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㈠ 课程与教学论的李方版主编图书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
主编:李方
责任编辑:陆蕊含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2005年08月第1版2008年07月第2次印刷
开本:787X9601/16
印装:21.75装
字数:386千
定价:35.00 元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节课程概论
第二节教学概论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现代课程与教学主要流派
第一节经验自然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三节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五章后现代课程与教学思想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念
第二节后现代课程思想
第三节后现代教学思想
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目标
第二节教学目标
第三节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资源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利用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开发
第八章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和策略
第一节课程研制的模式
第二节课程设计和课程组织
第三节教学设计
第四节教学策略
第九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和原则
第一节 课程实施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十章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和方法
第一节课程模式
第二节教学模式
第三节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师备课上课方法
第十一章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
第一节网络课程
第二节网络教学概述
第三节网络教学资源
第四节网络教学环境
第五节网络教学设计
第六节网络教学模式
第十二章潜在课程与教学环境
第一节潜在课程概述
第二节教学环境概述
第三节潜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象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实施
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研究
第一节课程教研活动
第二节课题研究活动
第十五章新课程实施与教学革新
第一节中国新课程实施
第二节中国教学革新
㈡ 课程与教学论的黄甫全主编图书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黄甫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开本:16开
定价:31.00 元 编写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指南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结构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影响课程的因素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材料
第三节 课程层次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观念的演变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系统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系统概述
第二节 教师中心说
第三节 学生中心说
第四节 学科中心说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五章 课程研制原理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研制概述
第二节 课程研制模式
第三节 课程研制过程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六章 课程设计与规划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设计概述
第二节 课程设计模式
第三节 课程规划过程
第四节 课程决策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八章 课程组织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组织概述
第二节 课程组织原理
第三节 课程类型
第四节 课程结构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九章 课程实施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
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范围与层次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
第五节 校本教师进修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章 教学活动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活动概述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教师
第四节 教学内容
第五节 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一章 教学过程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环节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二章 教学媒体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
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设计和使用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三章 教学组织形式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第二节 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组织与教案编制
本章学习测试题
附录13-1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式)
附录13-2 条目式教案示例
附录13-3 卡片式教案示例
附录13-4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十四章 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应用
第三节 当代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的发展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五章 教学环境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
第三节 教学环境的优化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六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分类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该方法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七章 课程与教学美学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美学概述
第二节 课程的审美性
第三节 教与学的审美性
本章学习测试题
第十八章 教学艺术
本章案例及其分析
本章教学指南
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三节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本章学习测试题
主要参考文献
……
㈢ 《项目管理(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三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项目管理(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三章的知识点包含项目范围管理的概论、项目的起始、项目范围界定与计划、项目工作的分解、项目范围的确认。项目范围的控制、
㈣ 小学管理规程的第三章 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八条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以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原则。
第十九条小学应按照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课和活动课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十条小学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经验。
第二十一条小学要将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教育要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第二十二条小学应在每个教学班设置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工作。班主任教师要同各科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学业等方面的情况,协调配合对学生实施教育。
班主任教师每学期要根据学生的操行表现写出评语。
第二十三条小学对学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二十四条小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第二十五条小学应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学校工作。小学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一天以内的由校长决定,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的应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小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亦不应影响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
