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gis课程设计为垃圾场选址

gis课程设计为垃圾场选址

发布时间: 2021-02-15 08:59:47

❶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8~9题。

第8题,图示中的图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说专明耕地属的分类和评价;而B项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则需要工厂和交通线的图层,与土壤没关系;C项商业分布和规划则需要商业网点的图层;学校的分布与土壤、水系无关。
第9题,通过分析可知,深埋垃圾场对大气污染小,故不能选①;造纸厂、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的企业,与深埋垃圾场没有直接关联,故③不合题意;而深埋垃圾场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势低洼地或沟谷、远离城区、对居民区地下水没有或污染小等条件。
答案:8.A 9.D

❷ 平原地区的垃圾场选址适宜性评价方法

一、垃圾场选址影响分析[6~18]

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良,这里地形平坦、宽阔,第四系沉积物厚度巨大,地下水分布广泛。该区域的垃圾场选址几乎不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控制,除在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经济学因素等方面影响与一般垃圾场的选址保持一致外,因地表填埋垃圾的溢出物质对地质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地下水和土壤植物方面,填埋垃圾是否会污染地下水问题将成为垃圾场选址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因此,该区域垃圾场的选址将更主要受到第四系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控制。

在平原区里,第四系沉积物结构变化与分布差异较大,黏性土类地层具有一定的截污容量防污性好,而砂性土类地层的防污性偏差。且这种防污性能又与土层厚度有关,它是土质与土厚变化的函数。显然,包气带土层的防污性能可用土层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来表示,对地下水污染防护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这个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不同土质结构分布区地层的这个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差异较大,它们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和阻隔能力亦差异较大,可将Hz值作为在平原区开展未来垃圾填埋场规划选址时,进行地质环境分区的主要依据参数。Hz越大的区域场地,具有较大的截污容量,对地下水的保护作用越强,选址垃圾场的威胁性就越小。

二、垃圾场选址评价原则[6~17]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和成功的处置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平原区的特点,我们认为平原区垃圾场选址的总体原则与一般垃圾场选址原则大体接近。但需在以下方面作加强工作。

(一)地质环境条件选择及分区

1.地质环境分区

地质环境分区参数的确定,应从能防止垃圾场物质对地下水污染起决定性防护作用的包气带土层方面来考虑,选择土层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来作为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分区的主要参素。该参数的标准,可根据现有国内外对垃圾场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性质、污染物在地层中迁移转化、黏性土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和阻隔能力的研究结果等来确定。相关标准值见表4-3-1。在无法确定包气带土层是否具备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的地区,应利用其分布土层进行相关的实验或进行相近土层资料的对比来获得[6~9,15~18]

表4-3-1 地质环境条件分区参数标准

2.地质环境条件选择

平原区的垃圾填埋场址一般宜选在:具备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的包气带地层结构区,如地下水位埋深大、包气带土层防污能力强,底部黏土层较厚且渗透系数较小(在10-7cm·s-1以下)的地区。

(二)场地可利用性

填埋垃圾场选址应满足场地容量至少使用10年以上,这样才能基本保证垃圾填埋处置的成本经济合算。而且要考虑土地的升值潜力,尽可能不占用良田和升值潜力大的土地。充分利用废弃土地、荒地或使用便宜土地等。同时,应避开溢洪道和洪泛区等。

(三)环境保护条件

垃圾填埋场选址应避免选择在人群密集居住区,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500m以外。同时,远离飞机场10km以外。

三、垃圾场选址评价方法[6~18]

(一)选址评价思路

根据包气带土层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差异,对拟规划的平原区进行地质环境分区。再针对每一分区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场地建设条件、与城市的距离、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发展规划等情况,结合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法》[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11]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利用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最后根据每个分区的分值大小,对它们的适宜性进行排序,选出适宜性较好的未来垃圾填埋场地区。选出的未来适合垃圾填埋处置的规划区———它不是具体的场地,但在该区域内能选出适合的场地[6~7,15~18]

(二)垃圾场选址评价方法

1.进行目标区的地质环境分区

(1)分区参数确定

平原区垃圾场对地质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对地下水污染方面。进行平原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规划时,应着重考虑垃圾场溢出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护问题。这个污染防护作用将主要由包气带土层来承担,它通过土质和厚度的联合阻滞效应来防控垃圾溢出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不同土质与土厚地层具有不同的防护效应,地层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较好地表达了这种防护效应的差异。因此,我们可选择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来作为进行垃圾填埋场优选时,首先需进行的地质环境分区的依据参素[6~9]

