做好的,给个采纳哦R

㈣ 教辅机构如何通过课堂设计铺垫续费

我国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教学缺乏应有的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新课标中的角色定位,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信、开心、美不胜收的小学课堂教学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情感交流、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练习、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谈一下我的理解。一、处理好“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的关系。复习铺垫是知识编排体系与学生逻辑认知起点之间的载体。教材呈现的是静态的知识状态,教材编排者只是从理论上的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角度出发,设置准备题力求构建新知识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得以有效同化、顺应、迁移。对准备题(复习铺垫)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对教材整个体系的理解,为教师把握学生逻辑起点上的认知起点提供重要依据与参考。复习铺垫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补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学生原有的认知状态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或空缺就需要复习铺垫这座桥梁予以沟通和填补。当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牵制学生的发展,此时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复习铺垫。反之,教师就要进行复习铺垫,引导、提示学生回顾原有的知识体系板块,使其较好地找到相应的知识板块进行建构和归纳。对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旦虎测臼爻铰诧歇超忙“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不仅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而且不能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之所以需要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并非为了赶时髦,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在案例中,教师的情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于迂回曲折,太多的无关信息,占用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其教学效果也是一般,缺乏优化思想。教师要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活动,并且能及时地从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同时应引导学生及时地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检查复习——揭示课题——新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教师们也习惯于这样的流程进行备课与上课。现在我们使用的省编教材是按课时编写的,这样的安排,反映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除了极个别的新授课以外,每一课时一般都安排了“准备题、例题、试一试、练一练”,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将学法、教法渗透在教材之中。这样的编写,对教师来说,易于把握,只要稍作处理,便可加以运用。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乘法”时,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先复习,用竖式计算13×2;然后改动其中的一个数字,使其成为新的算式,如17×2、13×3、13×6、43×2、73×2、15×2等等,引导学生按计算时是否进位把算式分类。选择需要进位的一题作为例题,并讨论总结出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其他的算式作为尝试练习,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出题练习。 教学时没有了“生动”的情境,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旧知识自然地引入,在计算中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异同,同时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有一个比较完满的认识:分为进位和不进位,并感受到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那么到底是该复习铺垫?还是创设情境? 首先,我觉得是我们教师的教材使用观问题。教材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只是一个范例,并非是知识的全部。我们在使用时完全按照教材从准备题(复习铺垫)开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关于这一知识我已经知道了什么?那么,我们在备课时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思路。“复习铺垫”是该割舍,还是保留,就会有更加合适的处理。当学生已经完全具备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旧知识时,那么,我们此时就可以考虑将这一环节设计成为创设情境。 其次,是教师教学策略的使用问题。对于采用复习铺垫还是情境创设,人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忌(特别是在课改的今天),总认为如果还用复习铺垫的话,就会觉得自己还在老观念中徘徊,没有更新理念。其实不然,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其实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一环节不是非要不可,可视学生的情况取舍,还可以将课前复习检查改为创设新奇、和谐、有趣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一位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玩具及其价格,如汽车24元、熊猫35元、飞机27元、布娃娃17元,接着教师当售货员,让学生用50元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提出以下问题:(1)边购物边思考,你购买的玩具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2)独立尝试着算算看。(3)抽取其中一例作重点讨论。以课始创设的问题情境为起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也可以将创设情境改为复习铺垫,或者两者同时使用。如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需复习铺垫的内容就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较好了,那么教师就可以将环节设计成为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构建新课的学习材料进行尝试。但如果在尝试中,发现学生对于需复习铺垫的知识不甚掌握,教师就可以立刻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复习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我们的学生,并以此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二、强化小组交流的“互动性”。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选择有交流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不起来,多数原因在于老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交流的价值,学生没有交流的需要。所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问题一定是“有难度”个人难以完成的;“有分歧”难以统一的;或是“有多种答案”开放性的问题。一般说来,同类型的几道题,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本的书、大本的作业本,有的拿小本的书、小本的作业本……就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不仅要有指导,而且指导要细化为具体的行为上(包括:程序、交流的语气等)。例如:老师在小组交流前就可以提出下面指导性的要求:(1)每个同学都要注意听一听小组同学谁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哪一点不一样?你听懂同学的想法了吗?他的想法正确吗?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你能给他提出什么建议?(2)归纳一下你们组的想法,想一想该怎么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还可从以下二个方面使学生体验交流的情感: 1.成功体验。学生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交流成果予以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对交流活动的认知水平,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交流需求情感,并予以维护和支持。 2.平等互助。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要充分确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的地位下放到学生的水平线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师生共同研讨、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增进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应注重以疑激趣,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同的角度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合作激智,起到扬长补短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活动的积极响应。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空间和交流时间,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的动机,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三、“练习”的实效性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不注意练习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教学实际改造或自编练习的意识不强,也很少设计一些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情境问题,很多练习是单纯的模仿操作,练习的组织比较随意,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效益不高。如何发挥练习应有的功能,提高练习的实效呢?我觉得在练习中要处理好练习的质与量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练习的成效。数学练习不能以数量为主,如果盲目地加大练习量,类似的题做了一遍又一遍,搞题海战术,会导致很多无效、低效的练习,也必然使学生不堪重负,事倍功半。但如果只注意练习的“质”,练习量太少,也难达到巩固知识、促进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质量高,信息量大,发展性强”的练习,要设计和利用好每一道练习题,使学生练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收获,在练习中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有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指导,避免学生因盲目地尝试而耗费过多的实践和产生不必要的错误,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但一定要注意并非指导越多越好。教师指导时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遵循学生思维的途径和规律,因势利导。教师在指导时还要尽可能让学生了解练习的目的,明确练习的依据,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练习的策略水平。而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因此,练习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在练习量、练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弹性处理,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思维困惑,这就需要加强对练习的指导,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教师在练习指导时,要及时收集教学信息,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重点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出示尝试题“0.065÷0.5”,并进行解题方法的初步讨论后,指导学生“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能够计算的可以独立计算,觉得还不能计算的和老师一起研究”。结果大部分学生自己开始独立计算,有5位学生不能尝试计算,到讲台前和老师一起研究。我与这5位学生一起从“一支铅笔5角钱,1元5角可以买几支?”这个简单的问题出发研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最后再收集学生尝试中的多种算法指导,这样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都理解了算理。其次,教师在练习评价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反馈方式。如在口头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语言,以使学生都能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学生从教师富有个性色彩的评价语言中了解练习成果的合理归因。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练习的研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少练习的无效或低效劳动,提高练习的效益,使数学练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希望我们所有一线教师把握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关键,提高驾驭数学课堂的能力。