第二十六条小学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五、六年级至多不得超过6小时,其他年级还应适当减少。课余、晚上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课后作业内容要精选,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学生学业负担适量。
第二十七条小学使用的教材,须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小学不得要求或统一组织学生购买各类学习辅导资料。对学生使用学具等要加强引导。
第二十八条小学应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评测教学质量。学期末的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
小学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农村地区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乡中心小学命题),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
学校要建立德、智、体全面评估教育质量的科学标准,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班级、学生的名次和作为衡量教学质量、评定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第二十九条小学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小学应上好音乐、美术课,其他学科也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发挥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三十条小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培养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第三十一条 小学应加强学生课外、校外活动指导,注意与学生家庭、少年宫(家、站)和青少年科技馆(站)等校外活动机构联系,开展有益的活动,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要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㈤ 课程与教学论的王本陆主编图书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
主编:王本陆
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开本:787×960 1/16
ISBN:978-7-04-027382-3
字数:360 000
版次:2009年7月第2版
定价:29.80元 第一章 概论
问题情境:一篇论文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问题情境:研讨会上的交锋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问题情境:中外课程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课程目标
第二节 课程内容
第四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问题情境:教研会上的困惑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问题情境:一场关于教学改革的学术论争
第一节 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
第二节 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第三节 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
第六章 教学目标
问题情境:教学目标小实验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类
第三节 教学目标设计
第七章 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教师培训,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第八章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一名教师的困惑:明天将流行什么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九章 教学手段
问题情境:地理双语课教学的一次成功探索
第一节 教学手段概述
第二节 教学手段的分类
第三节 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
第四节教学手段现代化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
问题情境:学习的快乐——走向合作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因素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问题情境:对待学生错误的不同方式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第三节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管理
问题情境:扣分和命令
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规则
第三节 课堂时间管理
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问题情境:教学手记一则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附录
附录一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式)
附录二 条目是教案示例
附录三 卡片式教案示例
附录四 表格式教案示例
㈥ 教育管理与案例分析的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教育管理概述
二、教育管理案例分析概述
【案例1-1】发人深省的曲线
【案例1-2】在如火如荼的生源争夺战面前
【案例1-3】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
【案例1-4】“三朝元老”的感慨
【案例1-5】张校长新官上任
【案例1-6】学校改变带来的新问题
第二章 教育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教育管理的方法
【案例2-1】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案例2-2】这个处分该不该给
【案例2-3】升学率高就是教育质量高吗
【案例2-4】王校长该怎样表彰和奖励先进员工
【案例2-5】检查与尊重
【案例2-6】一个帖子引起的轩然大波
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一、教育管理目标
二、学校管理过程
【案例3-1】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案例3-2】北京116中学是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的
【案例3-3】两所农村小学的办学规划
【案例3-4】育才中学新学期工作计划内容要不要修改
【案例3-5】量体裁衣,让学生人人得奖
第四章 教育管理体制与机构
一、教育管理体制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三、学校组织机构
【案例4-1】究竟是谁的职责
【案例4-2】年终奖发放为何事与愿违
【案例4-3】又一次联邦干预
【案例4-4】教育局长的改革设想
【案例4-5】某中学组织结构变革与学校发展
【案例4-6】教研组是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第五章 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二、教育法规与教育管理
【案例5-1】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案例5-2】严重死伤事件引发的思考
【案例5-3】学校管理需要法律知识
【案例5-4】“案中案
【案例5-5】“生死协议”无法律效力
第六章 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课程管理
二、教学管理
【案例6-1】为什么教学质量越抓越滑坡
【案例6-2】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案例6-3】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
第七章 学校总务工作管理
第八章 学生管理
第九章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校长与学校管理者
第十一章 领导艺术与管理改革
第十二章 教育管理中的性别问题
参考文献
㈦ 苏州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试内容是311教育综合,但是推荐书目是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时就是311了,311是全国统考的,内容是教育学基础综合,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酷考311的资料很好
㈧ 课程与教学论的徐继存、徐文彬主编图书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徐继存、徐文彬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01日
ISBN:9 7 8 7 0 4 0 2 8 4 4 1 6
开本:16开
定价:28.50元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四章 学校课程规划
第五章 教学设计
第六章 教学行为
第七章 教学评价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
第十章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展望
㈨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4 张华版
书籍作者:张华
图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11日
ISBN:9 7 8 7 5 3 2 0 7 1 3 9 5 《课程与教学论》是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分册。全书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课程与教学论》是钟启泉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和研究的成果。进修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源泉,是教师有效工作的活力机制。古人云:“人才置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科委带除了进修的真谛。
而这《课程与教学论》就是围绕着这一真谛。充分反映国际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教学研究历史发展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第四节 教学组织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五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别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