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主日学课程设计

主日学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15 12:04:03

1. 基督教主日学棕枝节游戏

〖 1.侦探 〗

课前预备:
??预备一些4x6的纸,上面贴着每个小朋友的照片,或写上他们的名字(只写名字也可以,但贴上照片会更有趣)。

游戏方式:
1 小朋友排成一列,带领者在每位小朋友背后黏一张预备的纸,不要让他们看到纸的内容。接下来,小朋友开始找人问问题,对方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例如:「我背上的人是长头发吗?」「我背上的人是女生吗?」。
2.如果小朋友猜出背后所贴的人名,要将正确答案告诉带领者,然后他可以选择留在人群中,继续回答别人的问题。若猜错了,他要继续找人问问题。游戏持续到每个人都猜出目己背后的神秘人物为止。

〖 2.复活节全垒打 〗

课前预备:
??从经文中找出一些与这活节有关的问题,将它们为在卡片上,在卡片的角落依问题的难易度注明「一垒」、「二垒」、「三垒」、或「全垒打」,卡片的背后写上标准答案。

游戏方式:
1.将小朋友分为两组,用四张椅子排出正方形的范围如同棒球场的四个垒。打击手一开始坐在代表本垒的椅子上,由带领者提出问题,并讲明是一垒安打题或二垒安打等。若打击手正确地回答问题,便可安全上垒;若答错,则记一好球,若三题都答错,就被三振出局,由同组的下一位担任打击手,继续答题。
2.若一组有三人出局,则换另一组打击,带领者要计分,在二十分钟或规定局动内得分最多者为赢家。

〖 3.拼拼凑凑 〗

课前预备:
??将节数不同的金句写在不同颜色的卡纸上,然后将这些卡纸剪成一张拼图。

游戏方式:
??将拼图块混和在一起分给小朋友,让他们依颜色将拼图拼凑起来。完成后,让小朋友将金句念出来,让他们说说自己如何遵行金句的教导,或用默剧将实行的方式表演出来。

〖 4.我是谁? 〗

游戏方式:
??分给每人一支笔和一张纸。请每个人写出一件有关自己的事,这件事必须是别人不知道的。例如:“我一生下来就已经长一颗牙了~”将纸折起来,放在篮子里。每个人随意抽出一张,念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猜出正确答案者,请这个人再补充说明。

〖 5.鸡蛋的冒险之旅 〗

课前预备:
??生鸡蛋、彩色笔、大塑料胶布一张、空篮子2个

游戏方式:
1. 分给每个人一个生鸡蛋,用彩色笔在蛋的外壳上做些装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让小朋友围坐成一圈,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杰作。然后,在地上铺一大张塑胶布,请小朋友排成一列,每个人相隔约两步。把所有的蛋放入一个篮子里,摆在队伍的一端,再把另一个空篮子放在队伍的另一端。
2.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要小朋友以投掷的方式,把鸡蛋从这端的篮子里接力传到另外一端的篮子里。如果鸡蛋不慎摔在地上,装饰这枚蛋的小朋友就要出局离开队伍。但是他所站的位置仍要空着,剩下的小朋友继续传掷鸡蛋,直到传完所有的鸡蛋。

〖 6.主里合一 〗

课前预备:
??预备两把汤匙及两团毛线球,分别将两个线头穿过汤匙绑紧。

游戏方式:
l.让小朋友排成两列,把带有毛线球的汤匙交给每一列排头小朋友。他们要把绑在毛线球上汤匙穿过衣服(从一边的袖子,穿到另一边的袖子,或穿裤脚管等),再将汤匙传给下面的小朋友。重复相同的动作。
2.最先将所有人都穿在一起的那列为赢冢。将毛线球抽掉时,只需把绑在汤匙上的毛线剪断,再将毛线拉出来就可以了。(小心喔!会很痒的!)

