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生文学课程活动设计

小学生文学课程活动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1-14 17:51:36

① 小学文学欣赏课怎么上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高二学生积近二十年母语学习和十余年语文专门学习经验,已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经过初中阶段十多篇小说的学习及课外小说阅读的积累,他们对小说常识已经掌握,高二第一学期诗歌、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也使他们形成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经验.一句话小说鉴赏能力已经初步具备,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阅读主体对阅读欣赏活动的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使主体产生阅读活动的过程性需要,让距离去调动学生.从而让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读程度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整篇小说学习以“探究--发现”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围绕学习认识小说的情节结构这一主线,安排三个教学层次:一、复述故事,识曲折;二、深究伏应,识合理;三、假设情节,识必然.第二课时,学习认识小说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并认识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主题,分两个层次推进教学:一、在认识性格与情节关系的基础上,读议1--6节人物心理描写部分,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及其产生根源,从而认识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二、讨论主人公性格及其复杂性,认识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② 小学文学欣赏课怎么上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高二学生积近二十年母语学习和十余年语文专门学习经验,已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经过初中阶段十多篇小说的学习及课外小说阅读的积累,他们对小说常识已经掌握,高二第一学期诗歌、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也使他们形成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经验。一句话小说鉴赏能力已经初步具备,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阅读主体对阅读欣赏活动的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使主体产生阅读活动的过程性需要,让距离去调动学生。从而让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读程度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整篇小说学习以“探究--发现”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围绕学习认识小说的情节结构这一主线,安排三个教学层次:一、复述故事,识曲折;二、深究伏应,识合理;三、假设情节,识必然。第二课时,学习认识小说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并认识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主题,分两个层次推进教学:一、在认识性格与情节关系的基础上,读议1--6节人物心理描写部分,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及其产生根源,从而认识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二、讨论主人公性格及其复杂性,认识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③ 小学生如何学文学

多看来书,各国出名的故事自、童话之类的,比如《故事大全》《一千零一夜》之类的,然后就死记硬背一些好的词语,诗句,古诗词啊,以后慢慢理解……当然看点作文书也是不错滴……这些都理解了就试着看一些作家写的东西……再接着就看名著吧……

④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哪些

主干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

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4)小学生文学课程活动设计扩展阅读

培养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具备的能力要求:

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⑤ 小学班级文学社第一次活动可以干什么

第一次我觉得应该是让小孩子认识到文学,比如说什么是文学,文学重要性,以及文学的一些现状,重点是加深对文学认识,,毕竟现在国家各方面也要求重视这个。

⑥ 小学生必读哪些文学作品

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邶笪钟编写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中外神话传说》 田新利选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圣经神话故事》 陈静选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4 《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5 《严文井童话选》 严文井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6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叶圣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7 《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8 《小兵张嘎》 徐光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9 《三寄小读者》 冰心 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10 《皮皮鲁传》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11 《肚皮上的塞子》 周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2 《今年你七岁》 刘健屏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13 《荒漠奇踪》 严阵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14 《乌丢丢的奇遇》 金波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15 《我要做个好孩子》 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6 《草房子》 曹文轩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17 《第三军团》 张之路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18 《巫师的沉船》 班马 21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
19 《糊涂大头鬼》 管家琪 浙江少儿出版社2001年版
20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杨红樱 作家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1 《幻城》 郭敬明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2 《伊索寓言》 (希腊)伊索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
23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俄)克雷洛夫著,裴家勤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4 《拉•封丹寓言》 (法)拉•封丹著 倪海曙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25 《格林童话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 杨武能,杨悦译 译林出版社1994年
26 《安徒生童话选集》 (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7 《普希金童话》 (俄)普希金著,亢甫,正成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28 《王尔德童话》 (英)王尔德著,唐讪辉译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2003年版
29 《宫泽贤治童话》 (日)宫泽贤治著 周龙梅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30 《列那狐的故事》 (法)玛•阿希•季诺著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1 《天方夜谭》 郅涛浩等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2 《鲁滨逊飘流记》 (英)笛福著,王泉根译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33 《魔法师的帽子》 (芬)杨松著,任溶溶译 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4 《金银岛》 (英)史蒂文生著,单蓓蕾 译 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5 《丛林传奇》 (英)吉卜林著,徐朴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36 《吹牛大王奇游记》 (德)埃•拉斯伯 刘浩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37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刘易斯•卡洛尔著,陈伯吹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38 《骑鹅旅行记》 (瑞典)塞•拉格洛夫著,王泉根译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39 《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著,杨建民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40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钟雷主编 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
41 《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杨吴成译 人教、译林版2003年
42 《淘气包艾米尔》(瑞典)阿•林格伦著,高锋、时红译 中国少儿出版社1984年版
43 《捣蛋鬼的日记》 (意)万巴著,思闵译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44 《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著,马振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5 《童年》 (俄)高尔基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46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柯南道尔,丁锦华译,远流公司1988年
47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 (英)joko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48 《顽皮捣蛋鬼》 (德)威廉o布什 湖北少儿出版2003年自版
49 《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 张继楼,彭斯远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⑦ 小学文学社活动有哪些

