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节日活动课程记录表
① 现在有哪些好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啊
说到幼儿园特色课程,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双语”、“艺术”、“国学”、“蒙台梭利”等等,这些特色幼儿园,但是其实这样的幼儿园的课程往往局限于这些前缀的词语上,其实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不等同于“双语”、“艺术”亦或是“蒙特梭利”。
一套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其实不应该是一套僵化的期望标准。它的课程体系应该是动态的,鲜活的,适宜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这和传统幼儿园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有本质的区别。
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霍力岩教授翻译的《德培教育理论(适宜性发展实践)》一书中就指出,优秀的幼儿教育要将儿童分到适合他们的群体,个体或是小团队。要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一些有挑战性却又可达到的目标。这些挑战是可以让他们受用终生的。
其中具有适宜性发展特色的“体验式”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据教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孩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适宜性发展教育包括四个阶段:
(1)亲历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的阶段。
(2) 形成阶段。即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
(3)检验阶段。即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
(4)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不断产生循环的阶段。
②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考试,节日纪念日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歌舞,游园活动,绘画,唱歌,打乒乓球。
③ 中国四大民俗节日需要的课程资源
1、春节:于阴历腊复月二制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伏、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2、清明节:于阴历三月间,即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节日活动有: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3、端午节:于阴历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
4、中秋节:于阴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活动;
④ 传统节日特色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1、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关系,接受社会上的各种影响。因此,注重结合社会生活开展传统节日和德育教育,并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坚持做到相机而教、遇物而诲,传统文化节日以一年一反复的特点循环出现在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许多传统节日前夕,周围的社会生活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要时刻保持着随 机教育的观念,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开展教育。
2、传统节日特色课程的专题教育活动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与要求,根据传统节日的进度表,结合传统节日的开展,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节日专题性教育活动。如小班幼儿可以开展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专题教育活动,中大班幼儿可以开展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元宵节、重阳节和清明节专题教育活动。每个专题可综合运用参观活动、谈话活动、行为辨析、情景表演、游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 种活动形式,通过幼儿的认知与实践,多方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与习俗, 提高其道德认识,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逐渐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3、传统节日特色课程和各领域教学的融合
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根据活动设计的特点,可以结合有关领域开展活动,如与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科学领域或健康领域结合进行活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4、游戏活动
通过主题游戏的形式对幼儿习得的传统习俗和行为习惯的认知经验进行再现,不受环境和节庆活动的限制,可以适时的体验传统节 日文化中的“贵人伦,重亲情,尊老爱幼,重孝道”文化特征。帮助幼儿巩固和强化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准则。
5、家园共育
家庭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以幼儿园为龙头,教师在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主动指导家庭教育,结合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力争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
⑤ 幼儿园传统节日特色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1、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生活在一定 的社会环境里, 和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关系, 接受社会上的各种影响。 因此,注重结合社会生活开展传统节日和德育教育,并进行全方位 的渗透。坚持做到相机而教、遇物而诲,传统文化节日以一年一反 复的特点循环出现在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许多传统节日 前夕,周围的社会生活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要时刻保持着随 机教育的观念,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开展教育。 2、 传统节日特色课程的专题教育活动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认知特点, 选择恰当的传统节日教育内 容与要求,根据传统节日的进度表,结合传统节日的开展,有计划的 对幼儿进行节日专题性教育活动。 如小班幼儿可以开展中秋节、 春节、 元宵节专题教育活动,中大班幼儿可以开展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 元宵节、重阳节和清明节专题教育活动。每个专题可综合运用参观活 动、谈话活动、行为辨析、情景表演、游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 种活动形式, 通过幼儿的认知与实践, 多方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与习俗, 提高其道德认识,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逐渐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 德行为和习惯。 3、传统节日特色课程和各领域教学的融合 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根据 活动设计的特点,可以结合有关领域开展活动,如与语言领域、社会 领域、艺术领域、科学领域或健康领域结合进行活动,可以收到很好 的教育效果。 4、 游戏活动 通过主题游戏的形式对幼儿习得的传统习俗和行为习惯的认知 经验进行再现,不受环境和节庆活动的限制,可以适时的体验传统节 日文化中的“贵人伦,重亲情,尊老爱幼,重孝道”文化特征。帮助 幼儿巩固和强化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准则。 5、 家园共育 家庭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 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人 的一生产生长远的影响。 因此以幼儿园为龙头,教师在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活动中发挥主 导作用,并主动指导家庭教育,结合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最大限 度地发挥其功能,力争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
⑥ 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 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
⑦ 传统节日的活动课的主持词(急)
“月到中秋分外圆”主题班会方案
指导老师:林晓然
实习老师:黄少君、方丹阳、林芳
一、 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九月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了响应学校“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 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揭阳一中高二(4)班全体学生
3、活动时间:9月22号星期六上午第一节
4、活动形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歌曲竞猜和学手语歌
5、活动准备:
l 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l 安排六名学生表演小品——《唐明皇梦游月宫》,准备道具
l 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l 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l 竞猜规则宣读
l 准备书签
四、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黄铮弘/周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黄铮弘: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周佳: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黄铮弘:但愿人长久
同学们:千里共蝉娟
周佳: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黄铮弘: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周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黄铮弘: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时至今日,这个故事又被如何的演绎呢?
