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课程分析
A.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武术课程主要上什么内容
建议:跆拳道课程
由于在跆拳道学习中,培养小孩的武德思想,提高小孩的良好品质;另外,可以锻炼身体和必要时自我防护;最后,跆拳道教学环境比较好。以上,请参考。
B. 小学武术教学计划
武术》选项课教学大纲
前 言
本课程是为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开设一门课,是天津财经学院体育专项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修读对象为完成传统基础武术项目学习的全院本专科学生。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武术套路,以及武术运动概述,基础裁判法等。使学生通过武术专项课的学习,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武术技术及基本动作要领和初级裁判法能做到自教自练和担任比赛裁判,学习武术的特点、流派,了解武术健身价值、文化内涵及各套路动作名称,实践中掌握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及整套动作组合的连贯性和身体的协调性。并达到自我演练既有独自欣赏武术表演的能力。达到武术初中级水平。
本课程以我国现有的武术竞赛套路及散打资料为理论基础,借鉴优秀与动员的表演风格,以武术专项教师任教,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对武术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有一定的武术德育知识和武术精神。
根据学生武术专项基础水平,分设初级和提高班。
目 录
武术课(选修初级班教学大纲··· 1
一、课程介绍··· 1
二、课程任务··· 1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四、教学内容纲要··· 2
五、成绩考核··· 2
六、 教学进度··· 3
七、选修资格及上课要求··· 3
八、主要参考书··· 4
武术课(选修)提高班教学大纲··· 5
一、课程介绍··· 5
二、课程任务··· 5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5
四、教学内容纲要··· 6
五、成绩考核··· 6
六、 教学进度··· 7
七、选修资格及上课要求··· 8
八、主要参考书··· 8
武术课(选修)初级班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散手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一项中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课程分为初级和提高,两个教学班。主要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散手基本技术,介绍初级三路长拳、初级刀术及初级棍术。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并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会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独特意义,具备自卫防身的能力。达到增长劲力、意志坚定、灵活果断,具有武术运动特有韵味的目的。
二、课程任务
1、 学习有关武术的理论知识。
2、 了解武术的特有韵味及悠远历史。
3、 学习武术套路(包括:拳术、介绍散手)。
4、 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抓住武术运动的特点,注重武术的锻炼价值和人文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部分
武术运动概述
3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
武术散打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实践部分
武术基本功
10
武术基本技术
13
电教学习
2
其它
考核
2
机动
2
合 计
34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1、 武术的概念、特点、渊源和流派介绍
2、 武术的健身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前景
(二) 实践部分
1、武术基本功:基本手型、基本手法、基本腿法、基本步型、基本步法、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
2、拳术,基本组合。
3、成套动作的学习和演练。
五、成绩考核
(一) 内容
1、理论部分(占20%):笔试。试题由试题库随机抽取30题。
2、技术部分(占60%)
(1) 动作规格
(2) 劲力协调
(3) 动作熟练及精、气、神的要求
3、学习态度(占20%)
(1) 课堂表现(5%)
(2) 出勤表现(15%)
(二) 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满分20分,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2、技术部分:满分60分(初级拳三路)
(1) 合乎动作规格要求者满分40分,出现轻微不符合者扣1—6分,显著不符合者扣7—11分,严重不符合者扣12—18分。
(2) 劲力充沛、动作协调配合者满分10分,有轻微不符合者扣1—2分,显著不符合者扣3—4分,严重不符合者扣5—6分。
3、学习态度:满分20分
(1) 课堂表现5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及技术、技能进步程度。
(2) 出勤情况15分。每缺勤一次扣3分,缺勤6次及6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六、 教学进度
课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1、开学报告2、武术基本功3、恢复体力
柔韧练习
2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一段前半段3、恢复体力
柔韧练习
3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一段后半段3、跳跃动作
柔韧练习
4
电教教学(观看套路录像)
柔韧练习
5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二段前半段3、速度练习
柔韧练习
6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二段后半段3、柔韧练习
柔韧练习
7
1、武术基本功2、阶段性复习3、力量练习
柔韧练习
8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三段前半段3、综合练习
柔韧练习
9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三段后半段3、素质练习
柔韧练习
10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四段前半段3、耐力练习
柔韧练习
11
1、武术基本功2、三路拳第四段后半段3、柔韧练习
柔韧练习
12
武术概论
13
总复习
14
考核
15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16-17
机动
七、选修资格及上课要求
(一)选修资格