可以买一些童话如《伊索寓言》、《安童生童话》、还有一些莲花画等。还可以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类但适合儿童看的书,以宣扬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树立爱国精神。

⑧ 儿童文学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一、优化校园环境,形成“和谐、活泼”的物质文化。
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近几年学校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美化了校园环境。XX年建了塑胶跑道、pu篮球场。2011年,为每班配电脑、投影仪、电子讲台,每位教师都能利用课件上课,学生们在课堂上随时都可以从网上浏览相关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在电脑房学习,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同年9月,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对学校教学楼进行全面装修和维修。更换了北栋教学楼门、窗和黑板,所有教学楼进行粉刷,室内外的墙上重新挂上了校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名人名言、推普标语、学生作品等。每间教室配备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集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阅读。教室里每个角落还有孩子们自发捐赠的花草,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还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校园里见缝插绿,绿树成荫,散发着青草的芬香;伴随着校园里居里夫人等伟人群像浮雕,孩子们从小受到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等文化氛围的熏陶,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二、传承“刚直”精神,形成“和谐、活泼”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它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发生深层的调节和制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办校报,开拓文化视野。XX年3月,学校创办校报——《刚直报》。“人生刚直最难得”这是报社总编雷安青为我校题写的《刚直报》创刊词。三年多来,我校以刚直文化为载体,不断谱写教育教学新篇章。每一期(每月28日)八开四版的《刚直报》,不仅反映着学校的最新动态,也是教师、家长、学生交流心得,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易小艳校长是校报主编,主要负责头版的编排工作,陈永红校长、王振华主任各负责一个版面。我们校报设有“教育学”、“教学研究”、“师德讲座”、“家教天地”、“校园雅声”、“学与玩”、“艺术教育”等多个栏目;学校还成立《刚直报》小记者站,让孩子主动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事,勤动笔,歌颂美好的生活,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还陶冶孩子的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展示自我。孩子们把拥有自己作品的校报及稿费珍藏起来,作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校报还把学校的成绩、大事、要事及时刊登出来,让社会、家长更好地了解我校的办学方针和特色。市、区许多领导在阅读、浏览我校的校报后,称赞不已:一所小学能办出这样一份高质量的报纸,难能可贵!
二是读校史,挖掘文化底蕴。一部好的校史是一所名校不可缺少的标志,代表了学校的水平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了人文资源的积累与拓展。2011年9月,我们以“承湖湘名将之风范,绘刚直文化之神韵”为题办了一期校报专刊。刊登了我校的校史、校徽、校歌。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的创办历程、基本情况及教育成果。全校师生争相阅读这一期校报,通过读校史,了解学校,了解湖湘名将彭玉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历史责任感。一代湖湘名将(彭玉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三是唱校歌,形成文化特色。我校邀请衡阳市文联主席陈阵、国家一级作曲家廖卫华老师为校歌填词、谱曲。由本校一个四年级学生刘沐云同学演唱,将校歌录制成光碟,在全校传唱。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会唱,并开展“校歌大家唱”比赛活动。师生通过读歌词,唱校歌,更加地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我们还设计了新校徽。校徽的图案由“r”造型而成。同时有机地融合花朵、绿叶、太阳、书本和人等元素,突出人民路小学校园文化的独特属性。校徽色彩明快,充满朝气和活力,体现了人民路小学校园文化独特的风采。
三、以发展为核心,塑造“和谐、活泼”的教师文化。
1.开展听评课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听课调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的具体做法是(1)原生态课。事先不通知教师,行政推门随堂听课,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并形成常规。每周的行政例会上交流听课意见,主管副校长整理记录,每月一次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原生态听课情况小结。(2)跟踪课。针对在家长、学生中有一些不良反响的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具体指导。一次不行就再听,直到满意为止。(3)教研课。教师先报告教研课题,授课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导处作好统筹安排,集中在1~2周内展示,活动结束后组织调研与汇总。除了夯实课堂之外,我们每期都要开展一次大型的教师教学活动,XX年,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比武,2011年开展了“落实新课标,实践新课程”教师说课赛,严谨的设计,精美的课件,精彩的课堂不仅让老师们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也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2011年,我们推行“全面把握课标、创意激活课堂”同文本教学设计与说课展示大赛。即语文、数学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指定的文本内容,当堂完成教学设计,并于三天后进行说课演绎。让教师的个性化风采与集体智慧得到完美结合。今年我校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作文教学比武,像这样每期一次教师教学活动是常规,但我们力求创新,避免形式主义,让常规活动真正做到既“常”又“新”。2.加强校本培训,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通过多形式,多视角的开展教育专著学习心得交流会、演讲赛、辩论会等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学习是自身修养,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走专业化发展,走向“能师”、“人师”的唯一途径。近几年,一些同志工作之余沉迷于牌桌、赌局或股市交易,而很少去学技能、钻业务,即便看书、上网,也是浏览一些怡情消闲的文章。为了唤醒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我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要做到“三个一”:每年必须订购一份专业杂志;必须上交一份高质量的教育论文或案例;必须建立个人或班级博客,并及时更新演示博客。“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为了让教师这桶水的内涵更丰富,我们不断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如: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专题讲座,为教师进行普通话提高培训、电脑操作、课件制作、博客制作培训等。我校目前已有普通话测试员2名,普通话一级乙等14人,占语言类教师总数50%。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教师专业技能大比拼”。在考题中,既有语文或数学专业测试题目,又有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我校还举办了教师规范用字比赛、普通话比赛课件制作、博客更新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3.丰富教研活动,以教促研成绩显著。
