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蒙台梭利幼儿园课程

蒙台梭利幼儿园课程

发布时间: 2021-01-13 01:19:14

❶ 蒙氏课程多大孩子开始上

“蒙氏教育”顾名思义是以一位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她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年)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编辑本段]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1、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 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编辑本段]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 ——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编辑本段]蒙氏教育的价值: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编辑本段]中国蒙氏教育现状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早在20世纪初,随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译本的出现,蒙台梭利教育即传入我国。当时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蒙台梭利说: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开办了两个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变更而停办),这些是蒙台梭利传入我国之初的情况。当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经引入,即受到国内幼教界的好评与欢迎。
但处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政治衰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幼稚园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多由外国支委会开办,国人办的幼稚园数量少、规模小、经费有限,无力采用被人称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师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该教育的报告及书籍,我国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先生回复称:你的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又称中国没有实施蒙台梭利的报告文章及翻译的书籍等。教育部长之言反映了当时的实情,蒙台梭利教育虽受到称赞,但不适应当时我国的国情,因而未能传播开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国家的全面建设。当时政府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中央教育部聘请了苏联幼儿教育专家,翻译了苏联的教材,以苏联的学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国的幼稚教育。将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幼儿教育家均视为资产阶级性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法同样未能免于批判,被冠以唯心主义世界观、资产阶级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教育、机械地感官训练、以弱智儿童的教育来教育正常儿童等,遭到全盘否定。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随政治运动的兴起而进行的,因此已不计其数了。长期批判造成的后果是:阻碍了人们真实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于批判所持观点的偏颇,导致抵毁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实践中禁锢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无人知晓,更说不上采用了。
1978年以后,新的一页历史被掀开,学术界逐步走向务实,走向开放,走向纠正错误。打开了国门后,我国幼教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乐山先生从外部世界的幼儿教育中发现了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终于在1985年——中断了60年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外国教育各家名著丛书中,相继翻译了蒙台梭利的4本专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同时在大学的课程也中止了对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观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热爱国家、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并拟将这一优质的幼儿教育方法提供给大陆的广大幼儿。他们找来合作伙伴,实施夙愿。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蒙台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合作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项目,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及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基地。1994年暑假,台湾派讲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培训老师,秋季开学后便正式启动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于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台梭利教具的生产,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蒙台梭利教具的公司。与此同时,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宁夏银川市蒙台梭利幼儿园也相继开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实验研究。至此拉开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园中应用的序幕。
实验进展的成效渐渐影响开来,首先被吸引的是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渐渐地便有更多的幼儿园开设了蒙台梭利教育实验班。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众多的蒙台梭利班发展水平尚参差不齐。一批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矢志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仍在不懈努力地探索、研究与提高中。也有一些幼儿园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领悟得甚为肤浅,成效寥寥。
回顾我国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的10年路程,感慨良多,现总结几个要领与同行分享: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 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的领域,促进儿童整体性地发展。
七、吸收中华文化和当代科技成果,适应本土、适应时代。
八、接纳现代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实发展儿童的早期教育。 [编辑本段]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编辑本段]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与训练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台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
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❷ 蒙台梭利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有哪些区别

1、教育理念的差异 首先,蒙台梭利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在传统幼儿园,老师们更多的是按照成人的“是非标准”和“标准教材”去教导学生、塑造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更加适应社会是以成人思维为导向的。 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尊重,蒙氏教育法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方式的差异 虽然普通幼儿园也开设了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但是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模式上依然走的是传统教学路线,用本土化的方式教授多样化的课程。而标准的蒙台梭利幼儿园,是以“工作”代替考试,摒除了传统的奖罚制度,让孩子更加自由的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培养独立人格。 另外,普通幼儿园大多是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班,一般分成大、中、小,而且在入园年龄上会有相应的限制。而蒙台梭利幼儿园实行混龄制,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上课形式部分,普通幼儿园会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以团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蒙台梭利幼儿园则是以不同形态的学习环境、学习教具,让孩子根据自身的潜力、兴趣来学习。 3、教学环境的差异 在普通幼儿园中,环境的设置通常只要求整洁、干净,对于其它的层面却没有太多关注。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园,教室就是环境,蒙氏幼儿园注重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除此之外,精心设计的蒙台梭利课程则被称为“预备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非正式、和谐的学习氛围。 4、教学用具的差异 教学用具是幼儿接受教育时重要的辅助用品,在普通幼儿园中,虽然也会有使用教学用具,但更多的还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园中,蒙氏教具是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通过操作教具来了解并接受知识,这样的以儿童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利于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

