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民国时期哲学系课程表

民国时期哲学系课程表

发布时间: 2021-01-18 15:06:14

⑴ 民国时期的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1912年10月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令》在法律上规定大学必须实行学位制度,之后各大学才逐步设置学位课程。 (一)学位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民国初建,大学建设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点,但当时大学无论在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及校务管理、经费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学位课程设置也无法立即展开。北京大学直到1917年才开设比较完备的本科课程,尽管其在1913年就已培养出首批学士。清华大学在1925年正式设立大学部,设置一套学士学位课程,规定大学分普通、专门两级,其中普通训练修业年限为两或三年,第一年课程七门,第二年课程六门,成绩分优、中(及格)、劣(不及格)三等。专门科分文理类、应用社会科学类和应用自然科学类,年限因门类而定。经专门训练获得成绩者,学校给予学位和毕业文凭。但实际上清华从1921年开始就进行学士培养,而那时还未开设系统学位课程。教会大学设置学位课程历史相对较早,他们以国外同类大学或专业为标准来设置自己的学位课程,或由国外大学董事部负责拟定,或是仿照国外大学的学位课程模式自行设置,采用他们的有关教材、教学方法。但学位课程设置的时间与教会大学建校比还是相隔若干年。 学位课程设置滞后,不利于大学正常培养计划的实行。没有规范、系统的课程,无法实施学位制度。学位课程能对培养对象起到统筹、指导作用,对结果起到评价作用。民国大学在建立之初之所以没有开设系统学位课程,与当时中国教育现状密切相关。人们对学位制度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而系统《学位法》也迟迟未见颁布,政府也没有设置监督和审查学位制度运行的机构,各个大学只是在互相学习、借鉴国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位课程设置。

⑵ 我有一张民国时期的学生课程表,请问有无收藏价值

肯定有

⑶ 请问怎样才能获得人大和北大的哲学本科课程表(如:科目、用书、作者、出版社等)

在北大教学网以访客身份登录之后就可以搜索相关课表,能够看见老师内和课程名,但是具体的参容考书估计只能问上课的学生要了。我个人建议你可以直接打电话到哲学系的办公室,问他们的教学秘书,一般老师人都很好,这些又不是什么秘密,能帮就会帮的。或者上爱智论坛,上面很多哲学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下。

⑷ 求大学本科,哲学系,大一到大四的课表一份,高分求!!!

楼主如果是想自己进行学习,我的建议是不如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式,光听从学校的其实就是一种生搬硬套。哲学的学习我理解为一种主动性。
而且如果是刚入门的话,不如先从一些简单的历史开始.

