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建设课程教案

幼儿园建设课程教案

发布时间: 2021-01-11 00:42:48

A. 幼儿园园本课程教案参观古老建筑

园本课程的构建越来越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所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得益于国家扶持学前教育的政策,幼儿园教师也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到各地参观和学习,同时外来的各种幼儿园课程理论不断冲击着国内各地的办园理念,各种园本课程参差百态,不断涌现。如此繁华之表象,一方面表明国内的幼儿园确实在积极地谋求更好的课程,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和警惕背后存在的偏差与问题。 一、园本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种极具幼儿园教育特色,也符合幼儿园教育特点的课程形式,因此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幼儿园的研究和探索,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很多探索是走偏的,尤其是在当前充斥各种杂乱信息的社会,“新”似乎成为了评价事物的重要标准,而“好”和“正确”越来越被忽视。 (一)盲目架构课程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一些幼儿园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在园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也有一些地区和园所在课程开发上存在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倾向,不研究、不调查,漠视园本实际,忽略过程推进,而重形式、走过场,盲目进行课程的开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西方课程的盲从。对国外一些著名的课程模式趋之若鹜,什么时髦就直接拿来装点门面,而实际上对这些西方课程的内涵、现状、操作实施要点只有模糊的认识,或是一知半解;二是园本课程构建的盲目性,把课程建设等同于教案编写,把追求建构一套“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作为目标,甚至简单地认为开发园本课程就是给幼儿园“加门课”,在普适性的课程基础上每周加上一节包含“本土化内容”的活动即可;三是缺乏科学的建设理念,有的把时尚的理念当标签,有的缺乏明确的行动路径与规划,还有的无视师资和环境实际,盲目地投人人力、物力、财力,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1] (二)随意拼凑课程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幼儿园自主确定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课程更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让本园的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但一些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时却随心所欲,课程目标出现了明显的缺损或过度的重复。没有内在的核心理念统领,必然是浅层的、缺少深度和灵魂的,也就必然会使园本课程出现严重的偏倾和失衡,使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这些拼凑的做法背离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侵犯了儿童受适宜的教育的权利。[2] (三)简单贴牌课程 幼儿园追求特色发展无可厚非,但摆在第一位的是要办好幼儿园,第二位才是办有特色的幼儿园。事实上,特色也不是一朝一夕“创办”出来的,而是在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一所优秀的幼儿园总是能够显示出某方面的办园特色,但当前以“特色课程”代替整个幼儿园课程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把“园本特色课程”作为评估幼儿园质量的重要指标。所有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幼儿全面的整体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幼儿健康幸福地成长,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彰显某一方面的特色。有的幼儿园为了招生的需要,有的为了政令的需要,有的为了管理者政绩的需要,挂起“双语”“多元智能开发”“艺术”“科技”等五花八门的特色旗号,以为只要搞了一个特色活动,有了一项特色项目,编写了一些特色活动教案,就有了特色课程。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特色”根本不是在幼儿园文化根基上生长出来的,也就不可能真正融入幼儿园的整个课程体系中。 二、解决策略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园本课程样式,幼儿园领导者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形式的多样化是教育的恒久追求,但其依据应是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是为了满足教育对象的多样化需求,而不应是幼儿园追求的根本目的。任何形式的课程建设都是为了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儿童生命的成长和整全。为此,园本课程建设必须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需要以园本文化为根基 园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理念的形成与践行。课程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伴随着课程实践,在园本文化引领下自然产生的。园本课程一要启蒙儿童,二要尊重儿童的本真,三要实现创造的教育。这样的园本课程不可能凭空创造,而只能基于现实,在专家引领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首先,园本课程的构建需要借助教育专家的力量,因为教师的经验通常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征,其推广效应有限,凭靠教师自身难以上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专家对教师经验的提升和总结,可以形成有效的适合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园本课程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本园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之上,通过对传统积淀的思考与实践,不断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借鉴其他优秀课程的经验,提炼整合的课程理念,才有可能形成体现愉悦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规则性的园本课程。可见,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实践过程。相应的,园本课程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种积淀和传承,不能现成复制,不能随意照抄,也就无法急功近利。 (二)必须服务于儿童的生命成长 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幼儿、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儿童的生命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一方面由于幼儿的不成熟性,其自理能力未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水平,仍需要成人的看护,这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精神成长处于关键期,其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在尊重孩子精神成长的生理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精神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具有激发性的学习内容,这也就决定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必须始终关注幼儿,专注地做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事情,就需要教师将目光聚焦在儿童身上,通过对儿童活动时的需要和状态的了解与把握,捕捉价值瞬间,生成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如此幼儿才能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开展新的、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三)必须以游戏精神为引领 游戏精神是个体自主的态度和体验,[3]本身是一个去形式化的存在,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寻找实际的内容,课程正好可以与之形成理想的契合,即游戏精神的引入可以改变课程的存在方式和运作方式,让师生以开放的、自由的姿态共同对课程知识做出选择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对于回到儿童世界的实践追求,游戏精神始终是我们审视、衡量、检验园本课程质量的有效原点。在以游戏精神为引领的园本课程中,幼儿必然是愉悦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因为游戏精神蕴含着创造的特质,游戏者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游戏自由的活动氛围与多变的形式都和创造力所需要的元素在园本课程中达成了一致,即课程游戏化的主体自由、专注与充分的情感体验,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创造热情,从而最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健康发展。 (四)必须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儿童教育者应理解和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4]因此园本课程作为尊重儿童的课程,必须是基于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人、独特人的基本判断,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载体,即园本课程必须依据幼儿的立场来改善其学习状态,使其学习方式更灵活、更多样,学习环境更丰富,体验更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探究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总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始终遵循儿