㈤ 衬套的铸造工艺设计 一份课程设计

1、铸造
下图为一零件的方案,编写零件铸造工艺设计图

一,零件图工艺性分析
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衬套,它的作用是对轴的支撑,避免轴直接和座孔对磨,减小对轴的损害,起到保护作用使轴在衬套内做复合旋转运动。衬套的使用能减少设备的磨损、振动和噪音,并有防腐蚀的效果。衬套的使用还能方便机械设备的维修、简化设备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内孔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影响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为它的加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1.2 铸造件的选材并说明原因
衬套的材质多是软质的金属、橡胶、尼龙及非金属聚合物等,这些材质的质地相对较软、价格成本较低。在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衬套承受振动、摩擦和腐蚀来保护裹住的部件,而衬套本身在损坏后更换方便、成本低、经济性好。
灰铸铁(HT200) 标准:GB 9439-88 指的是最低抗拉强度为200MPa的灰铸铁特性及适用范围 抗拉强度和塑性低,但铸造性能和减震性能好,主要用来铸造汽车发动机汽缸、汽缸套、车床床身等承受压力及振动部件。由于选择砂型铸造,HT200铸造性能好,基体为珠光体,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后,减振性良好。故采用灰铸铁(HT200)
1.3结构分析、确定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零件上φ 36mm的孔要铸出,但内孔的小台阶不铸出,故采用简单的圆棒型芯;为简化铸造工艺,φ8mm的小孔和铸件侧壁的小台阶和小凹槽均不铸出。铸件高度不大,可采用两箱整体模造型、垂直浇注。分型面选在φ160mm的端面处,采用二箱整体模造型。
1.4 确定铸件尺寸(绘制铸件工艺图)
(1)型芯头该芯头为垂直芯头。查有关手册(本书略)得芯头尺寸,如铸造工艺图所示。
(2)分型面 选择最大平面处
(3)起模斜度 在垂直于分型面处(平行于起模方面),按增厚法确定起模斜度。取宽度a=1.0mm。图中“7/6”表示考虑了加工余量和起模斜度后,上端与下端的余量。
(4)铸造圆角 铸造圆角按(1/3~1/5)壁厚的方法,取R内为8mm;R外为4mm。
(5)加工余量 铸件各个面都要加工,故都应有余量。砂型铸造灰铸铁件的公差及配套的加工余量等级为14/H。顶面和孔的加工余量等级降一级(取J级),加
工余量数值可查GB/T11350-1989选取,φ160mm和φ104mm圆周面双侧加工,每侧余量为6.0mm,底面的加工余量为6.0mm,顶面的加工余量为7.0mm,内孔的每侧的加工余量为6.0mm。
(6)线收缩率 由于是小批生产,铸件各尺寸方向的铸造收缩率可取相同的数值,取铸造收缩率为1%。

