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课程设计特色是什么意思

课程设计特色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3-16 19:58:18

① 中学课程文化特色建设是什么意思

“课程”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我们对课程的基本定义是指以给学生获得体验为预期的有计划的显形或隐形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科。因此,一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都可视为课程形态。课程是学校常态工作的中心,学校有责任按国家规定保证开足课程与课时;学校有义务保证提供优质的课程服务。课程是学校的特色标志,办学思想、校训口号,终归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上获得支撑。课程方面显现出来的异同,是学校间的本质差别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校本课程,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必经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持续六年的课程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历程。
一、课程文化建设的背景
2002年建平中学高标准通过上海市教委专家组对我校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中期检查。在此基础上,建平中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时制定了未来五年(2002年——2007年)发展规划。
建平中学的未来发展基点是建立在现代社会整个大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入世带来的教育市场的开放,一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我们将遇到更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手,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优化资源,使我们的办学达到最大效益,以应对新的形势对我们的挑战。
建平中学未来发展基点也是建立在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的,新的课程改革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我们要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我们提出了构建具有现代学校文化特质的建平学校文化这一“五年规划”期间的核心任务,这是一个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学校文化,这是一个包括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在内的学校文化系统,今后五年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继续加大改革实验力度,深入发展建平中学的办学特色,把建平中学建设成具有现代学校文化特质的、在国内基础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实现“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的育人目标,以我们卓越的努力,在微观领域,实践并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入发展。
为此,我们把“课程重构与课程文化建设”作为规划重点,力图通过学校课程建设这一抓手,纲举目张地推进学校的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起具有现代学校文化特征的建平文化。
二、对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我们认识到,课程与课程文化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的真正成果应该是培养出一批符合建平文化精神的建平学子,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课程必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将课程问题从基础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来考虑,就是力图在课程建设、体系确立、评价模型建立等方面能够体现出建平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努力。同时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支撑,校本培训与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软件支撑)以及学校环境文化的构建(硬件支撑)也应该在课程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展开。最后作为所有课题建设的纽带,我们将在未来的五年中对建平中学的管理文化做一个更深层面上的再建构。
为了顺利开展这项系统工程,我们经过各个层面反复讨论,全体教工统一思想,明确了以下几个认识:
1、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因此,我们开展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统整德育与教学活动,重构建平学校课程,即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等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学分制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文化内涵,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2、宗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确立课程的服务意识,学校教育的产品是服务,学校应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去“创造”适应“课程”的学生。学校课程必须主动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必须主动服务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3、课程观念:课程不能仅仅视为学科,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课程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建构者,在师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指导,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究,自主地建构。
4、课程文化特性:基础性、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
所谓基础性,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均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社会化要求,落实合格层面的基本要求,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好基础。
所谓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开放。凡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财富都可以选择作为课程内容,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凡有利于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都可以选择为我所用,无论接受式的,还是探究式的,无论是文本的,还是网络的;承认个体智能是多元的,因而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是多元的,否弃划一、僵化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否弃“选拔为本”的评价体系,力主“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所谓选择性是基于开放性形成的,除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有课程进程中的选择,教材的选择,教师的选择,基础型必修课不同层次的选择,拓展型选修课科目、模块的选择,研究型课程课题的选择,活动课程社团的选择,是否参与某次考试的选择,考试层次的选择,考试科目的选择。给学生自己以充分选择的自由,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给学生发展特长的自由。
所谓综合性是基于未来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性人才而形成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课程的每个模块都是德育与教学的综合,课程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德智体美诸因素的综合。综合的另一个含义是改变学科门户独立毫不相干的现状,学科之间加强沟通,建立学科联系,组织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课程结构:建立以“领域、科目、模块”为系列的三级课程结构系统。
学习领域:指根据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全面发展需要而划分的学习范围,它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科目:指学习领域下相应课程的学科门类,主要有语文、外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艺术,社团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等。这些科目分为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模块:指根据学科素养要求,按照学科知识能力的系列和序列而划分的若干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板块,这些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是德育与教学的综合体,也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既给教师提示了教学目的定位,也方便学生拓展自学。因此,每个模块都是灵活的、动态的、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活动。
我们给教研组以模块设计的自主权,但必须遵循 “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体验性、选择性”等五个基本原则,并要求逐步实现“大纲、教材、教法、评价”的完整配套。
显然,学科模块课程建设,实际上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而选修课程则全部是校本课程,通过这样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有助于推进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落实学校个性化办学思想,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
6、课程建构的几项重要原则:
(1)、德育渗透原则:统整德育与教学活动,强调全员德育,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步骤甚至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资源,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教学的德育性。
(2)、自主探究原则:与建平学校文化主体相契合,我们提倡课程建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程建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程建设应该为学生的研究探索留下足够的空间。
(3)、合作协同原则:学校课程应该体现出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开发上要坚持合作协同的学习原则,提倡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的指导与影响。
(4)、师生互动原则: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出师生互动的特点,课程不应该是一个单向的灌输的过程,而应该体现出师生之间,知识与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组织者之间的民主关系。
(5)、前瞻开放原则:知识永远应该是向未来开放的,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圆融自足的自闭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向未来开放的知识生成结构,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应该体现这样的特点。
7、课程管理与评价:
在课程实施中关注过程,在过程中关注评价,在评价中关注价值。
成立学校课程规划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设置整体规划的设计。指导学校课程设置与开发,指导教师编制学科教学纲要。对课程影响绩效做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将这一管理流程纳入ISO9001品质保证体系的管理范畴。
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通过师生共同研讨,设立学分标准。完善学分认定机制,继续研发学校学分制管理的网络数据平台。
引进“课程合同”管理机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课程合同,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计划,使学生明确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学习目标、要领、评价方式。
进一步完善导师制,使学生能够得到符合其个性发展需求的个别化指导,同时,也在指导的过程中,使教师自身的人格与个性得以完善与发展。
增强诊断性评价、加强激励性评价。以金苹果奖、奖励学分以及课程学习诊断及建议书等为载体构建学校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发挥强势、体验成功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课程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我们统整了原有课程,把原有课程形态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国际课程,分别探索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形态。
附:建平中学课程规划表

