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
① 专业是校企合作必须上校企合作班,可以上普通班吗
对啊,高校里面什么专业什么班级都是学校安排好了的,因为诸回如校企合作这样的专业和班级答与普通专业与班级是不同的,不但收分和学费不同,就连课程、上课方式、实习单位等等都不一样,而且合作企业也会介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来,甚至也会直接参与课程的教学。毕业后就业也是实现确定好的,学生不能选择就业单位。所以,上校企合作班的学生一般是不能上普通班级的。
② 六部委支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有什么相关规定
近日,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办法》通过明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办法》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办法》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围绕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遴选10个左右省份、100个左右城市、1000家左右示范职业学校(职教集团)和企业,研究制订并启动实施“十百千”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③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哪些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
一、校企合作的七种模式
1、“企业引入”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设备共享”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技术推广”模式。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4、“岗位承包”模式。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5、“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6、“培训移植”模式。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7、“实训承包”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二、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点
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通过合作和“订单”培养,优先获得适用的高职毕业生;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和场地,进行员工培训,降低内训成本;借助学校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在学校里推广企业的产品(新设备),培养潜在的客户等。 高职院校要善于分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开拓渠道,充分挖掘学校在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以赢得企业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实现利益“双赢”的合作才是长久的、稳定的。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着力点
一是寻求更为全面的校企合作。二是寻求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三是寻求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立。
④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企业担任什么角色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内育质量的关键容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基础和依托。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课程开发观是指要以提高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技术和综合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使企业和个人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价值的目的。它是校企联合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在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IT行业的人才不断涌现,而高职类学校由于实训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培养的人才不能与相关的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形成了毕业生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困境,结合本地区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与思科公司合作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并以此为平台,利用思科公司提供的E-Learning学习平台及PT项目模拟平台,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并将行业认证标准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标准,为此,我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解决一系列校企共建课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⑤ 大学校企合作班合法吗,并且学校和企业方两方都要缴费
大学校企合作教育属于合法的行为,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
根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第七条 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以下合作:
(一)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
(五)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
(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合作方式和内容。
(5)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第十一条 职业学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职业教育集团应当以章程或者多方协议等方式,约定集团成员之间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
第十二条 职业学校和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合作成效进行总结,共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
⑥ 什么是校企合作班
校企合作班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种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回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答,开设相应的培训班,从而给企业输送他们所需要的人才。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班也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等。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6)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校企合作班的优势有:
1、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⑦ 校企合作模式有哪些
订单式培养,大二开启订单班,大三直接输送企业就业;
2.校园招回聘会:大三期间学校不定时举答行校园招聘会,学生可自行选择企业参与应聘;
3.外地派遣:就业老师带领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参与企业应聘;
4.个性化推荐;
5.每班配置就业老师,就业一年若出现离职情况可再找就业老师推荐就业;
6.每位学生享有就业跟踪服务,就业老师会定期电话回访工作情况。
⑧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区别
校企合作的合作内容涉及培养技能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1)专业建回设。校企双方定期或不定答期研究新专业设置、老专业改进、技能提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各专业负责组建,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加,提出专业建设规划。广州工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每年都邀请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校企合作企业来校就市场营销的专业建设进行研讨。(2)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⑨ 校企合作班如何
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培养即用形人才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