1、身体健康,活泼向上,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热爱中华武术,对武术感兴趣。
(二)上课要求
1、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不佩带首饰,手表等。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有事请假。
八、主要参考书
1、 全国师范大学教科书,武术,2000。
2、 中国武术网络全书,1999。
3、 中华武术,2000。
武术课(选修)提高班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散手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一项中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课程分为初级和提高,两个教学班。主要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散手基本技术,介绍初级三路长拳、初级刀术及初级棍术。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并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会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独特意义,具备自卫防身的能力。达到增长劲力、意志坚定、灵活果断,具有武术运动特有韵味的目的。
二、课程任务
1、 学习有关武术的理论知识。
2、 了解武术的特有韵味及悠远历史。
3、 学习武术套路(包括:器械、散手)。
4、 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抓住武术运动的特点,注重武术的锻炼价值和人文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部分
武术运动概述
3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
武术散打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实践部分
武术基本功
10
刀术、散打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
13
电教学习
2
其它
考核
2
机动
2
合 计
34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1、武术的概念、特点、渊源和流派介绍
2、武术的健身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前景
(二)实践部分
1、武术基本功:基本腿法,身法等的演练,腾空动作的练习,刀术中基本刀法、手法、刀花及动作组合,(散打基本拳法,腿法,摔法)
2、刀术、散打基本技术,和基本组合。
3、成套动作的学习和演练。
五、成绩考核
(一) 内容
1、理论部分(占20%):笔试。试题由试题库随机抽取30题。
2、技术部分(占60%)
(1)动作规格
(2)劲力协调
(3) 动作熟练及精、气、神的要求
3、学习态度(占20%)
(1) 课堂表现(5%)
(2) 出勤表现(15%)
(二) 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满分20分,卷面成绩位学生实际得分。
2、技术部分:满分60分(刀术套路;散手技术)
(1)合乎动作规格要求者满分40分,出现轻微不符合者扣1—6分,显著不符合者扣7—11分,严重不符合者扣12—18分。
(2)劲力充沛、动作协调配合者满分10分,有轻微不符合者扣1—2分,显著不符合者扣3—4分,严重不符合者扣5—6分。
3、学习态度:满分20分
(1)课堂表现5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及技术、技能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分。每缺勤一次扣3分,缺勤6次及6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六、 教学进度
课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1、开学报告2、武术基本功3、恢复体力
柔韧练习
2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一段前半段3、恢复体力
柔韧练习
3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一段后半段3、跳跃动作
柔韧练习
4
电教教学(观看套路录像)
柔韧练习
5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二段前半段3、速度练习
柔韧练习
6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二段后半段3、柔韧练习
柔韧练习
7
1、武术基本功2、阶段性复习3、力量练习
柔韧练习
8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三段前半段3、综合练习
柔韧练习
9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三段后半段3、素质练习
柔韧练习
10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四段前半段3、耐力练习
柔韧练习
11
1、武术基本功2、初级刀术第四段后半段3、柔韧练习
柔韧练习
12
武术概论
13
总复习
14
考核
15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16
机动
17
机动
散手
课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1、开学报告2、武术基本功3、恢复体力
柔韧练习
2
1、基本功(散手)2、基本拳法3、恢复体力
柔韧练习
3
1、基本步法2、灵活练习3、速度练习
柔韧练习
4
1、基本腿法2、灵活练习3、速度练习
柔韧练习
5
1、基本步法与拳法2、跳跃练习
柔韧练习
6
1、基本拳法与腿法2、组合练习3、素质练习
柔韧练习
7
1、腿法、步法、拳法综合练习2、灵敏度练习3素质练习
柔韧练习
8
1、腿法、步法、拳法综合练习2、灵敏度练习3素质练习
柔韧练习
9
1、腿法、步法、拳法综合练习2、灵敏度练习3素质练习
柔韧练习
10
散手中的搏击理论及擒拿理论
柔韧练习
11
1、两人一组,双人练习2、素质、耐力练习
柔韧练习
12
双人对抗练习
13
总复习
14
考核
15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16
机动
17
机动
注:散手为单独课程教学,单独上课考试,作为武术课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七、选修资格及上课要求
(一)选修资格
1、身体健康,活泼向上,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热爱中华武术,对武术感兴趣。
3、具有武术的一定基础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上课要求
1、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不佩带首饰,手表等。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有事请假。
八、主要参考书
1、全国师范大学教科书,武术,2000。
2、中国武术网络全书,1999。
3、初级刀术,2001。
4、中华武术,2000。
5、散打,1999。
C. 求教好小学生武术课程的最好方法
1 要利用好,小孩子们的攀比心,以及虚荣心。
2 奖罚,做的要明显,
3 多鼓励,回少批评,
4 要凶的时候答,一定要狠,把着度,
5 要让他们对你又爱又怕!
