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模拟电子蜡烛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蜡烛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15 23:56:05

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这么简单的东西也拿来这里问?随便找本模电书,别的不看,就看看直流稳压这一章就足够,貌似你的要求是要写成实验报告的形式,慢慢努力,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才能掌握好

❷ 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绪 论

电源技术尤其是数控电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服务于各行各业。电力电子技术是电能的最佳应用技术之一。当今电源技术融合了电气、电子、系统集成、控制理论、材料等诸多学科领域。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而来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给电力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控电源在电子装置中的普遍使用,普通电源在工作时产生的误差,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精确度。电源在使用时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世界各国纷纷对电源产品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品精度标准。只有满足产品标准,才能够进入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满足国际标准的产品才能获得进出的通行证。数控电源是从80年代才真正的发展起来的,期间系统的电力电子理论开始建立。这些理论为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数控电源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产品存在数控程度达不到要求、分辨率不高、功率密度比较低、可靠性较差的缺点。因此数控电源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针对上述缺点不断加以改善。单片机技术及电压转换模块的出现为精确数控电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的变换技术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研制应用,到90年代,己出现了数控精度达到0.05V的数控电源,功率密度达到每立方英寸50W的数控电源。从组成上,数控电源可分成器件、主电路与控制等三部分。目前在电力电子器件方面,几乎都为旋纽开关调节电压,调节精度不高,而且经常跳变,使用麻烦
数字化智能电源模块是针对传统智能电源模块的不足提出的,数字化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人为参与的环节数,有效地解决电源模块中诸如可靠性、智能化和产品一致性等工程问题,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可维护性。
电源采用数字控制,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易于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策略,使电源模块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性能更完美。
2)控制灵活,系统升级方便,甚至可以在线修改控制算法,而不必改动硬件线路。
3)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易于标准化,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或不同型号的产品),采用统一的控制板,而只是对控制软件做一些调整即可。
4)系统维护方便,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很方便地通过RS232接口或RS485接口或USB接口进行调试,故障查询,历史记录查询,故障诊断,软件修复,甚至控制参数的在线修改、调试;也可以通过MODEM远程操作。
5)系统的一致性好,成本低,生产制造方便。由于控制软件不像模拟器件那样存在差异,所以,其一致性很好。由于采用软件控制,控制板的体积将大大减小,生产成本下降。
6)易组成高可靠性的多模块逆变电源并联运行系统。为了得到高性能的并联运行逆变电源系统,每个并联运行的逆变电源单元模块都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易于在模块之间更好地进行均流控制和通讯或者在模块中实现复杂的均流控制算法(不需要通讯),从而实现高可靠性、高冗余度的逆变电源并联运行系统。

第一章 系统设计
1.1设计任务与要求
1.1.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微机控制的数控直流电压源,为电子设备供电。
在设计过程中,选择1~2个单元电路使用仿真软件(例如Multisim2001等)进行仿真调试。
用计算机绘制所有的电路图和印刷电路图
1.1.2设计要求
输出电压范围0-30v,步进值为0.1V
电压调整率Sv<0.05%V;
电流调整率Si<0.03%A;
纹波电压〈峰峰值<=5mA;
具有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用数字显示输出电压
1.2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1.2.1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的框图,如图1.1所示:
方案一:此方案采用传统的调整管方案,主要特点在于使用一套十进制计数器完成系统的控制功能,一方面完成电压的译码显示,另一方面其输出作为EPROM 的地址输入,而由EPROM的输出经D/A变换后去控制误差放大的基准电压,以控制输出步进。其框图如图1.2所示

图2.1原理框图

如图1.2 调整管控制的稳压电源
方案二: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整机的控制单元,通过改变输入数字量来改变输出电压值,从而使输出功率管的基极电压发生变化,间接地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为了能够使系统具备检测实际输出电压值的大小,可以经过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间接用单片机实时对电压进行采样,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及显示。采用软件方法来解决数据的预置以及电流的步进控制,使系统硬件更加简洁,各类功能易于实现本系统以直流电源为核心,利用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设置步进等级可达0.1V,并可由数码管显示实际输出电压值和电压设定值。利用单片机程控输出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DA0832)输出模拟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控制输出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功率管基极电电流的变化而输出不同的电压。单片机系统还兼顾对恒压源进行实时监控,输出电压经过电流/电压转变后,通过A/D转换芯片,实时把模拟量转化为数据量,经单片机分析处理, 通过数据形式的反馈环节,使电压更加稳定,构成稳定的压控电压源。

