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广播体操课程
Ⅰ 中小学生第三套广播体操视频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第三套全国中小学广播体育创编组组长马鸿韬在介绍《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统广播体操》创编过程时说,新广播体操根据三项要求创编,具有“好学、好教、好看、好练”等风格特点。
马鸿韬说,在教育部和人民出版社的组织协调下,创编委员会从全国部分高校和中小学生选拔出14名专家,组成了创编工作组,为了符合广大中小学生身体特点,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很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精神,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明确了创编的指导思想,遵循了教育性、健身性、科学性、意识性和适应性的五大原则,制定的动作创编方案,并明确了一下创编要求:
一、符合学生学习和锻炼实际。广播操的实施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首先比较明确动作创编要简单易学,易掌握,易普及。
二、合理设计每套操的动作时间。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锻炼的实际效果来考虑确定动作时间为4分27秒—4分33秒之间。
三、形成每套操独特的风格特点。在纵向上,始终保持了层次性、简洁性和必要的衔接性。同时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特点,音乐的创作与整套操相匹配。做好四好,“好学、好教、好看、好练”等风格特点。为遵循创编原则符合创编要求,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北京、上海、江苏、南京等地19所学校,并广泛收集了对广播操、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题材进行收集,经过汇报和审查,在动作创编组内,对各套操初审后上报审查,根据建议进行了修改,并在北京朝阳区学校进行了实验,根据是实验中反馈的问题以及学校老师和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问题,对部分动作和音乐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修改,于2008年5月20日教育部组织了专家对四套操进行了审定并通过。
Ⅱ 育才小学六(1)班同学做广播操,体育委员在前1领,其他学生排成每行12人或每行16人都都正好是整行
解析:此题说明本班人数,每行12人余1人,每行16人也余1人,求本班有多少学生,只要求出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加上1,即可得解.
解:12=3×2×2,
16=2×2×2×2,
所以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2×2=48,
48+1=49(人),
答:这班有学生49人。
Ⅲ 小学四年级体育广播体操附案教案怎么写
教材析:题材体裁内容形式结构背景教目标:本节课制定教目标教目:指专定本节课教属目标达目教重点难点:教:启发式等教准备:CAI等媒体准备教程:组织教a.课前准备b.师问二导课情景展示图片观看思考答三进行新课:a.示课题b.教师采用图片示范启发式讲解叙述讨论练习等种教c.别先掌握内容组掌握内容全班共同掌握内容教师引导配合掌握内容d.本节课内容丰富难安排合理形式新颖拘格结构紧凑拖沓层部版块e.教师引导配合掌握本节课全部知识内容实现本节课教目标达本节课教目f.拓展延伸g.结反思
Ⅳ 实验小学一个班的同学做广播操,体育委员在前面整队,其他学生排成每行12人或每行15人都正好是整行,这个
12=2×2×3
15=3×5
所以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3×2×2×5=60
60+1=61
答:这个班至少有学生 61人.
故答案为:61.
Ⅳ 育才小学六(1)班同学做广播操,体育委员在前面领操,其他学生排成每行12人或每行16人都正好是整行,这
12=2×2×3,
16=2×2×2×2,
则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是:2×2×2×2×3=48,
48+1=49(人);
答:这班至少有学生49人;
故答案为:49.
Ⅵ 小学四年级上体育课的准备操(不能和广播操一样,全身运动也行)
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就可以差不多像原地踏步 (曲臂) 一字步 (上一字 )并步(侧并步 单个并步 两个并步) V字步 交叉步 后曲腿 只有有一点健美操基础就可以了教了 毕竟是热身活动 做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动作有多整齐 有力度 只有动起来 积极参与就可以了
Ⅶ 中国全部的广播体操有几套名称是什么
中国全部的广播体操有九套。
体操名称:
小学
第一套:
1、小学生广播体操
2、小学生广播体操
第二套:
1、初升的太阳
2、雏鹰起飞
第三套:
1、希望风帆
2、七彩阳光
中学
第一套:
1、中学生广播体操
2、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二套:
1、青春的活力
2、时代在召唤
第三套:
1、舞动青春
2、放飞理想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九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回首广播体操60多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
(7)小学体育广播体操课程扩展阅读:
1、第1套:动作最简单
1951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
2、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
3、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正式公布。曾有报道说,当时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且由原来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有关调查还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当时,第三套广播体操成为了时尚。
4、第4套:增加新版
1963年的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5、第5套:增加新动作
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
6、第6套:增加新乐曲
1981年9月1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该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7、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
1990年5月8日推出,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
8、第8套:降低难度
1997年6月20日正式推出,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
9、第9套:突出风格
2011年8月8日推出,是在充分吸收前八套广播体操优点的基础上创编的,继承了前八套广播体操的结构,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普适性、健身性、针对性、时代性、前瞻性”等特点,易学易记,符合大众锻炼实际与需求;
易练易普及,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是最为经济、实用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之一,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人学习、生活特点。
同第八套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跨步由纵向改为横向,共分为八节,从第一节的伸展运动到第八节的整理运动,包含了躯干、上下肢的动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继承了广播体操全面性的风格。
第九套广播体操充分考虑锻炼时运动负荷的适宜性,动作从上肢到全身,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在结构和动作设计上,突出了广播体操的功能。这套广播体操是现在国家在各单位、企业推广的广播体操。
Ⅷ 某小学一个班的同学做广播操,体育委员在前面整队,其他同学排成每行9人或每行15人都正好是整行.已知这
因为9=3×3,15=3×5, 所以9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3×3×5=45, 因为45的2倍是90,90>60,不符合题意, 所以这个班共有学版生权:45+1=46(人); 答:这个班共有学生46人. 故答案为:46. |
Ⅸ 实验小学一个班的同学做广播操,体育委员在前面整队,其他学生排成每行12人或每行15人都正好是整行。已知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