B.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

小班语言:孤独的小熊
目标:1.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难点:让幼儿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有一只长着圆圆鼻子,鼻子系着红领巾的小熊来到我们班。大家跟他打个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没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你们觉得是为什么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倾听故事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猪,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猪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猴子躲起来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么漂亮为什么没有伙伴呢?(接下去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讲述故事从“小熊找到大河马”至结尾。
3.提问:小熊找到大河马问为什么他这么漂亮却没有朋友,大河马是怎么回答他的?

(大河马说你要对别人微笑,这样大家才会愿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后有没有笑呀?小熊一笑,动物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5.大家喜欢的是怎样的小熊?(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个
1.小熊脸上笑眯眯,动物都愿意做他的朋友,你们愿意做小熊的朋友吗?
2.请幼儿微笑着和小熊握手,亲一亲。
五、课后延伸
小熊微笑着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等会请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乐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

C. 幼儿园的教案怎么写完整版的

1、活动名称

题目格式应为:*班***活动:*********

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或半日活动,也要注明。

2、设计意图

扼要阐述活动设计主题内容选材、生成的背景,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等。

3、活动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2-3条为宜; 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4、活动准备

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需要幼儿用书,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材料也不宜过多过杂,要从目标和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

心理准备根据活动需要制定,可有可无。

5、活动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

活动环节中应说明教师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每一个环节一定要有幼儿,教师的言行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

准备的材料应该在环节中用上,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操节、纸工等,必须说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6、活动延伸,保证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7、早操前十分钟,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

提醒幼儿入厕:照顾幼儿解便,一般情况下,要求幼儿大小便自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老师,对个别自理有困难的,保教人员应加以协助。指导幼儿便后用流水洗手。

整理服装:指导幼儿在早操前相互检查服装及鞋带,冬天脱去大衣和不戴围巾手套。

D. 幼儿园教案

语言:彩色牛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2、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故事PPT、各种常见蔬菜的图片、 2、幼儿知识准备:熟悉蔬菜的名称和颜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奶牛的卡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奶牛挤出来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牛大叔家的奶牛可不一样,它有一个神奇的本领,是什么神奇的本领呢?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啦。 (二)欣赏故事,初步熟悉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问:牛大叔带来的奶牛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三)PPT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1、播放第一、二段后提问: (1)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什么兔? (2)我们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讲述第二段)。 2、小黑猫也想让自己变颜色,他是怎么做的呢(播放第三段) 引导幼儿讲述小黑猫给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什么猫。 3、播放第四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小花鹿喝了牛奶变成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说一说。 4、播放第五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灰狐狸给奶牛吃什么?灰狐狸喝了牛奶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教师小结前面部分故事:喝了彩色牛奶,小动物们都变了样,小白兔变成了***,小黑猫变成了***,小花鹿变成了…… 5、讨论:小动物们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吗?怎么变? (四)幼儿根据故事中句式仿编 1、小动物们有了神奇的牛奶后,为什么特别高兴? 2、你想不想让自己也变一变? 3、游戏“喂奶牛吃蔬菜”, (1)出示蔬菜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个别幼儿上台用故事中的句式完整表达自己的变化过程。

E. 幼儿中班课程搭建幼儿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三角形撕贴小屋造型。 2.迁移积木建构的经验,粘贴成各种各样的小屋,体验平面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色长方形、正方形若干,积木一套。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积木建构一些小屋导入活动,与幼儿共同欣赏,激发创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是用什么形状来搭小房子的?还可以搭出怎样的造型? 2.师幼共同讨论撕正方形及三角形的方法。 (1)在长方形纸上与宽边平行撕,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纸上对角撕,成三角形。 (2)提醒幼儿撕的时候尽量做到与边平行,对角线准确,把握好撕的速度。 3.幼儿操作练习,教师给予帮助、指导。 引导幼儿用撕好的正方形、三角形纸先在底版纸上拼搭,再粘贴成小屋,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4.在建筑角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可将幼儿作品用于游戏活动,根据幼儿自己做的平面设计图,在建筑角搭建积木,增加游戏趣味性。 ☆领域渗透 在活动中将平面造型与立体建构想结合,渗透建构意识。

F. 幼儿园优质课教案

从儿童发育观点来看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该学什么,这时期的教育应以"建立小学学习能力基础"为目标,也就是在幼儿园学的,是为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效率、学习成就,甚至是学习动机更高,因此这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设计课程:
一、学科基础:关于语文、数学,可以根据儿童发展程度来进行课程规划,目的仍是希望孩子进入小学时,已经具有学习基础,而并非先教、抢跑!
二、智力基础: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智力包含了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因此除了前两项在刚刚的第一点已经有训练了,其他的项目则可以让孩子藉由音乐、大自然来获得,甚至藉由感觉统合训练,更能有效帮助专注力提升与学习效果。
有人说感觉统合是越小做越好,但是三岁前的感觉统合目标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三岁后的感觉统合目标是为了学习更好,目标不同、作法不同,但都是对孩子好的!若想要更认识,我再找机会跟您聊聊!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