❸ 什么是幼儿园蒙式课程

这个蒙氏应该指的是蒙台梭利吧. 应该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❹ 那些幼儿园有蒙台梭利教育

不知你抄是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袭说幼儿园有蒙氏课会单独收费,或者是特色蒙氏幼儿园。有选择性的咨询一下即将入托的幼儿园,或者看幼儿园的传单,最好咨询教学院长,看看每天是否都有蒙氏课,课时多长,一般蒙氏课都是从小班、中班到大班一系列完成的,孩子学完的效果特别好。希望会帮助你。

❺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怎样渗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
(一)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宗旨,不受分科课程的局限,强调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数学教育与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就是要求课程设计和实施者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立足幼儿的整体发展,既要重视幼儿的认知发展,也要重视幼儿的态度、兴趣、动作技能、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遵循各领域教育基本规律
五大领域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同时也各具独特的教育规律。数学教育与五大领域活动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各有不同,幼儿在学习不同领域内容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并不是随意进行的。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恰当的渗透意识和能力。
(三)坚持自然的、有机的渗透
陈鹤琴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好比人的五个手指,同生于一掌,血脉相连,形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联系是自然的、有机的,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如果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渗透,或者为渗透而渗透,不考虑幼儿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幼儿并不能真正受益。

二、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的共通点
(一)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共享性
虞永平认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不是既定的文本教育,而是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幼儿教育只有真正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生活中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各领域的教育,以生活中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幼儿的学习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源于生活的内容不仅可以供开展数学教育,也可以供开展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既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也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还可以开展让幼儿画画各地特产的美术活动或讲讲各种不同食物味道的健康活动等。
(二)在活动目标上具有共同性
虽然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自身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体系,教育目标也会各有不同,如数学教育强调对数、量、形等抽象关系的认知,科学活动强调探求客观世界的真相,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自由创造等,但培养某些学习品质并不只依赖某个领域。这类活动目标可以成为数学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切入点。