〖 7.狩猎大攻击 〗

课前预备:
?? 将不同的动物海报剪成拼图,若为年幼的小朋友,拼图的块数可以少一点;年纪稍长的小朋友,可以剪成多几片,将拼图藏在房间各处。

游戏方式:
??当小朋友进入房间时,分给每人一小片拼图,让他们在房间里寻找其他的拼图片,所找到的拼图片如果不是自己要的,便将它放在桌面上。第一个凑成完整图型,并将它贴在厚纸版上的小朋友是赢家。这游戏可以分成小队竞赛,每队要共同完成一幅拼图。

〖 8.如履薄冰 〗

课前预备:
??在地板上铺一大块防水布,在布上不规则地摆放泡沫奶油和果冻杯。将干净的大毛巾及水桶放在防水布的末端。

游戏方式:
??把学生分成四组(男女混合),脱掉鞋子和袜子。每组推派一人蒙上眼睛 让他(她)原地转三圈。四个蒙眼的人同时开始由布的一端出发向终点前进,途中不可以踩到布上放着的东西。每组的组员在一旁发号指令,指挥目己那组的蒙眼者正确的方向,但不可以叫他的名字。这游戏的目的是要蒙眼的小朋友学习辨认自己同伴的声音,藉以安全地到达终点。

〖 9.你很棒 〗

游戏方式:
1.让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带领者开始带领大家以拍手或拍腿设定节奏。接着每个小朋友轮流用此节奏按以下的格式造句:“他是一个很棒的人,我们叫他胖一胖,我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___”尽量有趣味性些,如:“因为他不吃盘子。”“因为他爱洗澎澎”“因为他是棒棒糖”。。节奏可以滑稽或是规律不定。
2.是一个非竞争性的游戏,如果有小朋友想不出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帮助他出主意。

〖 10.动手又动口 〗

课前预备:
??36张卡片纸、彩色笔,在卡片写上1至6当中的一个数字,每个数字要写在6张卡片上。
游戏方式:
??每个人轮流从卡片里抽出两张(可以不照顺序抽取,不一定要拿最上面的两张。)抽完卡片的人,要介绍一件关于目己的事,接着画出卡片上所代表的身体部位。游戏的目的是要小朋友画出基督徒的肖像,为了完成一个身体,他们必须先抽出以下的卡片:
??两张1号――(代表头和身体)
??两张2号――(代表两只手臂)
??两张3号――(代表双脚)
??一张4号――(代表嘴)
??两张5号――(代表双眼)
??一张6号――(代表心和十字架)
2.画完了的人要再把卡片放回去,重新洗牌。如果抽中卡片上的身体部位已经有人画过了,就换由下一个人抽卡片。游戏进行到有人画出完整的身体为上。
3.游戏除了要看谁最快画完整个身体之外,同时也让彼此互相认识。

〖 11.对不对 〗

??小朋友轮流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二句描述自己的话,让全部的人都看得到。这三句话里有两句是对的,一句是错的(如果小朋友较年幼,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出来。)其他小朋友要举手发言,猜猜三句话中哪两句是对的,哪一句是错的。听完几位小朋友的猜测后,再由出题的人说出正确答案,并略做解释;猜对的小朋友成为下一位出题者。

〖 12.彼此认识 〗

课前预备:
??设计十个可以了解每个人的基本问卷。例如:谁有一个哥哥?谁有长头发?谁会溜冰刀鞋?
游戏方式:
1将问卷和笔分给小朋友,给他们五分钟的时间去寻找与答案吻合的人,并请对方在答案栏签名。有的答案很明显(例如:长头发),有的笞案需要询问之下才会知道。每个问题都要找不同的人签名。
2五分钟后,集合小朋友,要每人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说出一件跟他有关的事。

〖 13.姓名游戏 〗

课前预备: 一个枕头。
游戏方式:
1.小朋友站着围成一个大圈―一介绍自己的名字。选一个人当“大王”,手拿枕头站在圆圈中央。游戏一开始时,大家轮流报出姓名,接着大王报出自己和另外一人的名字,然后开始用枕头去碰其他人。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要立刻说出自己的名字及另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才能避免被“大王”抓走。
2.抓到的小朋友,要到圆圈中央当“大王”。新“大王”先说目己的名字,再说另一位小朋友的名字。如果孩子们需要复习名字,可以暂停游戏,重新报名(或每个人取新的名字,游戏再重新开始。

