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
❶ 新课程学习辅导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第五单元全部内容
你去上相关网站看一下,是否有第五单元的内容,或者你让同学帮拍一下的照片
❷ 求2016新课程学习与测评单元双测(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C版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62173.html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❸ 急急急急急急 求2016新课程学习与测评单元双测(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C版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65771.html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回击【采纳为满意回答】答按钮
❹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课文《伤仲永》片段.回答问题。 ⑴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②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③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⑦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⑶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称( )___________ ②泯然( )_____________ 2. 指出“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 ①于舅家见之 之:________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之:_________ 3.“余闻之也久。” ①用“/”表示句中的停顿; ②在文中起___________作用。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隶耕 (2)父异焉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固众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稍稍宾客其父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卒之为众人 D.从先人还家6.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7.翻译句子。 从先人还家。译为__________________ 8.补充括号里省略的成分,并释说添加词语的意义。 ( )令( )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⑵段文字分为两层意思,分别写了_______和_______。段中“又七年”呼应“________”,“于舅家”则与“____________”照应。 10.文题中的“伤”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文题里饱含着____________的感情。 11.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木兰诗》阅读训练 ㈠、积累整合。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机杼( ) 军贴( ) 燕山( ) 朔气( ) 金柝( ) 红妆( )胡骑( )傍地走( ) 2. 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 ),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4.解释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6.“壮士十年归”和“同行十二年”会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①chèn 相当 ②mǐn 消失,泯灭 2.①他,指代方仲永 ②的,结构助词 3. 余闻之也/久 过渡4.(1)属于。(2)感到诧异。(3)同“攀”,牵、引。(4)本来。 5.A 6.不使学7.跟着父亲回到老家(或“随父亲回家乡”)8.吾(或“余”,“先人”、“舅”也可) 之(或“其”) “令”的施动者是作者或亲戚中的人 “作诗”的施动者或说是“令”的受动者是仲永 9.见闻 明道中 复到舅家10.哀伤 痛心惋惜 11.后天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二.《木兰诗》同步练习答案: ㈠、略 ㈡、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㈢、 1.对偶 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2.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 3.对偶 当机立断。 4. 1)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2) 只愿骑上千里快马,送我早早回到故? -
❺ 语文新课程学习指导七年级下册
22课答案
❻ 七年级下人教版新课程成长资源语文答案
每年都有学生要作业答案 当然我也曾经在网上找过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内 有些题是有答案容的
eg:1 习题后面写着:答案见下期
2 搜索某道题的关键字 从网络上找找看看
3 咨询同学
为什么有些习题没有答案
因为习题是出题者原创的 而答案没有公布 这样就导致没有答案
即使是有寒假作业的人 写完了除非用扫描仪扫描到电脑上 你想想你如果写了会扫描么?扫描了会发到网上么?对吧 所以答案就很难找了
希望你能明白 这个真没有!
再说这些题就一小部分人做 也就是你们市最大了也就是周边部分地区 可能有人写了出答案么?
如有疑问请发站内信给我 谢谢
❼ 谁有语文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全部答案。拍下照片发给我.
自己下载一个作业帮或快对作业吧
❽ 求南方出版社《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答案
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 诅咒 润 惩 3.苏联 自传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 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 颓 挲 wù chóu chú zì
2. 踱步 地窖 摩挲 恣情/渡江 窖洞 婆挲 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 议论 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 fén kē tuì dānɡ pū bǔ 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1)“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迎”与“落”相对,说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2)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3)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4.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理解与鉴赏
1. 有一件小事……心灵 / 我父亲……“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伟大的人啊。
(1)有一件小事曾占据过“我”的心灵
(2)老师为我们排除纠纷。
(3)老师是温柔慈爱、公平热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2. 记叙、议论、抒情 3. B 4. D 5.
不能,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不亲切。
拓展与提高
1. D 2. 示例:你妙语连珠,像连接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殿堂。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积累与运用
1.mèi jué kān qū pò yíng tī hè jī shuāng lín bān
2.(1)轩 (2)妆 (3)彰 造句能准确运用词语即可。 3. A
(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 )。 4
.A(“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
理解与鉴赏
1.第一个“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其中包含迷信因素。第二个“风水”指的是建筑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不包含迷信因素。2.建筑屋宇和它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光影美学的恰当运用
3.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4.