(请在此图中绘制铸造工艺图)

铸件图

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 录
设计计划任务书 ﹎﹎﹎﹎﹎﹎﹎﹎﹎﹎﹎﹎1
传动方案说明﹎﹎﹎﹎﹎﹎﹎﹎﹎﹎﹎﹎﹎﹎2
电动机的选择﹎﹎﹎﹎﹎﹎﹎﹎﹎﹎﹎﹎﹎﹎3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6
轴的设计计算﹎﹎﹎﹎﹎﹎﹎﹎﹎﹎﹎﹎﹎﹎8
联轴器的选择﹎﹎﹎﹎﹎﹎﹎﹎﹎﹎﹎﹎﹎﹎10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3
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4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15
润滑与密封﹎﹎﹎﹎﹎﹎﹎﹎﹎﹎﹎﹎﹎﹎﹎16
设计小结﹎﹎﹎﹎﹎﹎﹎﹎﹎﹎﹎﹎﹎﹎﹎﹎16
参考资料﹎﹎﹎﹎﹎﹎﹎﹎﹎﹎﹎﹎﹎﹎﹎﹎17

1.拟定传动方案
为了估计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和传动方案,可先由已知条件计算其驱动卷筒的转速nw,即
v=1.1m/s;D=350mm;
nw=60*1000*v/(∏*D)=60*1000*1.1/(3.14*350)
一般常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的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因此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约为17或25。
2.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一般用途的Y(IP44)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2)电动机容量
(1)卷筒轴的输出功率Pw
F=2800r/min;
Pw=F*v/1000=2800*1.1/1000
(2)电动机输出功率Pd
Pd=Pw/t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t=t1*t2^2*t3*t4*t5
式中,t1,t2,…为从电动机到卷筒之间的各传动机构和轴承的效率。由表2-4查得:
弹性联轴器 1个
t4=0.99;
滚动轴承 2对
t2=0.99;
圆柱齿轮闭式 1对
t3=0.97;
V带开式传动 1幅
t1=0.95;
卷筒轴滑动轴承润滑良好 1对
t5=0.98;

t=t1*t2^2*t3*t4*t5=0.95*0.99^2*0.97*0.99*0.98=0.8762

Pd=Pw/t=3.08/0.8762
(3)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由第二十章表20-1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ped=4KW。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事,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查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3~6,
可选电动机的最小转速
Nmin=nw*6=60.0241*6=360.1449r/min
可选电动机的最大转速
Nmin=nw*24=60.0241*24=1440.6 r/min
同步转速为960r/min
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1-6。
4)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和外形、安装尺寸
由表20-1、表20-2查出Y132M1-6型电动机的方根技术数据和
外形、安装尺寸,并列表刻录备用。

电机型号 额定功率 同步转速 满载转速 电机质量 轴径mm
Y132M1-6 4Kw 1000 960 73 28

大齿轮数比小齿轮数=101/19=5.3158
3.计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nm=960r/min;
i=nm/nw=960/60.0241=15.9936
2)分配各级传动比
取V带传动比为
i1=3;
则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比为
i2=i/i1=15.9936/3=5.3312
所得i2值符合一般圆柱齿轮和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的常用范围。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转速
电动机轴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Ⅰ轴,低速轴为Ⅱ轴,各轴转速为
n0=nm;
n1=n0/i1=60.0241/3=320r/min
n2=n1/i2=320/5.3312=60.0241r/min