课程表:网络网页搜索:哲学系课程表,会出来一堆,其中有北大和哈佛的,楼主可以看下。祝楼主好运。

⑸ 北大哲学系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四书》之《论语》精读
内容:《四书》作为儒家重要经典,承袭了从孔子、孟子、荀子到朱熹的儒家道统,教我们如何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使其成为成人成己的必修内容。《论语》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和代表性经典,有“东方圣经”之称,在塑建、构造华夏民族的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思想及言论活动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主题:《四书》之《论语》精读
内容:通过精读《论语》,逐字解读,可深刻领会儒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忠、恕、诚、宽、和、直、正名、利、心性能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为当代企业家修内圣外王之道,以德修心,实现身心合一。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之一:《四书》之《大学》精读
内容: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作为《四书》之首,是孔子 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 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主题之二: 《四书》之《中庸》精读
内容: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阐述人性修养有关哲理的广博学问,中庸之道,可开启治天下之门也。 主题:《四书》之《孟子》精读
内容:“亚圣”孟轲言行,作为儒家典籍,其心性论进一步确立儒家地位,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对性善与恶、功与利及天、性及浩然之气有着深刻认识。读孟子在于能从孟子恢弘浩阔之气、纵横雄辩之辞中,体悟和传承孟子存心养性的思想精神,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与人生。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主题:《六组坛经》、《金刚经》、《心经》精读
内容:《坛经》约成书于七世纪末,是唐代佛教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传教说法纪录;经是文字字墨,文字字墨性空,何出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故神通感物,“见性成佛道”。 《金刚经》、《心经》作为佛教的经典,心法之集大成,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是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心法即佛法,见心既见佛,只有修其心,方能行其道。得道者,大彻大悟,超然凡生。 主题:《道德经》精读
内容:《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著作,区区五千言,微妙玄达,深不可识;作为中国古文化 中对万物关系的精准把握和理解,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模糊性和词语的多意性增加了奇书 的神秘;其来源于生活和万物,让人常读常新,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融合。逐字领会揣摩,领悟何为道、德、无为、虚静、柔弱、有无,更可领会老子的处世之方、对事物的观察之法、对欲及知的态度、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主题:《庄子》内七篇精读
内容: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承袭了孔孟之智慧,老子之无为,而庄子就是庄子,他有道通为一的本领,他以心灵为炉,作为人世间的大冶,熔铸着整个世界、人生和历史,其中的内七篇就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主题:《周易》精读
内容:《周易》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群经之首,作为揽括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哲学,作为中国思想的源头,华夏哲学的鼻祖,六艺之源;把诸子百家的思想演绎为易道,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只有仔细沉潜玩味,才能领悟易道的精神世界,确立新的生存方式。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主题:《周易》精读
内容:《易经》首先作为占卜之书,中国文化中的巫术基因,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理论基础,子曰:洁静精微,《易》教也。精读《周易》,重在领悟它的思维方式,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三才之道”思想、“生生之谓易”思想、“变动不居”思想、“唯变所适”思想以及河图的综合结构及其静态配置与动态运作的规律,理解周易智慧中万物蕴涵的道以及道的变化规律。 主题:兵法十三篇精读
内容:以孙子兵法为蓝本,精读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十三篇,辅以中国兵史,汲取中国古代兵家战略思想精华,解析三十六计谋略智慧, 深刻领悟兵家之战略、谋略、韬略的哲学理念,运用于复杂多变的商业竞争,掌握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实现谋略竞争、智慧经营,缔造企业常胜。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主题:中国诗词品读、文学鉴赏、书画鉴赏、文物鉴赏、古乐欣赏
内容:诗词承载文化,文学开拓视野,书画陶冶性情,文物折射历史的厚重,古乐内于悠远。胸怀的广博决定了视野的大小,视野的大小限制了事业的空间。企业家读《水调歌头》,可感悟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潮流,企业家品《兰亭序》传世名帖,可领会艺术的至高境界,体会文化的身心合一。企业家聆听《高山流水》,可意会自然的磅礴气势,陶冶成就大业的性情,疏达胸怀,成就企业家的完美人生,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和永恒。
主题:五经导读与史学名著概要

内容: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五经包括了《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导读之,可领悟中国国学之博大精深。史学名著含《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等,导读之,可以史明鉴,领会历史长河的变迁与人生变化的意义,汲起深邃的历史与人生智慧。

部分师资:

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易学研究会副会长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蒋非非: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赵敦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楼宇烈: 现任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
王守常: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萧汉明: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郭齐勇: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吴荣曾: 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宗国: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 帆: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
黄朴民: 人大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
张 辛: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历史学博士。
李中华: 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来: 北大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会副会长。
王 尧: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 博士生导师
胡 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张松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国安: 中国人民国防大学著名兵法教授、军事学博士
洪 兵: 军事科学院战略和战争理论研究部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 19

