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草原的课程标准

草原的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 2021-02-14 07:44:21

❶ 《草原》全文理解

《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 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课文带给我们的快乐,“登上长城、走进北国、浏览桂林漓江、飞到鸟的天堂……”薄薄的语文书,使我们大家人在课堂,心在飞翔……这一行行动人的文字使学生对即将要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蒙汉情深”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精读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线”,品味“动情”。
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
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美学趣味的活动。《草原》中在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时有这样一句话:“……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体展现草原风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现草原美景,牵起了作者初步动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诗这条暗线,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课内外结合在“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深情吟颂中结束了此段的教学。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段融合“赛马、迎宾、热情会面、盛情款待”内容的音乐,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双方的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萌发出学习草原人情美的浓厚兴趣,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细读品味作者又动情到更动情的感情变化。具体作法是:
默读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体会。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抓关键词“襟飘带舞”,比较“飞”与前文中“走”的异同,在作者感悟“又动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充满激情的煽情读。反复吟颂结尾诗句,体会作者愈加强烈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颂读,体现学生对“蒙汉情深”的深刻理解。
3、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课件展示中,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我本想结束课程的学习,但王主任的话给了我启示:为何不把平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的作法大胆展示一下呢?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反复考虑后,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议,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很快理清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并顺势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在 “56个兄弟姐妹一家”的动人旋律下,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继而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提供旅游网址、推荐老舍名著”,在学生专注的沙沙记录声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识之门在他们面前打开,孩子们从这扇门出发,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四 、 教后反思:
《草原》这节课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美的课件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我的设计不周,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认识还有些浮于表面,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谈的还不够深刻 。

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标练习册第一课的草原第四题和第二课丝绸之路第四题

《草原》的第四题答案:明朗的天空 一碧千里的草原 柔美的线条 好客的主人 各色的衣裳 甜甜的微笑
《丝绸之路》的第四题答案:C,B,C

❸ 六年级《草原》的资料

《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 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课文带给我们的快乐,“登上长城、走进北国、浏览桂林漓江、飞到鸟的天堂……”薄薄的语文书,使我们大家人在课堂,心在飞翔……这一行行动人的文字使学生对即将要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蒙汉情深”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精读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线”,品味“动情”。
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
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美学趣味的活动。《草原》中在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时有这样一句话:“……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体展现草原风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现草原美景,牵起了作者初步动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诗这条暗线,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课内外结合在“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深情吟颂中结束了此段的教学。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段融合“赛马、迎宾、热情会面、盛情款待”内容的音乐,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双方的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萌发出学习草原人情美的浓厚兴趣,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细读品味作者又动情到更动情的感情变化。具体作法是:
默读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体会。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抓关键词“襟飘带舞”,比较“飞”与前文中“走”的异同,在作者感悟“又动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充满激情的煽情读。反复吟颂结尾诗句,体会作者愈加强烈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颂读,体现学生对“蒙汉情深”的深刻理解。
3、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课件展示中,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我本想结束课程的学习,但王主任的话给了我启示:为何不把平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的作法大胆展示一下呢?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反复考虑后,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议,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很快理清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并顺势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在 “56个兄弟姐妹一家”的动人旋律下,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继而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提供旅游网址、推荐老舍名著”,在学生专注的沙沙记录声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识之门在他们面前打开,孩子们从这扇门出发,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四 、 教后反思:
《草原》这节课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美的课件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我的设计不周,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认识还有些浮于表面,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谈的还不够深刻 。

❹ 六年级课文草原全文

六年级课文草原全文如下: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文章出自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4)草原的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二、作者影响

1、文化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2、政治影响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3、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

《山中抄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袭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该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

(5)草原的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❻ 五年级第一课 草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 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课文带给我们的快乐,“登上长城、走进北国、浏览桂林漓江、飞到鸟的天堂……”薄薄的语文书,使我们大家人在课堂,心在飞翔……这一行行动人的文字使学生对即将要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蒙汉情深”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精读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线”,品味“动情”。
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
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美学趣味的活动。《草原》中在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时有这样一句话:“……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体展现草原风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现草原美景,牵起了作者初步动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诗这条暗线,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课内外结合在“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深情吟颂中结束了此段的教学。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段融合“赛马、迎宾、热情会面、盛情款待”内容的音乐,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双方的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萌发出学习草原人情美的浓厚兴趣,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细读品味作者又动情到更动情的感情变化。具体作法是:
默读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体会。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抓关键词“襟飘带舞”,比较“飞”与前文中“走”的异同,在作者感悟“又动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充满激情的煽情读。反复吟颂结尾诗句,体会作者愈加强烈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颂读,体现学生对“蒙汉情深”的深刻理解。
3、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课件展示中,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我本想结束课程的学习,但王主任的话给了我启示:为何不把平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的作法大胆展示一下呢?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反复考虑后,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议,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很快理清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并顺势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在 “56个兄弟姐妹一家”的动人旋律下,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继而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提供旅游网址、推荐老舍名著”,在学生专注的沙沙记录声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识之门在他们面前打开,孩子们从这扇门出发,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四 、 教后反思:
《草原》这节课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美的课件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我的设计不周,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认识还有些浮于表面,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谈的还不够深刻 。

