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课程指导云朵棉花糖

幼儿园课程指导云朵棉花糖

发布时间: 2021-01-06 15:01:54

❶ 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序言

没有序言 有年龄段经验

❷ 幼儿园课程指导第二版中小班语言《好朋友》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具备了辨别少数 物与物之音具有一定的关系的思维能力。在情感发展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认知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趋向明显。 《好朋友》这个活动是建立在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作的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它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生活物品吧生命和友情,同时揭示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正是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幼儿间建立起"我们是好朋友"的良好愿望,从而增进彼此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童话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童话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仿编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 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童话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若干,其中相对应的一半贴在大打操作卡表格内。 3、配乐录音童话《好朋友》及歌曲《找朋友》CD。 4、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 一、 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 (教师出示童话配套形象图片。) 二、基本部分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二)欣赏童话,理解内容 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童话一遍。) 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 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 4、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 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 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 (三)学习童话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 1、再一次欣赏童话故事录音,请小朋友轻轻跟读。 2、集体讲述童话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 (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怎么样?"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 2分角色讲述。 "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童话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童话。 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插入这个长方形里。然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

❸ 如何使用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

使用幼儿操作材料时,请注意:①与教师用书中相应的教育活动相配合;②与幼儿具体的生活经验相结合;③家长可据此作家庭辅导;④《美术》等幼儿操作材料,特留空白处供幼儿画画等操作用。