⑹ 民国时期的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位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上承清末学位制度的零星萌芽,下启现代学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研究我国学位制度发展的关键一环。其中学位课程的设置是学位制度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学位课程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民国时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才观的取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民国时期大学学位课程,为我国当代大学学位课程的改革及发展提供借鉴。 一、民国时期大学学位课程的特点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开始拥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大学授予学位、设置学位课程的历史则晚些。1912年10月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令》在法律上规定大学必须实行学位制度,之后各大学才逐步设置学位课程。 (一)学位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民国初建,大学建设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点,但当时大学无论在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及校务管理、经费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学位课程设置也无法立即展开。北京大学直到1917年才开设比较完备的本科课程,尽管其在1913年就已培养出首批学士。清华大学在1925年正式设立大学部,设置一套学士学位课程,规定大学分普通、专门两级,其中普通训练修业年限为两或三年,第一年课程七门,第二年课程六门,成绩分优、中(及格)、劣(不及格)三等。专门科分文理类、应用社会科学类和应用自然科学类,年限因门类而定。经专门训练获得成绩者,学校给予学位和毕业文凭。但实际上清华从1921年开始就进行学士培养,而那时还未开设系统学位课程。教会大学设置学位课程历史相对较早,他们以国外同类大学或专业为标准来设置自己的学位课程,或由国外大学董事部负责拟定,或是仿照国外大学的学位课程模式自行设置,采用他们的有关教材、教学方法。但学位课程设置的时间与教会大学建校比还是相隔若干年。 学位课程设置滞后,不利于大学正常培养计划的实行。没有规范、系统的课程,无法实施学位制度。学位课程能对培养对象起到统筹、指导作用,对结果起到评价作用。民国大学在建立之初之所以没有开设系统学位课程,与当时中国教育现状密切相关。人们对学位制度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而系统《学位法》也迟迟未见颁布,政府也没有设置监督和审查学位制度运行的机构,各个大学只是在互相学习、借鉴国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位课程设置。 (二)学位课程门类从单一趋向丰富,结构渐趋严谨 各大学学位课程设置之初,不仅种类单一,大多只设文、理、法三科,而且没有固定的课程。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学的教员主要来源于留学归国人士。民初归国任教的留学生所攻专业主要为文、理、法三科,因此其他学科的设置缺乏师资。以东南大学为例,20年代前后在南高师、东南大学任教的留美学生56人中获文理科之外学位者只有10人,其中7人为工程学位,其他学科更微乎其微。工、商、农各科师资缺乏直接导致课程设置无法多学科平衡发展。大学师资另一主要来源则是国内高校、主要是本校毕业生。本身只开设文理法学科的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只能教授其所学的课程。这些都限制着学位课程建设。二是学科经费的缺乏。民初政局动荡,政府更换频繁,大学经费比较缺乏,为节省经费,各大学只能开设比较省钱、又现成的科目,而对于那些需要重新购置教学设备、配备师资队伍的科目往往没有能力。三是生源的不足。农、工等学科毕业生在当时社会上出路不广,报考学生很少。如清华大学最初设立的音乐、农学、体育三系是空有系名,而招收不到一个正式的学生,更谈不上设置学位课程了。 到30年代初,随着系科增加,各大学学位课程门类普遍增多,清华16个系所开科目1933年度为365门,1934年度为444门,1935年度为512门,增长速度很快。抗战结束后,清华还增加了气象学系、法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建筑工程学系,另外增加农学院及其所属农艺学系、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和农科研究所。学位课程规定也趋于严谨,每一学年必修、选修课程校方明令颁布,同时严格实行学分制,并将此与学位获得与否直接挂钩。各大学每个系科都设置详实课程表,包括授课教师、教材、课目数、每周时数、必修或选修以及学分数。为直观说明这一点,笔者将南开大学英文系1936年度第2学期英文课程的规定列举如下。

⑺ 哲学系所有课程和各国哲学系名著,越全越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通识教育课程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B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应用伦理学”除外);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5学分。
文理基础课程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2学分(其中必修“哲学导论”、“哲学原典导读”),在II组中修满8学分(其中必修“古希腊哲学”和“先秦诸子”),并在法政类基础课程中选修3学分,在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选修4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
1.专业必修课(32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逻辑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
宗教学导论
西方哲学史(上)
西方哲学史(下)
中国哲学史(上)
中国哲学史(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中国哲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
学年论文
社会实践
毕业论文

2.专业选修课程(28学分)
历史哲学 PHIL130024
认识论研究 PHIL130030
毛泽东哲学思想 PHIL130032
西方马克思学 PHIL130038
现代化理论研究 PHIL130051
《资本论》手稿历史观研究 PHIL130053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I PHIL130086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II PHIL130087
国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PHIL130096
康德哲学 PHIL130034
黑格尔《逻辑学》 PHIL130035
现象学概论 PHIL130054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I PHIL130088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II PHIL130089
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PHIL130097
现代法国哲学 PHIL130098
分析哲学 PHIL130099
形而上学研究 PHIL130100
心灵哲学 PHIL130101
专业外语 PHIL130102
中西哲学比较 PHIL130037
现代新儒学原著选读 PHIL130040
宋明哲学专题讲座 PHIL130057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I PHIL130090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II PHIL130091
中国哲学史料学 PHIL130103
周易研究 PHIL130104
老庄研究 PHIL130105
经学史 PHIL130106
社会哲学 PHIL130025
文化哲学 PHIL130027
艺术哲学 PHIL130029
全球伦理学 PHIL130055
生命医学伦理 PHIL130059
价值哲学 PHIL130061
应用伦理学 PHIL130085
伦理学原著选读I PHIL130092
伦理学原著选读II PHIL130093
比较伦理学 PHIL130107
政治哲学 PHIL130108
法哲学 PHIL130109
教育哲学 PHIL130112
管理哲学 PHIL130026
科学思想史 PHIL130042
中外逻辑史 PHIL130043
技术哲学 PHIL130047
逻辑哲学 PHIL130048
心理哲学 PHIL130050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PHIL130062
现代逻辑I PHIL130094
现代逻辑II PHIL130095
语言哲学 PHIL130110
认知科学中的数学与逻辑 PHIL130111
数学哲学 PHIL130113
宗教哲学 PHIL130021
基督教哲学 PHIL130036
佛教哲学 PHIL130041
宗教伦理学 PHIL130069
宗教社会学 PHIL130077
儒教的理论与历史 PHIL130078
基督教原著选读 PHIL130079
佛教原著选读 PHIL130080
伊斯兰教原著选读 PHIL130081

