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A. 幼儿园课程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
幼儿园课程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其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1、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所提的各种活动,即《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2、蒙台梭利模式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为满足意大利贫困儿童而设计和发展而成的世界上第二个学前教育方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教具是有准备的环境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蒙氏教育方法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单元主题活动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的连接起来。
4、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等主要环节。
5、课程实施指的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将课程方案转化为生动的课程实践(现实)的过程。幼儿实际感受到的课程,是这种实践形态的课程,即他们自己参与到其中、与之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课程。
6、支架式教学:“支架”一词原本指建筑业中的“脚手架”。在这里,它是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与儿童之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教学互动: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
7、五指活动课程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之名,源于陈鹤琴对自己所创编的幼儿园课程特点的形象比喻。该课程的内容由五方面内容组成,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又是整体的、连通的,“在儿童的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就像人的手,虽有五指之分,但却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手掌。
8、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由相应的教具来完成。
9、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在课程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制定教育目标
B. 我国幼儿园课程学科说的提出者是谁
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
幼儿园课程目标
2. 幼儿园课程内容
3. 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
4. 幼儿园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curriculum of kindergarten)
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个定义有如下几个要点:
①幼儿园课程是“活动”。有关课程本质的观点当中,“学科教材说”、“目标说”以及“计划说”,要么是其教育价值取向不适合幼儿园,要么是过于注重课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经淡出了课程研究者的视线。而“经验说”则随着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支配地位。但是将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由于学习经验的主观性,造成教师不容易把握,教师比较容易驾驭的是学科教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以跳出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在学习经验和学科教材的结合点――活动上来思考课程。
用活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有其优越之处:一方面,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对象性,作为活动的两大要素――对象和主体并存在活动当中。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将课程理解为“活动”,有利于研究者和教师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此外,活动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时由于课程具有双重转换性,外在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活动内化为主观的学习经验,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外化为态度、技能、动作方式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完善、重组和改造。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来干预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活动一词更能够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更适合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
②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学习经验前边加上“有益的”是为了突出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性,以克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可能带来的偏颇――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和过程,而忽视甚至忘却活动的目的,视活动本身为目的,为了活动而活动。
当然,活动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结果。幼儿在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活动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一定印象,留下一些关于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记忆,但这些内容并不一定与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说,有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教育者想要的。因此,把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使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和谐地统一起来。
③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是“上课”或者所上各门课的叠加。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被运用,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游戏还是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课程的下位概念,幼儿园课程也有其属概念所具有的一般形态,也遵循属概念的一般分类标准。但是在现实当中,幼儿园课程分类方法和课程类型有其特殊性。比如一些国际知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按照其创立者的名字或者所依据的儿童发展理论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和“皮亚杰早期教育方案”等。也有一些幼儿园课程是根据某种价值追求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某种特色来命名的,如“学会学习课程”、“生存 课程”、“素质教育课程”、“游戏课程”等。这些幼儿园课程从教育理念到实施方法各有特色,但同属于课程形态,只是在课程结构上有所不同。
C. 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 1. 幼儿园课程目标 2. 幼儿园课程内容 3. 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 4. 幼儿园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curriculum of kindergarten) 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个定义有如下几个要点: ①幼儿园课程是“活动”。有关课程本质的观点当中,“学科教材说”、“目标说”以及“计划说”,要么是其教育价值取向不适合幼儿园,要么是过于注重课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经淡出了课程研究者的视线。而“经验说”则随着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支配地位。但是将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由于学习经验的主观性,造成教师不容易把握,教师比较容易驾驭的是学科教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以跳出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在学习经验和学科教材的结合点――活动上来思考课程。 用活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有其优越之处:一方面,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对象性,作为活动的两大要素――对象和主体并存在活动当中。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将课程理解为“活动”,有利于研究者和教师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此外,活动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时由于课程具有双重转换性,外在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活动内化为主观的学习经验,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外化为态度、技能、动作方式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完善、重组和改造。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来干预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活动一词更能够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更适合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 ②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学习经验前边加上“有益的”是为了突出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性,以克服用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可能带来的偏颇――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和过程,而忽视甚至忘却活动的目的,视活动本身为目的,为了活动而活动。 当然,活动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结果。幼儿在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活动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一定印象,留下一些关于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记忆,但这些内容并不一定与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说,有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教育者想要的。因此,把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使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和谐地统一起来。 ③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是“上课”或者所上各门课的叠加。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被运用,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游戏还是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课程的下位概念,幼儿园课程也有其属概念所具有的一般形态,也遵循属概念的一般分类标准。但是在现实当中,幼儿园课程分类方法和课程类型有其特殊性。比如一些国际知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按照其创立者的名字或者所依据的儿童发展理论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和“皮亚杰早期教育方案”等。也有一些幼儿园课程是根据某种价值追求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某种特色来命名的,如“学会学习课程”、“生存 课程”、“素质教育课程”、“游戏课程”等。这些幼儿园课程从教育理念到实施方法各有特色,但同属于课程形态,只是在课程结构上有所不同。
D. 举例说明你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要例子理论相结合
我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我认为课程不仅仅是“上课”或集体教学活动,而应包括儿童的生活活动、交往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各种活动。不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通过创设环境诱发儿童的游戏、交往及生活活动,只要能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我们在课程目标上,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服从于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学期教育总目标,并将这目标蕴涵于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之中。建构课程以主题为单元,并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一日活动皆教育,教育活动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