❼ 4年级《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课文目录(全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汉语拼音(aoe)汉语拼音(iuü)汉语拼音(bpmf)汉语拼音(dtnl)复习一汉语拼音(gkh)汉语拼音(jqx)汉语拼音(zcs)汉语拼音(zhchshr)复习二汉语拼音(aieiui)汉语拼音(aoouiu)汉语拼音(ieüeer)复习三汉语拼音(aneninunün)汉语拼音(angengingong)复习四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识字(一)2口耳目识字(一)3在家里识字(一)3在家里识字(一)4操场上语文园地一课文1画课文2四季课文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4哪座房子最漂亮课文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口语交际)课文6静夜思课文7小小的船课文8阳光课文9影子课文10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识字(二)1比一比识字(二)1比一比识字(二)2自选商场识字(二)3菜园里识字(二)4日月明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口语交际)课文11我多想去看看课文12雨点儿课文13平平搭积木课文14自己去吧课文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口语交际)课文16小松鼠找花生课文17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18借生日课文18借生日课文19雪孩子课文19雪孩子课文20小熊住山洞课文20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生字表(一)生字表(一)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组识字1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第二组识字25看电视6胖乎乎的小手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的心愿语文园地二第三组识字39两只鸟蛋10松鼠和松果11美丽的小路12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第四组识字413古诗两首14荷叶圆圆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17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四第五组识字5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语文园地五第六组识字6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王二小24画家乡25快乐的节日语文园地六第七组识字726小白兔和小灰兔27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29手捧花盆的孩子语文园地七第八组识字830棉花姑娘31地球爷爷的手32兰兰过桥33火车的故事34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春风吹2好孩子3象鼻子4咕咚5小猴子下山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法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第二组识字25一株紫丁香6我选我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我的想法第三组识字39欢庆10北京11我们成功了12看雪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第四组识字413坐井观天14我要的是葫芦15小柳树和小枣树16风娃娃17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第五组识字5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合作)第六组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4日记两则25古诗两首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第七组识字7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第八组识字830我是什么31回声32太空生活趣事多33活化石34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植物)选读课文1四季的脚步2秋天3三只白鹤4小鸟和牵牛花5鸡妈妈的新房子6骆驼和羊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组1找春天2古诗两首3芛芽儿4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泉水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7我不是最弱小的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日月潭10葡萄沟11难忘的泼水节12北京亮起来了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动手做做看14邮票齿孔的故事15画风16充气雨衣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古诗两首18雷雨19最大的“书”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1画家和牧童22我为你骄傲23三个儿子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语文园地六第七组25玲玲的画26蜜蜂引路27寓言两则28丑小鸭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数星星的孩子30爱迪生救妈妈31恐龙的灭绝32阿德的梦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春的消息2一次有趣的观察3特别的作业4看浪花5精彩的马戏6画鸡蛋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1我们的民族小学2金色的草地3爬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灰雀6小摄影师7奇怪的大石头8*我不能失信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古诗两首10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花钟14蜜蜂15玩出了名堂16*找骆驼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孔子拜师18盘古开天地19赵州桥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1古诗两首22富饶的西沙群岛23美丽的小兴安岭24*“东方之珠”语文园地六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26科利亚的木匣27陶罐和铁罐28狮子和鹿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掌声30一次成功的实验31给予树32*好汉查理语文园地七选读课文△1不懂就要问△2做风车的故事△3五花山△4六个矮儿子△5神笔马良△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7喜爱音乐的白鲸△8信箱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词语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1燕子2古诗两首3荷花4*珍珠泉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翠鸟6燕子专列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8*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寓言两则10惊弓之鸟11画杨桃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和时间赛跑14检阅15争吵16*绝招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可贵的沉默18她是我的朋友19七颗钻石20妈妈的账单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1太阳22月球之谜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4*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第七组25太阳是大家的26一面五星红旗27卖木雕的少年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古诗两首30西门豹31女娲补天32*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山城的雾2我爱故乡的杨梅3小狮子爱尔莎4在金色的海滩上5七色花6妙不可言的位置7手术台就是阵地8除三害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词语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白鹅14*白公鹅15猫16*母鸡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五彩池2小青石3麻雀4迷人的张家界5仰望布达拉6一个苹果7幻想家8人造发光植物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大自然的启示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夜莺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触摸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24麦哨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六第七组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趵突泉2小珊迪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4黄继光5生命的药方6可爱的草塘7到期归还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1窃读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走遍天下书为侣4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7桂花雨8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9鲸10松鼠11新型玻璃12假如没有灰尘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二第四组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16珍珠鸟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第六组17地震中的父与子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口语交际•习作六回顾•拓展六第七组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24最后一分钟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27青山处处埋忠骨28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1黄果树听瀑2斗笠3太空“清洁工”4鞋匠的儿子5剥豆6你一定会听见7木笛8百泉村(四章)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1草原2*丝绸之路3白杨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古诗词三首6冬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8童年的发现9*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10杨氏之子11晏子使楚12*半截蜡烛13*打电话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4再见了,亲人15*金色的鱼钩16桥17*梦想的力量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8将相和19草船借箭20*景阳冈21*猴王出世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七组22人物描写一组23*刷子李24*金钱的魔力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6威尼斯的小艇27*与象共舞28*彩色的非洲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1拉萨古城2故事两则3一件运动衫4丰碑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6我们家的男子汉7孔明智退司马懿8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詹天佑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8*中华少年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9穷人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唯一的听众12*用心灵去倾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14*大瀑布的葬礼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6*青山不老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7少年闰土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9*一面20*有的人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诗海拾贝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与诗同行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给诗加“腰”诗中的“秋”第七组21老人与海鸥22*跑进家来的松鼠23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林海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小抄写员鹿和狼的故事军神我们的方阵军犬黑子看戏

❽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下《草原》一课第一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草原的景色,是全文的重点.第二部分描写了草原人热情欢迎客人的场面.第三部分介绍了草原人招待客人的盛况.第四部分描写了主人和客人依依惜别的场景.

❾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用什么写作方法来写的

新课来标五年级下册自课文《草原》用什么写作方法来写的

借景抒情
表达了蒙汉团结友好的感情

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课文详细记叙了作者一次难忘的访问经历.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的美景,表现了草原的独特风光;又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全篇文章优美、语言清新流畅,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