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❶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
《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例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又要培养相关的能力,还要养成积极的态度和参与意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
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❷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程标准是什么
高中生物里的概念模型是什么新课标生物里
如体液调节中的调节图等都是概念模型,
除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其他都是概念模型
❸ 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有哪些教学方法
还有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高中生物学(必修1、2、3,选修1、2、3)这个是北师大的教授编的,也符合新课标的标准教材
编者是刘恩山和吴相钰
❹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共有哪些书目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问这些??不过我刚刚学完,真实性很高的。
我不是选修生物的,所以不太清楚选修的课本。
❺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变高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
生物学科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但现实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却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如何使高中生物教学改变目前的困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行生物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丧失,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较少,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2、课堂上教师习惯满堂灌,师生间几乎没有交流互动,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变差,一般难以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甚至有的学生很难与其他同学合作。。
3、由于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有些方面的天赋受到影响,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三、对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研究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小姐合作探究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时,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主导者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和帮助者,并切实注意自身行为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分成合作小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同时,对于青春期表现欲极强的学生来讲,能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承认,从而得到一种成功感,进而激发上进心。
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式采用“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校园网的出现,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1.O2在产生后,向外运出叶绿体通过膜的层数时,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算不算一层膜,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还是淋巴细胞都可产生,这些问题模糊不清,具有一定争议,鼓励学生对这些模糊知识点,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获得求解,上网到虚拟科学馆、生物园、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寻求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和一种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知识。
生物中的生物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一个生物概念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概括出来的,它是生物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学生正确掌握生物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其他生物基础知识的条件。如在 “《细胞增殖》一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的动画图,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利用简易材料亲自动手去制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微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通过实物结合图文演示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理解和掌握。
4.对全体学生,分清层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教师在心目中要根据成绩,基础等情况将即同一个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让他们既得到了知识,又发展了个性,坚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