图1.3 单片机控制的稳压电源
1.2.2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1.2.2.1数控部分
方案一采用中、小规模器件实现系统的数控部分,使用的芯片很多,造成控制电路内部接口信号繁琐,中间相互关联多,抗干扰能力差。在方案二中采用单片机完成整个数控部分的功能,同时,8031作为一个智能化的可编程器件,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
1.2.2.1输出部分
方案一采用线性调压电源,以改变其基准电压的方式使输出不仅增加/减少,这样不能不考虑整流滤波后的纹波对输出的影响,而方案二中使用运算放大器作前级的运算放大器,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很大的电源电压抑制比,可以大大减小输出端的纹波电压。在方案一中。为抑制纹波而在线性调压电源输出端并联的大电容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这样输出的电压难以跟踪快变的输入,方案二中的输出电压波形与D/A变换输出波形相同,不尽可以输出直流电平,而且只要预先生成波形的量化数据,就可以产生多种波形输出,使系统陈给有一定驱动能力的信号源。
1.2.2.3显示部分
方案一中的显示输出是对电压的量化值直接进行译码显示输出,显示值为D/A转换的输入量,由于D/A转换与功率驱动电路引入的误差,显示值与电源实际输出值之间可能出现较大偏差。方案二中采用三位半的数字电压表直接对输出电压采样并显示输出实际电压值,一旦系统工作异常,出现预制值与输出值偏差过大,用户可以根据该信息予以处理。方案二中还采用了键盘/显示器接口控制器8279。不仅简化接口引线,而且减小了软件对键盘/显示器的查询时间,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使用单片机实现。
1.2.3系统的原理框图和电路图
图1.4 总体原理框图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2.1电源部分
2.1.1稳压电路结构组成
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如图2.1所示

2.1 电源方框及波形图
a.整流和滤波电路:整流作用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电压U3。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组成,其作用是脉动电压U3中的大部分纹波加以滤除,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4。
b.稳压电路:由于得到的输出电压U4受负载、输入电 压 和 温度的影响不稳定,为了得到更为稳定电压添加了稳压电路,从而得到稳定的电压U0。
2.1.2电源设计
电源部分包括:+5V、 15V两大部分:
+5V电源只要供单片机部分使用,原理图如图2.2所示
对于滤波电容的选择,需要注意整流管的压降;7805的最小允许压降波动10%,所以允许的最大纹波的峰峰值 U=9 (1-10%)-1.4-5=2.76V
C= = =3600Uf
选取的滤波电容所以选取的滤波电容C=4700Uf/16V
15V电源,其电源电路如图2.3所示
允许的纹波峰峰值 U=18 (1-10%)-0.7-12-U=4.9V
按近似电流放电计算,则
C= = =1430Uf
选取滤波电容选取滤波电容C=2200uF/30V
图2.2和图2.3

2.2数控部分
2.2.1AT89C51单片机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EPROM)和128 bytes的随机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1单片机可提供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因此,在这里我选用AT89C51单片机来完成。
主要性能参数:
•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4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存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
•全静态操作:0hz-24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128x8字节内部RAM
•32个可编程I/O口线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6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AT89C51 内存空间
1、内部程序存储器(FLASH)4K 字节。
2、外部程序存储器(ROM)64K 字节。
3、内部数据存储器(RAM)256 字节。
4、外部数据存储器(RAM)64K 字节。
2.3信号处理电路
2.3.1D/A转换
电源输出电压范围是0-30V,步长0.1V,共有300个状态,而8位的D/A转换只有256个状态,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我需要选用10字长的D/A转换器来达到设计要求。
MAX504是由美信(Maxim)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电压输出型10位串行数/模转换器。MAX504既可用+5V单电源工作,也可用±5V双电源工作。该电路采用14引脚DIP型或SO型封装,图2示出它的引脚排列,表1介绍它的引脚功能。