(2)分区参数标准值的确定

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成分较为复杂,一般可大体分为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及细菌微生物类等。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George Tchobanoglous,Hilary Theisen,Samuel Vigil,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刘长礼等,垃圾卫生填埋处置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1999年12月)揭示,地层对垃圾污染物的阻控、净化能力具有多相谱特征,其针对不同污染物类的净化能力不同,而由不同污染物类得到的地层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的大小不等。除细菌微生物类,由于其土层迁移性偏差,土层对它们的净化更多的是体现在物理截留与自然衰亡层面,可以不作考虑外。其他污染物质则易随入渗液迁移至较深土层部位,它们产生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大小不等。可采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土层厚度Hz来作为整个地层对垃圾污染物的有效阻控层厚度值[6~7,15~17]

表4-3-1为一些学者(刘长礼等,1999)经采用大量平原区土层进行的针对垃圾液污染的阻控效应研究结果值[6~7,15~17]。表中数据揭示,黏土对垃圾污染物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平均值为16.31m(可取值为16.5),粉质黏土对垃圾污染物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平均值为20.84m(取值为21.0)。若场区地层的有效阻控层厚度达到或大于Hz,这样的场地区是非常理想的;而若场区地层的有效阻控层厚度小于Hz,但最低不能小于5m厚的黏土,因为建设场地时可通过铺设3m左右厚的黏土隔层使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达到Hz厚度效果,可使场地防渗性能符合要求(聂永丰等,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2000年9月);同时,研究结果揭示,5m厚黏土的阻隔能力相当于9.5m厚的黏性土或1m厚的胶泥土的阻隔能力。因此,我们一并把5m厚黏土、9.5m厚黏性土及1m厚胶泥土称为基本阻隔层或基本阻隔条件,达不到这个基本条件的地区,为不宜填埋垃圾地区[6~7,15~17]

(3)进行地质环境分区

根据表4-3-1中的参数标准,再依据平原区的大量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钻孔资料及实际调查数据,可对平原目标区域进行地质环境分区,为进一步的垃圾场选址规划提供可量化比较的面积单元。

2.垃圾场选址的层次分析评价模型构架

由前述相关分析可知,在平原区选址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因素具有层次结构特征,开展平原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评价,适宜采用前述层次分析模型来进行。根据平原区的城市发展规划、地理环境和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场地建设条件以及平原区污染防护的重点问题,构造平原区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的层次结构图如图4-3-1所示,其相应的层次分析计算,可采用前述层次分析计算公式(4-2-1)、(4-2-2)式来进行。

图4-3-1 平原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场优选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图

3.垃圾场选址评价因子的实际权值标准构建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开展平原区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时,还需对影响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因子进行量化处理,才能最终实现在平原区选址垃圾填埋场的量化评价。而对于这个量化处理,又需要通过参照各影响因子的实际贡献权值标准来进行。由此,我们需要依据平原区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子特点,来构建进行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时,各影响因子的实际贡献权值标准表。按照前述在平原区选址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因子特点,需构建的相关影响因子的实际贡献权值标准表如下(表4-3-2~表4-3-6示):

(1)地质环境条件(B1)

表4-3-2 地质环境条件影响表

(2)环境保护条件(B2)

表4-3-3 环境保护条件影响表

(3)交通运输条件(B3)

表4-3-4 交通运输条件

(4)建场条件(B4)

表4-3-5 建场条件影响表

(5)社会环境影响(B5)

表4-3-6 社会环境影响表

4.垃圾场选址评价标准

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适宜性的等级标准采用百分制是较适合的。按照习惯的百分制表述方式,我们构建了平原区垃圾填埋场(区)选址评价的适宜性等级标准,见表4-3-7示。

表4-3-7 适宜性等级标准

5.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

先依据包气带土层的有效阻控层厚度对平原目标区进行地质环境分区。然后针对每一分区,结合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法》[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11]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等,依据各分区地质环境条件,在主要考虑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建场条件及社会环境条件等五大因素影响,各大因素之下又包含若干子因素影响的框架模式下,利用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法,对各分区选作垃圾填埋场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按同级并列、下级分类递阶归属及排列,并构造如图4-3-2的层次结构框图。依此分层结构图,对分类递阶及排列的各影响因素,按照9标度法则进行重要性排序与赋权,并参照各影响因子的实际贡献权值标准(表4-3-2~表4-3-6示)进行实际贡献权值赋分,通过逐层量化计算各递阶层影响因子的权重和分值。代入到前述(4-2-1)、(4-2-2)式中,计算出各区选作垃圾填埋场的适宜性等级分值。最后按各分区值大小排序,选出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垃圾填埋场区。规划选出的垃圾填埋处置区不等于就是垃圾填埋场地,但在该区域内能选出适合的垃圾填埋场地。

