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课程分类教学

课程分类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2-15 04:48:29

① 课程的课程的分类:理解和现实课程

古德莱德(Goodlad,1979)和凯珀(Kuiper,1993)详细说明了理解和现实课程的不同形式: 理想专的课程(Ideal curriculum):是科学家认属为有价值的和有用的课程。这样的科学家工作与领域的前沿,他们正在对接受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学生怎样能获得新开发的知识进行反思。 书面的课程(written curriculum):是详细说明学习目标、相关领域内容、测验要求以及必须要达到的成绩标准文档。书面课程的详略程度,从全局性描述——例如在国家政府的官方文档中——到课本和练习册各不相同。 解释的课程(interpreted curriculum):是教师对书面课程文档的解释。 实施的课程(executed curriculum):是由教师建构内容、提供信息和描述学生应该解决的问题的方式所构成。 评价的课程(evaluated curriculum):表征着通过考试、正式测验和态度调查表而得到的学生成绩

② 课程有哪些类型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学校课程日益丰富和定型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 (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论认为各学科的逻辑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教学内容应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严格地按每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教材。分科学习,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在当代出现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课程形式,都是对传统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是对其主流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 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③ 什么是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课程类别

课程性来质,是指课程本身所自具有的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征,是由课程本身所教授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

课程类型,按照课程设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形成的课程类别。每种类型的课程都受一定的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

课程类别,一般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等。



(3)课程分类教学扩展阅读

一般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的目的、任务

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决定了课的不同类型。教学目的、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必然是由不同类型韵课构成的完整的上课体系。

2、教材内容

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单元的教材内容,分量多少不同,难易程度不一致,知识因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异,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在教材的教法上有区别。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这也是决定课的类型的重要因素。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单一活动,因此,应多采用结构变化多的综合课。

④ 大学课程分类

财经大学里一般是经济系和金融系为主的,经济系里有很多专业,如:经济学,投资学,国专际贸易属等等,金融系里有金融学,银行货币学,金融与证券等等,还有管理类的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等;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不一样的,只是大一的公共课都差不多,有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等等;每个设有经济类专业的学校的专业课设置也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案定的,所以不同学校的同一种专业的专业课也是不一样的。

⑤ 课程的分类

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由于课程工作者的哲学观和教育观等的不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便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依此为指导就设计出不同种类的课程。课程的种类名目繁多,支配其间的课程理论也流派纷呈,以下主要介绍在课程史上影响较大几种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分学科进行安排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的;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科课程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突破学科局限、重视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它的优点在于: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由于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个性。它的不足在于:课程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学生知识经验的来源上看,活动课程一般与学科课程相对应。学科课程强调学生对间接性知识经验的习得,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对直接经验的体认。但随着社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界限正在淡化。
少儿编程培训课程有哪些? 广告

⑥ 求你对教育课程分类有何见解(100字以上)感谢

在课程分类的学习中,首先要对课程的不同分类标准进行掌握,其次就是每一种课程分类的内涵,我们需要在选择判断当中根据题目的提示,对课程类型进行判断。
首先,考试当中高频出现的课程分类标准有:按照学科内容的属性划分、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进行划分、按照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进行划分、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按照课程任务划分、按照课程呈现形式划分等几种。我们今天对三种高频出现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
(1)按照学科内容的属性来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在我们现今的中小学学习当中,就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而学科课程主要都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如语文课,数学课等。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如语文课、数学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划分主要就在于是否是以单科形式来进行划分,综合课程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综合课程当中有着四种形式,相关课程,如历史与地理;融合课程,如把动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融合为生物学;广域课程,如科学课;核心课程,如关于城市问题等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3)按照课程呈现的形式来划分,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我们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进行判断时,区分的主要标志就是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指具有计划性,往往在显性课程当中学习的都是学术性的知识,而隐性课程中学习的往往是非学术性的知识,在课程表当中,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计划性的规划,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课程表中的课就是显性课程,而课程表本身是隐性课程,而我们在题干中形容隐性课程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常见的隐性课程有师生关系、校风、班风、环境等等。

⑦ 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理想的课程(Ideal curriculum):是科学家认为有价值的和有用的课程。这样的科学家工作与领域的前沿,他们正在对接受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学生怎样能获得新开发的知识进行反思。

2、书面的课程(written curriculum):是详细说明学习目标、相关领域内容、测验要求以及必须要达到的成绩标准文档。书面课程的详略程度,从全局性描述——例如在国家政府的官方文档中——到课本和练习册各不相同。

3、解释的课程(interpreted curriculum):是教师对书面课程文档的解释。

4、实施的课程(executed curriculum):是由教师建构内容、提供信息和描述学生应该解决的问题的方式所构成。

5、评价的课程(evaluated curriculum):表征着通过考试、正式测验和态度调查表而得到的学生成绩。

(7)课程分类教学扩展阅读:

一、课程特点

1、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2、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3、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4、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二、课程的作用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6、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7、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⑧ 什么是授课类型,共有哪几种。

授课类型意思就是授课的方式,共2种。分为综合课和单一课。

综合课

综合课就是一堂课中完成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它所教的东西面很广阔,包含的东西也多于其他类型的课程。

单一课

这是授课类型的第二种分类。即一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单一课又分为:传授新知识的课、巩固知识的课、培养技能、技巧的课、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等。

以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参观法,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练习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个别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8)课程分类教学扩展阅读:

高中阶段授课形式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滔滔不绝峰回路转的学者型,它是授课的最高境界;

二是沉着稳健直击要害的针对型,它是授课的中庸之举;

三是火力侦察暴露问题的试探型,它是授课的初级阶段。

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决定。

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当教师知识渊博而且善于辞令时应使用学者型;当教师教有时日但不善表达时应使用针对型;当教师“既无祖业,又无产业”时应使用试探型。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当学生接受能力很强时,要大讲特讲;当学生接受能力一般时,要针对训练;当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时,应实事求是。

再次,一是高一宜讲,高二可讲练结合,高三复习基础宜练,拔高宜讲;二是新课宜讲,做题宜练;三是概念宜慢,练习宜快。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