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特色科学课程申报表

小学特色科学课程申报表

发布时间: 2021-01-13 10:40:04

1. 小学可开设哪些特色课程

传统文化学习课程、茶艺课、小语种课、武术课、足球课、网球课等。

2. 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具体特点: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4.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3. 谈谈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是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3、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4. 小学科学科技活动"以奖代表"的项目申报表怎么写

这是抄给小学生上性别生理课。让他们袭知道男女有别,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样正面的教育,使得小学生正确认识男性与女性,以这样一种自然而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让小学生健康成长,明白又有正确的方向和思想。家长们不必太担心,希望能帮到你。祝小朋友们健康成长!

5. 小学可开设哪些特色课程

这个关键看家长和老师:传统的特色课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关键看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孩子在幼儿阶段,只要能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激发孩子的自主、热情和创造力的家长和老师,幼儿园就可以开设各类行色课程。如果是孩子在没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较多模仿或听命于家长和老师、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发孩子较强热情的,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参加特色课程,否则孩子最后会失去灵感和创造力或兴趣,同时更严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长的活力或失去正确的审美观,这样我们就害了孩子。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受这种伤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不说了,现在的中国社会还不是说真话的社会,大家心里都明白。冒着挨批的风险说这么多露锋头的话,只是希望能提醒下还不了解现状的家长注意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并不是说特色课程就一定不好。

6. 小学科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就科学学科而言,如何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却是一个崭新问题。以前的大纲把目标分解为三大块,即知识、能力与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师是首先考虑如何达成知识目标,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兼顾能力和科学精神等内容。这样,过去的自然课就总会在课的结尾形成一些结论性的知识,最终为评价教师的教与学,评价学生的优与劣作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在定位目标时,首先强调科学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呢?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基本的,那就是科学探究首先应该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环节,并且在全过程中都强调如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课程目标就与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如果还是抱着首先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结论的想法不变,就肯定会与新的要求背道而驰。我以前在上课时,程序井井有条,学生按部就班,最后的结论也无可非议,但就是拿科学探究的尺子来衡量时,漏洞百出。因为学生学习了这一节课,可能对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去探究一问三不知。在执行科学探究的目标时,机械地理解,模式化的实施,使课堂显得十分呆板。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而不被众多表面现象所干扰,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新课程标准的表面与核心的不同,以及反映在教学目标上的基本定位的变化。我认为,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应努力解决好以下个问题:切实解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我们教师必须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多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从操作的角度讲,主要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供条件或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反复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不断积累他们的科学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

7. 跪求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项目类别: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课题设计论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能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当一篇课文教完后,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朗读课文。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太少。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形式。

2、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养成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不良习惯。

3、朗读的面太窄。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4、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5、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一节课朗读安排了许多次,但有朗读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或者是老师一味的为渲染课堂气氛,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大声、再大声点”,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学生喊叫着读、失去了文本之意,文章之美荡然无存。

二、如何优化朗读教学:

1、要注意发声方法,

坐姿端正、发音正确,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注意表情。课堂上,我们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孩子用正确的发声去朗读。谈到这儿,我想起前一段到商丘有幸听到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他已经70岁了,读文章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有情有韵。我想之所以于老师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主要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执着追求,还有他在教学中正确的发音、用声,对嗓子的保养。其实在我们学校也有许多老师很注意用声的方法,几位音乐老师较为突出。朗读就像说话、轻轻松松、自自然然。

2、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3、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4、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株”,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株”、“二株”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5、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6、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记得我在担任我市故事大赛评委时,就发现幼儿园的孩子就能绘声绘色讲述故事,而小学生再讲述时唱读现象极为严重,这是因为我们课堂上不正确的齐读训练所导致的,孩子们为了读整齐、声音大,拖着长腔、扯着嗓子、不正确的断句、停顿去朗读,课堂上的这种训练、这种引导,可以说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损伤身体,降低学习兴趣,把文章读烂了、读傻了,也失去文章原来意境之美、词句之美。(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之,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熟练掌握朗读教学的技巧,才能灵活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表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1.低年级