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精神灵魂张汝伦教授推荐的10本书:
一、《论语》。这是一部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卑之无甚高论的书。像黑格尔就认为里面除了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外,学不到什么特殊的东西。这部书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表面看上去容易,真能消受它不容易。一旦领悟后,会觉得夫子为人为学的境界的确非常人所及。这部书对人的启发是无尽的。
二、《老子》。这部书至少在文字形式上与《论语》刚好相反。《论语》比较平易,而《老子》深奥难懂。《老子》的语言凝练警策、无比简洁,却时时在提醒你它内容的复杂和丰富。无论何时读都会产生一种难言的快感。无论读懂读不懂,《老子》都能让你感到它的非凡。
三、《庄子》。其语言的魅力就无须说了。它是一部典型的可以有截然不同读法的书。并且每一种读法可能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然而,如果因袭传统对《庄子》的种种说法,那就不必去读,只要把那个流行的庄子形象记住就行了。
四、《柏拉图对话集》。初读柏拉图对话时,简直不知道他要讲什么。后来才知道柏拉图对话有特殊的读法,即读者必须进入他的对话,跟着对话前进,而不是在对话之外,方能领会其魅力。我最感兴趣的是在柏拉图对话中会遇到不同的苏格拉底和不同的柏拉图。他们体现了柏拉图思想的无限丰富。
五、《精神现象学》。这也许是哲学史上最难读的一部著作,但也是最天才、最值得读的一部著作。考虑到黑格尔在写它时的处境,真让人觉得它的完成不可思议。它对刚出现不久的现代性和现代世界的深刻揭示与预见,都是前无古人的,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部书由于语言、概念和结构上的问题,非常容易遭到误解。哲学史上很难找到一部著作像它那样几乎一直被误解。当然,这部著作也许是永远无法彻底理解的。这也许就是海德格尔为什么居然有两部著作是关于它的。但任何一个想对当今世界有比较深刻认识的人,都必须读这部书。
六、《共产党宣言》。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部书像马克思的这部书那样,以如此热情、如此精练、如此深刻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根本秘密与特征。岁月的流逝只排除了它的个别结论,它对现代社会的基本分析,至今仍然有效,而且无人能及。它那史诗般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正义感,在当今时代已不多见了。
七、《杜诗详注》。子曰:不学诗无以为言。在中国诗人中,老杜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他的诗歌让你觉得汉语是那样的优美丰富和复杂。而似乎只有他才能如神一般地驾驭这种语言,创造出那么多不朽的诗篇。老杜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你在他的诗集中几乎可以找到一切风格的诗篇。这一点其他诗人无法做到。杜诗常被人称为“诗史”。我对“诗史”的理解不是杜诗记录或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而是它就是我们诗的历史。
八、《饮冰室全集》。初读梁任公这部全集时,甚至产生了时代错位感,以为自己还处在梁任公的时代,面临同样的历史任务。至今吸引我的,是他老人家笔下那种喷薄欲出的青春朝气,那种对新事物无与伦比的热情,和那种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急切而焦灼的心情。这一切都是今天的中国人缺乏的。每次读梁启超的文字,都会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九、《爱弥尔》。这是一部奇书,好读也不好读,体现了卢梭的复杂性。要真正了解卢梭,这部书不能不读。卢梭是第一个对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人。这部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卢梭对现代性的看法和批判。康德一生作息如钟表般规则和准时,惟独为了读这部书一个星期未出门散步。可见此书的魅力。我读此书也有相见恨晚之感。文字再浅显不过,却十分耐读,且值得一读再读。掩卷之余,益觉对卢梭其他著作都当如是观。这实在是一个罕见的伟大思想家。
十、《鲁迅全集》。这部书喜欢的人一定不少。我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读鲁迅的书,一直到现在,每年都要读,但感受是不一样的。鲁迅之吸引我,不是因为人们给他通常的定位,也不是一些流行的说法,而是他自身的复杂性,复杂到了可以在他身上找出截然不同的倾向。鲁迅语言的风格,其实也是多样的,并非只是冷峻这一路,这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不作第二人想,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又另,复旦大学博学计划之值得复旦本科生阅读的百本经典书籍(共200本)
http://philosophy.fudan.e.cn/show.aspx?id=793&cid=170