〖 14.我的名字有玄机 〗

游戏方式:
??每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并以名字里的字来造句,用来形容自己(请看下面的例子)。写好后,让每个人轮流分享自己所写的,并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写。

??威胜――威武、胜利
??美芳――美丽、芳香
??幸乐――幸福、快乐

2. 主日学小班课程有哪些

小班的 课蛮多啊,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语言、社会)都可以涉及,小班版公开课选材上应尽量抓权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简单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最佳,目标制定上不应过大,十五到二十分钟的课程设计上要有趣味,如:用小动物图片、头饰或设计一些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体态对小班孩子中注意力的吸 引起着很大的很作用,因此,老师的基本功也要好好加强,这个很关键

3. 主日学课程如何和神建立关系

主日学教育乃是复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制发展的规律,在主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传授圣经知识、传道技能和培养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主日学涉及心理学、课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只有配合人身心发展的规例,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同时,主日学一定要有计划和目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其目的不是宣扬自己的名声,乃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会所需要的人

4. 主日学的历史

当时的主日学课程包括学习阅读、背诵英国圣公会的要理内容,并且参加主日崇拜。力奇向儿童们讲圣经故事,并且侧重于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在1783年,力奇在他所出版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介绍主日学工作的文章,后来伦敦许多报章杂志都刊登有关力奇的成就,而约翰卫斯理也在讲台上盛赞他的贡献。主日学的工作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注意,渐渐地吸引了一批信徒来参加这有意义的事工。
这时候的主日学课程开始有所变化,主日学学生年龄介于六至十四岁之间,而且开始有分班制。虽然英国教会对于力奇的贡献反应冷淡,甚至有教会领袖认为主日学事工会带来教会的分裂,然而在许多人的支持和鼓励之下,主日学的工作继续有所发展,在力奇安息主怀的那一年(1811),单在英国就起码有四十万名主日学学生。
主日学在英国进行了几年以后,成立类似计划的浪潮很快就传到北美。到了1820年,主日学已经快速传播开来。大多数的宗派都开始倡导以主日学为地方教会事工的一部分。后来,北美的主日学更采纳了包含所有年龄层在内的主日学模式,相较于英国只有孩童参与的主日学模式,美国的主日学开创了主日学普及到各年龄层的先河。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战后,教会和社会都经历神学上及不同社会状态上的冲击,主日学原先蓬勃发展的步伐开始进入式微。然而一直到今天,在每一周,主日学仍然继续对成千上万的生命产生影响。

5. 主日学教师七大定律

授课的定律

用已知的观念去解释未知的观念,依学生的经历,按部就班地引导他们。

孩子渐渐长大,对钢琴特别有兴趣,我便委托友人介绍钢琴教师。本想找一位琴技高超的教师,心想琴技愈高应该教得愈好,名师当然出高徒。但经内行人解释,才知琴技高超不一定懂得教琴,钢琴演奏技术不等于钢琴教学技巧。钢琴演奏家与钢琴教师不同,虽然满有一手琴技仍不够。钢琴教师要懂得儿童学习心理与教学方法,有耐性、有恒心,把复杂的技巧化解成一连串不同的单元、小节,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简至繁,按着孩童学习心理教导他。

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位有效教师要掌握的真理。要把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把新的知识和技巧,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巧上。藉由旧数据学习新数据:教师要借着旧的和已知的材料去解释新的材料,好使学生可凭着已学会的知识去理解陌生的新知识。字典的写成就是一个好例子,初学英文时,我所用的是英汉字典:英文字汇,中文解释(例: BLUSH--- 脸红);到念中学时再改用英英字典:英文字汇,英文解释(例: BLUSH---A sudden reddening of the face )。