三、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途径
(一)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因素
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因素,是指在开展五大领域活动时,将数学因素渗透其中。不同领域的活动中数学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可以作为一种规则、一种任务或一种工具,有时可以比较显性,有时可以比较隐性。将数学因素有意识地渗透到五大领域活动中去,可以帮助幼儿丰富数学经验,或巩固已习得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并可以促使幼儿尝试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在其他领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数学作为一种游戏规则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常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此时,可以将数学因素渗透到游戏规则中去,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如在中班的语言活动“我给小鸡起名字”中,教师按儿歌特点设计了游戏,即根据儿歌中的数字1~7,让幼儿分别扮演名为“小一”至“小七”的小鸡,按序排队、分散、再重新排队。反复几次之后,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儿歌,又巩固了对数序的理解。
2.数学作为一种任务要求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数学还可以作为一种附加的任务要求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某领域活动中增加一些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幼儿根据要求完成任务目标。如小班体育活动“小猪运饼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请小猪运饼干”的任务时,要求幼儿将运回来的饼干按形状分类摆放。如果仅要求幼儿取回饼干后放入大筐中,幼儿练习平衡行走的目标就已经达成了,而教师这样设计活动就进一步将数学学习任务和体育活动自然地结合起来了。在这样的活动中,数学学习是一种附加的任务,幼儿在达成某些特定活动目标的同时,也巩固了某些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3.数学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1)解决五大领域活动中的问题
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幼儿常需要运用数学经验解决一些问题。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变化”中,幼儿在讨论自然角中植物的变化。有幼儿说植物的茎长长了,有幼儿说植物的叶子长大了……长长了多少,长大了多少,幼儿通过测量获得了较精确的结果。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陀螺”中,幼儿不断地探索陀螺的轴该安装在哪里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幼儿发现在中心点装陀螺轴最好,而对于怎样准确地找出这个中心点的问题,幼儿借助等分图形经验找出了解决方法。总之,幼儿通过借助已有数学经验有效解决了五大领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巩固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巩固五大领域活动的学习经验
借助数学工具可以帮助幼儿巩固五大领域活动学习经验。如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鞋子”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初步了解它们的名称、结构、制作材料和作用。教师在活动方案中设计了一个整理鞋子的环节,要求幼儿按照鞋子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运用数学经验完成了任务,并巩固了相应的学习经验。
(3)促进对五大领域内容的理解
数学可以将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极简约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时候幼儿可以借助简单的数学经验来理解五大领域的内容。如中班幼儿在学习儿歌《小兔子开铺子》时,可能难以记住儿歌中物体和数量的对应关系,为此,教师请幼儿用图标将数卡和物体匹配起来。结果,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这首儿歌的结构,甚至还学会了仿编儿歌。
(二)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是指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在尊重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其他领域的因素纳入数学教育活动中。
1.迁移在其他领域活动中获得的已有经验,提供数学学习的经验基础
幼儿在不同领域活动中习得的经验是其学习新知识、获得新发展的基础。通过迁移这些已有经验,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如在小班数学活动“爸爸妈妈”中,教师设计了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照片,操作摆弄的是爸爸妈妈的衣物,空气中似乎充满了爸爸妈妈的气息。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种饱含对父母情感的活动促使他们很乐于参加。而他们在整理爸爸妈妈衣物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分类的理解。
2.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法,丰富数学教育的形式
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单调的操作活动容易使幼儿产生倦怠情绪。教师通过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丰富数学教育的开展形式,使得数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师在引导中班幼儿感知8以内的数量时,借助文学作品《比脚》,让幼儿在欣赏动物之间比较脚数多少的有趣情境中感知数量。另外,艺术领域的手工制作、韵律活动,健康领域的运动,社会领域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和方法,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形式。在借助五大领域活动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利用已有技能来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不宜过多强调五大领域活动中的技能技巧。
3.借助对五大领域活动目标的渗透,扩展数学教育的价值内涵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在培养幼儿“完整人格”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幼儿园数学教育不仅要促使幼儿关注现实世界中数、量、形等的关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五大领域活动有机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后,数学教育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如数学活动“奥运桂冠”的活动目标包括引导幼儿根据间隔排序规律尝试用各种树叶设计奥运桂冠,并用语言介绍制作奥运桂冠的方法,体验运动员夺冠后的喜悦心情。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不同的排列模式,并引导幼儿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还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运动员夺冠录像、制作桂冠、佩戴桂冠等活动体验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荣耀和喜悦,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三个活动目标看似属于不同领域,但在同一个活动中被有机整合在一起了,大大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让幼儿愉快的过程。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可为幼儿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渗透是相互的,是促进幼儿整个儿发展的;是有机的,是自然地融入和表现出来的;是生活的,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而产生的。

❻ 幼儿园都上什么课程

不知道提问的人是家长还是教师,感觉应该是家长,如果是教师,真是让人无语了。 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很多都是没有所谓的课程的,比如蒙特梭利、华德福。即使有课程的,比如瑞吉欧,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程(用书本教)。这种课程都是通过老师观察孩子的兴趣,再将其发展成方案进行的。也就是说,长短(多则数月,少则一天)和内容都不相同。 只有分科教学,才会注重教材规定的课程。

