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该不该寄成绩单
『壹』 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作为学生你赞成吗
我高度称赞深圳大学给家长寄学生成绩单的举惜。相信广大家长都会举内双手赞成!他们容是多么希望及时了解儿女在校学习的情况呀!这是加强家校联系,共同配合促进学子成长的有效办法。绝大多数学子应该也会欢迎,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子由学校向父母报告成绩更显光彩,共亨喜乐。对成绩平平,特别是后进的学子可能有些压力。但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激发学习热情,迎头赶上,拿出满意的成绩单告慰父母。反对这种做法的人可能就是学渣,他是来混日子的,并不想好好读书。他的成绩单红灯高挂,见不得父母。及时暴光可能还有一救,隐瞒到最后只能一败涂地。
『贰』 学校要求必须由本科大学直接寄成绩单怎么办
一般国内大学不会帮忙邮寄成绩单材料的。通常的做法是将密封好的材料自行安排国际快递邮寄给学校,一般学校是认可密封的材料。如果明确规定要从学校寄出的,可以把寄件人信息填写为学校信息
『叁』 现在大学还会寄成绩单回家吗
没有全部数据,所以不敢一概而论,但是上海这边我认识的高校,包括我之前的母校,都会把成绩单寄回去,每年都会坚持。
『肆』 大学邮寄成绩单,有必要吗
有必要,因为孩子毕竟自控能力不佳,容易跑偏,比如沉迷游戏、沉迷谈恋爱等等,所以给家长通个消息,掌握孩子在校动态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你的学费还是家长出资,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收益还是要告知的。
『伍』 针对部分大学把成绩单邮寄回家你怎么看
强烈要求学校尊重我个人隐私。虽然自己平时成绩也不算差,但是把成绩单往家里寄,爸妈知道了成绩,肯定会很生气。大学里面的成绩并不是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的,像我学校,笔试成绩占百分之40,平时课堂表现占之60。也就意味着我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我平时成绩就低,直接影响成绩单上的成绩。这一点是很难和父母解释。而且大学里面,得罪了科任老师,老师直接挂你科,这种不公平性存在。其实没必要把成绩单寄回家。
『陆』 大学拉有没有必要把成绩单寄回家
这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吧…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定,而且目前大多数学校都会在期末考后寄成绩单到学生的家中
『柒』 本科成绩单是自己寄送还是由学校寄
成绩单先去学校开够份数(许多国外学校都是电子申请,成绩单可以扫描发送)。中英文齐全,信封封好,外面盖章。带在身边。学校没那么好的,一般都是要自己寄。
『捌』 大学成绩单:该不该寄到家
我们历来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对父母。因此如果学习成绩回好,那么成绩单答寄回家,让父母高兴高兴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成绩不好,都是不及格,那么这份成绩单寄回去,特别是寒假的时候寄回去,伤父母心不说,自己过的也会不舒服。
『玖』 大学该不该给家长寄成绩单,各方反应不同
在初高中,学校通过发放成绩单来告知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是很常见的。但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都较强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举措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并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呢?大学生还需要被学校和家长监督着学习么?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学生、家长和校方对此的态度不尽相同。
学生 不以为然
“我知道从高中到大学会有很多的改变,在学习上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已经十八岁了,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再看着我学习了。而且我想我能平衡好学习和社团工作的关系。”大一新生李策告诉笔者。接受采访的几位新生也都有着同李策相似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希望能够独立自主,也能处理好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不希望家长老师还把自己当做初高中小孩子对待。
家长 多数欢迎
而家长们显然有着更多的考虑。新生家长刘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他觉得学校这项举措很好,在管理相对较为疏松的大学,这样的做法让家长和学校有更多的沟通,能够更好地督促孩子学习,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帮助孩子,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刘先生说,他亲戚家就有个小孩在大学期间因为多个科目考试不及格,最终导致没有领到毕业证书,但家长在这期间却对其一无所知,孩子毕业后始终找不到工作,家长从中询问才得知此事,却已经追悔莫及。
王女士也提到孩子在入学之初可能会不习惯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而在学业上遇到问题,“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我在监督他学习,每天晚上检查作业、给卷子签字,有问题及时去学校和老师沟通。现在到了大学,完全脱离了家长的管束,我觉得他很容易一下就放松,而孩子又总是报喜不报忧,所以我根本没法了解孩子所遇到的问题。学校这样做正好解决了我们家长的担忧和顾虑。”
学校 重在沟通
学生处主任张老师和国际传播学院的辅导员姚老师都提到,其实这项举措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及时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院系不仅会给家长寄学生成绩单,还会把学生在学校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比赛中所获得的奖状等孩子在校取得的成绩寄给家长,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姚老师说,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在心智发育、社会认知等方面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学校和家长都还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对孩子的成长情况,学校和家长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无疑是有益无害的。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