授课的定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已知的领域,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套有起点、有进度、有步骤、有组织、有关系的课程,经由已知的领域引进未知的领域。所谓起点,就是教学的出发点入手的地方。若所教的课题是全新的,教师当要找出一个学生已知的定点,作为学生入门的起点。

有经验的教师,多从学生已知的材料中,找出雷同作为起点。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寻找授课的起点。葛氏指出,若不拿已知的材料作为所要学习未知之事的起点,就好像带领一个人在黑夜里行走弯曲的路途。既不告诉他确实的位置所在,又不帮助他踏入正确的途径。起点的另一个说法是:教师要知道学生思维的所在,才能引领他们学习。你曾否在偌大的购物中心里面对着商店的平面图,虽然在图上找到了你要找的商号所在,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图中的相对位置。同样地,学生受教于缺乏教学起点、使人迷乱的课室教导也会有类似的感觉,甚至会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授课定律的另一原则,就是教学需要有方向和进度。过度重复已知和已明的材料,不但限制学生的成长,甚而抹杀求知欲。教师千万不要重复给学生过长或过多旧的学习材料,乃要从旧的材料中,找出新的应用。即使要教导相同的题材,也应有不同的强调重点和教学目的。

例如:当教导初信慕道的肢体有关水礼时,所强调的应是水礼的属灵意义。帮助他们顺服圣经的教训,接受水礼。当教导信主三、五年以上,又已受了水礼的信徒时,应强调的则是帮助他们确信所接受的水礼的属灵实效。教导时可以指出不同形式的水礼:浸礼、洒礼等;旧约认罪悔改的水礼与新约信徒水礼的不同;信徒应接受多少次水礼?还未重生的牧师如替已重生的信徒施行水礼是否有效?当教导执事们同样的题目时,重点则可以放在如何辅导准备接受水礼的信徒?如何解答他们心中的挣扎和疑问?又当如何与受洗者面谈?当从事学术探讨时,则可以讲解水礼在教会历史中的不同解释,圣经中有关水礼难解的经文,如「替死人施洗」等。如在神学院里教导水礼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就更广阔了!如是者,一个编排妥善的课题应当是有方向和进度的。

有了教学的方向和进度,再要考虑教学的步骤。就是把繁乱的概念,分成数个简单但可以联接在一起的单元。每一个单元只需强调一件事实或一个概念,并让一个单元接续地建立在另一个单元之上。由简浅和具体的事项,引进到一般和抽象的概念,且由前题引入总结。曾有一次我教导一班信主不久的信徒旧约小先知书。我知道要明白小先知书必须先了解以色列亡国时期的历史。于是我准备了十多帧投影胶片,每帧只表达一个概念。使用图解的方式鸟瞰旧约历史,由广至窄,引导学生进入亡国前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将复杂的内容,化为多个互相连系的简单单元的实际应用。

教学的要务乃是使各段能按步前进,若某一段未能被交代讲解清楚,就很容易使学生迷乱。正如在加减法未能熟练之前,就无法理解乘除法。有了步骤层次分明的合宜教导,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引进到下一单元,并开始提出有关下一单元的问题。反过来说,若教学内容缺乏进度,没有分成个别的单元,就如同将一大堆没有系统和计划的知识,陈明在学生面前,只会让学生吃不消!试想若把所有有关水礼的课题统统在慕道、水礼班中教导信徒,经过三、五年教会生活后,在主日学又要学习同一内容;或许当执事时,还要学同一内容;这样,多次重复同一课程,不是使学生苦叫沉闷,就是令他们消化不良。

我们必须依赖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另一说法是用已知的概念去解释未知的概念。当一个两岁大的孩童问父母亲他是从那里来时,其问题本身并不难,父母亲也不是不知道答案。难处在于如何将答案用两岁小孩已知已懂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他所不懂的概念。当儿子三岁时,我花了大半小时教他绑鞋带,但却徒劳无功;过了一周,他从主日学回来,满怀信心地在我面前示范绑鞋带,当我问他从那里学会时,他回答说:「是 Eric 教我的!」( Eric 是他主日学同班同学,年纪比他大数个月)。我马上追问:「 Eric 用了多久时间教你?」「他在我面前只示范了两次,我就晓得了」。

