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9 12:27:55

校本课程 在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不同场合需根据不同条件,采取快速有效的避震方法,避免伤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学习、课外演练,学会在不同场合尽量避免地震伤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避震知识,提高积极应对危险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场合的避免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场合的防震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防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防震资料
各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防震的资料。
二、避震之街道、开阔地
1、指导阅读有关避震的资料。
2、小组间讨论高楼和操场中避震的有效方法,并加以归纳整理。
(1)、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2)、 在开阔地要躲开密集人群,就地卧倒或蹲下。
(3)、在室外要注意以下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玻璃幕墙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三、小结不同场合要根据实际,听从指挥,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和地点。板书设计:街道:选择开阔地蹲趴,不乱跑,不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开阔地:就地蹲趴,躲开密集人群

㈡ 谁有社区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设计

一、我校社区服务课程提出的背景

1.国家教育政策

1.1对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高中生要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1.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体现 :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三年中都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个学分才可以毕业。

2.当前我国人才素质现状

新华网关于《我国人才素质面临三大挑战》的评论中提到:我国人才素质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是:“诚信度、创新力和实践力”。

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几年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参加论坛的48个国家中,中国“人员素质”排行第40位。由此可见,中国也许可以出现全世界顶尖的人才,但其人才金字塔的基座却难以令人放心。

武汉大学曾进行过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课题研究,研究表明:近七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才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其次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实干”。但是“实践力”的缺失确实是我国人才素质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相当规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而不得不成为“啃老族”, 究其原因,金融危机以来全国以至全球范围的企业效益下滑,从而紧缩规模或者干脆倒闭,使就业岗位减少是一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大多数停留在书面,动手能力却被忽视,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说起来一套一套,在实际的操作技能上却缩手缩脚,不能独当一面。所以只给知识,不给机会的教育让我国的在人才培养中出现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而以“个人意识膨胀,社会责任感缺乏”为表现的“诚信度”和“创新力”的不足同样是制约我国人才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的重要因素。

3.对于国际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和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开设理论基础的几点思考

3.1国际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

美国有关部门规定,中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志愿服务,否则不能毕业。宾夕法尼亚州就有两位中学生,因无法证明自己曾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而不能参加中学毕业典礼。马里兰州教育厅则规定,全州所有中学生都要志愿服务于社区或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25小时以上。达不到这一标准,任何学生不论任何理由均不能毕业。而要想进入斯坦福、柏克莱加州大学、西点军校这样的名牌大学,必须在申请就读时提供为他人服务或为社区服务的证据,如果证据有力,入读这些名校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传统的社区服务开始走向服务学习,服务学习不同于社区服务,其特点在于重视学习因素的服务,它把社区服务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在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的同时,并促进服务者知识、技能的获得即能力的提高,使其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在服务学习中,社区服务和知识的学习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所以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服务学习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服务学习中要进行有计划的对服务体验的思考,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融服务与学习为一体的经验教育方式。而根据服务学习所立足的理论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式,其中作为主导的模式为:慈善模式、公民参与模式和社群模式。

3.2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的理论基础

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特点,我校将社区服务课程方案的理论模式立足于社群模式的服务学习。

社群模式是以社群为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反对新自由主义把自我和个人当做是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变量,而是主张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所在的社群决定的。社群主义认为:理解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式是把个人放到其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中去考察,社群本是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个人及其自我最终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社群既是一种善,也是一种必需。用公益政治学代替权利政治学是社群主义的根本主张。

社群模式服务学习以追求社群(社区)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统一为目的,旨在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是社群(社会)的组成部分。以及个人利益能够通过追求集体利益而实现,进而引导学生帮助社区解决公共问题,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同时强化学生的社群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社群模式服务学习项目的发起和组织工作主要由学校和社区合作完成。社群模式以追求各个利益,实现共同受益为目的。并且在开展过程中以“自愿”形式为主,既有课程化项目,又有非课程化项目。

