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四川省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安排

四川省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安排

发布时间: 2021-03-16 19:45:08

①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8节) 数学(4节) 体育(4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1)四川省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扩展阅读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

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② 对义务教育课程规划的几点建议

义务教育阶抄段课程计袭划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适当的。

③ 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 《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 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 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 号)等文件精 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 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 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 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 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 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 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 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 2、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 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 课, 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 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 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选择性原则 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 求,可以选择分科课程,也可以选择综合课程;同时,还必须为地方课程与学校 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 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 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 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 52 周:教学时间 39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 13 周。 各学年 39 周教学时间安排:一—八年级每学年上课 35 周,复习考试时 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 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 33 周,复习考试 4 周(初中最后一 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 26 课时;三——六年级 周活动总量 30 课时;七—九年级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每课时以 45 分钟计。 3、课程计划表 表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省级实验区(按分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比例 时 品德与生活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德 (社会)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 史 2 2 2 206 0.022 社会 地 理 3/2 2 158 0.017 科 学 2 2 2 2 280 0.029 生 物 2/3 2 157 0.017 科 学 物 理 2 3 169 0.018 化 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体育与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健康) 音 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 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实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地 方与学 学校课程 1 1 2 2 2 1 1 0 1 383 0.0402 校 课程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展(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动、眼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果是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保健操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表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级实验区(按综合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 时 比例 品德 与 2 2 2 2 2 420 0.044 生活 2 品 (社 德 会) 思想 2 2 3 239 0.025 品德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 学 2 2 2 2 4 4 5 725 0.076 体育(初中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为体 育与健康) 艺 术 4 4 4 4 4 4 2 2 2 1046 0.110 综合 信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技术 活动 地方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和地 课程 方与 学校 学校 1 1 1 3 2 1 0/1 1/0 1 383 0.0402 课程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 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动、眼保健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操 表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实验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课程计划 表 总课 课时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时 比例 品德与生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活 (社会) 德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学 2 2 2 2 280 0.029 生物 2/3 2 157 0.0165 科学 物理 2 3 169 0.018 化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与健康)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和地 方与 学校课程 1 1 1 3 2 1 2 1/0 0 403 0.423 学校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 动、 保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眼保健操 四、课程设置说明 1、表三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的课程计划表,与表一比较,综 合学科增加了“历史与社会”,该表可以在表一和表二的基础上生成。以表一为 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用表二“历史与社会”替换表一中的“历 史”、“地理”;以表二为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用表一中的 3—6 年级 “科学”、7—9 年及的“物理”、“化学”、“生物”替换表二中的“科学”, 用表一中的“音乐”、“美术”替换表二中的“艺术”。按照这一思路,可以生 成综合学科有一门,如只有“历史与社会”、“艺术”的课程计划表和综合学科 有两门的课程计划表。 2、综合课“历史与社会”,包括了分科课“历史”的全部内容和“地 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综合课“科学”包括了分科课程“物理”、“化学”、 “生物”的全部内容和“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 综合课“艺术”包括了分科 课程“音乐”和“艺术”的全部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 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 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 1 课时;其他内容则统整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教育厅的有 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4、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 见统一安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由学校 根据我厅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与管理。 5、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 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 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 主渠道作用。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至六年级 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其中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要求的健康知识, 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 使学生了解, 但不得组织笔试。 没有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 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7、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绿证教育、 环境教育、 本土历史与社会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 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 课开设专题讲座。 8、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 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程中解决。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 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外语双语教学的实验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外语教学,办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9、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 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 30 分钟为 1 节课。

④ 《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各科的都不一样,你想问哪一科??
例如语文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⑤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各课程周课时安排是什么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⑥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各科的周课时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关于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暂行意见》中规定:中学语文教师每人教两个班(10课时~12课时);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教师每人每周授课12课时~16课时,平均14课时;其他各学科每人每周授课14课时~18课时,平均16课时。

小学教师每人包教一个班的语文、数学,或每周授课16课时~20课时,平均18课时。其他省、市根据本地区特点,对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均有类似规定。


(6)四川省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扩展阅读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⑦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八年级上教案

我想要啊

⑧ 谁有省部颁的中小学课程计划(急需)

课程结构的调整

--------------------------------------------------------------------------------

作者:来源:华中教育 日期 2007-05-24 06:44:10 阅读:56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构。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调整

9.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课程结构调整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课程类型主要有:①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③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上述各类课程所具有的特定价值以及每组课程类型所具有的价值互补性,意味着它们在学校课程结构中都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即学校的课程结构应当是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课程类型的单一使得在注重发挥一种或几种课程类型价值的同时,忽视或放弃了其他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学生在这种单一课程的“滋养”下,其片面发展在所难免。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的比重过高,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针对现行课程类型结构单一的状况,在新的学校课程结构中设计了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经验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与必修课程相对应的选修课程,并为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学生过分追求学业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力弱的状况提供有利条件。针对现行课程结构中科目比例失衡的状况,新的课程计划分别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1992年)降至20%~22%,将数学由原来的16%(1992年)降至1396一1596,并对其他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重进行了适当的下调。同时,将下调后积累下来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拥有了6%一8%的课时,地方与校本课程拥有了10%一12%的课时。显然,学校课程体系中具体科目比重关系的调整折射出我国开展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即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次课程结构的调整将扭转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类型单一、科目比重失衡的局面,从而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10.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
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
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11.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可以说,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我们全面领会和理解新课程结构的三把钥匙。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是从课程方案层面体现出来的均衡性。如何在实践层面上落实?
首先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 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再次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各门课程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开设顺序上有先有后,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有多有少,在课时比例设计上有高有低,从而使各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各门课程要区别对待,但这种区别对待的目的正是使课程之间保持一种均衡,从而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从学生角度来说,均衡性也决不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平均发展,而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设置综合课程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本次课程改革不仅开设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而且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这也就是说,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随着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低年级的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要明显超出分科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而分科课程所占比重则逐渐提高,并最终超出综合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师资队伍的状况。正是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师资条件,本次课程结构调整制定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存的“自助餐”式的课程计划,供各地选择。在“综合型”的课程计划中,原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被整合为科学,历史、地理被整合为历史与社会,美术、音乐被整合为艺术,这三个科目皆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此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度整合的综合课程在课程计划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显然,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国家积极倡导各地实施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计划。综合课程的开设将会有力地改变现行课程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从实践层面讲,实施综合课程一定要以综合的观念为指导,真正发挥综合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如上所说,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此,我们特别提出来加以强调。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主要涉及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与教师)、学生如何选择课程,以及我们的教育能给地方、学校与学生提供多少课程以供选择。选择性的集中体现是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这无疑能够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的主动性,也有助于真正实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从而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色。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就课程类型而言,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就课时比例而言,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就课程内容而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在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这就要求地方和学校必须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新的课程计划倡导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

12.这次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

《纲要》第三条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九年一贯地进行课程设置。实际上,这也正是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体现。“整体”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组织,使各门课程在差异得以尊重的前提下互相整合起来,消除以往学科本位所造成的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各门课程、各个学科产生合力,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人格整体发展。“一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就一门课程而言,要强调“连续性”,使课程内容在循环中加深、拓展,并不断得到强化、巩固;就各门课程关系而言,要强调“顺序性”,使不同课程有序地开设,前后相互连贯,同时使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累积效应,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基于"整体"和"一贯"而设置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如表
2.1、表2.2所示。

表2.1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2.2 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