2)各轴输入功率
按机器的输出功率Pd计算各轴输入功率,即
P0=Ped=4kw
轴I 的功率
P1=P0*t1=4*0.95=3.8kw
轴II功率
P2=P1*t2*t3=3.8*0.99*0.97=3.6491kw
3)各轴转矩
T0=9550*P0/n0=9550*4/960=39.7917 Nm
T1=9550*P1/n1=9550*3.8/320=113.4063 Nm
T2=9550*P2/n2=9550*3.6491/60.0241=580.5878 Nm
二、设计带轮
1、计算功率
P=Ped=4Kw
一班制,工作8小时,载荷平稳,原动机为笼型交流电动机
查课本表8-10,得KA=1.1;
计算功率
Pc=KA*P=1.1*4=4.4kw
2选择普通V带型号
n0 =960r/min
根据Pc=4.4Kw,n0=960r/min,由图13-15(205页)查得坐标点位于A型
d1=80~100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表8-11及推荐标准值
小轮直径
d1=100mm;
大轮直径
d2=d1*3.5=100*3.5=350mm
取标准件
d2=355mm;
4、验算带速
验算带速
v=∏*d1*n0/60000=3.14*100*960/60000=5.0265m/s
在5~25m/s范围内
从动轮转速
n22=n0*d1/d2=960*100/355=270.4225m/s
n21=n0/3.5=960/3.5=274.2857m/s
从动轮转速误差=(n22-n21)/n21=270.4225-274.2857/274.2857
=-0.0141
5、V带基准长度和中心距
初定中心距
中心距的范围
amin=0.75*(d1+d2)=0.75*(100+355)=341.2500mm
amax=0.8*(d1+d2)=0.8*(100+355)=364mm
a0=350mm;
初算带长
Lc=2*a0+pi*(d1+d2)/2+(d2-d1)^2/4/a0
Lc = 1461.2mm
选定基准长度
表8-7,表8-8查得
Ld=1600mm;
定中心距
a0+(Ld-Lc)/2=(1600-1461.3)/2=419.4206mm
a=420mm;
amin=a-0.015*Ld=420-0.015*1600=396mm
amax=a+0.03*Ld=420+0.03*1600=468mm
6、验算小带轮包角
验算包角
=180-(d2-d1)*57.3/a=180-(355-100)*57.3/a
145.2107 >120度 故合格
7、求V带根数Z
由式(13-15)得
查得 n1=960r/min , d1=120mm
查表13-3 P0=0.95
由式13-9得传动比
i=d2/(d1(1+0.0141)=350/(100*(1+0.0141)=3.5
查表(13-4)得

由包角145.21度
查表13-5得Ka=0.92
KL=0.99
z=4.4/((0.95+0.05)*0.92*0.99)=3
8、作用在带上的压力F
查表13-1得q=0.10
故由13-17得单根V带初拉力

三、轴
初做轴直径:
轴I和轴II选用45#钢 c=110
d1=110*(3.8/320)^(1/3)=25.096mm
取d1=28mm
d2=110*(3.65/60)^(1/3)=43.262mm
由于d2与联轴器联接,且联轴器为标准件,由轴II扭矩,查162页表
取YL10YLd10联轴器
Tn=630>580.5878Nm 轴II直径与联轴器内孔一致
取d2=45mm
四、齿轮
1、齿轮强度
由n2=320r/min,P=3.8Kw,i=3
采用软齿面,小齿轮40MnB调质,齿面硬度为260HBS,大齿轮用ZG35SiMn调质齿面硬度为225HBS。
因 ,
SH1=1.1, SH2=1.1


因: , ,SF=1.3
所以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设齿轮按9级精度制造。取载荷系数K=1.5,齿宽系数
小齿轮上的转矩
按 计算中心距
u=i=5.333
mm
齿数z1=19,则z2=z1*5.333=101
模数m=2a/(z1+z2)=2.0667 取模数m=2.5
确定中心矩a=m(z1+z1)/2=150mm
齿宽b=
b1=70mm,b2=60mm
3、验算弯曲强度
齿形系数YF1=2.57,YF2=2.18
按式(11-8)轮齿弯曲强度