❹ 幼儿园可以进行什么丰富的主题活动

一、主题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目前,我们使用的幼儿园现行课程,就主题内容而言,选择...了对幼儿发展有利的、适合幼儿学习的。充分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理念和要求都和我们的新《纲要》相吻合。主题也一般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围绕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社会生活事件、文学作品,或者将一些现象、过程、原因等形成主题,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选择主题时经常会思考一些具体性的问题,如:这个主题孩子会喜欢吗?符合孩子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吗?有什么价值?该达成哪些目标?涵盖了哪些内容?能引起哪些学习兴趣?可提供给幼儿什么学习经验?它的可行性如何?主题所需的材料易获得吗?是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具体活动?它与其他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没有经验进行衔接与连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合多种优秀幼儿教育课程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灵活执行。”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的最大发展,是新形势下幼儿教师在提高有效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以现行的建构式课程为主、以幼儿园课程指导、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为辅,采取三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拓展主题内容,加上师幼共同构建的主题活动,可以说,因为有了这些优秀幼儿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使我们使用的课程更具广阔的背景和多元观点的支持,让“教材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出入”、“教材的地区差异性”、“抽象的教材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冲突”、“各领域教学内容的偏颇”、“教材与幼儿及实际教学环境有明显的出入”等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就拿小班上册的“甜甜蜜蜜”这一主题来说,选题是可行的,因为甜甜蜜蜜的糖果、饼干及各类食物,小班幼儿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综观教材中本主题的各类活动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原教材内容整合不当,有些教材在领域或内容上比较牵强,如: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某些活动的操作层面太多,不利学习掌握和检测,如:长满牙的大嘴巴;有些则对刚入学的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如:云朵棉花糖等。于是,经过仔细分析与整合,我们对原有主题内容进行了删选:保留了“开心跳跳糖”、“甜蜜蜜的聚会”、“糖果一家”、“咕噜噜”、“棒棒糖一家”、“吃饼干”、“甜嘴巴”;删除了“棒棒糖集合”、“妈妈爱我,我爱妈妈”、“云朵棉花糖”、“漱口歌”、“多和少”、“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增加了“五彩糖果”、“棒棒糖饮料”、“小熊糖罐”、“咚咚的牙齿”、“牙蛀虫”;改编了“超级糖果屋”、“糖果爸爸”、“我是棉花糖”、“长满牙的大嘴巴”、“好朋友加心饼干”等,以求达到我们预计的主题教育活动效果。 (二)把握各种教育契机 《纲要》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在观察幼儿、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1、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确定主题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倾向,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衍生出有意义的主题。如:中一班的朱老师怀孕了,挺着大肚子。班上有几个孩子对她挺起的肚子很感兴趣,经常有人会上去轻轻地摸一摸,拍一拍,还围着朱老师问长问短,有的说:“朱老师,你的肚子怎么这么大呀?里面是不是有小宝宝了?”有的说:“小宝宝会动吗?”还有的说:“肚子这么大肯定很不方便,走路、吃饭是不是很累呀?”看到幼儿当前的兴趣点,我们决定开展“我来当妈妈”这一主题活动。请朱老师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体会,让幼儿感受妈妈的辛苦。还在娃娃家内增加娃娃的数量,让更多的幼儿当妈妈照顾宝宝,给宝宝喂奶、吃饭、洗澡等,体验母子情真,感悟母爱的伟大。由于主题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的,活动内容切合了幼儿的需要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2、结合节日、季节的变换确定主题 在确定主题时,教师应充分挖掘节日和季节里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离“端午节”这一传统的节日还有一段时间,可粽子的芳香老早在村子上空回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在谈论端午节的有关事宜,幼儿对粽子、香袋、香包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过端午”这一主题活动,请村子里的老奶奶来园讲有关端午节的故事,教孩子包粽子、做香包。孩子们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 子,脖子上套着同伴互送的香包,还将多余的香包装扮教室(见左图),其乐融融。同样,新年、元宵节、中秋节、圣诞节等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都相应地生成了有价值的主题活动。再有,一年四季,各自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像美丽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色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都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3、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 主题选择的内容应该是资源比较丰富,孩子熟悉的、容易接触的,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这样,教师就容易利用这种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果活动内容跟幼儿生活相距甚远,他们一点经验都没有,又何来拓展经验和视野之谈呢?就像“甜甜蜜蜜”这一主题,甜甜蜜蜜的糖果、饼干及各类食物,这些东西因为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欢吃的,所以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小班幼儿在“吃”字当前的情感驱动下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容易忽略,只能从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有兴趣和好奇心,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等发展目标来考虑,基于这两点,这个主题在小班开展非常适合。 二、主题内容的拓展 主题确定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以该主题为中心扩散、拓展主题。在拓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要注重老师的支持、帮助及引导作用。这时,我们拓展主题内容的途径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去引导、关注、帮助幼儿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找到发展幼儿能力的切入点。秋天到了,草地上的昆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师由此在“秋天”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观察比较、制作标本、区分益虫害虫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幼儿有关昆虫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 孩子们在和同伴、父母、老师的共同参与中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家乡的特产和美味小吃等。 (二)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孩子在走廊上拣到了一塑料袋,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谁的塑料袋乱扔。”是呀,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况且塑料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对塑料袋的处理和利用是生活中一个实实在在有意义的问题。教师马上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从“绿色家园”主题中派生出“漫话塑料袋”这个主题内容,引导幼儿从走近塑料袋→可怕的塑料袋→少用塑料袋→妙用塑料袋这