周佳:那么接下来就请观看现代版的“唐明皇梦游月宫”
第二阶段:小品表演——《唐明皇梦游月宫》(6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 (15分钟)
l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l 抢答题: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第四阶段:总结颁奖(5分钟)
五、 活动经费
糖果:3元
六、 附录
(一)竞猜规则
1、每组原始分为100分,各组最后所得分数为各组得分和扣分后的成绩之和。
2、比赛分两种题型:
必答题:共有八道灯谜
(1)每个组必须回答2道灯谜,只能由本组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不得帮忙回答;
(2)每组作答之前,由组长在讲台先抽题,决定本组作答的题目;
(3)必须等主持人念完题目才能开始作答,否则视为答错处理;
(4)每个组的回答时间为10秒,回答正确得10分,弃权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抢答题:一共有8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每首歌曲最多播放30秒。
(1)每组先选出一个代表作为举手代表,只有他(她)才有举手的权利,其他人不得举手,否则做答错处理;
(2)每首歌曲在开始播放时即可开始作答,但每首歌曲的播放时间不会超过30秒;
(3)此环节采取倒扣分的形式,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二) 竞猜题目
1、灯谜
谜面 谜底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 喜出望外
中秋月夜座谈会 (气象用语一) 明晚多云
清风拂面中秋夜 (成语) 发扬光大
2、月亮与歌曲的联姻
《十五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月亮儿弯弯》、《月半湾》、《一壶好茶一壶月》、《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彩云追月》、等乐曲。
(三)奖惩办法
得分最高一组为胜利组,每个组员奖励书签一张;得分最低一组要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节目形式自定,可派代表表演,也可全组表演)。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1/107587/archives/2007/580341.shtml
⑧ 、节日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请依据《指南》父亲节活动可以发展幼儿哪些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⑨ 《节日知多少》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一.主题的确定: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变迁,传统节日出现危机。西方节日逐步占据了我们的传统节日,许多人也偏爱西方节日胜过传统节日。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有,却不了解节日该怎么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小加强对小学生传统节日的教育,于是我们决定对传统节日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传统节日,进而喜欢过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喜爱传统节日,对过传统节日充满期待。
2、能力与方法目标
○1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物品和图片。
○2学会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能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掌握采访的礼仪和小技巧。
3、知识目标
○1知道传统节日的来历。
○2通过记住节日的饮食了解有关节日的风俗。
三.活动的意义:
1、通过了解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通过采访协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录能力。
四.活动思路:
1、通过国庆节的介绍引题,进而将学生带入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大的课题,引导学生谈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从而引出要研究的五个子课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2、针对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容易产生兴趣高涨、目标不明确这一现象,决定采取让学生带着任务参加活动的方式,直接对已有的五个小组布置五个传统节日的活动研究任务。
3、本着活动体验优先的原则,对活动的研究任务要求尽量降低。将活动分为三个小任务:来历故事;图片实物;采访记录。
4、来历故事要求各个小组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或者向长辈询问的方法获取,最终经小组讨论决定使用谁的成果来展示。
5、图片实物要求各个小组成员回家搜集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包括图片)或通过图画画出有关物品,各小组要将所有的搜集品进行展示。
6、采访记录要求各小组在学习了采访礼仪、掌握了采访技巧以后进行,各小组需要选派合适的人选进行采访,采访的过程会摄像,并将录像进行展示。
7、视情况决定成果展示的方式,如果进展速度快,则所有成果一起展示;如果进展速度慢,则分步展示。
8、评价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进行,采取小组长自评,小组互评,家长点评,教师简评的方式,视评价结果给予鼓励和奖励。
五.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导入
、图片展示国庆节的画面,并向学生讲解国庆节来历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重要节日?
2.说一说
点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节日。
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传统节日:从古代到现在人们一直都庆祝的有重大意义的节日。
3.写一写
把你知道的这些节日写一写。
点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判断。
4.确立研究的子课题。
师说明我们这次要研究的子课题。
师讲解各个课题所要研究的任务。
师讲解完成研究任务所需要的方法。
5.选题分组。
依照原有小组,各组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分发表格,每个组2-3张。
6.疑难事项。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找指导老师帮忙解决。
(二)交流展示:
1.来历故事展示的要求如下:
小组长对本小组的搜集过程进行汇报。
小组代表进行来历故事讲解。
其它小组可对讲解中的疑惑提问。
2.实物图片展示的要求如下:
小组长对本小组搜集的物品进行简介。
小组代表对事物图片进行介绍。
其它小组可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性发言。
3.采访记录展示的要求如下:
各个小组的采访人员在采访前要接受采访礼仪培训并确定好采访对象和要采访的问题。
采访时要做好分工、做好记录。
采访的视频由指导老师统一播放。
④各个小组可可相互对采访的过程进行提问。
(三)成果汇总
1.学生搜集的来历故事资料、实物图片物品和学生讨论过程等均以图片的形式保留。
2.采访过程以采访记录表和视频的形式保留。
3.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以作文和手抄报的形式保留。
(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