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技创新课程
① 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
l、加强学校科普教育阵地和设施建设。学校要设置科普宣传橱窗、科技活动室等,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科技成果展示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购置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微机室等场所在课余时间要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开放。学校的广播站、网站要定期开设科普节目,宣传科普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要在学年初制定当年的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每年要围绕全国、全省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动。平时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传播活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普及性科技活动。
3、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各中小学要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车模、航模等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支持鼓励学生申报发明专利,要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4、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有兴趣、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个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确保竞赛活动的公平、公正。
② 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意义
中小学科技教育以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开展课外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向中小版学生传授科权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中小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将此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
③ 如何在中小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
中小学生只有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专假设、验证假设属,最终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对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具体措施: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奖励机制学校要真正落实科技教育,需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的科技辅导员教师。只有这样工作才会有人管,才会有人去落实。常言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对那些在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突出贡献的老师,学校要舍得奖励,这样会激发老师的热情,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会因此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全员动员,大家动手为了培养创造能力,打破创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须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意识。例如,我校利用学校的现代技术教育设备,每学期组织对除高三以外的学生,进行30多次专题通知,要求每个学生画一幅科幻画,写一篇科技论文,做一件科技小制作作品,以班为单位,初评后上交......(本文共计1页) 如何获取本文>>
④ 中小学科技创新成果创意表怎样填
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表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科技实践活动,一类是科学小论文,一类是科技发明作品。
项目的选题是怎样确定的呢?在选定项目前必须调查一下你想选定的项目以前是否有人已经做过,那么这样调查呢?你可翻阅全国青少年历届大赛的参赛目录,也可到网上查询,对于科技发明项目最好是到有资质的单位去搞个科技查新,确定没有人做过的项目你便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项目了。
设计(或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是要你将在什么背景下确定这个研究课题的写出来,你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哪个具体问题,比如是解决能源问题?环保问题?生活中的难题?生产中的难题等。基本思路还要你将选定问题、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及结果写出来。
该项目的研究过程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研究过程,比如《洞庭湖水质的研究》的课题你的研究过程就从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深入湖区采集水样——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结论。
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是指你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具体涉及到哪些科学方法来研究的,这要根据你的课题的具体情况来写,比如《防盗报警器的研究》就涉及电子、超声波、红外线······等方法和科学原理,比如《无线电通信发射的电波对植物种子生长的影响》这就涉及到电子学和植物学的方法和科学原理。
⑤ 如何发挥科学课在中小学科技创新中的主阵地作用
我觉得,中小学生要学会历史,但一定要发挥科学课的作用的话,我们可以将中国科学发展史展现给同学,让学生自己辨识、归纳、总结,从而对科学产生认同感。
⑥ 中学生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考虑问题要从多方面下手,采用逆向思维考虑东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考虑问版题全面了自然创新能力就会权提高。
我想创新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我们无法近距离接触.但是我们可以细心于周围的事物,要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知识,保持一颗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
⑦ 中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教会了他们什么
从上面的这些课题名称来看,许多不仅大学生,就是研究生或者一些科技人员也不一定能做得出来。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为了提高中学生从小爱科学的意识,鼓励中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做成这样,似乎完全偏离了倡导者的初衷吧。但如果仅仅如此的话,也就罢了,可能还会带来一些重要的负面效应。我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课题全部是找枪手做出来的,但是肯定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而且,哪怕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奖的,那么就会带来非常糟糕的示范效应,可能用十个励志故事也无法挽回其负面宣传影响。 姑且不论中学生究竟从这个课题中学会了什么,但至少被教会了弄虚作假,因为本身找枪手这件事儿就是最直接的弄虚作假方式。中学生还没有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自我塑造的水平,会受到各种社会乱象的极大影响。这种做法其实与鼓励小孩偷窃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还是家长、老师帮忙一起做,更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对道德底限的认识产生人格上的失范,对正确的价值观和天生的善良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以后想纠偏都来不及了。而且,在另一方面,当他们逐渐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还会对家长和老师产生蔑视的心理,甚至有意无意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抗,如果此时家长指责他们没有良心,他们对良心的认识也开始慢慢变味,甚至对所有的道德教育都会持怀疑态度。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一般来说,中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获奖得主,应该比同龄人具备了更好的科研潜力和素质,在他们顺利获得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在大学应该作为科研尖子重点培养。如果学生通过找关系,甚至找枪手,自己在此引导写,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学习,也自己思考了许多问题,或者自己动手做了许多实验,这也未尝不可。然而,目前很少看到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似乎人人都知道这个奖是如何得来的,都心照不宣,该干嘛的干嘛。获得奖的学生也没有什么荣誉感,未获奖者也不佩服获奖之人,因为整个过程让他们明白,谁的关系硬,谁找的枪手强,谁就能获奖。那个奖最后也只是蜕变为进入大学的门票而已,进门了,票就作废了。这个亲身实践,让中学生们学会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尽管这个手段的过程与实际的目的有很大偏差也在所不惜。 这似乎成了一个屡试不爽的规律了:任何好的东西,只要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考察,最终会完全变味,甚至出现人人喊打的局面。由于获奖者有高考加分的优待,所以人人想尽各种法术参与竞争,弊端显现,有些省市自治区开始取消这个加分制度。 其实,充分发挥中学生的想象力和无固定思维模式的优势,的确可以发挥他们的科研潜力和特长。下面举一个我参与评审的一个节能、低碳、环保中学生科技课题。在这个课题中,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日常节能问题,家用热水器在使用时经常会有热水不出,浪费冷水的无奈:在热水器与水龙头之间相连的管道内蓄存着冷水,被认为是使用前无效热水量,洗澡前往往被白白排掉。他们通过对热水器的研究,发现得到热水之前从出水口流出的冷水来源于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原本滞留在水管中的冷水,另一部分是由于热水器内部的加热铜管需要预热,致使先进入热水器内部的水还未达到理想的温度就流出来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市民们对热水器排放出的冷水的处理情况,他们小组还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周围的同学,老师和居民。调查结果显示:41%的居民没有节水的意识,采取的是一种放任、无所谓的态度;百分之13%的居民是用来洗衣服,46%的居民则是将冷水蓄起来用作其它用途,而这些加起来59%的用户多数也表示这样做比较麻烦。因此,在认为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条件下,他们开始进行改造和设计,利用增压泵和温控装置,在出水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时,水将回到原管道而不是放出。我刚看到这个课题,就觉得是中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良好典范,整个问题来源于生活,而解决问题又是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又促使他们学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⑧ 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科技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主要目标。以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具体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确定。小学阶段重点是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识,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初中阶段重点是使学生形成科技实践中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主动获取与生活和周围环境有关的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并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一定的科技技能。高中阶段重点是使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理想,培养实事求是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⑨ 中小学科技创新比赛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当今时代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一直采取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过去,我国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在国际社会上没有发言权,但是现在,我国的科技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创新,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觉得之举办中小学科技创新比赛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最后,我觉得举办中小学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鼓励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一批批后备人才。
⑩ 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的介绍
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是普通教育学校为开展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而开设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实验室,以开放性实验为主,采取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