❺ 如何运用《幼儿园领域课程》指导用书提升教育品质心得

一、教材分析 该套教材将课程化分成: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社会五大领域,分成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教师用书按五大领域来分别指导,每个领域都包括了领域说明、教育内容与要求以及具体的教育活动指导,同时还符了幼儿要学习的作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包括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四个部分, “活动建议“具体还包括了“教学变式”“教学提示”“领域渗透”“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等。除此而外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操作性强,也让老师使用方便。 二、结构分析 幼儿园教材一般有分科式、主题式、领域式三种类型,随着课程理念的发展,分科式已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如高结构化、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违背了《3—6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因此分科式的已少为现在幼儿园使用;在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下,领域课程和主题课程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受课程发展的影响。主题式是放弃学科形式选择一些主题,将内容以主题形式加以组织,采用这种类型的教材综合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幼儿经验的整合,但是深受以往学科课程的影响,幼儿园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把控,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而领域式的课程是将以往的学科综合为几大领域,把内容按照领域进行组织,采用领域式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材内容间的整合,系统性较强,为幼儿园教师普遍接受,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弊端:综合程度不高,领域间仍存在明显的割裂现象。 如:在艺术领域中“小兔和狼”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加入了语言领域的培养目标,但是这些措施并未真正改变各领域之间的相互割裂局面;再如中班活动教材中第一周为了要做到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老师们肯定会把每个领域的第一个课时安排上去,社会领域“我上中班了”、语言领域“谁的队伍过来了”、科学领域“沙子的秘密”、艺术领域“长吧、小孩”、健康领域“我高兴、我生气”,等这些活动内容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两个分割开来的经验。 三、深入探究 因为《幼儿园领域课程》它是以领域为主线,以主题为暗线的结构形式,领域下的内容不能好好地为主题服务,为了把领域和领域之间建立横向的联系,避免领域内容间的相互割裂,我园邀请了专家解读教材、并在园内成立了教研小组,以保教主任为组长,带领全园教师每周半天熟读教材,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发现本教材的一些优势: 1、课程选择的价值性:能真正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如将健康领域分为生活和体育两部分;科学领域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部分;语言领域有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文学活动、讲述与表达等内容;社会领域有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学习等相关内容;艺术领域分为音乐和美术两部分,音乐通过歌唱、欣赏、韵律、打击乐等多种途径让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美术通过作品欣赏、画、粘、贴、印、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大胆表现与创作; 2、目标的全面性:该教材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构成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将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3、内容整合的巧妙性:如艺术领域音乐部分“长吧、小孩”,在学唱歌前要求让孩子先谈谈自己升入中班后的心情,渗透了语言领域教学;“滑稽的脚先生”是一节韵律活动,但在活动前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活动“脚印之旅”带领幼儿尝试不同于平时的走路方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小猫圆舞曲”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也渗透了科学知识,要求幼儿进一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小猫喜欢干什么?并把记录的结果与同伴一起分享;美术活动“有趣的对印画”渗透了数学认知,教师通过轴对称图形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对称的特点;“虫子爬呀爬”渗透科学领域让幼儿观虫子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等;只要教师们能真正重视启发、鼓励幼儿每次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与周围的人和物充分地相互作用,多组织一些可以将各领域相互联系的综合活动,保证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能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中班韵律活动《小兔和狼》可以以故事导入,也可以以情景展开教学,还可以以听音游戏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除此之外每一篇活动还有教学变式和区角延伸活动,让教材真正活起来,将所有的教育活动都配合有趣的游戏,如体育游戏、科学游戏、听说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各种游戏都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得以快乐学习。 四、结论与思考 1、领域之间的渗秀性把握:是不是每位教师都具备整体教育的观念,使各领域的的内容在目标、内容上互相渗透、彼此配合,既保证本领域目标内容的系统性,又兼顾横向的有机联系,在教育途径与方法上也能考虑彼此配合,互相促进; 2、课程安排方面的合理性把握:是不是每位老师都具备领域课程与主题课程溶入贯通的能力,除了将每周的课程五大领域有机渗透,还要结合当前季节与节气等,能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周的课程,如秋天季节时应把五大领域里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筛选出来,在秋天季节上,总不能为了图方便按照领域课程往下排课,结果科学领域里秋天的树叶按到冬天的季节上了。 3、说教式课堂转变为游戏化课堂把握:如“吹泡泡”活动,首先让孩子欣赏多媒体“和泡泡做游戏”的录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观察后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如果把握不强的老师很可能把这节活动变成了“说教式”课堂:先让孩子看、再让孩子说、有的老师还会出示一些自己范画、最后让孩子来画,为何不能把多媒体上的游戏纳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孩子自由玩泡泡游戏呢?通过孩子亲身体验和幼儿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创作中肯定收到不同的效果。 4、我希望:多媒体的配套教学要起到画龙点精而不是画蛇添足的作用。

❻ 江苏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指导第71页怎么做

我貌似不会呀! 无能为力!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