课程归类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

国际课程

课程形态

必修课程
基础型课程

选修课程 拓展类课程

活动课程
研究性课程

多样开放

课程目标

满足合格要求

落实办学特色
追求特长发展

与国际教育对话、接轨

1、分步开展模块课程建设
2003年,我们申报的《以模块课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行动研究》获得市级科研课题立项,开始着手实施模块课程建设。整个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2005):探路。首先在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试行;在高一下学期数学、英语学科同时开展。2005年召开全市语文学科模块教学研讨会,总结论证语文模块教学成果经验。
第二阶段(2005—2006):铺开。继语数英学科之后,综合文科、信息学科、艺体学科、综合理科等全面开展模块课程实验,并在2006年召开全市数学模块教学研讨会,总结论证数学模块教学的成果经验。
第三阶段(2007—2008):深化。模块课程形成校本化,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合乎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行之有效的特有课堂形态与教学方法、建立与模块课程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方式。2007年12月召开全市英语模块教学研讨会,2008年5月召开全市综合文科模块教学研讨会,2008年12月召开全市综合理科模块教学研讨会, 分别总结论证这些学科模块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至此,经过四轮探索,模块课程建设已经在所有学科全面展开, 2008年11月,《以模块课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行动研究》顺利通过市级科研课题结题验收。

2、建构校本课程体系——领域、学科、模块
n 按八个基本学习领域开发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全面服务
于学校培养目标:
心理健康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
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
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民族
精神)
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世界
眼光)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习领域——侧重于领袖气质的培养
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侧重于兴趣特长的培养
n 学习领域与科目、模块
学生心理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心理、校班会——主题活动、
学习心理、人格心理……
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音体美——双周音乐会、国庆
通宵、健美操、电脑绘画……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理化生、政史地——环境保护、社区活动、南京行、长江行……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数理化生、信息科技、劳技(网
络技术、电脑组装、机器人)……
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语文、政史地——诸子百家选
读、史记选读、西部行……
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外语、政史地——莎士比亚选
读、欧洲行、美国行、澳洲行……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习领域——各学科——学农、学军、航模
社团、跆拳道社团……
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各学科——作文比赛、英特儿
创新大赛、数学竞赛、化学竞赛……
3、学校课程举例:德育课程

建平德育课程规划

学期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1

选修课程2

社会实践

综合性实践课程

校班会

健康与活动

自主管理

心理健康

学生社团

青年党校

人文素养

课题研讨

高一(上)

社区服务

学军

升旗仪式专题报告校会班会

广播操 眼保健操

规范与管理

适应心理

04论坛

党的基础知识学习

各科开设人文讲座





国庆系列活动





护旗队





高一(下)

社区服务

南京行

规范与管理

个性心理

"建平之星"网站







五四系列活动





"我们"网站





高二(上)

社会义工

国庆系列活动

服务与管理

学业心理(1)

"阳光新闻"采编社













先锋论坛





高二(下)

社会义工

学农

服务与管理

交往心理

"红帆"编辑部

党的理论学习





五四系列活动





"新生代"编辑部





高三(上)