成功的原因:①坚持自己的兴趣与追求;②建筑设计新颖、风格独特;③爱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④作风严谨、认真细致。……
拓展与提高
1.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 2. 例: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奖,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5. 赵普
积累与运用
1.lì hé qiè hōng xún wò chuò dú zhì zhuì
2.宋史·赵普传 则平 北宋 政治家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匡胤
3.(1)手不释卷 (2)以天下事为己任 (3)龌龊循默 刚毅果断
4.年轻时熟悉 少 关上 书箱 曾经 当 已经 性格,性情 又 终于
5.(1)处理决断 执行死刑 (2)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不干净,肮脏,人品恶劣。(3)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天开始的第二天 (4)脸色
色彩。
理解与鉴赏
1.(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2.(1)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 (2)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
(3)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4)(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奏” “复奏”“又以其人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5. 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为国而勤奋学习,重用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
拓展与提高
1.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 B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与运用
1.záo 畦 yín jǐ suǐ 倜傥 蜕 2. A 3. 鲁迅 文学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
4.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 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对比,反映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5.
C
6.“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造句略
理解与鉴赏
1. 景物 低 高 静 高 低 动 植物 动物 泥墙根一带 动物 植物。
2. 形:高大、肥胖;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味:又酸又甜;趣:翻断砖,拔何首乌。
3.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动作描写,表现了儿童捕鸟的动作和心理,写出冬天百草园捕鸟的乐趣。
4. 第一层(至“只好来捕鸟”)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引出雪地捕鸟。第二层(至段末)具体介绍捕鸟的过程。
5.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6.
描绘了春夏秋冬的百草园四季图。(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雪,冬天。)这样就写出了百草园一年四季都充满乐趣,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欢乐照应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与后文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
拓展与提高
1. 言之有理即可。
2. 请按应用文的一般格式拟定征稿启事。拟稿时,须写清征稿的范围、征稿的目的要求及投稿方式,最后还别忘了写清征稿截止日期及征稿单位。
7.月迹
积累与运用
1. qì jū bǐnɡ shū niǎo xiàn mù cāo xī jí qù wēi 2.(1)粗粗 疏疏 疏疏 累累(2)袅袅 淡淡 痒痒
3.(1) 铺 砌(2)看 浮 捧 颤
理解与鉴赏
(一)1.院中寻月图树下争月图 河边得月图 2.喜爱渴望 满足 3.寻月 美丽纯洁的心灵 纯真愿望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4.孩子们追求美的领路人 5.不好。“大呼小叫”写出了弟弟十分惊喜,想引人注意。(二)1.喜爱 2.想象 3.因为三妹最先拥有月亮 ,他们也想拥有
4.符合情景即可
拓展与提高
1.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提示:热爱、亲切、忧伤等均可。思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
8.三颗枸杞豆
积累与运用
1. ké qiào huà ruǐ yùn qíng jì shāo 腻 xiǎnyān蚱蜢枸杞
2.(1)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2)少。(3)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很多。(4)精神萎靡 3.(1)略
(2)倒叙 顺叙
理解与鉴赏
1.闪露 躺过 划满 2.(1)三叔患病后倍感时间和生命珍贵的感情 (2)三叔对以前虚度光阴,空耗生命的悔恨之情 3.B
4.“我”还小,有的是时间,寄希望于“我”,也为下文赠送三棵枸杞豆作了铺垫。 5.①“我小时候想做一个建筑师……就放弃了。” ②
“是我第二个理想……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 ③ “这一棵树……我又颓唐了。”
拓展与提高
1.shān gōulóu 2. 暗示 “我”处于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 3.写出了盲人行走的艰难
4.“往前走就知道了!” 道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方可摆脱困境。
9.我们家的男子汉
积累与运用
1. mǐ jǔ jiànɡ nièrú huǎnɡ hū 2. 爽快 文中指风行或流行。 形容人很多。 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伪。
比喻没有先前的约定而在一起来。精神不集中。 3.略 4.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
5.(1)“当上”改为“获得”或去掉“的荣誉称号”(2)“接见”改为“会见” 6.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与鉴赏
1.意思相同,但原文用语好,因为它幽默风趣。这种明褒实贬的话耐人寻味,令人忍俊不
禁,比直说他“懒”要含蓄有趣。
2.自己虽“能走”,但因脚力不大,让人抱着既不用自己费力,又舒服。3.作者从小男孩由抱到要走再要抱的经历中,感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向前的,而是曲折的,这就像小男孩能走后并不就从此永远自己走,还“时常要抱”一样。人类前行的历史也是曲折的,但向前的趋势是永恒的,就像小男孩最终还是要自己走一样。4.“男孩子”是指未能独立,思想不成熟的男性。“男人”指独立、勇敢、成熟的男性。
拓展与提高
示例:独立性,有些勇敢和坚强,能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