❼ 如何做好蒙台梭利幼儿园父母课堂ppt 百度文库

ppt基础知识及使用技巧 PowerPoint软件是教师制作课件的主要工具之一。下面介绍了ppt的一些基础知识及使用技巧,仅供初学课件制作者参考 。 一、PPT的启动和退出 1、打开方法: 方法一 :单击桌面“开始”按钮,选择“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这是一种标准的启动方法。 方法二: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图标“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这是一种快速的启动方法。 2、退出方法: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 ”。 方法二: 关闭所有演示文稿并退出PPT 单击菜单“文件”→“退出”。 二、幻灯片版式的选择 在右侧幻灯片版式中选择并单击需要的版式。教师在实际的课件制作过程中,希望能够自己设计模板,这时可采用“内容版式”中的“空白”版式,进行自由的创作。 三、有关幻灯片的各种操作 应用PPT进行设计的简单过程是:首先按照顺序创建若干张幻灯片,然后在这些幻灯片上插入需要的对象,最后按照幻灯片顺序从头到尾进行播放(可以为对象创建超级链接来改变幻灯片的播放顺序)。 幻灯片在PPT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幻灯片的操作包括幻灯片的选择、插入、删除、移动和复制,这些操作既可以在“普通视图”下进行,也可以在“幻灯 片浏览视图”下进行。下面以“普通视图”为例,介绍有关幻灯片的各种操作。在“普通视图”下,PPT主窗口的左侧是“大纲编辑窗口”,其中包括“大纲”和 “幻灯片”两个标签,点击“幻灯片”标签,这时将显示当前演示文稿内所有幻灯片的缩略图,每张幻灯片前的序号表示它在播放时所处的顺序,通过拖动滚动条可 显示其余幻灯片,有关幻灯片的操作在该区域进行。

❽ 蒙特梭利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其实不明白什么是蒙特梭利幼儿园,其实蒙特梭利幼儿园的精髓是以人为专本的全属面教育,采用3-5岁混龄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和成人社会相似的团队里,学会与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相处,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好培养社交能力。注重他们的个人发展,也根据3-5岁儿童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学时有使用专业的教具,让孩子能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说白了就是以孩子为中心,老师辅助他们去学习、探索未知,能给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自我成长。我家孩子就在上海赫德双语学校读幼儿园,这所学校还是不错的,每个班都有外教,年级方面目前是开放到初中,2020年会有高中部,让小孩在一所学校读下去,延续教育理念,我觉得比较好。

❾ 请问宋庆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台梭利的课程方案吗

宋庆龄幼儿园采用的不是蒙台梭利的课程方案

❿ 六大经典方案实际在幼儿园的实施情况(经典方案有: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蒙台梭利课程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全旗2014年学前教育宣 传月互动方案的通知》(*教体普发),深刻领会《3-6岁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中提出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来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的思想,着力解决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 二、目标任务 1.引导广大教师领会、更新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防止小学化倾向。 2.建立新型的家园学习共同体,引导家长逐步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培训,形成家园共育的教研文化,全面提高广大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三、活动主题: 学习《指南》,更新观念,了解孩子 四、活动时间: 2014年5月20日----6月20日 四、领导小组: 组 长: *** 副组长:**** ** 组 员:幼儿园全体教师 五、宣传内容: 1.《指南》各领域目标,纠正“小学化倾向” 2.宣传泰祥幼儿园实施《指南》情况 六、活动时间 ***年5月20日--6月20日 七、实施步骤 1.动员阶段:5月20日至5月25日为宣传动员阶段,成立宣传月领导小组,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召开幼儿园教师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动员。 2.实施阶段:5月28日至6月15日为宣传实施阶段,根据宣传月实施方案和幼儿园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抓好活动的落实。开展全员教师参与式培训,全员教师进行《指南》参与式实践反思培训。 3.总结阶段:6月18日至6月20日为活动总结阶段。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并整理装订活动过程性资料。促使广大教师深感学习《指南》的重要性,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