4、齿轮圆周速度

按162页表11-2应选9做精度。与初选一致。

五、轴校核:

圆周力Ft=2T/d1
径向力Fr=Ft*tan =20度 标准压力角
d=mz=2.5*101=252.5mm
Ft=2T/d1=2*104.79/252.5=5852.5N
Fr=5852.5*tan20=2031.9N
1、求垂直面的支承压力Fr1,Fr2
由Fr2*L-Fr*L/2=0
得Fr2=Fr/2=1015.9N

2、求水平平面的支承力
FH1=FH2=Ft/2=2791.2N

3、画垂直面弯矩图
L=40/2+40/2+90+10=140mm
Mav=Fr2*L/2=1015.9*140/2=71.113Nm

4、画水平面弯矩图
MaH=FH*L/2=2791.2*140/2=195.384Nm

5、求合成弯矩图

6、求轴传递转矩
T=Ft*d2/2=2791.2*2.5*101/2=352.389Nm

7、求危险截面的当量弯矩
从图可见a-a截面是最危险截面,其当量弯矩为
轴的扭切应力是脉动循环应力
取折合系数a=0.6代入上式可得

8、计算危险截面处轴的直径
轴的材料,用45#钢,调质处理,由表14-1查得
由表13-3查得许用弯曲应力 ,
所以
考虑到键槽对轴的削弱,将轴的最小危险直径d加4%。
故d=1.04*25.4=26.42mm
由实际最小直径d=40mm,大于危险直径
所以此轴选d=40mm,安全
六、轴承的选择
由于无轴向载荷,所以应选深沟球轴承6000系列
径向载荷Fr=2031.9N,两个轴承支撑,Fr1=2031.9/2=1015.9N
工作时间Lh=3*365*8=8760(小时)
因为大修期三年,可更换一次轴承
所以取三年
由公式
式中 fp=1.1,P=Fr1=1015.9N,ft=1 (工作环境温度不高)
(深沟球轴承系列)

由附表选6207型轴承
七、键的选择
选普通平键A型
由表10-9按最小直径计算,最薄的齿轮计算
b=14mm,h=9mm,L=80mm,d=40mm
由公式
所以
选变通平键,铸铁键

所以齿轮与轴的联接中可采用此平键。
八、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1、通气器:
由于在外界使用,有粉尘,选用通气室采用M18 1.5
2、油面指示器:
选用油标尺,规格M16
3、起吊装置:采用箱盖吊耳,箱座吊耳
4、放油螺塞:选用外六角细牙螺塞及垫片M16 1.5
5、窥视孔及视孔盖
选用板结构的视孔盖
九、润滑与密封:
1、齿轮的润滑:采用浸油润滑,由于低速级大齿轮的速度为:

查《课程设计》P19表3-3大齿轮浸油深度为六分之一大齿轮半径,所以取浸油深度为30mm。
2、滚动轴承的润滑
采用飞溅润滑在箱座凸缘面上开设导油沟,并设挡油盘,以防止轴承旁齿轮啮合时,所挤出的热油溅入轴承内部,增加轴承的阻力。
3、润滑油的选择
齿轮与轴承用同种润滑油较为便利,考虑到该装置用于小型设备选用
L-AN15润滑油
4、密封方式选取:
选用凸缘式端盖,易于调整轴承间隙,采用端盖安装毡圈油封实现密封。
轴承盖结构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轴承外径决定。
设计小结:
二、课程设计总结
设计中运用了Matlab科学工程计算软件,用notebook命令调用MS—Word来完成设计说明书及设计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用了机械设计手册2.0 软件版辅助进行设计,翻阅了学过的各种关于力学,制图,公差方面的书籍,综合运用了这些知识,感觉提高许多,当然尤其是在计算机软件CAD 方面的运用,深切感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给设计人员带来的方便,各种设计,计算,制图全套完成。
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做整个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线形,制图规格,零件设计中的微小计算错误等都没有更正,设计说明书的排版也比较混乱等等。对图层,线形不熟悉甚至就不确定自己画出的线,在出图到图纸上时实际上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对于各种线宽度,没有实际的概念。再比如标注较混乱,还是因为第一次做整个设计工作,没有经验,不熟悉。