这一学段的学生,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对句子结构也不熟悉,而且内部言语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朗读直至熟读成诵的方式。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低年段的学生设合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以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这个学段可运用“图文并茂”法,即看图说话,由图到文,指导朗读。比如朗读《家》中“泥土是种子的家”一句,伴随着朗读,老师要求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有的孩子把将头枕在双手上,做成种子睡觉的样子;有的孩子将双手从胸前向上逐渐展开,做种子发芽状,这是儿童的朗读,也是他们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会。

2.中高年级

这一学段的学生,语文水平已经有所提高,掌握的词汇量也在增多。默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但是朗读仍然很重要,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文体特点,正确处理朗读与默读之间的关系。

中高年级,记叙文和说明文多了起来。相对来说,记叙文大都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较为适合安排朗读任务,尤其是对一些优美语句、有丰富内涵的语句,需要重点读、反复读。比如《她是我的朋友》第五自然段“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一段要把阮恒的矛盾心里读出来,反复练习、反复琢磨。利用对关键句的反复朗读作为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突破口。短短一句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使得原本单调的朗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四、分析文体特点,合理运用朗读技巧。

S版小学语文书共有12本,其中包括记事类文章、童话、寓言、说明文、诗歌等体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体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经思考与整理,我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概分为四大类,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

1.童话和寓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两类文章主要出现在低中年级的课本上,大多是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一个道理。童话和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很鲜明,每一篇文章至少有两个人物形象,多是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处于这个年段的小学生,很善于模仿小动物说话的口吻,并且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能够分辨美与丑、善与恶。因此,教师在基本指导的基础上,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

2.说明文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并不多见,我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体会语言的客观性,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说明类文章的阅读兴趣。这类文章需要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而非体会感悟文章的语言,所以这类文章的可读性不强。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21课《恐龙》这一课便是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特点。这类文章语言朴实,基本没有什么波澜,语气也没什么太大的起伏变化。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于用平行语势,注意停连以及节奏的控制就可以了。

3.写景类文章

记景类文章节奏比较舒缓,语言文字优美、波澜起伏,是比较适合朗读的文章类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荷花》、《索溪峪的“野”》、《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受自然的美。

4.诗歌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是最适合学生朗读的。不论是现代诗、童谣还是古诗,都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选择恰当的语势,把握好节奏,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五言诗和七言诗。古诗文字简略,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学生初读时并不一定能完全体会诗的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这类古诗时,要讲究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特别要注意学生不能个性地朗读古诗。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字问题,然后正确读出这首诗,先不强调分音节,在理解古诗的意思后,再划分音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还有一类是现代诗或者儿童诗。这类诗短小精悍,学生能读懂字面的意思,教师在鼓励学生个性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学诗歌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深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要注意不同文体的朗读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朗读凝聚着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在新课程改革的如今,朗读教学也同样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

1.选题:现在的朗读教学中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3、朗读的面窄。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的朗读再上一个层次。

2.内容: 根据我们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要求,对学生朗读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3.预期价值: 学生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克服方言的影响,能读准每一个字的声、韵、调;在语流状态中读好重音、轻声(含次轻声)和儿化音节。

流利:不漏字,不添字,不回读,语法停顿和标点停顿正确,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达到160字左右)。

有感情:在理解内容和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读出语气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

完成项目的可行性

主要成员和年级组长刘小梅是普通话测试员,在她的带动下,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用一年的时间,学生的朗读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研究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第一学期

人人争当朗读小明星

在班里举行朗读竞赛

第二学期

朗读小明星

在年级举行朗读竞赛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预计字数

最终成果

一年

人人竞争朗读星

集体和个人的朗读赛

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1

资料费

5

咨询费

2

调研差旅费

6

印刷费

3

小型会议费

7

其他

4

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8

管理费

合计

年度预算

200 年

200 年

200 年

200 年

200 年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