学生与社区及其工作人员是一种建立在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发展社区基础上的“互动互惠”平等关系,学生通过自身知识能力或是与社区的合作完成公益项目,最终实现多方受益,从结果上看,项目的完成意味着创造了社区公共利益,学生们通过项目发挥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做到学以致用,丰富了社区服务经验,并且再为公共谋利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创造了自己的公共生活利益。社区则通过项目使公共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整个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此类服务学习项目的评价,一般既关注学生参与产生的服务效果,也关注学生与社区共同的互动反思,只有实现了多方受益才能够成为高质量的项目。

社群模式的服务学习其优点在于:有助于学生形成社群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参加服务学习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点燃了他们日后参与到社区发展和建设中的热情。

基于以上的几点思考,结合我校这些年来在社区服务活动实开展所总结的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社区服务课程方案如下:

二、我校社区服务课程总目标:

1、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2、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培养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通过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4、通过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5、通过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意识增强,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

三、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内容及实施步骤:

1.校内可开发课程资源:

基于社区服务课程的要求,三年需要10个工作日,我校按每个工作日5小时的服务时间计算,高中三年需要完成5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课程。

同时我校作为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所以具有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的特点,充分的开发校内资源,将校内资源设置为给学生提供社区服务课程的项目就是一个非常现实可行的方法。它能更好的满足课程资源开发要求:相对的稳定性,要具备较高的可预期性,满足课程常态化实施的需要等的基本原则。所以校内社区服务的课程设置如下:

(一)社区服务课程表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照片)

社区服务课程地点
社区服务课程项目
社区服务课程时间
表 现(简单评述)
部门签字

(盖章)
学生工作处

回访情况

优秀
良好
合格

1、图

书馆
图书上架

借换书服务员

分 书




植物养护

植物浇水

2、实验室
清洗实验用品

担任实验用品的准备工作

3、邮政

代办所
派送报纸

4、心理咨询室

接待员

5、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心

讲解员

6、团委
学业指导

技能指导

培训指导

7、网管

中心
网络维护

电脑维护

8、校办
校史馆的讲解员

9、其它

(二)校园内社区服务课程设置的实施设想:

1、高一年级:

(1)课程内容:高一年级时建议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课程表》当中1~5项社区服务课程项目的社区服务学习。通过在各个部门提供的不同的社区服务的岗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

①通过在校园各个部门的社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学校的校园资源,能够更好地做到对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

②通过在校园各个部门的社区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培养学校归属感和校园主人公的意识。

③通过在校园各个部门的社区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和体验。

(3)课程实施步骤:

①高一年级开学初始,每位新生领到《社区服务课程表》(1张×10份)。

②课前准备:学校在新生参与社区服务课程之前,会对新生进行课程表使用的培训,以及会安排各部门负责人员为同学们进行课前培训。

③为了给每个班级,每个同学提供参加社区服务课程学习的机会,操作步骤如下:

以班级为单位:学校每学期每周(周一~周五)安排一个班级在提供社区服务的部门参与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自选。

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节假日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各需要提供服务的部门进行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

2、高二、高三年级:

(1)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课程表》6~8项的课程内容提供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在这个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和高二、高三的同学

(2)课程目标:

①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如:高二(高三)学生通过对高一新生提供社区课程实施的课前培训,提升高二、高三同学校园责任感,培养学生作为校园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进而提高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②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如:给低年级的同学提供电脑技能等的技能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③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如:给新生进行校史讲解。让学生体验到他们对学校作出了贡献,点燃他们日后参与到校园发展和建设中的热情。

④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知识技能为他们人提供服务,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提升社会资本的存量。

(3)、课程实施: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在进入高二以后,为了给每个班级,每个同学提供参加社区服务课程学习的机会,操作步骤如下:

以班级为单位:学校每学期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在提供社区服务的部门参与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在班会课时间。(例如:高二(1)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提供图书馆社区服务课程课前培训,那么主持这周高一每个班的班会课的人就是高二(1)班的同学,以此类推)。

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节假日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自己联系各需要提供服务的部门和低年级以及需要帮助同学提供社区服务,进而达到社区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