人的学习,多依赖「比较( Association )」和「判断( Judging )」,就是从旧有的经验,去找寻一些可以解释新经验的事情。广东人学英文,常把 R 音发成 L 音就是此理。因为自己原有的语言没有 R 音,故人家的 R 音,就被译为自己语言的 L 音。我们要借着比较和判断,将新的经验与旧的扯上关系,以加增其关连意义。所以耶稣在教导门徒时,常常借用比喻帮助门徒领略新的道理。许多牧师讲道时,也常用喻道故事来解释圣经真理。

明白了授课定律,就较能欣赏和衡量在市面上出售的主日学教材。看看它们如何把繁杂的课题,分化成多个不同的单元。又使单元与单元之间有彼此的连贯,按步建立新的概念。在众教学定律中,这定律可算是最重要的关键。教师是否能把繁杂的材料简化,深入浅出地阐明深奥的道理,真是一位教师教学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导的定律

启导学生运用他们的头脑,让他们从参与中发掘真理。

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曾说:「我常常都预备要学习,但我不愿常常被教( I'm always ready to learn, but I do not always like being taught )。」的确!求学并不一定要靠教师,就像大部分的学前儿童早已学会不少事情。事实上我们一生所领略的,大部份是自学来的,而这些自学所得来的知识,通常也是可以维持最久的知识。

教导的定律强调教师的责任是要制造最优良的环境去启导学生运用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地去寻找和发掘知识。如此,教师不需要告诉学生他们自己能力所能学习的事;学生们要亲自藉观摩,去作思考和结论。教学的目的是把经验和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在这个传递过程中,教师当以一个启导者的身份,鼓励栽培学生自己去吸取知识和经验。

一个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必能建立自信心。惟有经过思考和努力得来的知识,才能变成他的经验的一部份,而且终身不忘。正如学游泳一样,不能单单在岸上学习游泳的姿态或观看别人游泳,乃是要自己下水练习,经由练习才能学会游泳,自信心才会增强.

教师另一个责任是要提供最有利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让他们自发地去学习。不同的事物都可刺激起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用最适合他的方式来学习。

真正的教学,是利用外界的刺激,使学生自动自发,吸取经验和知识的过程。若某种刺激失效,就要改用另外一种方法,直至学生可以自动学习才罢休。对视觉领悟力高的学生,教师就应多用讲义、图析、阅读等方法来教导;若是对听觉领悟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多采用录音带、访问、演说等方法来教导.

学习的定律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应用所学,直到他们能养成习惯,

以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所学习到的为止。

韩得力( Howard Hendricks) 教授曾提到一个经验:一位学生在课室门口等候进入试场,在最后的数分钟仍念念有词,目光凝注着考试的内容。那时韩教授刚行经该学生身旁,见他神色紧张,韩教授满想鼓励他一下,与他聊聊;当韩教授轻轻的拍他肩膀一下,还未开口,学生见状,马上冲口而出说:「教授,不要碰我!不然我所背的都要漏光了!」言下之意是为了应付考试,肚子装得满满的,考完试后就可能将之忘得一乾二净。

上一条教导的定律指出教师当怎样教,这里学习的定律指出学生当怎样学习。前已提及,真正的教导,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单单倾倒在学生面前。同样,真正的学习也不是单单强记和背诵教师所倾倒出来的。真正的教育,重点是在学生身上。我们常有一种错觉,误以为教导是一件辛劳的工作,但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其实比教师的教导来得更辛劳!

学习有不同的层次,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在日常生活。这正符合圣经的要求:读经的目的,乃是要有实际生活的应用和生命的改变(太 20:20 ;雅 1:25 )。 一般说来,学习过程可以简单的分成下列五个层次:

一、记忆:我能背诵它吗?