图2.5 MAX504封装图
表1 MAX504的引脚功能
引脚序号 引脚名称 引脚功能
1 BIPOFF 双极性偏置/增益电阻端
2 DIN 串行数据输入端
3 CLR/ 清除端,异步置位DAC寄存器所有位
4 SCLK 串行时钟输入端
5 CS/ 片选端,低电压有效
6 DOUT 串行数据输出端
7 DGND 数字地
8 AGND 模拟地
9 REFIN 参考电压输入端
10 REFOUT 参考电压输出端,若不用应接至VDD
11 VSS 电源负端
12 VOUT DAC模拟输出地
13 VDD 电压负端
14 RFB 反馈电阻端

2.4键盘与显示部分
2.4.1显示部分
显示数据以串行方式从89C51的P12口输出送往移位寄存器74LS164的A、B端,然后将变成的并行数据从输出端Q0~Q7输出,以控制开关管WT1~WT3的集电极,然后再将输出的LED段选码同时送往数码管LED1~LED2。位选码由89C51的P14~P16口输出并经译码器74LS138送往开关管Y1~Y8的基极,以对数码管LED1~LED8进行位选控制,这样,4个数码管便以100ms的时间间隔轮流显示。由于人眼的残留效应,这4个数码管看上去几乎是同时显示。

2.4.2键盘部分
键盘是有无数个按键组成的开关矩阵,它是一种廉价的输入设备。一个键盘通常包括数据键,字母键以及一些功能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地址、指令或其他的控制命令,实现简单的人机对话。
用于计算机系统的键盘通常有两种:一类是编码键盘,即键盘上闭合键的识别有专用硬件识别。另一类是非编码键盘,即键盘上键入及闭合键的识别由软件实现。
键盘接口应具有的功能:
键扫描功能,即检测是否有键按下
键识别功能,确定被按下建所在的行列的位置
产生相应的键的代码
消除按键弹跳及对付多键串键
这里我要选用的是非编码3x3键盘结构,能自动消除键抖动影响,具有对按键同时按下的保护,能把键盘信息存入堆栈,也可向CPU发中断请求,得到响应后,使CPU获取按键信息,还可接受CPU队间信息的查询。
对每个键我们都赋予了特定的功能:
0------每按键一次增加10V
1------每按键一次减少10V

2------每按键一次增加1V 0 1 2
3------每按键一次减少1V 3 4 5
4------每按键一次增加0.1V 6 7 8
5------每按键一次减少0.1V
7-----清除显示
8-----开始显示

AT89C51和8279键盘、显示器接口
下图2.11是AT89C51、8279与键盘和显示器的接口电路,当有键按下时,8279可用中断方式通知C51。编程实现的功能是:当有键0-8按下时,完成健值获取,并用LED输出显示键值。

2.5输出电路
2.5.1稳压输出部分
这部分将数控部分送来的电压控制字转换成稳定电压输出,电路主要由D/A转换、稳压输出、过流保护指示和延时启动等几部分组成,电路图如图 所示

电压输出范围为0-29.9V,步长0.1V,共有300种状态,所以上面提到选用10位D/A转换器MAX504。设计中用两个电压控制字代表0.1V,当电压控制自从0,2,4•••到598时,电源输出电压为0.0,0.1,0.2•••到29.9V。当MAX504基准电压采用+15V时,D/A转换电路满幅,输出为15.0V(电压控制字为1023时)。由于世纪最大用到电压控制字598 ,因此D/A转换部分最大输出电压
V1=(598/1023)*15=8.77
D/A转换部分输出的电压作为稳压输出电路的参考电压。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与参考电压成比例,范围是0-29.9V,稳压输出部分采用典型的串联反馈稳压电路,也可以认为是以参考电压作为输入的直流功率放大器。这部分电路主要有运放U3A和三极管T1、T2构成,T2时大功率三极管。D/A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V1接到运放U3A的同相端,稳压电源的输出经R5、RW3和R6组成的取样电路分压后送到运放U3A的反相端,经运放比较放大后,驱动由T1和T2组成的复合调整管。当电路平衡时,D/A输出电压V1与取样电压V2相等,R5=500Ω,R6=340Ω,51Ω电位器RW3调在中间位置,设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VOUT,则
V2=[(R6+51/2)/(R5+R6+51)]* VOUT
=[(340+25.5)/(500+340+51)]* VOUT
=0.294VOUT
因为 V1=V2
VOUT=V1/0.294=3.4V1
所以 VOUT=3.4V1=3.4*8.79V=29.9V
2.5.2输出电压显示电路
为了实现输出电压的实时监控,使用ICL7107搭接的数字电压表对其输出电压采样测量,并输出显示,用户可以从显示器上看见两个电压值:其一为单片机设置的电压值,即期望值,其二为输出电压的实测值。正常工作时两者相差很小。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用户可以看到期望值不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输出电压测量/显示电路如图