2.校外可开发课程资源

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基于社区服务课程开发的原则:立足社区,立足周边的原则,建立“学校是社区中的学校”的意识。

同时立足于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社群模式的服务学习。而服务学习是服务与学习融合的实践型教学模式,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透过计划性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在服务中学习,不同程度上谋求促进学生伦理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态度上的某种改变,使服务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校的校外社区服务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标题:“温暖您、成长我, 走进颐养院”

课程内容:高一年级学生走进无锡市惠山区颐养院开展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在这个服务学习的环节,以陪老人们聊天为主要形式,重在对老人精神关心、关注。

课程目标:

1、通过走进颐养院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达成我校的德育母题之一的——善的教育的意图。

2、通过走进颐养院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够学会与老年人交往的实践能力,提高与老人沟通的能力,

3、在与老人聊天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活动形式中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4、通过走进颐养院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体验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

课程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工作:走进颐养院的社区服务课程主要的形式是想让学生通过聊天的形式对老人的精神生活给予关心和关注。那么正确的谈话技巧,和对聊天对象——老人们情况的调查了解是课程实施之前的重要的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

Ø 专职心理教师准备《与颐养院老人有效沟通的知识资料》

Ø 颐养院老人情况资料收集

(2)、学生的动员准备:各个班级在走进颐养院之前的班会动员

(3)、学生能够与老人聊天的技能准备:

Ø 专制心理教师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谈话技巧的指导

Ø 学生在班会课上分组进行情境模拟

Ø 班主任(专制心理教师)现场答疑

2、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人员: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社区服务课程的必修课程

(2)时间管理:

Ø 利用节假日时间,以学生自愿留校参加社区服务课程的形式开展

Ø 基于我校高一年级班级数一般为18~20个班级不等,所以原则上每2周组织1~2各班级的同学分批次到颐养院参加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

Ø 时间长度:2~3小时

Ø 教师安排:

固定带队教师:

学工处主任:负责和颐养院的院长协调和统一的组织管理工作

专制心理教师、团委负责老师:负责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

新绿电视台的负责摄像老师:负责做好学生课程开展视频资料的摄像工作

流动带队教师: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目前为止,经过社区服务课程开设之前充分的准备,以及社区服务课程方案的严密规划和社区服务课程过程中规范的操作,“温暖您、成长我, 走进颐养院”的社区服务课程成为了我校学生实施服务学习课程的重要载体

㈢ 为初中母校设计一门校本课程,说明理由,写出它课程目标及开发、实施流程的大致环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理由,写出它课程目标及开发、实施流程的大致环节
有进步的内容,肯定还好

㈣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课程是指学来校学生所应学习的自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㈤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三人行物理网:
http://www.srxe.net/

这里应该有你想要的东西

㈥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这个关键看你想设计哪个科目的?然后根据这个学校现有的条件,结合科目的特点设计。相对来说趣味性要强一些。

㈦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目前,校本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改的核心领域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缺乏理性的思考与设计,显得有些盲目又混乱。为了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我们基于研究和实践,梳理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点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同,校本课程建设特别要注重如下三点:

其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适当注重特殊素质的发展。

课程设计的基本宗旨应在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从素质的性质来看,学生的素质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基本素质,这是指在各个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各层面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素质,如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又称为学科素养,这是专门学科领域范围内的素质,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外语素质等;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对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加以综合而成的素质,如学习力、创造力、实践力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用于特殊领域或特殊情境的素质,如书法特长、领导力、野外逃生能力等。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来说,起特别重大作用的素质是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这些素质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受关注较少,而学科素质则在国家课程中受关注较多,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特别注重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并围绕这些来建设校本课程,如性格发展指导课程、创造力课程等。

其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基点。

尤其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每个学校都应该明确地树立自己的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其中包括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并围绕这些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其三,以学习为中心。

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逐渐走向以教为中心,这实际上是步入了严重的误区。当前,学校教育又重新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种转向在当前的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和深入,在中国也在逐渐走向普遍化和深入化。我国的国家课程,由于变革的周期较长,有些滞后,没有及时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而校本课程,则由于变革周期较短,可以及时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因此可以及时而充分地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基于学习规律,体现学习的思路,从而便于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自主学习。