干部实习

国庆系列活动

责任与管理

学业心理(2)

"金苹果"电视台

专题研究











"金苹果"电台





高三(下)



18岁成人仪式

责任与管理

职业心理

心理成长社 其他社团







德育课程坚持活动德育模式,在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在活动中健全人格修养的自我塑造。

显然,我们的课程建设,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校本化”建设工程:学科模块课程建设,实际上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而选修课程则全部是校本课程;引进国际课程也是最终达到校本化。

四、课程文化建设的推进情况
学校继续不断推进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主要从四方面着手开展:(一)学科模块课程建设——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我们的模块课程建设,是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推进、深化、提升。
1、总结推进
第一阶段展开前,学校在暑假期间,连续召开了三次不同层面的课程研讨会(骨干教师与相关责任部门干部会、所有教研组长以及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学校课程改革动员与全员培训)。经过一系列会议,统一思想,确定方向,为下一阶段的学校课程建设做好思想、计划与方案的准备。
以后每一年,我们都会围绕前一阶段学校模块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研讨: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教育沙龙以及学科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对学校已经开设模块课程的教研组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2008年,所有学科都开展了几轮模块课程实践后,我们组织各学科课改骨干,分批分学科集中专题研讨梳理本学科模块课程体系,重新审视模块课程,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深化模块课程的具体任务。

2、实践完善
经过一系列的研讨,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思路更清晰,意见更统一,操作更踏实。无论是模块课程推进的广度还是推进的深度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提升。2007年,100%的教研组开始实施模块课程。到2009年6月,语文、英语以及数学已经连续进行四轮模块课程的实验,综合文科组已经进行了两轮。综合理科组也在2006年启动了模块课程改革。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课程改革终于呈现出我们所期望的整体态势,在模块课程建设方面,我们所期望的建平共同价值观已经形成。
课程建设不仅在广度上得到发展,在改革深度上也不断推进。
在这一方面,语文组连续两年,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第一年确定了丰富课程资源,新增课程内容的模块课程构建思路,另一方面,又从第二年开始在模块课的学习组织形式上进行尝试,逐步形成以专题语文活动为主要特色,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模块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第三年,语文组则开始将语文课程中的必修、选修、模块课程全部打通,并出版教本,彻底实现校本化、模块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建平自己的语文课程。如今,第四轮语文模块教材更进一步深化,把教学大纲要求、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评价等要素都编入教材,使教材既是语文读本,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记录。
数学组,第一年在模块设置上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的模块大受欢迎,有些模块授课情况不尽如人意,所以在第二年的课程设置上,更多考虑到挖掘数学与人文、与社会实践、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用“源头活水”使数学的“半亩方塘”呈现出独特的“天光云影”。第四轮出版了模块教材《图形计算器的运用与探索》。
综合文科组发挥“综合”的特点,在模块设计上,追求“哲学的深度”、“历史的‘长度’”、“地理的广度”,围绕社会、资源与发展的主题,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指导学生研究。
综合理科组第一轮课改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以及科学的前沿发展四个主题来建设课程模块,第二轮梳理出四大系列:科学概念系列(构建各学科核心概念,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感悟“科学是美丽的”)、科学实验系列(掌握综合理科基本实验的技能与方法,理解“科学是严谨的”)、科学人文系列(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作用,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自主发展系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发现和培养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与发展潜能的学生,感受“科学是有趣的”)。
在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科知识、生活体验与学校的育人目标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从教师的角度上说,一方面教育理念通过实践有了极大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获得了一个最佳的提升平台。
3、阶段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模块课程建设实现预定目标,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了各学科的课程模块纲要。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文科、综合理科分别成功举办了面向全市开放的学科模块课程研讨会;语文实现了高一高二教材校本化;数学组出版了《情景数学》、模块教材《图形计算器的运用与探索》;英语组编写了《英语经典文化读本》。高二学生自编了以“人格修养”、“自然情怀”等为主题的个性化文本教材,同时也编出了以“科技与文化”为主题的电子教材。《中国青年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和《新闻晚报》等报刊,《上海教育科研》、《语文学习》等国家级核心期刊,《现代教学》、《新教育探索》等专业杂志,都对我校的模块课程建设进行了介绍与评价。从教学实效看,学生们在模块课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建平的育人目标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切实的载体。
(二)校本选修课程建设
校本选修课程由特色文化课程与特色德育课程两大部分构成。
1、综合性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几年来,我们统整各类特色活动,按照“课程大纲、教材、教法、评价”四项课程要求来规范管理,沉淀了科技节、英语周、学科类校本选修课程和竞赛课程,并开发了“4S课程”(即科技人文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项目设计等四项合称)。每学期常态下的校本选修课程都在一百门左右,其中“智能机器人”特色课程在历届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金奖。每周三下午有两节课时用于“4S”课程(即“项目设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技人文讲座”的合称)。
2、综合性特色德育课程。活动德育是建平的教育特色,积累了丰
富的课程资源。如,一年一度的“与奉节建平希望小学师生手拉手夏令营”活动、社团文化节、国庆“嘉年华”通宵晚会、国际文化节、南京社会考察、学农、军训、青年党校、高三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等传统活动,都是我们的特色活动课程。我们在新课程建设中,更注重活动德育课程的内涵发展,不断探寻新形式,挖掘新内涵。2006年起,我们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感动建平”十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把它作为学校精神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新形式。我们注重它的过程教育功能,从11月份启动,从班级推荐申报、事迹材料网上公布、全校投票评选,到新年1月隆重颁奖典礼,前后持续3个月。周期长、范围广,影响大,使这些好人好事成为极好的教育资源,深入到每个师生的灵魂深处。我们还在学生自主管理的传统德育形式基础上,创造出“主题值周活动”形式,成为一门开发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德育新课程。我们把学生值周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值周班学生每周自主确定一个管理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设计怎么写

