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发布时间: 2021-02-19 04:45:06

㈠ 小学科学教学论的答案 谢谢

哈尔滨探索科学儿童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7月,实验室致力于中国的儿童科学实验教内育,让中国容的孩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感受到欧美的科学实验教育!在实验室的课程中孩子会了解历史知识和人物,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感受和理解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一些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来自生活,自然科学的知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人类发展到今天靠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型的人才!

㈡ 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专业性质不同

1、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2、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二、课程基础不同

1、课程与教学论:一些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数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下面有包含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教学论等三级学科)”。

2、教育学: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不同

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课程与教学是老师的基本工作,系统学习是掌握学习学科知识的技术和基本途径,学好课程与教学论将帮助你在今后更好地胜任小学教育工作。

2、教育学: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深入研究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等。

㈢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学科教育论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又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
小学低年段学生,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对事物外部的形象、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所以,在低年段科学课的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正确理解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科版三年级教材的内容中,其中重点培养观察能力的课时占总课时数的50%。这说明在低年段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内容是占首位的。如:观察植物(叶、花、根、茎)的外部形态;观察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蚕)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等等,都是以培养观察能力为重点的教材内容。因此,通过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激发动手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物体进行观察,以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同时,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如《植物的叶》一课,课前,师生可共同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课堂上,通过做“给叶子找妈妈”的游戏,让学生认识这些叶子都是什么植物的叶,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观察这些叶的形状像什么,比较这些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不但认识了教材中的几种叶形,还可以认识当地其他常见植物的叶子。再如《观察蚂蚁》一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住在什么地方,了解蚂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上课时,让学生充分讲述自己了解的蚂蚁趣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可抓住机会提出问题:“蚂蚁长得什么样?它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各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请用放大镜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仔细观察。”学生会立刻对蚂蚁的身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仔细地观察起来。所以,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事物的兴趣,是使学生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极好机会,从而培养其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活动中会慢慢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三、加强观察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能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同样非常重要,在科学教学中应该教给低年段学生明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观有法、察有序。
怎样才能让学生观有法、察有序呢?“观有法”就是指对方法而言,是指学生用感官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怎样去观察?观察重点是什么?运用哪种具体方法?“察有序”是指观察的先后顺序,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中比较什么,观察后讨论什么,总结什么。
在低年段科学教学中,大致可分为两种观察方法:一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有序观察;二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如《金鱼》一课中,培养学生“把整体分成部分按顺序地观察”的方法。学生看到金鱼后,对它美丽的颜色很感兴趣,教师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提问:“金鱼漂亮吗?你喜欢吗?它为什么会在水里游?”然后,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正确的观察轨道上来:“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噢!是用眼睛看到的。再仔细看看,鱼的身体像什么形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观察的重点上来。接着引导学生按顺序地观察:“鱼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上都长有什么?你能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吗?”这样,观察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步骤具体,方法适宜,学生就能慢慢习惯进行有顺序地观察,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低年段科学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方法。对有些自然事物的研究,在观察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特征。
四、适时进行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
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情绪性明显,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与观察不相关的方面去,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就能避免学生在观察中偏离观察内容,提高观察效率。
科学课上,那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的作用不是告诉,不是灌输,而是帮助和引导,引导学生把问题朝研讨方向靠。教师应当处在中立的立场上,为孩子们服务,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鼓励质疑,让孩子们真正进行思考。要学会用事实说话,促使学生认清事实和概念,澄清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如《茎越长越高了》一课,在证明茎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后的观察活动中,自然地会用事实说话。
五、备足观察材料,提供充分的观察机会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能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而典型的观察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为学生准备充足、典型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学生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叶时,课前要求学生自备一些植物的叶,教师则要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的典型特征的植物的叶的材料,以利于学生观察。再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准备蚂蚁,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放大镜、昆虫盒以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观察,自由地研究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教师也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多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及时进行提问,如问些“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帮助学生开展有实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六、课内外相结合,使观察活动成为经常性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力求把这种活动化为学生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兴趣,锻炼能力,促进其观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后,可让学生们在课后注意观察校内、马路边和公园里的花,对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和名称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还有一些种植、饲养活动,如种花、养金鱼、养蚕宝宝等,必须进行课外的时间进行观察活动。学生通过课外观察活动,将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如种子是怎样发芽的,金鱼怎样吃食,蚕宝宝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等。这不但使学生扩展了自然知识,使他们的观察内容有了新意,而且增强了他们对自然事物的极大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坚持不懈的观察习惯,促使了其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对低年段学生掌握对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观察技能是为今后中高年级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同时,我也认识到,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运用才能形成的,小学低年段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任务是艰巨的。

㈣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4 张华版

书籍作者:张华
图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11日
ISBN:9 7 8 7 5 3 2 0 7 1 3 9 5 《课程与教学论》是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分册。全书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课程与教学论》是钟启泉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和研究的成果。进修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源泉,是教师有效工作的活力机制。古人云:“人才置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科委带除了进修的真谛。
而这《课程与教学论》就是围绕着这一真谛。充分反映国际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教学研究历史发展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第四节 教学组织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五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别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后记

㈤ 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研究方向的考研复习着资料都有什么 重点需要看什么书

课程教学论小学教育研究方向在统考时,没有专门区分出来的,都是统考(全国各专业各方向一张卷子),即101政治理论、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所以考研备战的话,专业课备考只要买一本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大纲解析(高教出版社)再加其他材料即可。如果是大一大二要想扩大视野,增加感性认识的话,下面这些书可以参考: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袁振国;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吴庆林;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 ;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兰。

㈥ 你认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人文科学么为什么

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
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识记:
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
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
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
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二、理解
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
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

㈦ 那学科教学和课程教学论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课程、教学理论、教师、课堂、学习问题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三个方向内容,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而学科教育专业的研究是突出以学科为基础的实践研究,切实推进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学科课程统整研究,带动综合理科与社会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通过学科教学行动与实验研究,切实推动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学科与课程与教学论的融合,实现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创新。

也就是学科教育专业,更倾向于实践;而课程教学论,则比较注重理论啦(比如说什么教学方法,建构主义之类)。(说实在的,两个差别不是特别大)
拓展资料:

教学过程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身体、智力、情绪、精神生活成熟过程的了解,并施以有利的影响,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学科教学心理学其要旨在于造就不仅能适应社会,而且能改造社会的人。每门学科均可根据其特点在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工具、培养智力和形成个性及习惯方面发挥作用。
学科教学心理学是各科教学法的基础。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
①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各科教学法及学习法,把各执一端的、零散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加以系统化,提高到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水平;
②根据实验的结果和确切的事实立论,评价现行的教本编辑以及教法使用的得失,寻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优途径。
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所有中小学教学计划所列的各门学科,诸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均包括在内。可以把中小学分开研究,成为“小学各科心理学”和“中学各科心理学”等。也可以对各科分别进行研究,构成其本身独立的学科心理学体系,如语文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等。
【教学论】 又称教学法、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在当代,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已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教学论的研究是在教育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对教学理论的历史遗产、现实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各科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加以理论概括。国家开设了诸多相应的学科理论教学课程,课程与教学论成为它的二级学科。在培养教学队伍的建设中将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中学教学论与教学实践系列教材,《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英语教学论》等,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
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教学原理部分阐明了基础理论和教学的一般理论。在基础理论方面着重探讨知识与教学、教学过程、教学与发展等内容。在一般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程理论、智能理论、知情意结合理论、交往理论、活动理论、最优化理论等内容;应用性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两部分。
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教学活动是教学论体系中应用性最强的部分,它是教学原理的具体运用,是各种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共有的组成部分。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