四、垃圾场选址评价应用实例[6~7,15]

下面我们以北京市平原区的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评价作为例子,来阐述整个选址评价的过程。

(一)北京市地质环境概况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平原区位于华北沉降带上,受新华夏构造和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大石河、沙河、错河、水河等河流冲洪积的控制形成了广袤平原。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物厚度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其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复杂。从山前向平原纵深分别为:山前地富水,防护性差;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富水带,径流量大;冲洪积扇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溢出、蒸发损失较大;冲洪积平原区,由浅部潜水和深部多层承压水组成,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回渗水补给,以垂直循环为主,水平径流条件差。各区域包气带土层的厚度变化较大,防护性由山前向平原区纵深呈增大趋势。

(二)规划区分区评价

依据北京市平原区的大量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用表4-3-1中相关分区标准值,对北京市平原区按照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进行了分区,共划分出9个Ⅰ类理想区、7个Ⅱ类较好区、9个Ⅲ类基本合格区,共25个地质环境亚区,如图4-3-2所示。此分区将为北京市未来垃圾填埋场的优选规划,提供不同地质环境条件的目标区域。

(三)规划区分区适宜性评价

1.单个分区适宜性评价

下面以北京市平原区按照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初步划分出的未来垃圾填埋场规划区中的Ⅰ1编号区为例,进行平原区单个垃圾填埋场的优选适宜性评价示范。

(1)构造适宜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

根据北京市平原区的城市发展规划、Ⅰ1区的地理环境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场地建设条件等,我们构建了如图4-3-1所示的层次分析结构图。

(2)进行影响因素及其归属子因素的理论权值计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依照平原地区环境地质特点,按照地质环境条件、环境保护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场地建设条件及其他条件等为第一层面组合,再依此层面各因子的下属因子集合分别为次一级层面组合(再次一级的层面组合依次类推),得到一系列呈递阶式排列的不同层面影响因子的组合。再按9标度法则构造出一系列判断矩阵,通过一定方式的计算及相关检验,得到影响平原地区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因素及其递阶归属因子间的相对权重值(表4-3-8)。

表4-3-8 Ⅰ1区作为填埋处置垃圾场的适宜性评分结果

(3)进行单个分区的适宜性评价

依据上述计算出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影响因素及其归属子因素的理论权值,结合Ⅰ1区的实际情况,参照表4-3-2—表4-3-6的各因素的实际贡献权重值,分别代入(4-2-1)、(4-2-2)式,即可计算得到Ⅰ1区的最终得分是60.13分,再根据表4-3-7所示的适宜性等级标准,确定它是一个较适宜的场地。

2.全部分区的适宜性评价

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北京市平原区其他编号的地质环境分区进行平原区优选多个垃圾填埋场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见表4-3-9。将表4-3-11的评价结果进行优化排序后,可得到填埋垃圾适宜性最佳的规划区是Ⅰ7、Ⅰ9编号区,适宜性好的规划区是Ⅱ7、Ⅰ8、Ⅱ6、Ⅰ3、Ⅰ6编号区,其他为适宜性较好和勉强适宜编号区。

图4-3-2 北京市平原区未来垃圾填埋场优选规划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图

表4-3-9 北京市平原区垃圾处置规划区优选评价结果

五、结论

城市垃圾的地质填埋处置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在垃圾填埋处置的选址中,地质环境条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以上垃圾填埋场址优选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拟规划场地土层的“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m)”,来作为进行垃圾填埋选址中首要考虑的地质环境条件因素,这个设计较符合平原区的环境地质特点。由此而建立的相应评价方法,较适宜作为平原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处置的优选评价方法,此将为平原地区的垃圾填埋处置提供科学的选址评价思路。

❸ 该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示意图层。据此完成45—46题。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小题复1:A
小题1:D

❹ 求解答过程: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

1、A
2、D

❺ 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小题1:A
小题2:D

❻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垃圾场选址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垃圾场的选址,比如该地地形地貌情况、盛行什么风向、远离居民区的距离、那些地块不适宜耕种可以当垃圾场并且远离地表或地下水源等等。

❼ 基于MAPGIS的平原区城市垃圾处置场优选分区及图件编制

根据上述“垃圾填埋规划区的优选方法”,结合MAPGIS平台系统,初步开发了“城市垃圾场选址及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用于在整个平原区城市范围内进行垃圾填埋场适宜性评价,并生成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区图,为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圈定范围,为城市垃圾处置规划提供依据。

