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大学
1. 大学本科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由题目知道,输出转速60*1/(pi*0.3)=63.662转/分
假设电机转速2970转,则蜗轮减速比为46.65,取整数为47
输出功率 2500*1=2500W即2.5千瓦
假设效率为65%,则电动机功率为3.84KW,取4KW
使用时间为24*250*5=30000小时
根据以上参数,蜗轮选铸锡青铜砂型铸造,蜗杆调质,
经计算选用中心距为150mm,模数5,单头蜗杆,蜗轮齿数47,齿宽35即可满足要求;
蜗轮啮合效率74%,整机效率不小于70%,满足要求
2. 大学课程设计重要吗
我记得我们曾经做过课程设计。是数字电子,30秒的,有图有资料,你看可以?
3. 求大神,大学课设
自己做吧!虽然内容很多,但是难度不大。别人帮你做了,这课程设计就没意义了
4. 大学课设是干什么的
就是大作业,是一段课程学习完后,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大练习。
5. 求大学课程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100急!求 大学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横道图、施工网络图),,,,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单个建筑物的施工组织问题。二、设计条件1、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且经过自审、会审;2、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及劳动力均满足施工需要;3、开工日期为 ;竣工日期为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编写工程概况 说明工程名称、地点特征、建筑面积、结构特点、基础主体结构类型、施工工期、施工条件等;2、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选择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选择降水方案,画出降水方案布置图; 选择坑壁支护方案; 选择土方开挖机械和运输机械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组织土方的开挖和运输。(2)选择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选择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确定主体工程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保证质量措施; 对砖混结构应选择其砌筑方法、组砌形式、留槎形式及要求; 确定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和模板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3)选择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选择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3、计算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包括基坑开挖和回填土工程量、基础工程量、主体工程量(钢筋、模板、混凝土、砌体)、内装饰、外装饰等。4、质量与安全措施 5、编制施工进度计划6、布置施工平面图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要求将垂直运输机械、搅拌机械、材料堆场、钢筋和木工加工棚、办公及休息用房、施工用道路等通过计算确定的大小尺寸按照一定比例绘制成施工平面图。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不少于三千字,其中必须有施工方案选择的理由,施工持续时间的分析计算过程,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和平面图设计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简图。(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一张。(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三张。(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一张。五、工艺要求:主体现浇和砌围护墙之间的工艺和组织间歇时间为14天; 主体现浇工程在基础回填一段以上方能开始施工。 补充: 今天之内现在就要,谢谢。不要太复杂,我是大三学生,太复杂了,反而太假了,,
6. 大学课程设计 急!
电动机的功率,应根据生产机械所需要的功率来选择,尽量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选择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小.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电动机长期过载.使其绝缘因发热而损坏.甚至电动机被烧毁。
② 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大.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其输出机械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不但对用户和电网不利。而且还会造成电能浪费。
要正确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必须经过以下计算或比较:
P=F*V /1000 (P=计算功率 KW, F=所需拉力 N,工作机线速度 M/S)
对于恒定负载连续工作方式,可按下式计算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P1(kw):P=P/n1n2
式中 n1为生产机械的效率;n2为电动机的效率,即传动效率。
按上式求出的功率P1,不一定与产品功率相同。因此.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计算所得的功率。
此外.最常用的是类比法来选择电动机的功率。所谓类比法。就是与类似生产机械所用电动机的功率进行对比。
具体做法是:了解本单位或附近其他单位的类似生产机械使用多大功率的电动机,然后选用相近功率的电动机进行试车。试车的目的是验证所选电动机与生产机械是否匹配。
验证的方法是:使电动机带动生产机械运转,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将测得的电流与该电动机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进行对比。如果电功机的实际工作电流与铭脾上标出的额定电流上下相差不大.则表明所选电动机的功率 合适。如果电动机的实际工作电流比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低70%左右.则表明电动机的功率选得过大,应调换功率较小的电动机。如果测得的电动机工作电流比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大40%以上.则表明电动机的功率选得过小,应调换功率较大的电动机。
实际上应该是考虑扭矩(转矩),电机功率和转矩计算公式。
即 T = 9550P/n
式中:
P — 功率,kW;
n — 电机的额定转速,r/min;
T — 转矩,Nm。
电机的输出转矩一定要大于工作机械所需要的转矩,一般需要一个安全系数。
机械功率公式:P=TxN/97500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克/㎝
N: 转速,单位r/min
传动比是角速度的比值,根据所选择的减速箱不同而不同(减速箱减速能力相差很大)
另外:由于你需要的转速很慢,所以在选择电机的时候要选电机极数比较大的,电机转速与极数的关系大致可以这样计算 转速=1500*4/极数
7. 大学里课程设计是什么
课程设计大多是理科才有.
也就是对课程的一些实训,简单一点说也就是实习了.
就是用一到两周或几周的时间在对该门课程进行实习.
具体多久的时间就要看每个学校对该课程的安排和课程的性质来定了.
8. 大学生什么时候搞课程设计
问下你们学校辅导员或者学长吧。我是福大机械的。在大三上学期末(齿轮减速器)、下学期末(夹具设计)、大四上学期末(电和机械两个,这次是AT89C51单片机应用和机床传动系统设计)共三次,算是做了四个。最后一学期部分人会选个科研实践(自己完成一个设计方案),必修一个毕业时间和毕业设计。差不多就这么多了。
9. 如何上好一节课谈大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也是我们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这里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二是怎样做才能上好一节课。
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实际上,这是教学评价的问题。
所谓好课,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成效,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素质教育只能成为幻影。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独立解题的心理水平,阻碍了学生成功体验的形成,这种课不可能成为一堂好课。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传授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信息大,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授课教师的语调、语速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并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形象和能力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谈上海培训:新基础教育实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某周刊采访时谈到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她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1)有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好课实惠)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更浓厚,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定,投身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如果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2)有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益面的大小 ,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学生,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二是效率的高低。即学生得益的多少,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力争所有学生受益达到最大化。
(好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树立全面的效率观、公平的效率观。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这节课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原有的学科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学生的强势、弱势智慧有侧重,一个班级内又有优秀生(尖子生)、中间生(边缘生)、后进生(学困生、待优生),即使是在同一类的学生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使一堂课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如何使一堂课对于所有学生的意义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必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惠”,都要着眼于“高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3)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好课鲜活)一堂课,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应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课堂上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有思维的碰撞,有心灵的沟通,有智慧的启迪。这样的课上,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就在这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砥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显露,新的认知矛盾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4)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好课本色)在叶澜教授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目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基于以上的认识,“好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似清水芙蓉,质朴无华;拒绝花拳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有人听课或无人听课,提前通知听课或推门听课,你的课该怎样上,就应怎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