这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机械设计规律,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技能训练。目的已经达到,有许多要求、标准心中虽然明确理解掌握但是要全力,全面的应用在实际中,还有待于提高水平。

特别感谢—程莉老师。

参考资料目录
[1]《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任成高主编,2006年2月第一版;
[2]《简明机械零件设计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胡家秀主编,2006年1月第一版;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龚桂义主编,1989年5月第三版;
[3]《设计手册软件》,网络上下载;
[4] 湖南工院学生论坛----机械制图专栏---bbs.yeux.cn

Nw=60.0241r/min

Pw=3.08Kw

效率t=0.8762

Pd = 3.5150

Ped=4Kw

i=15.9936

i1=3

i2=5.3312

n0=960r/min
n1=320r/min
n2=60.0241r/min

P0=4Kw

P1=3.8Kw

P2=3.6491Kw

T0=39.7917Nm
T1=113.4063Nm
T2=589.5878Nm

KA=1.1

Pc=4.4Kw

d1=100mm

d2=355mm

初定中心距
a0=350mm

Lc=1461.3mm

Ld=1600mm

中心距
a=420mm

z=3根

预紧力
FQ=274.3N

d1=28mm

d2=45mm

YL10YLd10

T1=113.4063Nm

m=2.5
a=150mm

=20度

Ft=5582.5N
Fr=2031.9N

FH1=FH2=2791.2N

Mav=71.113Nm

MaH=195.38Nm

Ma=216.16Nm

Me=457.15Nm

Fr1=1015.9N

Lh=8760小时

6207型

b h L=14 9 80

输送带拉力 F=2800 N
输送带速度 V=1.1 m/s
滚筒直径 D=350 mm

㈦ 如何把PBL融入到教学课件设计中去

前教育部部陈至立说: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影响估量仅带教育形式习式重变化更重要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产深刻影响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惊速度改变着我产式、工作式、习式式类社快速形高度信息化社知识爆炸式增、更新速度越越快社背景教育走教育信息化路信息技术已经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等诸面都产全位影响教育界经历着场由信息技术带形式、内容观念重变革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质量我中国需解决课题、 信息技术教育教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传统教育众足改变传统知识存储、传播提取式引起教育新变革数字化、智能化、中国络化媒体化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带机力其教应用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着更强优势显著功能特点()信息技术具丰富表现力 媒体技术使知识内容通文本、图像、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形式或者几种形式组合表现使知识内容丰富彩媒体技术运用能够刺激种觉器官利于记忆增强进行联想线索(二)效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特中国实现优秀教资源全球共享及更新电邮件、聊室、视频点播、视频议等实现师与彼间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空前扩展教师信息源访问各种电化课程资源库获直接相关素材资料(三)自主式习良实现媒体技术仅具模拟性且直观展示原直接展示东西且具交互性摆脱传统、注入式教式种教模式能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彩交互式机界面易于激发习者习兴趣并其实现探索发现知识创造利条件建立主页或集主页创设性化习平台(四)提供虚拟化教环境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教环境意味若教程度脱离物理空间间限制信息化教育重要特征虚拟教环境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犹身真实环境般受(五)提供良教管理功能计算机管理教发展趋向中国络建立电档其包含电作品、习记录、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档支持教评价改革实现面向习程评价 综所述现代信息技术教应用提高教教育质量重要措施教育事业发展产着深刻影响教师充认识点树立确观念并主习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效率提高积极作用二、 教育教何效利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综合素质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要培养科精神创新意识重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见我家已经信息能力作素质教育重要组部我能够发展信息能力基础充利用现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其能力取事倍功半效1、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知道候需要信息并能检索、评估效利用信息能力信息化社知识量爆炸式速度增要想让些知识都撑握能所教何利用些信息显尤重要具备定信息素养面需要解决问题能够浩烟海信息找自需要知识所信息素养21世纪材基本重要素质信息技术课培养信息素养技术基础信息素养形需要定信息技术技能作支撑所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教使用些基本技能:操作系统、中国络浏览器搜索引擎及载工具使用信息加工字处理软件、媒体制作工具、中国页制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自能力由于知识快速增更新校所知