二、概念:我能明白它吗?

三、诠译:我能表达它吗?

四、证明:我能证实它吗?

五、应用:我能活用它吗?

学习有如上阶梯(参附图),从第一个层次起,按步而上,逐一学得至第五个层次。其中每一步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学习绝不能只停留在前四个层次,教师和学生应当以达到应用的层次为最终目的。

复习的定律

藉温习和反复思想,试验和证明,在旧的信息中加增新的体会,

寻找新的应用,并矫正错误的观念,使真理得以完全。

一九七八年我参加 Bill Gothard 主领的 Basic Life Seminar 。一连六天的聚会,周一至周四晚上每晚聚集三小时,周五、周六则整天聚会。那次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讲座,聚集时忙于抄笔记,讲义内被我填满密密麻麻的笔记。次年有机会再参加同一讲座,因此有机会再在笔记上填补遗漏的部分,并开始对他所讲的有所领受。在过去的十七年中,我间歇的参加了八、九次此讲座。虽然每次都是大同小异的材料,但每次都多听了一些,多得着一些新的概念,这正说明复习的价值。

根据葛氏的解释,若教师能遵照以上各律来执教,学生也尽本份学习,表面看来,教学的工作似乎已经完毕,但从实效的层面来看,教学的工作其实尚未完成,因为学生从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不应该只是一种潜力而已。若学生只有「潜力」却未能应用此「潜力」,这些知识与技能其实并不能算是被学生所拥有。所以教师必须用再次温习与阐明应用来巩固教学工作的实效。

温习的目的有三: 1. 吸收知识, 2. 巩固所学, 3. 使知识随时可被应用。这三个目的,不单是向后望,同时也是向前看:温故而知新 --- 新的领域,新的概念,新的应用。

温习与重做一次,重念一遍不同。温习是再次思考的意思,并把零散的知识和单元归纳在一起作新的联想,同时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融汇贯通。一般人初次学习新的课题,常常不能立刻领悟新的数据。好比学习开车一样,虽然考过笔试、路试,但仍需多年的练习方能真正熟练。很多领了驾驶执照却没有继续练习的人,过了一阵子,技术就变得生疏,也不能驾轻就熟地应用所学。

当我们选购房子时,初次看到一间新房子,常很容易就被其特色所吸引。但若能从不同的角度多看几次,加上看说明书、平面图,回家后又在心中构思一下房子不同的格局和布置,这样才能掌握全栋房子的实际情形,进而评估适用的条件。所以我们初次学习新的课题时,要常常重复温习,多思想其中内容,才能彻底明白,学以致用。

主耶稣在提比利亚海边(约 21:15-18 ),以重复的口吻但不同的语气三次询问西门彼得:「你爱我吗?」。彼得在温故知新的情况下,受着良心的催迫,不得不诚诚恳恳的回答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温习可使我们有更深一层的体验和领受。

要使温习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前后温习之间最好相隔一段时间。若你只能用三个小时去准备主日学的教导,或许你可以一口气用三个小时来准备,但更有效的方法是一连三天各用一小时来准备。这样就算你没有坐在桌前准备教材,你的脑海也可以反复思考教材的内容、进度、切合性等。

在课堂上应用这定律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叫学生重读、重说、重抄一遍。或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传递新的应用层面,试试学生是否明白所学的。图表、手工、实物、仿效、试验也是温习所学的好方法。让我举一个例子:你可以要求学生画十样属于旧约的东西和十样属于新约的东西,来温习新旧约之间的区别。总之,温习不是再做一次同一个举动,而是让学生再次思考同一个内容。

总结

教学七大定律是看来简单,亦是合乎常理的定律。每一定律与其它的定律都有部分共同之处,但各律亦有不同的强调重点。若能谨守这几个定律,必能带来令人愉快的教学成果。若忽略其一,则会减弱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果。祈愿主帮助我们,无论是当教师的或作学生的,都能将这些定律应用在我们的主日学和日常生活中,好让我们不断成长,荣神益人。