⑻ 求哲学本科专业全套课程表

北大哲学系本科课程

课程号 02330010 课程名
哲学概论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021 课程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022 课程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下)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030 课程名 逻辑导论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041 课程名 西方哲学史(A)(上)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042 课程名 西方哲学史(A)(下)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050 课程名 西方哲学史(B)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060 课程名 现代西方哲学(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070 课程名 现代西方哲学(B)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8.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081 课程名 中国哲学史(A)(上)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082 课程名 中国哲学史(A)(下)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090 课程名 中国现代哲学史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不定

课程号 02330101 课程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102 课程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二)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111 课程名 马列哲学著作选读 (一)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112 课程名 马列哲学著作选读 (二)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120 课程名 东方哲学概论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130 课程名 科学哲学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140 课程名 伦理学原理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150 课程名 美学原理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160 课程名 宗教学导论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181 课程名 中国哲学史(B)(上)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182 课程名 中国哲学史(B)(下)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300 课程名 人学原理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310 课程名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320 课程名 当代认识论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330 课程名 社会现代化理论研究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340 课程名 卢卡奇哲学思想若干问题研究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不定

课程号 02330350 课程名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360 课程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实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370 课程名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380 课程名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390 课程名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60.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500 课程名 环境科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510 课程名 军事哲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520 课程名 文化与伦理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530 课程名 现代家庭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540 课程名 管理哲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550 课程名 历史哲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560 课程名 当代科学发展与哲学问题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570 课程名 人际关系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不定

课程号 02330700 课程名 韩国儒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710 课程名 日本哲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800 课程名 西方美学史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810 课程名 当代西方美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820 课程名 现代电影美学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0830 课程名 中国美学史(A)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0840 课程名 中国美学史(B)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010 课程名 逻辑演算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020 课程名 素朴集合论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1030 课程名 一阶逻辑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040 课程名 代数学引论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050 课程名 模态逻辑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1060 课程名 西方逻辑史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070 课程名 数理逻辑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080 课程名 高级数理逻辑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1090 课程名 应用逻辑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 春

课程号 02331100 课程名 逻辑哲学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1110 课程名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 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 秋

课程号 02331120 课程名 自然语言逻辑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 春

⑼ 求北大哲学系本科生课程表!谢谢!

哲学系本科生的课程表并没有完整的。

你想要上什么课?具体一点,可以帮你查一下~

⑽ 给我一份哲学系的课程表

这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http://philo.nju.e.cn/Read.aspx?id=463

这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哲学、宗教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
http://www.jwc.fudan.e.cn/UploadFile//2008061501204146.xls
http://www.jwc.fudan.e.cn/UploadFile//2008070409420093.xls

这里还有一份复旦哲学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http://philosophy.fudan.e.cn/show.aspx?id=101&cid=170

哲学系的专业必修课楼上的已经都列出来了(还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选修课的范围就广了,哲学下八个二级学科都有涉及,
可以分成原著研读类、专题研究类、尖端领域导论类、哲学交叉学科类等。

要自学的话首先还是把必修课(主要就是哲学史)的功底打好。

文科自学选教材要谨慎,一定要选取名校的教师和著名出版社的书。
哲学导论推荐:王德峰、孙正聿、R.索罗门等
中国哲学史推荐:郭齐勇、劳思光、冯友兰、韦政通等
西方哲学史推荐:赵敦华、刘放桐、斯通普夫、梯利等
(都可以上当当等网上书店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内没有太理想的,有兴趣可以参看我的回答:
http://..com/question/33263953.html

学分制,加上文科高低年级拉不开差距,混在一起上课很常见,
只要注意哲学史上时间靠后的理论就放在后面学,就可以了。

这里不方便很详细地介绍,还有问题可以深入交流。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