下面以北京垃圾处置场适宜性分区评价为例,介绍城市垃圾填埋区优选及图件编制过程。

一、准备评价用基础要素图层

在北京市平原区200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垃圾填埋区优选。按《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送审稿以下简称规范)中相关要求,需要在综合考虑环境地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填埋场建设等条件及社会经济影响5个大方面和如彩图23,17个单因素内容:

据这17个单因素内容及其要求,生成17个MAPGIS格式的多边形(面)文件,按照《规范》中“垃圾填埋规划区的优选法”规定权值确定条件分区,评价并形成17个单要素图层。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1:10万北京地区高斯投影的地理地图基础上,准备北京垃圾处置场适宜性选择的基础要素图层情况,如彩图23(a~q)所示(这些图层要求有同一地图参数)。

由于限定在平原区选择场地,所以上述17个因素图层,首先排除了山区;同时,由于北京市四环以内的城区任何地方都是不能考虑作为垃圾处置场的。因此,在进行这些图层编制时,首先排除这些地区。

二、运用模型评价系统

根据《规范》附录D提供的垃圾填埋场址选定考虑因素、条件,各因素在场址选择中的权重等评价的层次分析法,编制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分区评价”软件,作为“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城市垃圾填埋场分区评价”模型系统。

在进行城市垃圾填埋处置场址选择时,使用该系统便可对城市垃圾填埋场区进行优选。在利用该模型评价系统时,将上述17个因素图层输入该模型系统,在计算机里选择“城市垃圾场选址及适宜性评价”菜单命令,可进入该模型评价系统。模型评价系统界面采用对话框方式,如图11-4所示,整个评价过程就在对话框中实现。

图11-4 模型评价系统评价对话框

第一步:将单因素图层数据导入评价系统

在模型评价对话框中的“导入单因素图层下:”下面的列表框中选择“土地利用评价分区”文件图层,然后按“导入(Ⅰ)…”按钮,系统打开导入文件对话框(图11-5),选择准备好的“土地利用”单因素图层文件导入。如果选择的不是“土地利用”单因素图层或“土地利用”单因素图层没按上面的格式要求建立,系统将提示导入失败。这时应在MAPGIS平台中检查修改该图层数据,直到能导入为止。通过此途径,将17个单因素图层文件分别导入。

图11-5 单因素图层导入对话框

第二步:设置评价参数

评价参数是模型评价的关键。系统通过如下界面(图11-6)来实现各种参数的组织与编辑。按《规范》推荐的AHP评价方法,系统需要根据比较矩阵确定各要素的权重等。通过编辑,用户可完成各级比较矩阵、等级标准、等级的图示图例等内容的修改。系统正是通过这些参数的调整,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要求下快速评价的目的。

图11-6 评价参数编辑对话框

对于北京市的垃圾处置场适宜性选择,分别构造一级矩阵-垃圾堆场综合适宜性A和二级矩阵环境地质条件B1、交通运输条件B2、环境保护条件B3、建场条件B4、社会环境影响B5,并输入模型评价系统。输入的比较矩阵等参数及其格式如图11-6。之后,再按格式要求输入适宜性等级标准、等级颜色及图案、等级意义和上述17个因素的适宜性评判标准等相关数据,然后开始评价。

第三步:利用系统进行评价

在导入评价基础要素数据和设置好评价参数后,按“开始评价”按钮,系统即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大致分为:AHP权重计算、17个要素图层叠加分析、评分计算、分级。

AHP权重计算采用和积法,计算结果存成Calc Paradata.txt文件,在评价完成后可通过“显示权重”按钮打开查看,供用户参考。据上北京垃圾场评价参数计算的总权重如表11-14:

表11-14 各主要影响因素在垃圾填埋场区选择中所占权重表

按照上述计算出的权重,进行17个要素图层叠加分析。各图(17个)层进行空间叠加合并分析,最终得一临时图层T。

根据《规范》推荐的算法,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对T图层内每个图元区域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记入系统“评价分值”字段。评分计算完成后,系统将T图层保存,形成文件名为GWLandfill Result_tmp.wp的临时文件,该文件可供用户具体分析时参考。

根据前述垃圾填埋适宜性等级标准,将同一等级的相邻图元进行合并,得到新图层T1,T1图层为垃圾场适宜性分区初步图,是模型系统最后的评价结果。

第四步:评价结果处理

评价结果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由用户指定路径保存,二是加入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信息系统管理。用户指定路径保存时系统将GWLandfill Result_tmp.wp和Calc Parada-ta.txt一同保存,便于用户参考。