6. 主日学课程,什么我们的祖先是猴子

圣灵果子--温柔圣灵的果子由圣灵结,结出在神儿女的生命里面,将荣耀归于神。圣灵的果子第八样属灵的美德是温柔。妈妈的爱是温柔的,老师是叮咛是温柔的。那什么才是圣灵果子--温柔呢?温柔顾名思义就是温和柔软,不强硬不固执。就好像棉花糖一样,柔软。温柔是对美好事物和人的一种褒扬和形容。真正的智慧就是温良柔顺,不轻易发怒,有高超的自制力,虚怀若谷,不斤斤计较。这智慧首先表现在言语上,一个温柔的人该说的时候必要说,不该说的时候绝不说,不说不是怯懦,说不是勇敢,不该说的时候敢说是鲁莽,该说的时候不说是胆怯。摩西是一个温柔的人,也是一个有威严正义的人。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箴17:27)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15:1)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箴25:15)可见温柔不是以强凌弱,而是外柔内刚,刚柔并济,有无比的力量。温柔也表现在行动上,温柔不仅是在口舌上,更是在实际的关系中。温柔的人,让人很容易接触,温柔的人给人安全感。所谓平易近人就是温柔的一种表现。圣经说,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雅3:13)温柔的力量不容小视,他可以见证神奇妙和伟大。要按着神的旨意温柔,并不是自己什么时候想温柔就温柔。温柔是在见证主的温柔和谦卑。温柔挽回人的心、温柔引人到主面前。人们讲温柔如水,这水并非洪水和决堤的泛滥,而是在所规定的范围内发挥力量。水滴穿石和抽刀断水的道理我们都知道。温柔的水从不缺乏潜力,当石头拦住它去路,它不是硬碰硬的通过,而是等候聚集多了后,从石头上面通过。我们温柔就是为主作见证。

7. 基督教主日学课程

所有教会灵里都已死亡。看启示录18章4节,留在教会的就会投入地狱,这是非常危险和相当严肃的事。

8. 主日学课程

主日学教育乃是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主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回进行的传答授圣经知识、传道技能和培养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主日学涉及心理学、课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只有配合人身心发展的规例,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同时,主日学一定要有计划和目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其目的不是宣扬自己的名声,乃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会所需要的人

9. 主日学课程如何讲才好

首先要有个很好的预备在主面前。
每个老师都要先将自己所要讲的经文或者课程大纲回熟悉不低于五遍,答这样去讲的时候不至于尴尬;
在讲课前肯定要好好在主面前祷告,求他给你足够的智慧去带领这些小孩子;
用心去讲,但不要渴望孩子一定能从你那里学到什么,但做工的是主,孩子们的收获都是从圣灵的感动来的;
总之祷告最重要,然后根据圣灵的感动去备课。愿主带领你!

如果哪里有主日学教师的培训,我建议你可以先去参加看看。

10. 主日学课程 图片伊甸园的故事

上帝塑造了亚当,但是觉得亚当很寂寞,于是用亚当身上的一块肋骨塑造了夏娃,专放他们到自己属的伊甸园里生活,于是就有了人间的第一对夫妻。在伊甸园里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只有一条禁令,上帝禁止他们摘食智慧树上的果实。有一天,魔鬼撒旦趁亚当不在家,变成了一条蛇,用尽甜言蜜语欺骗夏娃摘取智慧果。夏娃看到那娇艳的果子忍不住动心摘下食用,吃过智慧果夏娃觉得自己的眼界都要比以前开阔,看到赤裸的自己不禁觉得羞耻,于是用树叶做了遮挡。夏娃想让亚当也变的聪明,于是就为他留下了一个。当亚当得知夏娃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十分气愤,但看到那娇艳的果实也动心食用了。上帝看到他们有了羞耻之心便知道他们违反了自己的禁令,决定惩罚他们。于是将撒旦变成了永远只能用腹部贴在地上爬行的动物,男子将终身负责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女人则要受分娩之苦,并且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