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下设教改课题实验小组,选取思想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参与到实验研究过程中来,从而保障教科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规化到位。针对本校实际,参照省、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的研究规化,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指导教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三是管理到位。我们制订完善教科研制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把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真正体现“科研兴校”的主旋律,我校在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检查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目前,我校的十一五规化课题《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全面结题,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已报送省里参赛。美术组申报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培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在衡阳市教育课题中级评估中获一等奖,由彭琛老师负责的《合理使用零用钱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也取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美术组、三年级组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教研组。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教育的有生力量,也涌现了更多的名师、能师:1、省优秀教师黄玲;2、市优秀班主任罗慧君;3、市优秀教师陈春清、陈萍秀、杨翠湘、李国平、张湘钰、宾莉;4、青年教师黄艳、陶韵竹、何银燕、张文君、胡妍、彭琛全国、省级赛课获奖;5、近期,陈永红、黄艳的论文刊登在《湖南教育》上。
四、以人为本,形成“和谐、活泼”的特色文化
1.夯实主题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扎实开展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常规活动有:“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禁毒活动”、“感恩教育”、“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主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校园文化艺术节”、“手工劳作比赛”、“趣味运动会”、“校园主持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2.诵读经典文化,学做儒雅学生。
教学生“从小学做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XX年,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教材,展“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活动。2011年,我们重新审核改版再编,勘正了一些原有的用字错误,并加入了大量的诗词内容。我们规定了全校诵读时间,制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如:一年级的《三字经》、二年级的《百家姓》、三年级的《千字文》、四年级的《弟子规》、五年级的《增广贤文》和《谚语选萃》。2、规定上课时间,每周每班一课时,一个下午读报时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4篇汇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4篇汇集。3、确定任教老师。由易校长、陈校长亲自任教。4、定期检查。规定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为集体抽查与个人诵读评比。各班可谓精彩纷呈,有配乐朗读、快板诵读等等。集体比赛中各年级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每学年在学生中评选出100位“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小学士”。2011年10月,须知学生参加市“美文诵读活动”张欣慧获得“十佳选手”称号,刘沐云等五名同学获得金奖。
3.双语特色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XX年秋季,我校1-6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学校严格把关教材和师资水平,并力求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兴趣。从英语早读、作业评改到课堂教学等,均实行等同于语、数主科的常规管理模式。作为窗口学校,我们不仅立足了“传承经典文化”,而且大力倡导双语教学特色,在全市公办小学中开场双语教学先河。近年来,我校有100余名学生在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今年4月,全区63人进入决赛,我校占20人,其中5人获一等奖。
众所周知,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先进的文化能推动学校发展。在创建优质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人民路小学将继续用学校文化构建来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师生的生命价值,塑造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精神,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何谓素养?素,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由此观之,语文素养的含义,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语文素养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体,没有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支撑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文学素养的培育。因此,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实现脚踏实地而且卓有成效的改革,面临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数年的经验 ,使我认为:一、学生的文学素养是由语文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在小学阶段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不是外加的,而是由语文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使用语文这个工具,最好的学习过程是在人文精神熏陶的过程中进行。反过来讲,当一个学生比较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以后,那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才能落到实处;如果没有这个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就不成为语文课。