第三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要实现的功能是:键盘对单片机输入数据,单片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送到10位数模转换器(MAX504),再送到数字电压表,实现数字量对电压的控制。

图3.1单片机模块方框图
3.1主控程序
主控程序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然后读入预置电压值,输出相应的电压控制字,等待键盘输入。根据键盘的不同输入,用散转方式转入相应的应用程序,执行后,若用户又输入“清除显示”,则输出电压控制字0,返回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按键。框图如图3.2所示。

图3.2 主程序流程图 图3.3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3.2中断程序
过流保护由中断实现,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进行各项报警和保护操作,中断服务程序框图如图3.3所示。
键盘中断程序中将一标志置“1”,表示有键键入,并将键盘码读入赋给一个变量。在主程序和哥哥应用程序中读取此标志和变量值,作为进行各项操作的依据,读后将标志清零。
3.3键盘显示程序

图3.4键中断流程图 图3.5 显示流程图
第四章电路扩展
4.1抑制纹波
本题对纹波要求非常高,对于本系统,造成纹波的主要因素是工频干扰、负载波动和数字调节的过冲噪声。其中第三项是数字控制系统必然存在的,不可避免;因此,主要从抑制工频干扰和提高负载容量上来抑制纹波。
◆在电源端即进行滤波。系统的工频干扰主要由电源变压器引入,因此在电源端进行滤波对抑制工频干扰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有效的。本系统的两个电源都在输出端进行了三极管有源滤波。

4.2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由T3和R8构成,设Lm为保护动作电流,则当电源输出电流I增加到Im时,R8上的压降Im*R8使得T3管导通,分掉了复合管的基极电流,使输出I不再增加。电路中Im定为2A,T3的导通电压为0.6V,则R8=0.6V/2A=0.3Ω。
过流时的中断申请由运放U3B产生。当过流发生时,稳压源输出经取样后得到的电压V2低于D/A转换输出电压 v1,U3A输出正向饱和,使得U3B的反向端电位升高,U3B输出低电平,产生中断申请信号。
4.3延时启动
5.3系统误差分析
从电路的原理框图可以看出,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
(1)MAX504的量化误差 MAX504为10位D/A转换器,满量程为30V的量化误差为1/2LMBS=(1/2)*(1/210)*30V=14.65Mv。按满度归一化的相对误差为
(1/2)*(1/210)=0.05%
(2)基准电压温漂引入的误差 LM336在0—40OC范围内漂移不大于4Mv,
故相对误差=2mV/5V=0.04%。
结束语
附录
程序清单

❸ 模拟电子技术,要个课程设计,不用太难,要求有电路图,有报告,如果好,加分

LZ就是懒,网络一搜一大把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❹ 为什么LED不亮呢(模拟电子蜡烛)

看看是不是线路问题

❺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正弦波发生器)

1 集成函数发生器ICL8038电路结构〔1〕

函数发生器ICL8038的电路结构如图1虚线框内所示,共有5个组成部分。2个电流源的电流分别为IS1和IS2,且IS1=I,IS2=2I;2个电压比较器Ⅰ和Ⅱ的阈值电压分别为1/3 VCC和1/3 VEE,他们的输入电压等于电容两端的电压uc,输出电压分别控制RS触发器的S端和端;RS触发器的输出端Q和用来控制电子开关S,实现对电容C的充放电;2个缓冲放大器用于隔离波形发生电路和负载,使三角波和矩形波输出端的输出电阻足够小,以增强带负载能力;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用于获得正弦波信号。

