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杨庆余
⑴ 课程与教学论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⑵ “教学数学”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有什么区别
是“数学教学”。说的简单点,数学教学是两年制的专业学位,学制短,所以在节约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拿到硕士文凭。基本情况就是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准备论文与找工作。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是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需要上课的内容较数学教学多一些。两年制的相对于三年制的文凭上相对竞争力低一些,但是差距也不大。
⑶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或者学科教学(数学)哪个以后对当老师更好点
学科教育(数学):国内的还是以理论为主。但是国外的一些当地商学院的数学专专业还是不属错。会有一些实际的项目做。不过数学确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科。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如果只是在国内发展,也不打算将来搞学术的话,就目前而言不建议你学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很多学校都有这个方向,特别是师范类的院校,比如好点的 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中等的,江西师大,辽宁师大,等等,稍差点的 赣南师院,等, 初试考教育学统考,复试按照学校规定的考试,一般是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还有可能是数学教育概论。江西,辽宁都是二类学校,我还知道广西师大也不错,还是3类的,英语要求很低。我是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向的,读起来很有意思,希望你能如愿!
⑷ 自考小学教育03330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淘宝上有书,电子稿的试题跟考试的不太一样,电子稿的是全国的,但是考试的好像是各个省自己 命题的,所以还是看书比较好,但我背全国的也考过了。
⑸ 学科教育(数学)与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有什么区别吗哪个好一些
学科教育(数学):国内的还是以理论为主。但是国外的一些当地商学院的数学专业还是不错。会有一些实际的项目做。不过数学确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科。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如果只是在国内发展,也不打算将来搞学术的话,就目前而言不建议你学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很多学校都有这个方向,特别是师范类的院校,比如好点的 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中等的,江西师大,辽宁师大,等等,稍差点的 赣南师院,等, 初试考教育学统考,复试按照学校规定的考试,一般是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还有可能是数学教育概论。江西,辽宁都是二类学校,我还知道广西师大也不错,还是3类的,英语要求很低。我是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向的,读起来很有意思,希望你能如愿!
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专民族是注属定要衰落的,我们应当努力建立民族或国家的清醒的数学意识。”我想,我们应当把思维方法的训练渗透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应当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带动、促进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
⑺ 四.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就不再需要学习小学数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了吗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专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属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⑻ 关于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这个来专源业教育学硕士。
属于学术硕士。
学术型与专业型所讲的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后者侧重于实践。
数学专业是理学硕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硕士,两者是不同的,也就不存在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了,学的方向就业方向各有不同。
⑼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就是《数学教育学》吗
不是,数学教育学内容如下
内容简介
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聚焦在变革学校课程、教与专学的层面,当前我属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回应了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问题。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既强烈冲击着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又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中心,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和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新课程要求师范校在现有的教师培养过程中融入新课程理念,使未来的教师能够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