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孩子是不够的。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有用的工具与和谐发展的人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他就讲,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要使学生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使学生对真善美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就是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所以,就人的各种素质而言,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真善美相联系的是什么呢?是文学素养。它是人的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有的老师说汉语拼音是拦路虎,学生学起来苦不堪言。那么怎么解决小学语文进行中的这一难点呢?可以借助文学因素。比如,苏教版教材就设计了情境图、编写了语境歌,把工具性的东西人文化了,很有创造性。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特别是人格的完美,从哪里来?都离不开情感的熏陶,离不开审美的材料对他的感染。很难想象,一个内心狭隘的人,一个情感枯竭的人,会有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小学语文课若能充分地调动文学因素,创设出情感氛围艺术化的环境,语文教学的工具目标、情感目标会更加容易实现。 有人认为在基础教育里强调文学教育,就是培养阅读欣赏能力。我认为这只能是部分目标,更重要的目标不在阅读能力本身,因为,文学教育必然和思维教育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文学教育有什么优势呢?它可以通过感受形象入手,经过孩子的感受和品味,悟到形象的内涵,这里感性和理性是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间,孩子的想象力非常活跃,心灵的空间非常开阔,创造性的潜能最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可以在文学教育中得到实现;离开情感熏陶、形象感染、审美活动,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变成单纯的技术操作和思想灌输,语文就不成其为语文了。 二、文学教育需要建立多元的开放的文学观念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更新文学观念。而小学教育需要的文学观念有四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需要强调几个问题。(1)、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语文的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都应与生活沟通。也就是说语文反映生活、反映世界。比如我在上一年级阅读课《春笋》,课文里面有句话,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春笋这个词,若在高中、大学,老师就可能对它进行艺术分析;但是在这里,对一年级的学生就不能这样分析。我说:早上妈妈唤醒你上学时是什么感觉?让学生用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唤醒的感觉。其实他唤醒了学生的心灵!再如,我听符海妹老师让学生造句,有学生造句地球围着太阳转,表扬他一番:另一个学生造句老母鸡围着草窝转,却被批评一顿。其实老母鸡围着草窝转,就是他的生活积累。这样的经验积累多了,对他阅读文本、感受体会文学作品,都大有帮助。(2)、文学教育中的情感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学生的体验过程拉长,能让学生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教师。苏教版教材有篇课文《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的故事。它的背后是什么,当然不必跟小学生讲很多,但教师的文学素养必须能够居高临下,才能游刃有余。这样的作品在课堂里让学生来读,教师千万不要给标准答案,因为文学作品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留有挖掘的余地,才能扩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情感世界。(3)、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就像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可分的。读文学作品应从语言入手,而不是以往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因为这些都是逻辑学里的归纳法。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使文学语言转化成头脑中的形象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完成。因此,教师讲词、讲句、讲段,更应该讲语境,应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苏教版实验教材在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意,生字教学组成字串。小学生喜欢学,老师也喜欢教这样的识字课。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杏花、梨花、桃花,就是一例。为什么孩子对这样的生字会喜欢?奥妙在什么地方?奥妙首先不在内容,在形式。因为它押韵,学生最容易上口;又都是双音词,双音词仿佛二拍节奏,音步一重一轻。学生在读春天、春风、春雨时,头脑中会出现画面,填补了空白。字串的设计格外工巧,激发和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了识字教学的文学性,又达到了记识生字的工具性目标。(4)、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视野一定要重视,一定要琢磨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去想去与心灵对话,这就是对话理论对话理论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因此,教师与学生、课文与学生就是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不是被动的,也不能将教师的地位降到和学生一样,他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但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当然要高于学生。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谈话的方式,但多是教师根据参考书、课文,事先准备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实际上是请君入瓮,显然,这种方法与阅读对话理论背道而驰。(5)、加强文学教育的注意点。这里我认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阅读作品一定要遵循整体把握的原则,整体把握有利于学生创造。有位教师教《狼和小羊》,讲到狼向小羊扑去,教师问学生:小羊死还是没有死?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结果。有学生说猎人把狼打死了;有的说狼太用力,跌到河里淹死了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说羊死了。教师从整体上进行情感导向,学生就会根据文本创意。二是培养语感和重视积累的问题。语感和积累都离不开诵读,诵读不是死记硬背。诵读的效果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诵读必然有情感投入,必然会沉浸到文本创设的氛围,学生反复体验,眼到嘴到,情到心到。诵读可贵是一个过程,是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多遍、熟读成诵的过程。所以小学阶段对优秀作品读读背背,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必经途径。

⑩ 小学生的文学社和社团课有什么区别吗

文学社应该是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文学能力,社团课说白了就是小孩子一起玩,各种团体活动。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