课程要素体现“以学习为中心”

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是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计要体现所谓的课程要素。目前关于课程要素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在我看来,这种划分是严重缺乏逻辑的,也不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因为它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课程实施并不是课程设计本身应包含的一个要素,而是在课程建设完成之后进入的一个环节,即课程实施环节,这个环节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不属于课程设计范畴;第二,课程评价也不属于课程设计本身,它是在课程设计之外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材)的评价等,它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上面谈及的一些范畴或者环节互有关联,但我们也应注意它们的差异,比如,学习评价是在课程范畴之内对学习的评价,是课程的一个要素,但我们不宜将课程评价与学习评价相混淆。

通过分析和整合历史上关于课程要素的各种观点以及课程建设的实际,可以找出课程的如下四个要素,这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一是学习目标,即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关系到通过学习而要发展的学生的素质;二是学习内容,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内容;三是学习方式,即为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而采用的学习活动类型和操作样式;四是学习评价,即对学习活动的评判,包括学习起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等。

校本课程建设的这四个要素,都是基于学习的。校本课程的文本,都要体现这些课程要素,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校本课程文本,分别要在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体现这些课程要素。

三个层面让校本课程设计理念落地

课程建设不同于教学。我们大致可以把教育实践划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一是教育构建环节,包括课程构建、师资构建、教育制度构建、教育环境构建等;二是教育展开环节,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三是教育评价环节,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育管理评价等。无疑,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课程属于教育构建环节,而教学属于教育展开环节,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环节。这为我们理解和建设课程提供了一个总体性的视野。校本课程是一种构建和预设,确切地讲,是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这种构建和预设工作的重点,是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校本课程文本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每一种文本都有一定的结构要求:

其一是校本课程规划,这是关于校本课程的全面的、较长久的计划,属于宏观层次上的校本课程文本,也可以称为校本课程方案。

一个校本课程规划起作用的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不等。校本课程规划文本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首先,它要从宏观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这四个课程要素在宏观层次上分别可以表述为:学校培养目标、校本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规划文本还要附带性地阐述指导思想和校本课程管理等内容。

其二是校本课程纲要,它应阐明一门特定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在职能上相当于课程标准,但比课程标准要简单,一般篇幅为4000至8000字即可。

因为校本课程使用范围较小,不必以较多的投入去研制一个课程标准,而以较小的投入来研制一个课程纲要即可。那么,校本课程纲要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课程要素在中观层次可以分别表述为:课程目标(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纲要还要阐述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理念,这是一门具体课程的理念;二是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要求,这有助于指导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

其三是校本学材(或称校本教材),即一门具体的校本课程的学习材料。

这是校本课程文本的微观层次。广义上的学材,既包括基本的学材,也包括辅助的学材等。这些材料,本质上讲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应该按照学习的规律和思路来编写,从而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自主且个性化的学习。“校本学材”不仅是一个术语的改变,而且是编写理念和思路的革新。那么,校本学材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它应该在微观层次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应该将这四个课程要素加以提炼和整合,纳入到供学生学习的材料之中,进行精心的组织,并以有效形式加以呈现。这样设计的校本学材,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地学习,因此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㈧ 急求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 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 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 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 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 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㈨ 小学生校本课程故事乐园的教学设计

闲言语,乱喧哗,往往来来棒架钯。看看战到天将晓,那妖精两膊觉酸麻。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依然又化狂风,径回洞里,把门紧闭,再不出头。

㈩ 校本课程可以申请专利吗

教学方法不能申请专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明确内规定:“对下列各项,不容授予专利权:……独创性。
1专利申请:
在中国,目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依照法定程序审查批准后,才能取得专利权。在中国,发明创造目前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申请阶段,分别称之为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获得授权之后,分别称之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此时,申请人就是相应专利的专利权人。
2分类:发明专利:针对产品、方法或者产品、方法的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