识远远足应付未工作所自能力便21世纪材重要能力(1)、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提供别辅导例利用些辅助习型软件进行别化习些软件图文并茂机交互性较强能够寓教于乐容易调习兴趣且设置同难易程度让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别化调整种习模式仅实现交流习式且让独自面问题根据计算机提示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获帮助助于其自能力培养(2)、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提供习资源面定习目标教师引导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搜索习资料自解决习程遇困难远程习典型模式通中国络获取习资源并且通中国络获帮助些资源师预先设置根据自需要internet搜索由于中国络知识量浩烟海所习程选择余相于课本说信息量更角度更知识更新更快且面容量信息必须进行选择析加工知觉锻炼其自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协作能力(1)、让种协作式能传统教环境组习式由于受物理位置制约变比较勉强教师往往让座位相邻起讨论实际座位相邻其观点思维式及习节奏都相同所组习效率往往低并能激发思维火花中国络化信息技术环境组式受制约变灵通种式中国、中国论坛、中国主页等式阐述自观点交流习资料(2)、提供总结交流工具性平台组要解决同问题员间协作能力显尤其重要种协作能工能合作能竞争信息技术环境给种能力培养提供友平台例组员自观点习资料放中国络同文件夹或者中国站供全体员交流评价些搜索整理习资料与其组共享达共同习目标程协作能力提高4、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终目标要让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面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给予强力支持(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其进行析问题、解决问题愿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媒体课件形象特点及中国络资源容量、门类、即性强特点引起问题关注问题兴趣等于功半(2)、信息技术环境资源作种研究工具协助取功具定信息素养首先确定需要信息资源根据现信息技术环境些资源些信息进行析、滤、加工处理程问题目求解程问题程式随着信息断丰富问题认识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认知领域种高层能力必须定知识量事物理解作基础熟能巧种能力朴素注释所要想培养创新能力必须让涉猎广泛知识并能融贯通些知识作基础创新才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作支持:(1)、提供容量知识创新教育广博知识基础信息技术刚提供些资源除些内部资源库互联中国针某知识点中国络资源更胜数些资源创新思维提供物质基础(2)、加强科间联系进行科知识整合首先信息技术其科整合信息技术优势赋于其科使些科教教师主导传统教模式走向主体自主探究教模式,信息技术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点利于其想像力、发展式思维跳跃式思维养其科间通信息技术条纽带进行整合实现课程综合性创造教育需要科支持要求科间融贯通信息技术环境科间机整合变能(3)、进行信息技术环境研究性习教师要让自主意识主体让掌握自身发展主权教师主要任务引导进入情境探究程充向导顾问角色种平等交流关系信息技术环境研究性习面需要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早用信息技术落环境及其资源查找自需要信息面量知识拥充信息选择自主权助于培养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能力(二)利用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教师运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教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特功能信息技术各科特点结合起使教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化、视觉化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主体作用电教媒体桥梁纽带作用使充受情景发现、提、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充调积极性1、设疑——利用媒体创新教情境引发创新思维设疑指知识铺垫程创设问题情景即根据教内容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种媒体创设情境让课始进入具魅力、引入胜数境界变要我我要引发创新思维 2、析疑——利用媒体进行新知内化诱发创新思维教师精设计主获取知识习程让直观知、手操作使新知化难易、变抽象具体教师握机恰提问、适点拨变知识知识诱发创新思维及沟通新旧知识间联系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3、质疑——利用媒体引申知识迁移激发创新思维启发加强所知识纵横联系提没弄明白问题或进行独特见解思维完新知精组织围绕新知内容展讨论、胆质疑所知识引申、深化参与注意力让静悟道理变主激发创新思维4、释疑——利用媒体优化巩固与应用强化创新思维释疑指巩固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使巩固运用知识程拓展思路、发展智能种教利用媒体画效设计练习程注重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思维(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整合近教育改革主要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课程教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力资源课程内容机结合共同完课程教任务种新型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代教育要求教育发展必趋势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增强合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使