2 工作原理

当给函数发生器ICL8038接通电源时,电容C的电压为0 V,电压比较器Ⅰ和Ⅱ的输出电压均为低电平;因而RS触发器的输出Q为低电平,为高电平;使电子开关S断开,电流源IS1对电容充电,充电电流时间的增长而线性上升。uc的上升使RS触发器的R端从低电平跃变为高电平,但其输出不变,一直到uc上升到1/3 VCC时,电压比较器Ⅰ的输出电压跃变为高电平,Q才变为高电平(同时变为低电平),导致电子开关S闭合,电容C开始放电,放电电流为IS2-IS1=I,因放电电流是恒流,所以,电容上电压uc随时间的增长而线性下降。起初,uc的下降虽然使RS触发器的S端从高电平跃变为低电平,但其输出不变。一直到uc下降到1/3 VEE,使电压比较器Ⅱ的输出电压跃变为低电平,Q才变为低电平(同时为高电平),使得电子开关S断开,电容C又开始充电。重复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由于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数值相等,因而电容上电压为对称三角波形,和Q)为方波,经缓冲放大器输出。三角波电压通过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输出正弦波电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改变电容充电放电电流即改变RA,RB的数值,或改变电容C的数值,就改变了充放电时间,因此可改变其频率。

ICL8038是性能优良的集成函数发生器。可用单电源供电,也可双电源供电,他们的值为±5~±15 V,我们取±15 V,频率的可调范围为1~600 kHz,输出矩形波的占空比可调范围为2%~98%。

图2所示为ICL8038的引脚功能图,其中引脚8为频率调节(简称调频)电压输入端,电路的振荡频率与调频电压成正比,调频电压值是指电源VCC(引脚6)与引脚8之间的电压值,其变化范围不应超过1/3(VCC+VEE),即引脚8的输入电压范围应在+5~+15 V之间。引脚7输出调频偏置电压,其绝对值是电源+VCC与引脚7之差,一般其绝对值是1/5(VCC+VEE),也就是说7脚电压应比电源电压低1/5(VCC+VEE),如果VCC=VEE=15 V,7脚电压应取9 V,可见7脚电压也可作为引脚8的输入电压。

图3所示为ICL8038最常见的接法,矩形波输出端为集电极开路形式,需外接电阻RL=10 kHz至+VCC。图中RA和RB可分别独立调整,通过改变RA和RB的数值可改变矩形波的占空比,当RA=RB时矩形波的占空比为50%,因而为方波。当RA≠RB时,矩形波不再是方波,引脚2输出也就不再是正弦波。

❻ 电热吹控仿真模拟电子蜡烛

你这原理图V3输出端连线有问题,都连到地线网络去了,跟地线有短路。LR2光敏二极管,有光照内阻变小,R2是热敏电阻,用火柴加热内阻也变小,此时V1就会导通。

❼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简易过,欠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设计思路

该保护电路通过对所供电设备电压进行取样检测,如电压出现过压、欠压现象时(过压、欠压值可根据所需设定),保护电路内部执行继电器延时,释放(保护电路在正常工作时无过压、欠压情况下内部执行继电器呈吸合状态)。从而达到对用电设备的保护。

该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图如图1所示。

点击看原图

图1工作状态图

过压状态

当加入工作电压大于欠压状态最高值,小于过压状态最小值时,保护电路内部执行继电器呈吸合工作状态。当电网电压超出过压设定值时,此时保护器进入延时保护工作状态,延时T(时间)到达后,内部执行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

欠压状态

当加入工作电压小于过压状态最小值,大于欠压状态最高值时,保护电路内部执行继电器呈吸合工作状态。当电网电压低于欠压设定值时,此时保护电路进入延时保护工作状态,延时T(时间)到达后,内部执行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

延时工作

保护电路根据过压、欠压设定值,对延时保护加入时间可调功能,以满足不同的过压、欠压保护。具体可采用摩托罗拉公司的MC4541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来完成设定延时功能。通过它的1~3引脚为时钟振荡器外接电阻(1引脚RTC为定时电阻可调),电容(2引脚CTC定时电容)来实现延时。