6 没事儿的时候多给他们讲讲,关于武术的一些经典实际,以及练习武术的好处,来曾加他们对武术的神秘感,好让小孩们曾加对武术的兴趣。
D. 小学武术课的标准及内容是什么
小学武术课是什么?因为国家还没有指定武术课程标准,所以很难来界定小学武术课程的标准及其内容。自从我校三年来开展的武术必修课,其目的在于普及适合于小学生的武术套路,并且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获得了家长良好的口碑。但是从学科性质上讲,我们还要更正几种对武术课不正确的认识。武术课就是带着学生玩?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首先,武术是我国独有的一项体育运动。既然是体育运动,在教学中必然含有与学相关的“玩”的内容与游戏。其次,武术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了然于胸。在教学中,以学为主,以“玩”为辅,通过把“玩”作为学习内容的辅助教学手段,把更好的使学生提高技术水平为教学目的。最后,教师的专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武术教师本身应具有非常专业的技术水平与教学能力,才能一步步的实现教学目标,使孩子学的棒,练的好,培养一个个的“成品”。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那教出来的孩子也就成了一个个的“半吊子”。所以,如果武术课就是带着学生玩?那么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武术老师,因为每个人都会玩。武术课就是让学生出汗?武术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出现在小学的课堂上,必然有一个运动量出现。孩子在上小学的在现阶段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划分为小学低年龄段和中高年龄段。在低年龄段的武术教学中,主要通过模仿动作,来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在中高年龄段的武术教学中,将进行适合孩子学习武术套路的普及。其中学习的内容至关重要。例如:我校一年级孩子从进校开始学习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手型、步型、基本组合为后来要进行的武术操教学打下基础。二年级孩子就要开始进行武术操的提高训练。三年级孩子要进行学习更高一级的武术套路——少年拳。四年级孩子学习长拳基础套路——长拳三路。五年级孩子学习太极拳基础套路——二十四式太极拳。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学习相关套路的同时,还要学习大量的相关动作和大量的练习,如弹腿,腾空飞脚等等。由此可见,武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出出汗,跑跑步的体育课。武术课就是让学生学本事?在新课标提出后,许多的学科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武术课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应时时因人而异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有些不了解武术的朋友会认为设置武术课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学本事的吗?此话差异!我们处在一个和平时期,社会氛围和谐,经济发展迅速,武术的主要功能已经从过去的防卫慢慢的转化为健身。
E. 体育武术课评课怎么评
上周五,我校XX老师上了一节体育展示课,教学内容为武术操和游戏。听了X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X老师所任教的班级纪律良好,组织严明,学生能按教师的意图,进行练习,课堂气氛好,师生互动良好。
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融合统一,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愉悦的心情下掌握所要学习的本领。
通过学生与老师的石头剪子布的小游戏中,教师的动作示范不仅是给了学生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而且促使学生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不同的步行和手势的变换。每一位学生均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尝试、探索不同的姿势变换,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充满了比赛的激情。当学生战胜老师的那一霎那,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更是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动作加以正确的规范要求,学生也能够较好的接受和理解。
武术操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操,每位学生都必须要会做。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先复习了1-3节的武术操,本课重点是教会第4节。武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示范教学法,示范是武术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但丁老师采用了一个新方式,先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学习,这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动作,可是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却被调动了起来,不是跟着老师被动的掌握动作的组合,而是充满激情的讨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后丁老师再进行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动作。你瞧,他们跟着老师精神饱满的喊着一个个口令,俨然一个个小小武术家。集体随口令学完后再分组参与表演,更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天地,让学生在看的同时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课程中稍显不足的是分组展示时间过长,形式单一。最后以太极操匆匆结束,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放松。
总的看来,X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LZ把一些关键字换掉就可以了
F. 我在做一个关于对中小学武术课程的问卷调查,就是想了解一个地区的中小学的学生是否对武术感兴趣
怎么个调查法.
G. 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调查与分析
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喜欢的人多,实际操作有困难。
某中学七~八年级8个班全体学生(共322名学生)就对上武术课的兴趣、对学校武术教学器材配备状况和体育课武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发322份问卷,收回322份问卷,有效问卷320份。对问卷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总体上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喜欢武术课,在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上,有16%的学生对武术重视,有72%的学生对武术持一般态度,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比较重视。喜欢武术的有25%,但对武术持重视态度的只有16.5%。
影响武术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1.教学形式单调和教学比重不足。
教学形式不多,主要还是以训练队、兴趣小组为主,课堂教学所占比例很少。
2.教学方法单一。
武术的练习方法,是枯燥单调、缺乏生气的形式,简单的机械重复太多。
3.教师自身因素制约。
由于武术教学和一般的体育教学有所区别,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
4.学生学习兴趣亟待提高。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想学的情绪比较高,普遍觉得是中华国粹有学习必要,女生则多觉得可以防身。
5.外来格斗技能的影响
外来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韩国的跆拳道吸引了大批中国的青少年参加,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学习反而淡薄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
H.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武术的认知和开展武术课的个人感受
武术博大精深,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具有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人民共享的资源。
目前的话,我说还没有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课程,武术课程主要还是在业余体校开展,支持武术在这个项目成了极少数人学习的动力。这严重影响了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虽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都有着不同规模的武术馆校,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属于民办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武术在我国以优先得到普及,使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需求,塑造青少年优秀品质的需要。也是增强青少年健康体魄的需要,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优势。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和思想的成熟区,习练武术,无论对于少儿身体的锻炼还是人格的塑造,都具有一般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作用。
我说,运动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无数,对人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到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中小学生通过训系统地进行武术学习和训练,可以使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比较柔软,这个阶段的力量练习应该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力量练习为主,这些练习可使肌肉加长几间协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