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面(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2.目录3.主界面专(介绍这次设计的课属题、人员、目标、任务、人员分工)4.主要过程(要告诉别人你的这个作品该怎么用)5.程序流程图(用图来表示主要过程)6.核心源程序(你觉得这个作品它具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就将实现这个功能的代码给COPY下来)7.主要函数(你程序代码里用的函数中你觉得重要的或是难的)8.心得9.附录(你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参考的书,这个可以多写一点,以示用心认真)
我第一次做课程设计时写报告就是这么写的.你参考参考.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③ 大学里课程设计是什么

课程设计大多是理科才有.
也就是对课程的一些实训,简单一点说也就是实习了.
就是用一到两周或几周的时间在对该门课程进行实习.
具体多久的时间就要看每个学校对该课程的安排和课程的性质来定了.

④ “课设”是什么意思

课设就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教学计版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课权程设计,是大学开的一些实践课。

课程设计: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计算机程序开发题目;又如:《公共建筑》课程设计,一般是完成一项公共建筑的一系列设计图纸,包括从方案到部分施工图等。

(4)课程设计特色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课程的组成是由学科的分级结构决定,设计的原则有如下:

1. 从简单到复杂。

2. 从特殊到一般。

3. 现存生物体的生命循环。

4. 从一般到细节。

5. 从一般分类到更细的分类。

设计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⑤ 课设什么意思

课设就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回划(教学计划)、课程标答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课程设计,是大学开的一些实践课。

课程设计: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计算机程序开发题目;又如:《公共建筑》课程设计,一般是完成一项公共建筑的一系列设计图纸,包括从方案到部分施工图等。

(5)课程设计特色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课程的组成是由学科的分级结构决定,设计的原则有如下:

1. 从简单到复杂。

2. 从特殊到一般。

3. 现存生物体的生命循环。

4. 从一般到细节。

5. 从一般分类到更细的分类。

设计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⑥ 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

1、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地安排教学要素,回确定适当答的教学方案和思路。

2、课程设计:制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

二、目的不同

1、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多学习知识,在各方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2、课程设计:一项具有教育经验的计划,旨在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获得、促进迁移,并进一步促进其的全面发展。


(6)课程设计特色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应从“为什么要学习”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决定学习什么;

3、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所需的教学内容,即如何学习,应采取哪些策略?

4、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改上述环节,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⑦ 特色的意思是什么

特色释义:
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艺术特色

⑧ 活动形式和活动特色分别是什么意思

活动形式:指举办活动的具体方式,比如按比赛方式,投票方式等等。


活动特色:指举办的这个活动与其他活动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非常吸引人或者有着非常独到的好处和有点。

活动形式设计,是人类行为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

活动形式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8)课程设计特色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比如,某高校举办一次拔河比赛,


活动形式可以写为:按抽签分定次序和组别,然后相互比赛,逐层淘汰,决出胜利者。


活动特色可以写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不限定为同学,各班级的班主任可以不占名额的参加此次比赛,充分增加了班级凝聚力。

⑨ 特色是什么意思

特色有很多种意思。
常用的意思: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特,色
就是很色情,

⑩ 伊顿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伊顿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设计最大的特色是尊重5-6岁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内特点,不容做小学化学前班;幼小衔接课程与蒙台梭利区域活动相结合;混龄教学中的幼小衔接课程,降低幼儿升学情绪压力;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是伊顿幼升小所独有的。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