具体延时时间T=1.2×2nRRTC×CCTC,由于定时集成电路12、13引脚为A、B(定时常数编程选择端可外接电平高低进行编程)A=0、B=0,2n=8192T="1".2×8192×1×106×3.3×10-9=32(s),相应设定时间由RRTC来调整。外围6引脚MR为手动复位控制端,低电平“0”时,计时器工作延时,高电平“1”时,计时器自动复位导通。9引脚输出高或低电平选择端,10引脚MODE单定时或循环定时选择端分别选择“1”和“0”时,则8引脚Q输出端工作状态为通电吸合(输出高电平),当6引脚MR为低电平“0”时,计时器工作延时待延时结束后,8引脚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外控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

保护电路技术参数

保护电路过压参数设置为:412V、424V、436V、448V、460V、472V。可根据需求进行过压值设定。

保护电路欠压参数设置为:376V、364V、352V、340V、328V。可根据需求进行欠压值设定。

保护电路延时时间30s可调。可根据过、欠压值来设定相应时间。

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示于图2。

点击看原图

图2保护电路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被检测的相电压L1、L2、L3分别经三组电压检测电路(三组相同),将检测的电压信号取出与之设定的欠压、过压值进行比较。如相电压L1经R22、R23电阻分压,在R23电阻上取出经分压后的交流电压信号,再经VD12、C6整流滤波后,由R21分别加入IC5A的反相输入端和IC5B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IC5A的同相输入端3(过压设定值)与IC5B的反相输入端6(欠压设定值)进行过压与欠压比较判定。如属正常工作状态时,则IC5A输出端1与IC5B输出端7均为高电平“1”,分别加入与门IC2A与IC2C的输入端1和11。其余两相电压L2、L3工作状态都与之相同。

当L1、L2、L3相电压都属正常工作电压下工作,则与门IC2C的输出端9、10均为高电平,经功能转换开关K与IC2B与门处理后,高电平加入IC16端(MR自动复位端)使之呈自动复位导通状态,保护线路中KA1吸合,保护触点呈闭合状态,用该闭合触点来控制加入(串接)用电设备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中,从而达到设备的正常供电。如在检测比较回路中出现过压或欠压时,则IC5A与IC5B的输出端1和7会出现低电平“0”,分别会使与门IC2A与IC2C输出9和10呈低电平状态,使保护线路进入保护工作。在电路中加入IC2B与门保证其无论是出现过压、欠压状态下,输出端6为低电平,经功能转换开关K加入到IC16引脚的MR手动复位控制端,使其延时,待延时结束,IC1输出端8引脚输出低电平,保护电路中KA1线圈失电,保护触点断开,此时用于加入用电设备接触器线圈释放,外接电源断开,从而保护其用电设备。

在欠压(RP3调整),过压(RP2调整)基准调节时,应结合RP1进行相应调节。通常在欠压调整时,三相线电压调至350±10V(此时相应的相电压低于AC220V,从L1、L2、L3取样的相电压处于欠压状态),将RP3调至中间位置,然后再微动调整RP1,此时内部继电器处于临界工作状态,功能开关应位于过压状态下。

在欠压处理上,IC5B(其IC4B、IC3B都相同)同相输入端加入电压并联正反馈(由R19、VD11),使其在欠压检测时,如工作正常因正反馈使5端电位升高,保证其工作状态稳定;同样在过压处理上,IC5A(其IC4A、IC3A都相同)也在同相输入端3加入电压并联正反馈(由R13、VD8),使其在过压检测时,如检测的过压值低于其设定值时,保证其工作状态的稳定。

在保护电路电源部分,因供电电源由相电压AC220V经变压器T1次级提供工作电压。电源处理时,在加入IC6三端稳压的输入端串接反向稳压管V1,并在驱动V3前端串接反向稳压管V2,可充分保证该相电压如处于欠压时,工作电源无法使其电路正常工作,从而保证KA1不能正常吸合,使保护电路处于欠压保护状态。

❽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急急急。。。。!!!

真是太有才了你们,既然是模电课程设计怎么可能用单片机呢,那不就成了单片机课程设计了。关于这个我做过一次,不知道还在不在。确实不难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