信息技术运用习程机组部便于掌握信息收集、检索、析、评价、转发利用技能;促进班级内合作交流通互联中国促进本校与全球性习社区合作交流阔视野2、实施课程整合工作应遵循原则(1)层性原则强调针同教育象确立同创新教育目标设置同习目标要求(2)主性原则强调习程充发挥主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奇使习自主探求客观事物认识解决实际问题(3)别化教协作习相结合原则别化教于发挥主性进行异指导疑处强调别化够协作习合作精神培养良际关系形明显促进作用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村教策略所课程整合应该考虑别化教与协作习相结合使习收效益(4)注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原则强调发展创新能力提高求知欲创造欲信息技术教育程手实践程;创造程完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习程都需要脑筋、胆想象自手(5)确利用信息技术原则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能忽视信息垃圾带负面影响互联中国迅速发展教育发展与改革辟广阔空间带令安问题科、伪科、健康甚至害信息垃圾泛滥要培养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三)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堂课与其说现代化教手段引入教说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科技术进步仅使教内容充实促使着教及手段断改革先进科技带教质量提升数字化代电脑及其中国络理应现代教育或缺重要技术手段电脑及其中国络视解决教育问题症结灵丹妙药或攻破教难关万能工具显科要首先着眼于转变师观念让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美童电脑教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先进工业美德所犯错误电脑代替教师近才逐渐明白才教育工具并认功教要由素结合像游泳能单靠游泳池(硬件)能单靠水(软件)要教师教师定拥科、先进教育理念教师2、建设符合需要资源库没丰富信息资源同车货校资源库建设必须用放、相统反映校特色标准整合知识内容核简单堆砌离散信息尽量做素材标准化适用于同软件使用各类素材应注重交互性与操作性适合展实互教3、本展培训 理想课件创意与设计都由使用者完办让线教师制作课件先进教育理念、性化教特色融入课件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整合根本性问题三、信息技术引入教师素质要求()教思想应现代教育思想 教师应新教观念何培养保持习兴趣应贯穿教整程教师要帮助树立习信、克服习困难并引导循序渐进逐步走向功并让种功体验直激励断进取通信息技术引用实现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结合让兴趣知识、实践练能力教师要充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特点、教材特点精设计教程精安排教环节充调习积极性、主性让充体验功喜悦培养观念应现代教育理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身发展规律社发展需要角度培养信息素养(二)教应全新与手段要充利用现代化教设备充利用各种媒体手段辅助教视静态或态画面、悦耳声音丰富彩图像映入眼帘传入耳新颖独特式吸引注意调习积极性强化所知识理解与记忆(三)教要重视非智力素作用教应激发习兴趣、加强情沟通创设宽松、谐、放习氛围使习愉快求知欲满足教注意根据教材、教师、、设备等特点与玩结合起教与兴趣培养结合起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手与脑结合起智力素与非智力素结合努力提高教效注意非智力素同要注意兴趣持久性引导始习神秘、奇平稳渡认真、投入、主习(四)思想意识要较强代意识超前意识现代科技术高速发展教师提更高、更新要求教师应主适应社发展教需要通自修、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培训班等及掌握新科技信息断提高自业务水平断充实、完善自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教师已再前桶水碗水关系要源源断水四、科效应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目标优化现代信息技术教广泛应用促进教手段、、内容重变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面要教育教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面要充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强优势通教设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组合科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问题1、信息技术教广泛应用促进传统教式及习式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帮助支持自主习、主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面具强优势教师能用技术用技术避免机灌或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利于发展教式2、确处理机关系体现本教育理念重视教习社性文性重视性情要求避免电脑取代脑、技术取代文化良技术应用倾向充考虑教程需要利益要让机器服务提供便造新障碍3、实现综合化、层教目标促进面发展杜绝切断与社、实践联系全盘电化能用信息技术剥夺手实践机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式树立4、避免媒体演示替代教材杜绝课本搬家、课堂搬家忽视教材教支撑作用系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内化面主要作用具体说能仅仅具体材料演示纲要性课件替代教材忽视指导阅读析教材五、结束语教育教应用信息技术并简单技术问题要强调科教育观指导信息技术习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机结合起应用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内容、手段进全面改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