最后,得到利用MAPGIS评价的北京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分区图(彩图25)。

❽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1、A
2、D

❾ 以某种gis软件为例进行垃圾场选址应用分析

arcgis嘛,做个距离分析,然后重分类,然后赋值计算适宜度,最后显示出啦就可以了

❿ 垃圾场选址与适宜性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垃圾填埋场址优选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地质环境因素(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因素)和社会环境、经济学因素等方面[6~14]

一、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表水体与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等方面因素影响。

(一)地形、地貌影响

地形、地貌对垃圾场选址影响较大,它可直接左右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费用高低,还决定了场地地质条件的优劣特征及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土爬、坍场、泥石流等)的发育程度或引发人为地质灾害的强弱等。

(二)地表水体与气候条件影响

地表水体易遭受填埋场溢出物的污染,一般地表水系发育对垃圾场地选址不利。而气候条件不仅还控制着降雨量大小、洪灾的发生及填埋场疏排水量、淋滤液规模等,还决定着垃圾场周围的风向、强度变化及垃圾溢出物的移动、污染程度等。

(三)植被与土地利用影响

植被种类和土地利用状况影响填埋场的建设费用,场地植被物种若是农作物或经济作物,一般会增大场地的征地费用。场区最好选在土地利用率低的地方,以减少征地的费用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地质因素

(一)岩土层影响

岩土层影响垃圾场地的渗透性和场底稳定性,渗透性弱和场底稳定性好的岩土,有利于垃圾场的选址,反之不利。

(二)水文地质影响

水文地质表征了地下水及其含水层的分布、演变特征。其中,垃圾场地与地下水的水力连通性,影响到垃圾渗出液是否会污染地下水的问题。连通性好,则污染性大,连通性差,则污染性弱;地下水位影响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快慢程度和垃圾场底与地下水位之间地质土体的自净化容量大小。地下水位埋深越大,地质土体的自净化容量越大,防护地下水污染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地下水流向影响垃圾场溢出物的污染范围。选址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污染范围小。反之,污染范围大。

(三)工程地质影响

工程地质特性主要从场地的稳定性方面对垃圾场选址产生影响。不同成因的岩土层,其物质组成和工程地质特性不同,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地质隐患及形成对垃圾场的破坏水平亦不同。一般在有不良地质隐患地带,例如,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带、滑坡、泥石流、崩塌发育地带等,不适宜选做垃圾填埋场址。在湖积、海积、冲淤积、沼泽沉积等松散土层地带,也不适宜选择。而在完整基岩地带、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带及残破积、冲洪积成因的松散土层地带适宜选做垃圾填埋场地。

三、环境、经济学因素影响

(一)环境学影响

填埋场建设的第一大宗旨就是要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必须作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1.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满足选择在城市规划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及水源地保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以外,并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以及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下风方向。且填埋场的运营,应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景观的破坏,在封场后尽快加以复原,使填埋场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为避免垃圾填埋场的可燃气体意外引发爆炸,以及防止填埋场中垃圾滋生的蚊蝇老鼠和病原体对人体的危害,垃圾填埋场应距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并位于附近居民区的下风向,避免填埋场的飘尘和气味影响居民生活。

(二)经济学影响

垃圾填埋场的使用经济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场地的容量规模、征地费用、施工费用、运输费、操作费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主要从三方面来衡量。

1.填埋场的建设费用

场地地形、容量、筑路及防止环境污染等均会增减场地的处理费用,不同的场地条件其投资费用大小不同。如果场地条件有利则可节约投资,若不利则会增大投资费用。

2.垃圾运输费用

在垃圾填埋处理费用中60%~90%为垃圾清运费,缩短运距,将会大大降低垃圾的处理费用。

3.土地的征用费和土地资源化

土地的征用费也是影响垃圾处理费用的因素之一,利用价值较低的荒地、弃地等有利于降低垃圾的处理费。

(三)社会和法律影响因素

1.社会影响

垃圾场地选择以不妨碍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景观等为基本要旨。场地最好具一定隐蔽性,远离机场,远离居民居住区和人群频繁活动的公共场所。

2.法律法规的影响

填埋场的选址与建场需满足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填埋场正式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也需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填埋场选址与征地的主要法规有: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4)[8]、《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法》[13]及“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等等,在场地选址中特别要遵行水源或水域的保护及《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中的相关要求,不能与法律发生抵触。否则,所选填埋场地作废。填埋场的选择还需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且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噪声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具体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